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沙之戰)
戰國中期,隨著秦國野心的逐漸膨脹,齊國、楚國堅持“合縱”方針聯合抗秦。
但是楚懷王卻背叛了此次同盟,轉而與秦昭王聯合,對抗齊國。於是齊國便伺機準備報復楚國。
此時秦國東征向中原擴展,佔領了韓國、魏國的部分土地。兩國因為連年遭受秦國的擄掠,最終與齊國皆為同盟。因為有著共同的敵人-秦國,齊、魏、韓三國也有了較為牢固的聯合。
齊國想抵抗秦國,拓展地盤,於是與楚國訂立約定,在聯合韓、魏共同抵抗秦國。
公元前305年,秦昭王為了離間這四國的聯盟,於是與楚懷王進行聯姻,並且給楚懷王送了厚禮。
次年又將上庸歸還給楚國,並與楚國在黃棘(今河南南陽)結盟。
公元前303年,齊國以楚國背棄盟為借口,聯合韓、魏兩國共同出兵討伐楚國。
楚國為了獲得秦國的救援,就將自己的太子橫留在秦國作為人質,秦國就派遣客卿通率領秦軍去救援楚國。
三國聯軍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即就退兵。
次年,遠在秦國的楚國太子橫因為私鬥殺死了秦國大夫並且逃回了楚國。秦楚聯盟的關系在此刻破裂。
公元前301年,秦國派遣秦將羋戎率軍向楚國發起進攻,取得新城。
而此時,在得知齊楚關系破裂,並且齊軍攻楚的消息後,齊國又聯合韓、魏兩國派遣齊將章子、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三國聯軍進攻楚國的方城,此時秦、齊、魏、韓聯軍在垂沙匯合。
楚懷王得知情況,就命令唐昧率領楚軍去阻擋四國聯軍的進攻。雙方在垂沙隔水列陣,就這樣對峙了6個多月。
齊將章子在齊王多次的催促下,派人去探測水深,想要渡水進攻,卻因為楚軍的弓箭退去,無法渡水襲擊。
後來從一名樵夫口中得知,在楚國重兵把守的地方有一處釺探,這處淺談可以渡兵襲擊。於是當天晚上就挑選精兵乘著夜色涉水渡河,直奔楚軍襲去。
而楚軍將領唐昧見聯軍六月以來不曾有過行動,於是便放松了戒備,當聯軍襲營而來的時候,才倉促的指揮軍隊作戰。
這一戰楚軍大敗,兩萬多人被殲滅,楚軍將領唐昧也被殺,其余楚軍盡皆潰散而逃。
聯軍乘勝攻佔了垂丘(今河南泌陽)、宛(今河南南陽)、葉(今河南葉縣)以北的大片土地。
楚國不得不向齊國表示屈服,只能再次將太子橫作為人質送至齊國,向齊求和。
(伊闕之戰)
秦國自從得到巴蜀之地以來,實力大增,開始不滿足於現狀,頻頻向東進軍,攻打韓國和魏國。經過幾十年的戰爭,韓國和魏國的領土已經被秦國搶佔了三分之一。
此時韓國、魏國也明白,即使自家有再多的城池都無法滿足秦國的胃口,這樣下去,遲早都會亡國,而自己就會變成亡國之君。因此韓魏都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能打敗秦國,收復故土的機會。
公元前294年,秦國派出殺神白起攻佔了韓國的重鎮新城。
公元前293年,秦國國內蜀地爆發叛亂,秦國大將司馬向前線借調十幾萬兵馬回國平定叛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秦國國內和東方的邊境兵力空虛。
而這剛好給了韓國、魏國一個有機可乘的機會。於是韓魏聯軍,主動派遣大軍進攻秦國,意圖收復故土。
韓國派出當時在垂沙之戰大敗楚軍名將暴鳶,率領士兵八萬,魏國同樣派出當時與暴鳶一同征戰楚軍的名將公孫喜,率領士兵十六萬。韓魏聯軍聲勢浩大,但是卻沒有主動向秦國境內進攻,而是率領士兵駐扎在韓魏交界的城池伊闕,據險而守,等著秦軍來攻打他們。
秦昭王聽聞韓魏兩國派人想攻打秦國,於是派遣殺神白起率領十萬士兵去討伐韓魏聯軍。白起率領軍隊在伊闕與韓魏聯軍對峙。
白起到了伊闕之後,這才發現韓魏兩軍貌合神離,看著似乎有二十多萬兵馬, 很是強大,實則不然,韓魏兩國主將各懷二心,誰都不願意犧牲自己主動進攻秦軍,都在等著對方率先發起進攻,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韓國和魏國的聯軍之中,韓國軍隊人少,勢單力薄,所以韓軍主將暴鳶希望魏國盟軍的軍隊作為先鋒率先發起進攻。而魏軍主將公孫喜覺得韓軍雖然人少,但是弓弩比較強,他們的甲胄、刀盾、頭盔、鐵幕等武器裝備都比較精良,所以希望韓軍去作為先鋒打頭陣。
白起針對這種情況,決定集中兵力,帶領精銳士兵直接向一方發起進攻,各個擊破。趁著韓魏兩軍還在猶豫誰率先攻打秦軍的時候,白起迅速布置疑兵用以迷惑和牽製聯軍中實力較為強悍的韓軍。然後就帶著最精銳的主力部隊突然攻擊戰力較弱的魏軍。
魏軍沒有想到秦軍會突然襲擊自己,頓時亂了陣腳,倉促之間拿起武器迎戰,再加上伊闕的地形比較狹窄,無法支撐大軍全面展開去包圍秦軍,縱使有十六萬兵馬卻不能有效的圍攻秦軍,很快就被秦軍打的落花流水,節節敗退,主帥公孫喜也被當場斬殺。
韓軍在得知魏軍敗的如此迅速,且大將公孫喜都被斬殺之後,不禁大吃一驚,又想到秦軍竟然如此凶猛,又比我人多,於是一個個未戰先怯。
秦軍全殲魏軍之後,韓軍的側翼已經暴露在秦軍的眼前,於是白起便集中兵力從正面和側翼兩個方向夾擊韓軍。
韓軍很快便戰敗潰逃,主將暴鳶更是棄軍而逃,白起乘機全殲韓軍,順勢奪下了五座城池,自此,韓國、魏國門戶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