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江湖十三之风起 > 第一百三十七章 炖汤

江湖十三之风起 第一百三十七章 炖汤

簡繁轉換
作者:舞昺十三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2 22:22:40 来源:源1

次日醒来,卢林修炼了一会心法,感觉已经恢复的七七八八了。吃过早饭,姜星冉就拉着卢林出门去了,这次有郡府的马车,往来都便捷了许多了;姜星冉带着卢林去了庙会、戏台、傩戏好好看了一番。

这一天下来,相比昨天在汹涌人潮中就大不同了,都早早到了前面,看了一个时辰的戏,又逛了一个时辰的庙会,也如昨日一般边走边吃,好好感受了一番,一路上牵着手,卢林感觉比在升龙城那会还美好,一路都是傻呵呵的笑着,吃的那些小吃也觉得味道比昨天更可口了一些。

下午姜星冉还带着卢林去西郊石窟山转了转,看过那些石像和壁画,卢林觉得和河西一路见到的石窟是一脉相承的,和凉州石窟更为接近。游人还不少,姜星冉说平时石窟山平日是没有这么多游人的,也是新春来的人多;遇见的都是文人士子多一些,女子也不少,个个都是黛眉粉面,笑意盈盈。

回来的路上,卢林说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去匠房那边住,明天先将李皇极的百宝箱制作出来,然后再开始铸造兵刃;姜星冉听了也同意了,只是说卢林必须还要吃两次药,卢林拗不过,只能答应下来。

初三一早起来,卢林修炼完内功后,又练了练刀法枪法,感觉似乎又有些精进了,心中大喜,去膳房吃早饭,没有几个人在,也没看见管事监,就和厨子坐着聊天,请教了一番炖汤的方法,将作监的厨子厨艺也是不错的,说起的那些炖汤的道理是一套一套的。

首先就是对于炖汤的器皿选择,然后就是加水,好的厨子就放一次水,中途不要添加,放盐是关键,等大火烧沸之后就放,盐是味道的关键,不宜太多,冲淡了食材的味道,淡淡的有点最好,和放水一样,好的厨子只放一次盐;对于普通食材炖汤,比如鸡汤、鸭汤更讲究保持原汁原味,除了几种常用的,尽量少添加别的佐料配菜,这些炖的时间就长一些,鱼汤之类的就时间短。

炖汤大小火要适当,不同的汤需要不同的火候,如果火候不到或者过了,汤的口感和味道都会受到影响;耐心等待、不同的食材都要不断尝试,找到最适合的火候,这样方可炖出一锅好汤;一般是旺火烧沸,文火慢煨,这样才能把食材的鲜香味道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使熬出的汤更加鲜醇味美。只有文火才能使营养物质溶出得更多,而且汤色清澈,味道浓醇。

至于药膳汤,厨子说要可靠的药师开出的方子,一般不要随便添加药材;卢林最后留了五十两银子,请厨子每天帮忙买点食材,再帮忙买个炭炉和适宜的汤锅、添置一些碗筷;厨子是知晓卢林很受管事监看重的,满口答应了下来,说一会去买来。

上午卢林制作百宝箱,中午去膳房的时候,厨子就把卢林需要的都准备齐了,还找回银子给卢林,卢林没收,说这一个多月都要炖汤的,少不得要食材的,让厨子收下了,然后在厨房选了点食材配好,带上那几副碗筷就去匠房了。

下午申时姜星冉带着煎好的汤药过来了,闻着味道就惊讶道:“小林子,你在这也炖汤?”

卢林正在给百宝箱进行最后的打磨,说道:“嗯,凤儿、皓儿对我不待见,和苏师姐亲近,我每次去了都见到苏师姐炖汤时,他们两个就粘着苏师姐不走了,以后要是见了,我也炖汤给他们喝,看看能不能亲近一些。当初不也答应你天天做菜炖汤给你吃么。”这还是当初在凭祥峒姜星冉苏醒后说过的话。

姜星冉闻言欢喜道:“小林子,你还记得啊。”

卢林说道:“星冉,答应你的我自然都记在心里的,这些天我就一边铸造一边炖汤,你就负责吃喝评价一番,我来慢慢改进。”

姜星冉说道:“这可是好差事。本姑娘包了。”

卢林放下百宝箱过来看了看炖汤,然后端了下来,说道:“星冉,等稍微凉一会你先尝一尝。”

姜星冉点了点头。

过了一刻钟左右,姜星冉就在一旁先喝起汤来了,卢林见状也过来喝了一碗,然后问道:“星冉,你觉得如何?”

姜星冉说道:“小林子,有进步了,比除夕中午炖的要好喝一些,但是还比不上苏师姐。”

卢林说道:“嗯,这比不得的,不然凤儿、皓儿怎么天天粘着苏师姐呢,这些天我就每天炖一种,慢慢来琢磨,就炖个几种。”

姜星冉说道:“好啊。我天天来喝就是了。今天有点早了,还没到晚饭的时候。”

卢林略微尴尬道:“这炭炉和汤锅都是膳房厨子帮我挑的,我还不知道如何,明天就好多了。”

喝过了汤,姜星冉说道:“小林子,你继续制作百宝箱,一会我去膳房带点饭食来。”

卢林点了点头。酉时过半的时候,卢林将百宝箱制作好了,姜星冉带着饭食过来,两人喝着汤吃着饭,也觉得不错。

吃过饭,歇息了一会,姜星冉温热了下汤药,让卢林喝完,说了会话,等卢林迷迷糊糊地睡着后才带着百宝箱回郡府去了。

正月初四一早,卢林醒来后,修炼了半个时辰,感觉完全恢复了,然后开始给谣师兄铸造九节鞭,材料已经熔炼好了一个月了,一直没有铸造,上午重新将材料再熔炼了一个时辰后开始锤锻。

中午去膳房吃过午饭,带回了另一种食材,这次卢林掐着时辰开始炖的,估计酉时两刻左右可以炖好,凉一会,刚好吃晚饭。

姜星冉下午过来后,告诉卢林:“小林子,明日就不要炖汤了,李兄在一步阁订好了雅间请你中午去吃饭,下午还要喝药。”

卢林有些讶异道:“星冉,李兄太客气了吧,他送来的那些书都很不错,我学到了不少,应该我请他才对。”

姜星冉说道:“小林子,去吃就是,李兄他父亲也会来,我师父也会去的。”

卢林有些奇怪了,问道:“这…是个什么情况?”

姜星冉说道:“李兄的父亲和师父关系很亲近,这过年一起聚聚,你在也是一个人,就喊上你一起去。”

卢林点了点头。

晚饭喝过汤,姜星冉说道:“这汤我今日没觉得有什么变化,口味是还可以的,要说哪里不足,就是浓了点。”

卢林说道:“嗯,今日炖的时间合适,放水没把握好,少了一些,明…下次我再调整一下。”

.

初五午时姜星冉过来了,卢林见姜星冉来了,就停止了锤锻,姜星冉还带着一身衣服和一副药,说道:“小林子,你去洗漱一下,换上衣服去。”

卢林听了就照做了。

午时二刻两人就到了一步阁,姜星冉带着卢林去了三层,转了两个廊道,这地方卢林印象似乎没来过,然后看见门口站着一个六十左右身穿灰布衣服的男子,方脸略有些沧桑,卢林看了一眼,不知为何心中一紧;这里是两个雅间,那人看了眼卢林,侧身进入旁边的雅间,然后将房门虚掩。

姜星冉也没多看什么,带着卢林直接进了另一个雅间,里面摆着一张八仙桌,李皇极和那李兄已经是分坐两旁,另一人坐在上首,卢林不认识,看上去也有六十左右,样貌和李兄有些相似,端坐在那不动却自有一股威严之势;卢林见了,暗道这李兄果然家世不凡,赶紧拱手喊了一声:“李前辈,李兄……”

李兄见卢林和姜星冉来了,起身说道:“卢大匠,这是家父,想见见你。”

卢林连忙拱手说道:“卢林见过伯父。”

李兄的父亲微微一笑,说道:“卢林是吧,我听我孩儿说你很不错,刚好要请皇极吃饭,就请你一起来坐坐了。”

卢林说道:“伯父,是李兄过誉了,我就是个会抡个铁锤的,见识这些远不如李兄的。”

李老爷子抬手示意道:“卢林你坐下说话。”

姜星冉顺手扯了下卢林的衣服,两人并排坐在下首。

待得二人坐下,李兄给二人倒上茶水后,说道:“卢大匠,你那本【直指数算统宗】的书,极为实用,我想拿去刻印出来,如何?”

卢林笑了笑,说道:“李兄,【直指数算统宗】这书不是我的,是我从扬州一个朋友那里得来的,如今两淮盐商那边都通传了,我翻阅后也是叹服,若是当初学数算之时有这书,可事半功倍,也已寄回临江坊去了,准备在我们临江学堂教授下去,林戴里那些铺子的伙计学了更为有用,李兄你要刻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等到扬州我见了这朋友再和她说一声。”

李老爷子闻言问道:“哦,卢林你还去了扬州见过那些盐商了?观感如何?”

卢林听见,连忙说道:“回伯父问询,小侄只是在扬州呆了两天,随长辈和那些盐商吃了顿饭,没有太多了解,若说观感,盐商确实是富庶之极,生活极为精致讲究,扬州繁华多是依靠他们才有,他们虽然是富庶,但是贾而好儒,亦儒亦贾,都有共识:富而教不可缓也,徒积资财何益乎。”

李老爷子听了点了点头,说道:“嗯,富而教不可缓也,徒积资财何益乎。说得倒是有些道理的。”

李兄说道:“卢大匠说的扬州繁华是依靠盐商才有,是何道理?”

卢林想了想说道:“李兄,扬州繁华神都和洛城也是比不上的,李兄给我的【食货志】中也曾说过【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这道理其实是一样的,繁华之地商贾多,商贾多则繁华;临江坊的林戴里亦是如此,四年前那里只是一片荒地而已,如今却是庐陵城一带最大的坊市了。

虽说林戴里是依托临江坊而有,但这其中商贾出力极大,因为这些商贾带来各地不同的货物过来了,又将本地货物带了出去,人来人往就繁华了起来。林戴里五六百家商铺,不及庐陵城三成,税收却有庐陵城一半了,如今庐陵城太守府应该是不缺银子了;林戴里的铺子只有百余家是庐陵人开的,其余都是各地之人,每家铺子至少是雇佣了七八人,就至少有四五千人的生计有了着落。”

李兄听后也想了想,说道:“卢大匠,听闻你曾走镖东南,临江坊有些买卖也不错,不知你对商贾有何见解。”

卢林说道:“李兄,你这是笑话我么?以前我只是从一些长辈口中得知一些商贾之事,后来是看过你给我的那些书才有些明白的,见解我是没有的,说来【商览】一书中有句话我认为很不错:【于己有利而于人无利者,小商也;于己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

李兄闻言一愣,上首其父却是眼睛一亮,说道:“卢林,你很不错,【于己有利而于人无利者,小商也;于己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这话说的很好。”

卢林慌忙说道:“伯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商览】一书中说的,我引用的。”

李老爷子说道:“这书我也看过,还有许多人看过,但能记住而且说出这话来的不多。许多人看的都是那些商贾之道。卢林,你学了数算为何不去科举?”

卢林尴尬道:“回伯父话,我这数算还是朋友辅导我才勉强考过院试的,这些小侄实在是不堪。”

姜星冉说道:“李老爷,是女状元辅导的。”

李老爷子说道:“是咯,王状元是庐陵城的,如今去了何处了?”

李兄赶紧说道:“当年三甲,王文英已经去了龙城一年了,李晟去了西北,郑元瀚去了江宁。”

李老爷子感叹了一声道:“去了龙城啊,她的策论我看过的,我以为她会去西北的。卢林,这本朝第一女状元教你了,你对她如何看的?”

卢林老老实实说道:“若说铸造舞枪弄棒,她不如我,其余我皆不如文英状元的,文英状元不愧是状元,是个罕见的大才。”

姜星冉这时补充道:“李老爷,王文英在龙城还跟着镖队去了东南小国看了看。”

卢林闻言一愣,姜星冉怎么说这些出来。伸手在桌子底下扯了扯姜星冉的衣服。

李老爷子听了有些讶异道:“还有这事!你们把这女状元的事说与我听听。”

姜星冉这时握住卢林的手,用手指在他手心写了个【说】字。

卢林不明所以,说道:“伯父,当初打算建立林戴里时,林老板和戴老板一众人都束手无策,是找到文英状元出谋划策的,那会她还不是状元,还没去乡试,正辅导我们数算……”简要的说了下王文英当时的谋划。

姜星冉是听卢林说过的,其余三人闻言都是颇为惊讶,李兄想了想,说道:“那王文英当时才十六岁吧,就有这般过人的见识,当真是不凡,这状元确实当之无愧,怕是本朝的状元没几个及得上她的。”

卢林接着说道:“李兄说的是,也只有这般大才才想得出来,后来她就以此做为自己策论方向,先是去了乡试然后会试,记得当时乡试还有争执来着,后来是工部钱侍郎定的解元,次年就去参加会试了,当时林戴里初建,我们这边一些用度详实情况没有来得及寄送给她,不然的话,会元不是问题的,当时文英状元回信说,会试是有些仓促,有了这些详实用度资料,后面廷试都用得上的。”

李兄听后感叹道:“确实啊,当初传言廷试有争议,说状元策论不详实,谁想得到竟然是最详实不过的了。”

李老爷子问道:“这女状元怎么没去西北而去了龙城了?”

卢林尴尬道:“前年我们少掌柜成亲,文英状元也回来了一趟,听我说及走镖之事,就问过我许多东南小国之事,我也没想到她会跟着镖队去了一趟。当初她是和我们说过的,最早能够为林戴里出谋划策,因为她看出朝廷有在西北恢复城池之意,说朝廷会更注重实才了,以前过于看重经史子集,会慢慢改变的;她选这策论也是取巧;她告诉学长学姐不要一味在书院苦读,都出去看看。之前这些人也都跟着她才学了数算。”

李老爷子闻言惊讶道:“女状元十六岁就有这见识?”

卢林说道:“嗯,应该是这样的。她决定去龙城前曾经和我说过,最初她是想去西北一带,是将策论检验一番的;只是她在内阁呆过一些时日,觉得东关会起战事,然后上书过,人微言轻,回来听我说起走镖之事,就说去那边看看,不管是战事起了还是恢复城池都需要大量的银子,朝廷会在五到十年内清理海患开海运,她先去了就可以提前做些事情。”卢林没去说王文英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躲避李晟、郑元瀚。

李皇极听了半天,这时问道:“阿林,你说女状元说东关会起战事?”

卢林说道:“李前辈,当时是这么说的,我也奇怪,不应该是西关么?当时我还和她说说东关起了战事,她去西关恢复城池是再好不过了。她说朝廷有点轻视了东胡人,我也不懂这些,就是听她这么一说。”

李老爷子听了没有说话,用手指浑不在意的轻轻敲着桌面。

李兄半晌后说道:“这女状元当真不凡,都有些小觑她了,今日听得卢大匠一番话,拨云见日啊。”

卢林正待开口,这时伙计送菜来了,众人都停了话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