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81章 众叛亲离没意外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81章 众叛亲离没意外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九边重镇,是指弘治帝朱佑樘在位时,为防备蒙古、鞑靼、女真等关外异族,沿长城边境建立的九大军镇。

这九处军镇分别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随着北方防务加重,历代皇帝又在九边各镇的基础上,析置出十几个新的军镇。

比如,郭升原属的柳沟镇(陵后镇),就是为了防守昌平外线,加强京畿防御,于崇祯十三年由宣府镇分置而出,因总兵驻柳沟而得名。

花马池则属于宁夏镇,因境内有大盐池,故筑城守备,设立副将驻扎。

所以说,郭升、董学礼和他们的部下,都算九镇边军的一部分,是明军的精华所在。

作为柳沟副将,郭升年初才归顺李自成,时间不足半年。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他还没有忘记。

四处剿匪,只是临时兼差而已,抗击北方异族入侵,才是边军的天然使命。

这夜流水潺潺,郭升听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豪言壮语,忽然想起卫河的由来,不禁大汗淋漓。

一千多年前,曹魏在南边吴、蜀未平的情况下,仍腾出手宝贵兵力北上抗击东虏;

三百年前,明太祖和明成祖或派大将,或御驾亲征,屡次远征漠北,抗击北元。

和驱逐鞑虏、保卫华夏相比,谁来坐江山的问题,忽然显得那么渺小。

郭升强自按捺心中的激情,开始仔细斟酌太子的每一句话。

忽然发现,若河北三府为清军所夺的情报属实,山东顺军的情况就非常糟糕了。

东面是大海,西面和北面都是清军,南面是两淮明军……麾下三四千将士,可以说陷入了死地。

董学礼之前所坚称的,拿下临清就能安全西返,根本就是胡扯。由此推之,此人背弃使命,甘做汉奸的说法,完全讲得通。

想到这里,郭升为之前的愚蠢,以及差点酿成的大祸而羞愧不已。

他犹豫良久,终于问出最后一个问题:“若有朝一日,殿下荣登大宝,可否只处死郭某一人。柳沟镇三千将士只是……只是听从郭某之命而已。”

朱慈烺叹道:“我朱慈烺以大明列祖列宗之名起誓:抗清有功者,一律不究降顺之罪。无论在本宫麾下抗清,亦或在李自成麾下抗清,一律以有功视之。”

郭升再无犹豫,在船头单膝下跪:“末将郭升,愿接受殿下节制,请殿下下令……”

-----------------

六月二十五,临清内外僵持的局面,出现新的变化。

驻扎城西的东宫禁军终于拔营,由靖西门进入临清城,只留数百人在卫河北岸监视。

一直在城东游弋的程虎,也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跑哪里去了。

董学礼闻讯大喜,因为一大早凌駉就发来消息,称他几次亲自出城,终于说服太子进城休整。

使者凌润生还提到,这两天城内外流言四起,都说太子拜了李自成做干爹。

东宫禁卫军上下人心浮动,据说营内还出现了不少逃兵,太子扛不住了,只能用城池来约束部下。

凌駉在北边挂过号,谄媚的奏章早就写过一大堆,降得比他还早。

而谣言正是洪承畴的杀手锏之一,董学礼非但早就知悉,还派了不少人去四乡传播,深知威力。

两相印证,他哪里还会怀疑半分。

他捋着胡子向凌润生叹道:“太子殿下遇到这样的坎,居然还能约束部下不溃散,啧啧,也是有才干的呀。可惜,可惜啦!”

凌润生道:“那今夜?”

董学礼道:“当然依计行事。回去告诉凌駉,此功就是你我的投名状,不可怠慢。他日同朝为官,一个当阁臣,一个当提督,互相提携,不在话下。”

“是是是,今夜三更,我主扫榻以迎……”

使者走后,董学礼立即派心腹通知郭升,今晚夜袭临清。他要求郭升秘密做好准备,东城响箭一起,立即猛攻南城,牵制明军一部。

郭升则回信称,内外交攻,临清必下。

崇祯十七年,六月二十五,子时深夜。

随着一枚特制响箭腾空而起,城东的宾阳门忽然洞开,埋伏城外的董家军鱼贯而入,涌进临清的大街小巷。

这是董学礼麾下嫡系精锐,人数之多,足有千余人。

他们身经百战,且装备精良,一进城便在城内向导的指引下,分头向太子行宫杀去。

同时,城东董军大营亦燃起大量火把,大量新兵在军官的吆喝声下,一队接一队走出营门,向宾阳门杀去。

这就是洪承畴遥遥授意,董学礼加以完善,最终得出的斩首计划。

以凌駉当内应,他亲率一支精兵攻入城内;

同时,忽悠郭升在南城发起强攻,分散王国栋、郭铉等明军将领的注意力。

等到消灭了东宫禁军,成功斩首伪明太子,郭部和南城明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届时,再倒戈一击,从城内至城外,消灭明军余孽和郭部。

如此,临清州一带就成了董凌联军的天下。

再加上河北三府呼应,天津兵马南下,山东全境可定也。

事实上,除了伪明太子迟迟不肯进城,耽搁了几天之外,一切都很顺利。

得知谣言的内容后,董学礼更感觉胜算在握。

凌駉是内应,郭升是顺贼,太子众叛亲离,王国栋等杂碎不堪一击,哪里还会有意外。

没有,绝对没有意外。

这夜他身穿甲胄,亲自带队入城,东城大街全是凌駉的部下在迎接,更是吃下最后一颗定心丸。

在向太子行宫挺进的路上,他还向前来迎接的凌岳,问起朱慈烺的身材样貌。

凌岳道:“气宇轩昂,英武非凡,不愧为大明太子。”

董学礼愣了一下,不悦道:“注意你的言辞,是伪明太子。大明云云,以后不要再说了。”

“嘿嘿,是,董将军……”

就在此时,董学礼忽然听到数道尖锐的声音,回头一看,城外升起数枚响箭。

那是宁夏镇独特的响箭,意思只有一个:敌袭!

同时,后队方向亦传来一阵惨叫声,好像有人正在搏斗。

董学礼大惊失色,厉声问道:“哪来的敌袭?凌駉在搞什么?”

凌岳退后几步拔出佩剑,大喝:“奉大明太子之命,擒杀逆贼董学礼,只诛首恶,投降不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