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84章 可以忠诚不绝对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84章 可以忠诚不绝对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相比起禁卫军司令部,枢密会议听起来就像北宋时期的枢密院,好理解多了。

大家觉得所谓枢密参议,就是在中军议事时,能说上话的几位大佬。

凌駉之前是临清主帅,郭升是刚投诚的军阀,程虎、刘孔和是一营主将,均是铁打的实力派。

武官冠上枢密参议的头衔,就等于文臣加上三公三孤的贴官,一种荣誉加衔而已。

反正真正军议时,游击以上将领都是要参与的,是不是枢密参议都差不多。

然而,当两条紧急军情传到临清,大家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紧急军情之一:原驻扎天津的巴哈纳、石廷柱部忽然拔营南下,几天前经过沧州,直扑德州;

这一路的船只数量多得离谱,暗探站在沧州码头,数到差点暴露都没数完。

且每一艘船都配有大量拉纤民夫,行军速度惊人,每天行军一百余里。

巴哈纳是正蓝旗满洲固山额真,石廷柱是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都是清军里数得着的大将。

所以方以智估计,该路满、汉八旗均超过三千人,总数超过六千。再加上天津一带收拢的仆从军,总兵力在一万五以上。

紧急军情之二:原驻扎卫辉的金玉和,率五千余人沿卫河东进,两天前进入大名府,正向临清赶来。

另外,还有一条意料之中,但同样致命的情报,从济宁方向传来。

南京以通顺投敌、不忠不孝为名,正式废黜朱慈烺的太子身份。

邸报八百里加急传到扬州、泗州、淮安、徐州诸城,通令两淮明军,遇到自称大明太子的人欲渡河,即加以阻击,不放一兵一卒过黄河。

朱慈烺几乎同一时间收到这三条消息,立即召集游击以上将领,到中军议事。

中军大帐内,王国栋、郭铉、薛维垣等家伙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逃跑路线。

要么沿大运河直抵清河,从清江浦渡过黄河,进攻淮安;

要么出了微山湖就直接渡河打徐州;

两条路各有优劣。

如果打淮安,之后就可以走大运河继续南下,能一直打到扬州。之后沿江西进也好,继续渡江也罢,都不愁没有船只。

缺点是淮安驻防军太多,有金声桓、刘泽清、丘磊等大将,不太好打。

打徐州路程要近很多,且高杰领徐泗后,主力徘徊在扬州一带,迟迟不肯北上。

现在镇守徐州的大将不知道是谁,或许是李成栋,或者是李成栋手下的某个参将、游击之流。

缺点是打下徐州之后得弃船,后面要渡淮河,还要重新找船。

一时间,两条路线各有拥趸,吵得不可开交。

之前从大名府过黄河的方案,似乎被遗忘了似的。

等他们消停后,凌駉提出在临清城下设防,与清军一决高下。

原因很简单,七月黄河奔腾,很不好过。若进攻清江浦或者徐州失利,就背腹受敌,没处跑了。

程正葵也提醒诸将,现在全军有两万四千多人,一旦拔营行军,每天消耗的粮草就是天文数字。

以现在的储备,最多维持一个月。

如果迟迟无法渡河,就要下黄河打鱼补充食物了,无论打徐州还是打淮安,都一样。

朱慈烺对比了三种方略,都觉得不是很靠谱,太被动了。

尤其是坚守临清,几乎没有获胜的希望。

现在禁卫军兵力有两万余人,和两路清军加起来看似差不多,实则天差地别。

首先,两路清军里面,百战精锐至少超过一万人。其中,至少有三千以上满洲八旗。

禁卫军这边呢,满打满算也就六七千精锐,其余全是半吊子新兵。守城当然够用,出城反击则根本不够。

凌駉提出坚守,是犯了料敌不明的错误。

他从未直面八旗兵,不清楚这个时期满洲八旗有多厉害。有巴哈纳、石廷柱两位名将坐镇,他们即便一时失利,也绝不会溃败。

一旦两军纠缠在一起,明军野战无法大胜,就肯定脱不开身。

而清军在燕京还有预备队,届时沿运河南下增援,临清就危险了。

朱慈烺向郭升问道:“你们觉得呢?”

郭升之前就在苦苦思索,被点名提问后,又想了一会儿,答道:“还是按原定方略,在东平湖弃船,走黄河故道南下,在柳园口一带渡河为最佳。”

众将齐声道:“万万不可呀!”

王国栋道:“郭将军,看来你是不太熟悉路吧。从东平到柳园口有五百里之遥,咱们弃了船,一天只能走二三十里,定会被鞑子骑兵追上的呀。”

凌駉也道:“郭兄,此一时彼一时也。原定方略……不太好走了。”

“五十里,最少走五十里,”郭升报出一个数字,接着道:“我柳沟营与忠贞营断后,你们放心赶路,每天最少走五十里。”

其他武将面面相觑,脸上都有点怀疑。

两营断后说得好听,到了紧要关头,还不知道谁跑得最快呢。

朱慈烺看着眼前的几拨人争论,隐隐察觉到冲突的本质所在。

凌駉在临清根基最深,在有希望打赢的情况下,尽可能留在山东坚守;

王国栋等人实力最弱,害怕一旦大决战,会被当成炮灰。所以他们希望更接近黄河一些,以便挺不住时,打着忠于弘光的旗号渡河逃命。

郭升呢?

他希望距离河南更近一些。毕竟柳园口就在开封府和归德府的交界,附近或许有部分县城还举着顺廷的旗帜。

严格来说,这三种思路都有点“忠诚不绝对”的味道。

可朱慈烺深知,苛求每一个人绝对忠诚,赢不来胜利。

唯有找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略,才能让所有人的力气往一处使,将两万余人的潜力发挥至最大。

军议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这个方略。

朱慈烺道:“按路程来算,西路的金玉和3天后到临清。北边嘛,德州城怎么也能耽误鞑子一天,最快5天后到。能不能这样,先击溃金玉和再说,回头再想办法对付巴、石?野猪皮也说过,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嘛。”

一个声音问道:“殿下,就一天时间,能击溃金玉和吗?”

另一个声音则问道:“殿下,你可有对付巴哈纳的法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