製衡,就是通過扶弱抑強,鼓勵競爭,防止臣子一家獨大,避免臣權威脅皇權。
而操縱,是利用思想控制和賞罰手段做到恩威並施,讓臣下感恩戴德,畏威懷德,最終為己所用。
這麽俗套的手段為什麽能歷久彌新,為歷代帝王所鍾愛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有效。
但在職場中,總是不乏有一些高明的領導,就像高明的魔術師變魔術,把人管的服服帖帖,事情辦的漂漂亮亮。或者是像狡猾的狐狸玩“智力遊戲”一樣駕輕就熟。
為什麽管理如此之精妙?
關鍵在於領導深諳人性,懂得運用權謀權術,順勢管理。
總結來看,領導馭下權術就是平衡術。
所謂平衡就是指勢力均衡,具體就是既不讓某一方勢力過分強大,又不讓另一方勢力過分弱小,雙方都無法吃掉對方的勢力,最終不得不維護領導的地位,聽領導智慧。
平衡術是領導慣用的一種馭下手段。
不懂權謀,你都不知道你是怎麽被“玩死”的。
古代帝王掌管天下稍有不慎就會大權旁落,遭人擊殺。
現在的職場環境中,同樣充滿了爭鬥,不懂權謀之術,你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朱雲,年輕時的時候喜歡結交遊俠,借助賓客為自己報仇。
一直到四十歲的時候,他才改變行節,跟從博士白子友學習。他灑脫不羈而能守大節,世人因此很尊重他。
漢元帝時,代理華陰縣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說:“治理的辦法在於得到賢才,禦史大夫是副宰相,位在九卿之上,不能不挑選。
平陵人朱雲,文武兼備,忠正而有智略,可以讓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試任禦史大夫,以盡其能。”
元帝就此事征詢公卿大臣的意見。
太子少傅匡衡在對策中認為:“大臣是國家的股肱,是萬民瞻仰的對象,聖明的君王都慎重地選擇。
古書上說,下民輕視大官,卑賤的人圖謀成為掌權大臣,就會使國家動搖而人民不安寧啊.
如今嘉從代理縣丞而圖謀大臣之位,想讓一個平民超升在九卿之上,這不是重視國家、尊崇江山社稷的做法.從堯選拔舜,到周文王重用薑太公,尚且試用之後才委以高官厚爵,又何況朱雲之類的人呢?
朱雲一向喜歡勇武,多次犯法逃命,學習《周易》雖然很有水平,但他的德行仁義並沒有什麽為人稱道的特異之處,禦史大夫貢禹廉潔純正,通曉經術,有伯夷、史魚的風范,天下沒有不知道的,可是嘉卻曲意稱頌朱雲,想讓他擔任禦史大夫,妄加稱頌舉薦,恐怕懷有奸邪的想法,這種欺詐行為不能助長,應交給有關官員審訊查驗,弄明白他的用心。”
朱雲沒有被重用,嘉還因此獲罪。
因為五鹿充宗深得皇帝的寵信,而且能言善辯,諸儒不能與他相抗衡,都借口有病不敢與會。
這時有人推薦朱雲,漢元帝就把朱雲召入朝中,讓他與五鹿充宗辯論。
朱雲一點也不懼怕五鹿充宗,他提衣登堂,昂首提問,聲音高吭,震動左右。
雙方開始辯論以後,他接連駁倒五鹿充宗,完勝對手。
所以諸儒為他編了一句詞兒:“五鹿高又高,朱雲折其角。”
朱雲被誣治罪朱雲因為駁倒了五鹿充宗,被任命為博士,後遷為杜陵縣縣令,後因故意放走逃亡的人而獲罪,碰上皇帝大赦,被薦舉為方正,做了槐裡縣縣令。
當時中書令石顯專權,與五鹿充宗結成同黨,朝中百官都害怕他們。
只有禦史中丞陳鹹年輕而堅持高尚的志節,不依附石顯等人,而與朱雲相交。
朱雲多次上疏,說丞相韋玄成安身保位,不能有所進退,而陳鹹多次抨擊石顯。
過了很久,有關官員拷問朱雲,懷疑他暗中唆使差吏殺人。
群臣朝見時,元帝向丞相韋玄成詢問朱雲治理政務的成績。
韋玄成說朱雲暴虐沒有善政。
當時陳鹹在旁邊,聽見了韋玄成說的話,把它告訴了朱雲。
朱雲上書為自己辯護,陳鹹替他起草奏章草稿,請求皇帝批準將此事交給禦史中丞處理。
結果,皇帝把這件事交給了丞相辦理,丞相韋玄成布置屬吏拷問朱雲,將朱雲定為殺人罪。
朱雲逃入長安,又找陳鹹商議對策。
丞相韋玄成全部查清了這些事,奏告皇上說:“陳鹹身為宿衛皇宮、執掌法令的大臣,有幸得以進見皇上,卻泄露所聽到的話,私自告訴朱雲,還替朱雲起草奏章草稿,想使皇上讓他處理朱雲的案件,後來明知朱雲是亡命的罪人,卻和他相勾結,因此官吏抓不到朱雲。”
皇上於是下令把陳鹹、朱雲關進監獄,判了減死為城旦(服五年兵役,夜裡築長城,白天防敵寇站崗)的刑罰。
朱雲歸鄉閑居漢成帝時,朱雲求見皇帝,當廷彈劾成帝的老師張禹,惹得震怒,險被治罪,在辛慶忌的極力爭取之後下才留得性命,朱雲從此後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戶縣的穎村中,有時帶領著學生們乘牛車出來,所探訪的人都對他很敬重。
薛宣為丞相,朱雲前往拜見。
薛宣以賓主之禮相待,並趁機挽留朱雲住宿,很隨便地對朱雲說:“您在田野間也沒有事,暫且留在我的東閣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
朱雲說:“小生想把我當成你的屬吏麽?”
薛宣就不敢再提這事。
朱雲傳授學業,挑選學生,選眾人中好的然後收為弟子。
九江郡人嚴望及侄子嚴元,能傳承朱雲所學,都成為博士。
成帝信任和敬重他的老師張禹,任命其為丞相。
張禹原已受封為安昌侯,現在又以帝師位居特進,身兼四重尊貴身份,權勢顯赫。張禹便利用這權勢,處處為自己牟取私利。
朱雲便上書請求朝見。當著滿朝公卿大臣痛陳朝政積弊:“當今的朝廷大臣,對上不能匡扶皇上,對下不能有益於百姓,都是空佔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的人。
臣請求陛下賜一口尚方斬馬劍,斬一個佞臣,以此來勸勉其他人。”
成帝問:“你要斬的是誰呀?”
朱雲答道:“安昌侯張禹。”
成帝大怒,道:“你一個小官居於下位而毀謗上級,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師,罪死不赦!”
禦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雲,朱雲不肯就范,兩手緊緊攀住殿上的門檻,奮力掙扎,竟把門檻折斷了。
朱雲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龍逢、比乾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滿足了,只是不知聖朝將要怎樣?”
禦史便把朱雲拉了下去。
這時左將軍辛慶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綬帶,在大殿之上叩頭,說:“朱雲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稱於世。假如他說的有理,就不可誅殺;他說的不對,也應該寬容。臣鬥膽以死相爭!”
辛慶忌叩頭流血。成帝的怒氣才消解,才饒了朱雲。
事後,宮廷總管帶人要來更換被朱雲折斷的欄杆,漢成帝說:“不要換新的了,就保留這根欄杆,用它來表彰直言敢諫的臣子!”
後人因以攀檻、折檻、檻折等指直諫或形容進諫激烈;以“朱雲節”“朱雲折檻”稱頌臣子敢言直諫,具有非凡的氣節。
外戚王氏擅權之所以得以實現,與漢成帝關系非常密切,當時外戚和宦官勢力不斷坐大,漢成帝便采取了一系列製衡政策。
首先,漢成帝利用外戚打擊宦官勢力。
漢成帝用明升暗降的辦法任命權臣石顯為長信中太仆,使其離開權力中心喪失實權,然後丞相匡衡和禦史大夫張譚等人聯名上疏揭露石顯及其黨羽過去的罪惡。
石顯被免官逐回家鄉,死於中途,其走卒也紛紛被免官。
其次,漢成帝利用外戚和朝臣抑製另一派外戚。成帝繼位,王鳳首先排擠了能力強、名聲大的馮昭儀的弟弟馮野王,又迫使許皇后之父許嘉引退。
王鳳,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哥哥。
漢元帝即位,其父王禁被封為陽平侯。永光二年,繼承侯位,為衛尉侍中。
外甥劉驁登基後,以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秉政。
王氏四兄弟(王鳳、王音、王商、王根)分別位居要津,掌握朝政,形成王鳳專權,五侯當朝的局面。
王鳳曾提拔侄兒王莽,封為新都侯。
陽朔三年八月,王鳳病死。王鳳生病時,王莽侍奉左右,衣不解帶,王鳳大受感動,臨死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
王鳳,西漢外戚,生於魏郡元城,陽平頃侯王禁的長子、漢孝元皇后王政君的同母哥哥。
他主政時,罷免了丞相王商,強迫定陶王回藩國,處死了王章。
初為衛尉,永光二年嗣父爵為陽平侯。
漢成帝即位後,以元舅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
為了鞏固權位,著力排除異己,進而挾持皇帝。
京兆尹王章劾奏王鳳,並薦馮野王以代之。
王鳳聞訊,以辭職相要挾,成帝隻得命尚書劾奏王章,誣以大逆罪,結果王章死於獄中,公卿為之側目。
建始元年,王鳳諸弟譚、商、立、根、逢時同日封侯,世稱五侯。王氏子弟也被任為卿大夫、侍中、諸曹,郡國守、相、刺史皆出其門。
王氏諸侯爭為奢侈,後庭姬妾各數十人,僮奴以千百數。王氏“群弟世權,更持國柄”,最後促成王莽代漢,加速了西漢王朝的滅亡。
陽朔三年病死。大臣們在漢成帝面前,經常舉薦光祿大夫劉向的小兒子劉歆博學有才。
皇上召見劉歆時,他誦讀詩賦,皇上很高興,欲封他做中常侍(虛銜官名),命人準備好官服。
正準備加封時,旁邊大臣們說:“大將軍還不知曉此事呢。”
皇上說:“此等小事,關大將軍何事?”
大臣們執意要(皇上)通知王鳳。
皇上拗不過,於是告知王鳳要封劉歆的事情,王鳳不同意這麽做,此事就此擱淺。
王鳳重權,可見一斑。河平二年,漢成帝詔封王鳳之弟王譚為平阿侯,王商為成都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曲陽侯,王逢時為高平侯,世人稱之為“一日五侯”。
這五侯之間互不和睦,其門客之間也不敢互相往來。
漢成帝以大舅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大權獨攬,黨同伐異,凡是以正義為立場而不附和王鳳的,輕則被逐,重則被殺,外朝諸臣,唯王鳳之馬首是瞻。
中央政府是王鳳的勢力圈,地方政府的人事,也逐漸布滿了他的黨羽,郡國的守相,各州的刺史,都出王鳳之門。
這樣,便奠定了王氏在漢家政府下的實際權力的基礎。
再次,王鳳排擠丞相王商。
王商的父親王武是漢宣帝的舅舅,堂兄王接曾任大司馬車騎將軍。這也是一支活躍於元、成政壇上的外戚家族。
王商,中國西漢後期大臣,漢宣帝母親王翁須之兄王武的兒子。
漢元帝時,為右將軍、光祿大夫,保護太子劉驁的儲位。
漢成帝劉驁繼位,改任左將軍。前29年三月,王商為丞相。王商為人敦厚,不滿大將軍王鳳專權,與其不和。
王商字子威,是涿郡蠡吾人,後來遷徙到杜陵。
他的姑姑王翁須是漢宣帝的生母。
王商父親王武因為是宣帝的舅舅而被封為樂昌侯,所以王商也屬於外戚家族。
王商從政漢宣帝時,由於家庭出身與皇室關系密切,王商在少年時便以任子出仕,任太子中庶子,作為皇太子劉奭的表叔而負責處理東宮事宜,王商在這段期間由於為人正派忠厚且頗有威嚴而被人稱頌。
後來其父王武去世,王商繼承了樂昌侯的爵位。
在父喪期間,王商的表現極為哀慟,父喪後分家產時,又對異母的兄弟們非常的慷慨,這都為王商贏得了很好的名聲,在大臣們的推薦下,王商被擢為皇帝近侍,歷任諸曹、侍中、中郎將等官職。
漢元帝即位後,王商於永光三年升為右將軍、光祿大夫。
漢元帝晚年,十分寵愛次子山陽王(漢成帝即位後遷定陶王)劉康,皇太子劉驁地位受到了嚴重威脅,王商作為外戚和朝中重臣,竭力庇護太子的地位,對太子日後能夠順利即位為漢成帝功不可沒。
漢成帝即位後,對王商極為敬重,於建始三年任命他為左將軍。此時朝中大權已落入成帝舅舅大司馬大將軍王鳳一族手中,王鳳專權橫行,王商平日議論中多次對其表示不滿,王鳳聽說後心生怨恨,兩人漸生齟齬。
建始四年三月八日,王商接替匡衡出任丞相,加益封戶一千,天子十分敬重他,王商此時威望達到從政生涯頂峰。
王商蒙冤河平四年,大將軍王鳳的姻親琅琊郡太守楊肜轄境頻發災害,丞相王商派人查辦,王鳳找王商說情,王商不理睬,經調查後,上疏奏請罷免楊肜官職,沒想到奏章送上去後竟石沉大海,不見漢成帝批複。
王商一擊不中,王鳳立即展開反擊,他命人搜羅王商的“罪證”,嗾使頻陽人耿定上書指控王商與其父親的奴婢通奸,以及王商的妹妹與人淫亂,奴仆把她的奸夫刺死,這可能是王商教唆的。
漢成帝認為這都是一些說不清的小事情,不能因此罷免丞相。
但王鳳堅持要漢成帝將此事移交司隸校尉徹查。
王商見自身難保,惶恐不安。
這時,他想到了女兒。
前些日子,皇太后王政君問及他的女兒,想讓她入宮為妃。
王商的女兒恰好生病,王商也不願女兒入宮,便奏言女兒有病,不能入宮。
如今王鳳算計他,他便改變主意,讓女兒入宮,替他在宮中活動一下。
於是,他去央求成帝的新寵李婕妤家幫忙。
事情還沒辦妥,就發生了日食,這在當時是一件大事,說明朝廷失政,上天譴告。
太中大夫張匡為人陰險,為了向王鳳表忠,就在此時上書請求向近臣陳述日食發生的原因。
成帝派左將軍史丹接見張匡,張匡趁機數落王商的種種“罪行”,要求法辦王商。
史丹將張匡之言轉述成帝,成帝不肯聽信,命此案到此為止。王鳳繼續在成帝面前堅持要懲辦王商,成帝迫於壓力,於四月二十日下詔切責王商,免除王商丞相之職。
王商敗在王鳳手下,憤恨難抑,罷官三天后就大口吐血而亡,得到了戾侯的惡諡。
王商死後王商死後,王鳳還不肯罷休,把王商家裡任京官的子弟統統貶出京師,還唆使心腹上疏,請求褫奪王商襲封的侯爵,不過成帝沒有聽從,而是讓王商的兒子王安襲爵。
王商死後,連年日食、地震,京兆尹王章上疏,替王商喊冤叫屈,彈劾王鳳專權蔽主,結果被王鳳陷害致死。
王商軼事典故編輯播報王商王商止訛建始三年秋,京城長安盛傳有大水將至,百姓驚恐,城中大亂。
得知消息後,漢成帝立即召集公卿大臣在殿前商議對策。
大將軍王鳳勸成帝、太后以及后宮應準備船隻,大水來時可以登船避難,通知百姓登上長安城牆來躲避水災,大臣們也紛紛附和王鳳的意見。
唯獨左將軍王商堅決反對,他說:“自古即便是再無道的國家,也沒有大水突然漫過城郭的時候,況且如今天下承平,四海安定,怎麽會無端發起大水呢?
這一定是謠傳,在這種敏感的時候,下令百姓登上城牆,反而會助長謠言,製造混亂!”
漢成帝聽了王商的話後,認為很有道理,消除了心中的恐慌。
事後不久,城裡也沒見大水來,謠言不攻自破,城裡的秩序也慢慢恢復了。
調查下來,確實是傳言失實。
成帝對王商能力排眾議很是讚賞。
王鳳因此事而十分羞慚,後悔自己莽撞失言。
王商真漢相王商身長八尺,體態高大,容貌十分出眾。
河平四年,匈奴複株累若鞮單於來朝見漢成帝時,順便到未央廷拜謁丞相王商。
王商起身離席與單於交談,由於王商身材高大,匈奴單於仰望之而心中畏懼。
漢成帝聽說後感歎道:“這真是揚我大漢國威的丞相啊!”
當時惟一能與王鳳相抗衡的,就是王商。
王商在政壇上穩步高升,不但有外戚家族的背景,而且政治識見和能力,都不在王鳳之下。
兩人在許多問題上議論不同,關系漸漸緊張。
王鳳與外戚史丹合謀,派人秘密調查王商的隱私,又教唆頻陽人耿定上疏誣陷王商。
漢成帝覺得難以查證,可是王鳳堅持要查辦,成帝無奈,隻得免去王商的丞相職務。
王商被免相僅三日,就大口吐血,悲憤而死。
其子弟親戚有在宮中任職的,一律被趕出長安城。
至此,王鳳專製朝政,已沒有了強大的反對派。
漢成帝的製衡政策運用的並不成功,太后王氏一族勢力不斷壯大,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太后王政君的七個兄弟都被封侯,老大王鳳官位高至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也開始嶄露頭角,王商死後,朝中再無可以節製王氏一族的力量,這一切都為王莽篡漢創造了條件。
在還未繼承帝位的時候,漢成帝就已經沉湎於酒色,登基之後更肆無忌憚。
漢成帝有一個男寵張放,漢成帝對他十分寵愛,平日裡“與上臥起,寵愛殊絕”。
還將張放提拔成中郎將,兩人經常一起微服私訪,漢成帝在外出遊玩時假稱是張放的家人,由此可見張放當時受寵的程度。
此事引起了朝臣的不滿,各種言論傳到了太后王政君的耳中,再加上幾個國舅的煽風點火,太后就將張放以莫須有的罪名流放。
漢成帝不堪思念之苦,多次召張放回京團聚,之後又迫於壓力把張放放逐。
如此反反覆複,除此之外成帝還千裡傳遞書信;之後則顧忌寵妃趙氏姐妹不再進行;而張放則思慕哭泣而死。
漢成帝即位起,就花了大量金錢,建造霄遊宮、飛行殿和雲雷宮供自己淫樂。
他最初專寵少年結發妻子許皇后,前後20年,生了一兒一女,皆夭折,這引起了王氏集團的擔心無嗣,讓漢成帝恩寵六宮,後來許皇后色衰,成帝便也移情別戀,開始寵愛班婕妤。
班婕妤生了一個男孩,數月即夭折。班婕妤美而不豔,麗而不俗,又博通文史,知書達禮,她沒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把侍女李平進獻給漢成帝,李平又得寵幸,也被封為婕妤。漢成帝說:“當初孝武帝的衛皇后也從微賤而起。”
因此賜李平姓“衛”,她就成了衛婕妤。
王商字子威,是涿郡蠡吾人,後來遷徙到杜陵。他的姑姑王翁須是漢宣帝的生母。
王商父親王武因為是宣帝的舅舅而被封為樂昌侯,所以王商也屬於外戚家族。
漢宣帝時,由於家庭出身與皇室關系密切,王商在少年時便以任子出仕,任太子中庶子,作為皇太子劉奭的表叔而負責處理東宮事宜,王商在這段期間由於為人正派忠厚且頗有威嚴而被人稱頌。
後來其父王武去世,王商繼承了樂昌侯的爵位。
在父喪期間,王商的表現極為哀慟,父喪後分家產時,又對異母的兄弟們非常的慷慨,這都為王商贏得了很好的名聲,在大臣們的推薦下,王商被擢為皇帝近侍,歷任諸曹、侍中、中郎將等官職。
漢元帝即位後,王商於永光三年升為右將軍、光祿大夫。
漢元帝晚年,十分寵愛次子山陽王劉康,皇太子劉驁地位受到了嚴重威脅,王商作為外戚和朝中重臣,竭力庇護太子的地位,對太子日後能夠順利即位為漢成帝功不可沒。
漢成帝即位後,對王商極為敬重,於建始三年任命他為左將軍。此時朝中大權已落入成帝舅舅大司馬大將軍王鳳一族手中,王鳳專權橫行,王商平日議論中多次對其表示不滿,王鳳聽說後心生怨恨,兩人漸生齟齬。
建始四年三月八日,王商接替匡衡出任丞相,加益封戶一千,天子十分敬重他,王商此時威望達到從政生涯頂峰。
河平四年,大將軍王鳳的姻親琅琊郡太守楊肜轄境頻發災害,丞相王商派人查辦,王鳳找王商說情,王商不理睬,經調查後,上疏奏請罷免楊肜官職,沒想到奏章送上去後竟石沉大海,不見漢成帝批複。
王商一擊不中,王鳳立即展開反擊,他命人搜羅王商的“罪證“,嗾使頻陽人耿定上書指控王商與其父親的奴婢通奸,以及王商的妹妹與人淫亂,奴仆把她的奸夫刺死,這可能是王商教唆的。
漢成帝認為這都是一些說不清的小事情,不能因此罷免丞相。
但王鳳堅持要漢成帝將此事移交司隸校尉徹查。
王商見自身難保,惶恐不安。這時,他想到了女兒。
前些日子,皇太后王政君問及他的女兒,想讓她入宮為妃。
王商的女兒恰好生病,王商也不願女兒入宮,便奏言女兒有病,不能入宮。
如今王鳳算計他,他便改變主意,讓女兒入宮,替他在宮中活動一下。
於是,他去央求成帝的新寵李婕妤家幫忙。
事情還沒辦妥,就發生了日食,這在當時是一件大事,說明朝廷失政,上天譴告。
太中大夫張匡為人陰險,為了向王鳳表忠,就在此時上書請求向近臣陳述日食發生的原因。
成帝派左將軍史丹接見張匡,張匡趁機數落王商的種種“罪行“,要求法辦王商。
史丹將張匡之言轉述成帝,成帝不肯聽信,命此案到此為止。
王鳳繼續在成帝面前堅持要懲辦王商,成帝迫於壓力,於四月二十日下詔切責王商,免除王商丞相之職。
王商敗在王鳳手下,憤恨難抑,罷官三天后就大口吐血而亡,得到了“戾侯“的惡諡。
王商死後,王鳳還不肯罷休,把王商家裡任京官的子弟統統貶出京師,還唆使心腹上疏,請求褫奪王商襲封的侯爵,不過成帝沒有聽從,而是讓王商的兒子王安襲爵。
王商死後,連年日食、地震,京兆尹王章上疏,替王商喊冤叫屈,彈劾王鳳專權蔽主,結果被王鳳陷害致死。
建始三年秋,京城長安盛傳有大水將至,百姓驚恐,城中大亂。
得知消息後,漢成帝立即召集公卿大臣在殿前商議對策。
大將軍王鳳勸成帝、太后以及后宮應準備船隻,大水來時可以登船避難,通知百姓登上長安城牆來躲避水災,大臣們也紛紛附和王鳳的意見。
唯獨左將軍王商堅決反對,他說:“自古即便是再無道的國家,也沒有大水突然漫過城郭的時候,況且如今天下承平,四海安定,怎麽會無端發起大水呢?
這一定是謠傳,在這種敏感的時候,下令百姓登上城牆,反而會助長謠言,製造混亂!“
漢成帝聽了王商的話後,認為很有道理,消除了心中的恐慌。
事後不久,城裡也沒見大水來,謠言不攻自破,城裡的秩序也慢慢恢復了。
調查下來,確實是傳言失實。
成帝對王商能力排眾議很是讚賞。王鳳因此事而十分羞慚,後悔自己莽撞失言。
王商身長八尺,體態高大,容貌十分出眾。
河平四年,匈奴複株累若鞮單於來朝見漢成帝時,順便到未央廷拜謁丞相王商,王商起身離席與單於交談,由於王商身材高大,匈奴單於仰望之而心中畏懼,漢成帝聽說後感歎道:“這真是揚我大漢國威的丞相啊!“
張禹本是河內軹縣人,在他父親時移居蓮杓。
張禹還是孩童時,屢次隨家裡人到集市上,總喜歡在佔卜、看相攤前觀看。
久之,張禹了解一些卜卦、佔卜之術,不時從旁參言。
佔卜者喜歡他,又認為他相貌不凡,對張禹父親說:“這個孩子聰明,可以讓他學習經術。“
等張禹長大,到長安學習,不久都通曉熟悉,有了徒弟,被推薦為郡文學。
奏章未下,隻好回去做原來的郡文學。很久以後,試做博士。
竟寧元年,漢元帝去世,漢成帝即位,征召張禹、鄭寬中,都因是漢成帝的師傅,賜爵關內侯,鄭寬中食邑八百戶,張禹食邑六百戶。
封為諸吏光祿大夫,俸祿中二千石,加官給事中,統領尚書事。
此時,漢成帝的舅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將軍,輔政專權,而漢成帝正年富力強,謙讓,正向經學,敬重師傅。
而張禹與王鳳並領尚書事,內心不安,屢以病上書請求退職,想退避王鳳。
漢成帝回答說:“朕於幼年執政,萬機怕不適中,君因道德好而為師,所以委以國政。
君怎麽懷疑而多次請求退職,忽視師傅故舊之恩,想回避流言?
朕未聞有毀短之言。君還是安心專意。“
加賜黃金百斤、活牛、上等貴酒,讓太官送餐,侍醫看病,使者到家問候。
張禹惶恐,又起來治事,河平四年,代替王商任丞相,封安昌侯。
張禹擔任丞相六年,鴻嘉元年因年老有病退職,漢成帝加優再三,才準許退職。
賜安車駟馬、黃金百斤,免職住在京師的府第,按列侯於每月初一、十五朝見,位特進於前,朝見禮節和丞相一樣,設從事史五人,增加封邑四百戶。天子屢加賞賜,前後數千萬。
張禹為人謹慎厚道,但仍然謀求發家致富,家裡以種田為業,買田多至四百頃,都屬涇水、渭水灌溉極肥腴的上價田。
別的財物也應有盡有。
張禹資性通聲律,內部奢侈過分,身居大府第,後堂演習音樂。
張禹成就突出的弟子,有淮陽彭宣,官至大司空;沛郡戴崇,官至少府九卿。
彭宣為人恭順儉樸有法度,而戴崇性和樂多智,二人品行不同。
張禹心裡喜歡戴崇,敬重彭宣而疏遠他。
戴崇每次侍候張禹,常責老師應置酒設樂同弟子一起快樂。
張禹將戴崇帶入後堂飲酒,婦女相陪, uukanshu 優令奏樂鏗鏘,極盡歡樂,深夜乃止。
而彭宣來的時候,張禹便處接待,談論經義,白天請他吃飯,不過是一碗肉一杯酒相待。
彭宣未能到後堂。兩人都知道這些,但各自以為得宜。
張禹年老,為自己修塚塋,起祠室,認為平陵肥牛亭部處地好,又與延陵近,奏請求取此地,漢成帝把它賜給張禹,下詔令平陵遷亭它所。
曲陽侯王根聽說後就爭這塊地:“此地正當平陵寢廟衣冠出遊的通道,張禹身為師傅,不遵謙讓之道,倒求取衣冠出遊之通道,又遷壞舊亭,雙重的不適宜。
孔子稱'賜可惜那隻羊,我可惜那種禮'。
應改賜張禹別的地方。“
王根雖是漢成帝的舅舅,但漢成帝敬重他不如張禹,王根的話雖然急切,還是不被采納,到底還是把肥牛亭地賜予張禹。
王根由此妒嫉張禹的被寵幸,多次說他的過惡。
漢成帝卻更加敬重厚待張禹。
張禹每次生病,往往因飲食寢臥之增損得知,漢成帝親臨問候。
漢成帝親自到張禹床前拜問,張禹頓首謝恩,依靠投順,張禹向漢成帝說:“老臣有四男一女,愛女甚於男,但遠嫁為張掖太守蕭鹹妻,受不住父子私情,想與她近一些。“
漢成帝即時調蕭鹹為弘農太守。
張禹的小兒子沒有做官,漢成帝親臨問候張禹時,張禹多次看著自己的小兒子,皇上就在張禹床前封為黃門郎,加給事中。
張禹雖居家中,因為特進為天子師,國家每有大政,必定參與定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