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100章 士可杀之不可辱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第100章 士可杀之不可辱

簡繁轉換
作者:黑咖啡少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23 10:23:17 来源:源1

随着运河沿岸的减水闸陆续打开,大量河水流入横向的沟渠,会通河的来水量一天比一天少。

七月初八,临清城外的水位开始慢慢降低,朱慈烺下令打开所有城门,好让玉带城的积水尽快排出城去。

初十,河堤露出水面,大运河终于重新变回一条“河”,不再是一个“湖”。

临清附近二三十里一片泥泞,残留的积水混合着泥浆,从各种沟渠流回河道,让河水变得极其浑浊。

老百姓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下,陆续返回被淹城区,查看自家的房子有没有倒塌。

答案是不容乐观。

穷苦百姓大多使用夯土砌墙盖房,经过连续数日浸泡,墙体很多都倒塌了。即便勉强撑着不倒,底部也差不多掏空了,根本不能住人。

民房如此,城墙也好不到哪里去。

和大部分城池一样,临清的城墙以夯土作为主体,外面包砖以增加防御力。

青砖不怕水,成功扛住了洪水的冲刷,然而一连浸泡好几天,墙体难免有所损坏。

方以智忧心忡忡地告诉朱慈烺,部分城墙年久失修,出现了崩塌的先兆,防御力大幅降低。

如果清军还有余力发起进攻,或许几炮就塌了。

不过,这份担忧没有持续多久。

水位降低之后,搜救船将幸存的八旗兵一一抓捕,然后在两岸装上绞盘,清理堵塞河道的各种破船。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清军大部分船只都没有逃过一劫,特别是几艘侧翻的大船卡住河闸之后,更是连一艘都没跑了。

经过纤夫们指认,士兵们找到七八艘沉没的运炮船,至于运兵船、辎重船更是不计其数。

俘虏方面,仅正儿八经的满洲八旗,就俘虏了七八百人。八旗汉军和仆从军则更多,接近两千之数。

加上找到的尸体,还有被洪水卷走的部分,清军的损失应该超过五千,甚至六七千。

除了巴、石二帅,以及那些骑着马的八旗兵之外,本次来犯之清军已经损失殆尽。

确切的数字已经难以考据,不过朱慈烺认为,一两个月内,巴哈纳无力觊觎临清。

逐渐丰富的情报证实了这一点。

探马来报,巴哈纳初六便带着清军残部退回到武城,在一座小山上举旗收拢溃兵,据说只剩下两三千人。

这样的残兵败将,恐怕连一个忠贞营都打不过,更别提大举来犯了。

等洪水渐渐消退,巴哈纳更是拔营就跑,生怕明军能够出城之后,趁机围攻过去。

朱慈烺看着满城狼狈,哪里有追击的兴趣,下令全军解除警戒,全力处理灾后事宜。

其中第一项,便是清理城内的积水、淤泥、垃圾和人或者动物的尸体。

因为洪水退却后,这些东西很容易腐烂发臭,继而老鼠横行,传播瘟疫。

朱慈烺一连下发好几条令旨,包括尽快清理污物,尽快掩埋各种动物的尸体,不得食用洪水浸泡过的谷物,不得喝生水等等。

此外,他还要求所有死难者必须立即入土为安,不得停灵祭拜。

朱慈烺征用了老城所有棺木、寿衣、白烛、纸钱等丧葬用品,派出大量士兵,为来不及撤离的老百姓免费办了丧事。

一日,又将数百八旗俘虏派往城外高地,让俘虏们就地刨土坑。

此举将满洲大兵们吓得够呛。

要知道,让俘虏挖坑,一般是大规模杀俘的前兆。

明军划下的范围非常大,还言明要挖九尺深,足够活埋几千人了。看样子,太子殿下是一个活口都不想留呀。

满洲大兵们顿时就不乐意了,纷纷扔下手里的铁锹,躺在地上耍赖皮,任由赵大勇怎么抽鞭子,都不肯起来干活。

他们还嚷嚷着,士可杀不可辱,太子殿下要杀便杀,他们不皱一下眉头,但不能让他们挖坑来埋自己。

八旗兵的手是用来战斗的,可不是用来刨坑的。

埋自己就算了,还要连带八旗汉军和仆从军的坑位一起挖,真是岂有此理。

赵大勇杀了几个刺头,见还是八旗兵果真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只好向太子报告。

朱慈烺大感惊讶,大声叫道:“他们竟连同袍都不肯安葬吗?真是岂有此理。果然是野蛮人啊,喜欢让野狗叼他们的同袍来吃。”

“安葬?”赵大勇问道:“殿下让他们去挖坑,不是准备活埋他们吗?”

“活埋!”

朱慈烺忍不住跳了起来:“你不会已经埋了吧?”

赵大勇被吓了一大跳,连忙澄清只杀了几个刺头,以示警告而已,大部分八旗俘虏还活得好好的。

“杀了几个?”

“三个?”

朱慈烺听到这个数字,长舒了一口气,喃喃道:“还好,还好,他们还有大用处,可不能这么早就杀光了。”

说完,又板着脸道:“记得,以后不许偷偷杀八旗俘虏了。咱们可是朝廷,杀人之前,要明正典刑。杀剩下的,还要卖猪仔呢。”

“卖猪仔?”

赵大勇先是一头雾水,几息之后,终于反应过来:太子可能要拿这些八旗俘虏当肉票,找某人勒索赎金。

若论绑票这档子买卖,顺营以前没少干。可绑票近千名八旗兵,这种大买卖是真没干过呀。

赵大勇尝试着问道:“**百个真鞑,怎么个说法?怎么杀,怎么放?”

“五杀,一不杀……”

朱慈烺竖起五根手指,细数了一遍规矩:

两白旗,杀!

崇祯十七年以前,曾入关劫掠者,杀!

曾参与屠城,屠戮百姓者,杀!

拒不认罪者,杀!

不老实投降,当了俘虏还摆架的刺头,杀!

最近几个月才临时征召入伍,或者长期在后方卫戍的旗丁,或者没沾过老百姓鲜血的,可以不杀。

赵大勇一条条算下来,觉得七八百满洲俘虏也没剩下几个了。

“还是挺多的,得有一半吧。”

朱慈烺告诉赵大勇,清军并不是铁打的,常年征战,损耗也很大。

比如山海关之战,战死者就不下千人;庆都之战先败后胜,也战死了好几百。

因为战事太过惨烈,阿济格被吓得躲在小村子里不敢露头,全靠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叛徒咬牙坚持,才打垮了顺军。

每次大战后,清军都要补充新的旗丁,十几年下来,最初举事的后金军已经换过一茬了。

这次巴哈纳带来的三千八旗里,大约有一半是这两年新招募的新兵,手上不一定有血债。

朱慈烺准备把这些小毛头卖回给巴哈纳,筹点赈灾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