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41章 孔贼有多少兵马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41章 孔贼有多少兵马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有人抢先称帝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赵大勇等军官如堕冰窟。

不过,朱慈烺在抬手之间,便连毙二人,又让众人重新燃起热血。

无论以后该怎么做,太子与鞑子死磕到底的决心是不会变的。

有了这条宗旨,近卫营的人心就不会散,志气就不会夺。

朱慈烺问完袁灿然的口供之后,信步走出营帐,查看外面的情况。

因为早有预备,程虎制服武邑兵、景州兵的过程很轻松。

底层士兵听说这是太子的命令,都在迟疑中放下了武器,袁灿然和高廷试的亲兵顽固一些,不过人数太少,没翻起多少风浪。

武邑营的人数虽少,却是游击营的架子,下面军官的级别可不低。

朱慈烺从俘虏中挑出一个守备、三个千总,让孙二弟带下去分头审问。

问题包括,清廷使者何时抵离,从哪个渡口上岸,要求武邑提前准备多少军粮、营房、柴火等等,全是一些粗枝末节。

每个俘虏至少问一遍,再打乱顺序问五遍。

因为行军打仗,充满了各种算计,其中最难算的,便是准确判断敌军的实力和动向。

随着越来越多城池投降,整个北直隶几乎全部成为清军的地盘,近卫营等于在敌境穿行,侦查范围仅限于几十里之内,能搜集到的消息太少了。

唯有从口供中深挖细节,才能得到更真实、更准确的情报。

假设袁灿然胡吹一气,他的亲信军官必然没法答得一丝不差,就算提前串供也不行。

如此,假口供就无所遁形了。

经过半个时辰审讯,终于得出一个可信的结论:

孔希贵要求武邑拖延的天数,确实仅有三天。也就是说,清军主力将在三日内抵达武邑,没有错。

不过,使者仅要求武邑提前筹备1000石军粮,200担柴火。相比三万兵马的庞大人数,似乎少了些。

朱慈烺道:“确定使者仅让他们筹备1000石粮食?”

孙二弟点头应道:“没错。王守备和一个千总都这么说,还说得出各村各摊派的数目,丝毫不差。”

朱慈烺点点头,掰着手指又算了算,斩钉截铁道:“敌军应该在三千人左右,最多不超过四千,**不离十。”

众将大惑不解,齐声问道:“殿下如何得知?”

朱慈烺哈哈大笑,逐条分析起来。

首先,清军的摊子已经铺开,不再是攥成一个拳头的状态。

为了应付顺军的威胁,西北、西南方向均要保持一支野战劲旅。

另外,北直隶土匪流寇众多,维持局面稳定殊为不易,就算没有顺军在侧,很多城池、关隘的驻防军都是不能省的。

同时,清廷还要在京城留一支两三万人的预备队,一方面拱卫中枢,一方面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朱慈烺旁听军国大事好几年,深知地盘越大,敌人越多,兵力越分散的道理。

大明在全国空有数十万军队,抽不出人手增援前线就罢了,甚至连顺军打到京畿,都抽不到部队拱卫。

同样的道理,清军满打满算就十万人,腾不出多少机动兵力。

在这种情况下,派三万大军追击一个小小的近卫营,实在太奢侈了。

其二,孔希贵来得太快了。

从北岐河诱敌,田唯嘉得知太子踪迹开始算,时间仅过了**天而已。

军队越庞大,行军速度越慢,这是铁一般的规律。三万人行军非常磨蹭,仅用十二天时间,不可能从京城赶到武邑。绝对不可能。

其三,孔希贵来得这么急,没有时间筹备粮草,必然依赖沿途补给。

而1000石粮食仅够三万大军吃一天,吃完了怎么办,饿肚子吗?所以,他麾下必然没有三万大军,三千还差不多。

这些都是朱慈烺根据俘虏口供,再加上旁听国事积累的经验,反复分析才得出的判断。

众将听完连连点头,都觉得有理。

赵大勇想了一下,提出一个疑问:“殿下,末将听说沧州、东光、德州都是粮草转运之地,城内外均修有很多粮仓。鞑子会不会……准备吃那里的存粮?”

朱慈烺摇摇头,苦涩道:“有没有存粮,我还不知道吗?别说东光、德州,就是临清、济宁的粮仓,也空得可以跑老鼠。翰林,你说是也不是?”

方以智点头道:“确实如此。去年先帝派人到各地官仓清查,账上存粮几十万石,实则连两千石都凑不齐。为此,还杀了几十个粮仓大使来着。”

这下子,就连最胆小的几个军官,悬着的心也放下不少。

三万大军实在太多了,就算近卫营人人都有信布之勇,也打不赢啊。三千人就好多了,还有拼一拼的可能性。

就在这时,一个传令兵匆匆来报,营外有人求见太子。

“哦?来者何人?”

“他说他叫程正葵,是尚宝司的司丞。”

“程正葵?”

朱慈烺觉得这个名字非常熟悉,仅想了一下,便立即想起这个人是谁。

尽管尚宝司只是一个非常小,且品级不高的衙门,却有掌宝玺、符牌、印章之责。

每当皇帝或太子要在正式文书上盖章,须先由尚宝司官奉旨到大内藏玺处请玺,并在旁侍奉记录,才算走完流程。

在天启朝,魏忠贤控制了内廷尚宝监和外廷尚宝司,便可以随意下发矫诏,可见这个衙门的重要性。

朱慈烺身为太子,和尚宝司官员见面的机会还是很多,自然很快想起来。

方以智亦惊喜万分,因为程正葵也是翰林出身,这是遇到正经同僚了。

程正葵一进到中军,便拜倒在地:“殿下,微臣总算找到你了。清军大队人马来袭,昨夜已至青县。军情十万火急,请殿下尽早启程南下,以避兵锋。”

朱慈烺道:“此事本宫已经知晓。你从哪里来,从哪里打探的消息?”

程正葵道:“惭愧。李贼山海关战败后,微臣便与山东参将王桢、游击刘孔和在沧州举事,传檄收复兴济、东光、清县、献县四县。昨日,咱们刚刚得知殿下在饶阳,便有南逃商客来报,孔贼正率大军南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