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9章 有人知道得太多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9章 有人知道得太多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朱慈烺在屋内来回踱了几步,心中已有计较:“现在是我拿捏他,不是他拿捏我。我凡事只信他三分,让他干活就行了,何须分辨清楚?”

想到这里,他放下对方是否降清的话题,问起饶阳城防以及临近各县的情况。

田唯嘉打定主意扮演忠臣,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除了自己那点小算盘,其余全部照实吐了出来。

原来,顺廷伪知县以“追脏助饷”的名义,对四乡狠狠拷掠了一番。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好几个大缙绅都被活活打死了。

饶阳缙绅世家元气大伤,好几户都没了家主。

这次“讨逆擒伪”,全赖田唯嘉领头拿主意,举事乡勇也多半出自北岐河村。

如今三百乡勇尽数被俘,城内已没多少人手,至少两三天内没有。

大局方面,据说在山东德州,有一个自称“济王”的宗室起兵举事,到处传发讨逆檄文。由于距离太远,具体情形还没弄清楚。

至于投清献城的传言,田唯嘉一概不认。

只说曾派儿子田景文进京,本意是联络吴三桂寻找太子的踪迹,好与清军一起重新拥立新帝。

后来,田景文听说多尔衮坐进了武英殿,便立即逃了回来。

所以,田景文曾经进京联络是事实,却不像外面所说的那样。他田唯嘉没有献城投降,更不会有加害太子的念头。

“本宫且信你三分,嗯……济王?他叫什么名字,哪一辈的?”朱慈烺问道。

“回殿下,好像叫朱帅炊。”田唯嘉答道。

“朱帅炊?”

朱慈烺在心中默念了几遍,然而搜遍前世今生的所有记忆,也没找到“济王”的任何信息,更没想起朱帅炊是哪根葱。

三百年来,大明不曾册封过这样一个王藩。

难道是封藩济南的德王?不对啊,早在崇祯十二年,德王全家就被入关抢劫的清军掳走了,没子嗣剩下。

再说了,“帅”好像是庆王系的排辈。庆王封地在大西北的韦州,和“济”字完全不搭噶。

虽然想不出朱帅炊的真实身份,不过德州还有敢于起兵举事的宗室,还是让朱慈烺振奋不少。

至少可以证明,那里还有一支拥护大明的军队,还有敢于亮出大明招牌的宗室。

在万马齐喑的北方,这份勇气非常难得,就算朱帅炊是旁支小宗,也值得大书一笔。

且德州就在山东和北直隶的边境,距离饶阳城不算太远,仅两百余里而已。不用躲躲藏藏的情况下,急行军四五天就能赶到。

若消息为真,下一步前往德州,无疑是最佳选择。

田唯嘉见太子久久不语,又道:“殿下,以老臣观之,平西伯引清兵入关,实属万不得已。关宁军兵强马壮,不如宣召他们来饶阳护驾。清军失此助力,便只能退回辽东了。”

朱慈烺愣了一下,不禁在心中暗骂这个老匹夫歹毒,竟敢提出这种馊主意。

上下五千年的所有汉奸里,吴三桂也算排在前列了。宣召这种人护驾,不是和找死差不多吗?

但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这里面很有门道。

吴三桂固然遗臭万年,但在崇祯十七年,舆论并非如此。

在清军没有席卷全国之前,“借虏平寇”的说法是很有市场的。

不少人认为,引清兵入关不失为一步妙棋,既打击了顺军,又为崇祯皇帝复了仇,可谓一箭双雕。

若能驱使清军进攻西北,和顺军打得同归于尽,那就太妙了。

少数疑虑者,也只抱怨吴三桂太过莽撞,本心是好的。

再加上“为先帝报仇”的话术,吴三桂骗了不少人。在山东、河南等地,不少城池看到他的檄文,不明不白就投降了。

总而言之,吴三桂现在还没被批到搞臭,还是大明的忠臣良将。

只可惜,有人知道得太多了。

朱慈烺从头捋了一遍,很快发现对方的破绽。

根据田唯嘉的说法,他曾派儿子进京寻找吴三桂,目的是匡扶大明,把国祚给续上。而吴三桂身在曹营心在汉,宣召他过来护驾东宫,逻辑上没有问题。

可朱慈烺深知吴三桂绝不会忠于大明,只会劝田氏父子投靠新朝,而不是拥立大明太子登基。

所以,田唯嘉的逻辑从源头上就说不通。

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推导下去,歹毒之心便昭然若揭了。

朱慈烺来回踱了几十步,心思转了几百圈。

过了好一会,才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你说得不错,可惜本宫现在手头很紧……没有开拔费,平西伯恐怕不会来呀。”

田唯嘉吹胡子瞪眼:“国事至此,平西伯怎么好意思跟殿下要钱。他若敢提半个钱字,老夫骂他个狗血淋头……”

“此言差矣!就算平西伯忠勇无私,不好意思开口要开拨费,他的手下就不好说了。赏赐是要给的,总不能让平西伯办事,还让他代本宫出赏钱吧?”朱慈烺说道。

“不至于此,不至于此……”

就这样,两人就征召吴三桂的问题,聊了好一会儿。

朱慈烺以军资紧缺的名义,“请求”田唯嘉襄助一些银两。不多,万把两银子就够。

关宁军那些骄兵悍将不讲道理,若看不到一点赏银,恐怕心怀怨怼。就算吴三桂不好意思要,下面的将领总要给的。

否则,不就显得东宫太抠门了吗?

田唯嘉一想也对,关宁军的骄悍是出了名的。看不到银子,连崇祯皇帝的调令都不听,更别提太子了。

为了打消朱慈烺的疑虑,他表示愿意献出全部积蓄,暂时应应急。

可惜前段时间被顺廷伪官勒索不少,只剩下几千两现银。国难之际,想来吴三桂和他底下的人不好意思嫌少。

朱慈烺等的就是这句话,猛地一拍大腿,大声赞道:“如此甚好!明天早上,本宫就派人去宣召平西伯……呃,劳烦田老在此委屈一夜,明天到了饶阳,弄清楚状况,本宫一定下旨褒奖。”

田唯嘉没想到报效几千两银子,仍无法获得信任,不禁有些恼怒。

不过朱慈烺说得大义凛然,他也只好叩首谢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