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74章 黄河的天罗地网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74章 黄河的天罗地网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为保证军情消息能尽快递送,自唐以来,历代皆在交通要道建立驿站,供使者途中食宿和换马。

明承元制,每相隔60-80里一驿,每驿设驿丞、马夫、驴夫、馆夫、厨夫等数十人。

全国共计水陆驿站一千九百多个,各类驿官、驿卒数万人,每年耗费银钱超过三百万两。

十几年前,李自成就是银川驿的一个驿卒,若不是忽遭朝廷裁撤,不一定走上造反的道路。

庆都之战后,孟乔芳、金玉和等人乘大胜之势南下,几无抵抗,驿站没遭到摧毁,驿传便能继续运转。

而八百里金牌加急,代表沿途驿站必须无条件予以方便,使者每天最少经过十个驿站,跑死跑残几匹驿马,耗费甚巨。

若非特别重要的军情,绝不能有此待遇。

是以听到使者吆喝后,罗绣锦丝毫不敢怠慢,立即暂停商议,快步赶到前院画押收信。

回到堂内打开信封火漆,凑到油灯底下一看,脸上表情随着火光忽明忽暗,开始变得严肃凝重。

金玉和忍不住问道:“抚台,信里怎么说的?可是朝廷催促咱们进击潞安?”

“唉!非也!”

罗绣锦长叹一声,将急信递了过去:“你们自己看吧。”

金玉和接过细看,眼睛越睁越大,不敢相信天底下竟有这样的事。

伪明太子先在饶阳阵斩百余满洲八旗,后在沧州再次以弱胜强,大破数千清军。

短短一个月时间,便将畿南、山东一路搅得天翻地覆,大有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之势。

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伪明继承人,实在令人头疼,如果朱慈烺凭此威望入主南京,恐怕比赵构干得好。

还好在洪承畴的谋划下,伪明太子被暂时拖在临清,没法南下。

多尔衮要求河南军团暂缓进入山西,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往山东,配合巴哈纳、石廷柱围歼此贼。

信里还提到,洪承畴已在江南埋下伏笔,伪明太子无法前往徐州、淮安,可能沿卫河进入河南,或从怀庆府某处渡河逃窜。

总而言之,从南路进入山西的战略先放一放,等祖可法率部抵达卫辉再说。

当务之急是把伪明太子歼灭在黄河以北,河南诸将切勿懈怠。

孟乔芳最后一个阅完急信,不过他反应很快,直言赶往山东会歼太子很重要,不容拖延。

罗绣锦道:“话虽如此,可潞安空虚,不趁势取之,实在太可惜了。等李贼回过神来,换袁宗第的右营过来驻防,未免贻误战机。”

孟乔芳道:“抚台大人明鉴,江南伪明的军心士气,比一地之得失更为重要。如今山西有不少人蠢蠢欲动,顺贼忙于平叛,应该没工夫闲下来。”

说着,他走到案边,指着地图上河南府、开封府及汝州一带,又道:“末将听闻登封李际遇、西平刘洪起、裕州李好、许州韩甲第、襄城刘铉等人,皆苦顺贼久矣。

不如先派人去招抚他们,将袁宗第引回黄河以南。过两个月,等袁宗第跑得疲惫不堪,咱们再趁势取潞安,或许更好。”

孟乔芳洋洋洒洒一番话,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具体安排,处处透出真知灼见的味道。

罗绣锦听得连连点头,对这个“刑部左侍郎”再度刮目相看。

李自成本人在陕西不假,可顺军根基最稳固的地方,不是关中,而是南阳、襄阳一带。

尤其南阳盆地,是顺军的屯田之所,地位至关重要。

河南府的南边就是南阳府,如果李际遇、刘洪起等人愿意降清,袁宗第为了保住粮草命脉,多半要南下平叛。

而策反、游说李、刘等土贼,调动顺军南下,都需要时间,至少两、三个月。

从卫辉到临清约九百余里,沿卫河顺水行舟,最快八天,最慢十二天就能赶到。

等祖可法率部进入卫辉,金玉和从山东凯旋而归时,袁宗第正好在河南府、开封府打得不可开交,时间就刚刚好了。

想到这里,罗绣锦下定决心,严格遵从摄政王的命令,命怀庆总兵金玉和、副将常鼎,统兵五千余人,火速赶往山东。

另外,命孟乔芳率一支偏师,进入长垣、曹州、定陶一带,控制黄河各处渡口,防止伪太子轻骑渡河。

黄河以北,一张天罗地网逐渐形成,金玉和重兵进击围剿,孟乔芳在沿河渡口层层堵截,可谓万无一失。

最后,罗绣锦还下了一步妙棋,派使者渡河前往归德府,游说睢州许定国投降。

一旦整个游说计划成功,河南布政司境内黄河南北沿线,就全是自己人了。

罗绣锦叹道:“若洪大学士的计谋管用,能阻止伪太子在淮安、徐州过河,伪太子就插翅难飞了。”

-----------------

山东,临清州。

朱慈烺听完孙二弟的回禀,大呼意外。

凌駉直接戳破董学礼的阴谋,一下子从似奸非忠,变成了似忠非奸。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尤其在情况复杂的山东,个人立场很难说的清楚。

利益也要,大义也要,这并不冲突。

很多人会因为功名利禄,站在抢先称帝的一方,但不代表他们会无条件接受福王的命令,无故谋害东宫太子。

朱慈烺觉得,如果凌駉持这样的态度,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

毕竟凌駉在临清举事的过程中,表现出惊人的筹划能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二天,凌駉带着数十骑出城,进入近卫营中军大帐。参见太子时,持正式的四拜之礼,自称“臣下”。

朱慈烺终于见到正主,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只见对方非常年轻,才三十岁出头,身上却有一股难言的老成之气。

“你就是凌駉?”

“微臣就是凌駉。微臣前几天没有出城面见殿下,实有不得已的苦衷,请殿下见谅。”

“哦,什么苦衷?”

凌駉坦然以对:“因为微臣身边有鞑子细作,若出城面见殿下,董贼旋即可知,计策便不灵了。”

朱慈烺奇道:“你的计策是什么,现在……就不怕不灵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