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394章 探索航海图奥秘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394章 探索航海图奥秘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刘傻子教授说:“在大海航行,离不开灯塔的指引,还离不开海图的导引,我们将认识海图的导航历程。”

海洋奥秘研究所所长高敏说,必须了解航路的地形水势,掌握航道的水深及暗才能安全可靠地进行海上交通活动。明人测量水地深浅,名为“打水”,以“托”为单位。明人在航海图绘制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文史作家于张喜说,虽然,宋元时期,已有航海图样问世,但只是以沿海为主,远洋航海图罕见。

小燕子说:“我知道,航海还有海图呢,我们寻找的藏宝图石板,也应该是刻在石板上的海图。”

刘傻子教授说:“对,藏宝图石板就是海图。在两宋时期,有关海图的记述已十分明确,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刘豫献于金主賣的海道图等,都说明了当时海图的发展。海上交通航线的发展,为海道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于张喜说,直至明代,航海图的绘制已有很大的进步,具有很高的水平,不仅沿海地区,海外远洋地区也有掌握,最典型的是明人茅元仪所辑《武备志》卷二百四十附图上所载的《郑和航海图》,航图遍及大西洋、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岸地区,记载了五百多个地名,并绘有针路,各处星位高低。

小波问:“我们寻找的藏宝图与《郑和航海图》有什么区别吗?”小燕子说:“肯定不一样,《郑和航海图》对于航海意义重大,《藏宝图》是寻宝的图。”

刘傻子教授点头赞成,接着说:“对于航行途中的山峰、岛屿、浅滩、礁岩、险狭用的海图,显示了明人对掌握航路地形水势重视程度,具有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应用中,明代航海者对海外航路的地形水势,已有相当的掌握。明代类似对航路地形水势的具体指南,趋于综合化与形象化,反映了明代航海技术的提高。”

科普作家李任惠说,航海天象,包括星位、信风及海流潮汛的变化规律。牵星术,乃是当时一种利用天文状况进行测位的航海技术,用来确定船舶的航行位置。即在船上,利用牵星板来观察某一星辰的高度,借以确定船只所在的地理位置。

于张喜说,特别是在深海中,地形水势,难以提供有效的识别,无所凭依,往往以天象来确定航位。《郑和航海图》中就附有《过洋牵星图》,记录在印度洋地区的牵星航海。明代《海道经》中,保存了一卷据元人底稿而绘成的《海道指南图》,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中国航海图中最早的一幅。

刘傻子教授说,到了明初,郑和七下西洋,总结的郑和航海术,主要记录在《郑和航海图》中,集中国古代先进航海科学技术之大成。该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是一部最早的远洋航用航图,其中图文记载,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海洋爷爷说:“海道图的产生和出现,是人类海洋知识不断积累的结果,为人类进一步征服海洋,发展海上交通事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工具与技术知识。在海洋地理识别探测方面,也有较大进步。”

以前的航海指引,一般是凭天象、天体来识别方向,夜以星星指路,日借太阳辨向。小波问:“没有指南针,人们怎样航海呢?”

计算机姐姐说:“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航海是靠山形水势及地物为导航标志的,属地文航海,而以星辰日月为引航标志的,则属天文航海技术的一种。”梦弟问:“我想知道,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指南针的?”

海洋爷爷说:“至北宋时期,航海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已能利用指南针进行海洋航行。指南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发明,宋代将其应用到航海上,解决了海上航行的定向问题,也开创了仪器导航的先河。现代船上使用的磁罗经,是12世纪船用磁罗经传入欧洲后,由英国人开尔文改进了的海军型磁罗经。”

科学博士说:“两宋时期,航海技术的提高,最突出的是指南针的广泛应用。而指南针在南宋时期发展成罗盘形构,随着精确度不断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海上航行,已逐步依靠指南针指示方向,比北宋时期更为进步,也促进了中外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对世界文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小明问:“罗盘是不是根据指南针改进的?”

傻子教授说:“元朝时期,指南针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将指南针许多针位点,连结起来,以标明航线,称之为“针路”,以天干、地支和四卦,作为航海罗盘上编排的航路方位,这样,海船航行更能精确地确定航向、把握航线。”

海洋爷爷高敏说:“元代航海中,指南针的应用更为普遍,也更为精确,明代指南针的应用,更为普及与精确。过去指南针的运用,主要是单针与缝针之法。但明人《顺风相送》中已经有‘定三针方法’和‘定四针方法’。虽然不详其具体应用方法,但应该可以肯定,其航路航向必然更为清晰准确。几个指南针,一齐运用于确定航向,还必须有计量单位确定航程。指南针已成为海船必备的航海工具。”

刘傻子说:“对海岸天象与规律的认识与掌握,关系到海船航行的安全与稳定。元朝航海,已能熟悉掌握与利用季风规律。元朝航海家,在长期的海上航行实践中,总结经验,编成有关潮汛、风信、气象的口诀。而有关的口诀,据称“屡验皆应”,充分说明,元朝时人们对海洋气象变化规律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与掌握。”

海洋爷爷说:“明朝的航海技术,有助于人类进一步驾驭海洋,促进海外交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对海洋综合知识的运用,以及航行技术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上。”

刘傻子说:“明清时期,一更约以60里计。一更时间内,船舶在标准航速下所航行的里程。以‘更9用于航海,也是明代航海技术发展的一个标志,它与指南针结合,可以推算船位航速,令航行路线方向更为精确,明代‘针9‘更9结合的航海方法,已十分普遍,反映了明代航海技术所具有的先进性。”

科普编辑程萍说,明人费信《星槎胜览.占城图》中云:“十二月,福建五虎门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至占城国。”表明明人对季风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已经十分得心应手。

编辑刘媛媛说,明人对海上风云气候、海流潮汐的变化规律,也十分熟悉。《顺风相送》和《指南证法》中,就记载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气象记录和歌诀,说明了明人对航海天象的认识与重视,如《顺风相送》中“逐月恶风法”“定潮水消长时候”“论四季电歌”“四方电候歌”等。按农历月日,对海洋气象的风雨规律,做了详尽的记述。

刘傻子教授说:“清朝前中期的航海技术,虽然没有很大创新,但对于海洋地理的重要性,还是具有充分的认识与总结。航海图的绘制,也有相当的水平。”

海洋爷爷高敏说,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中就有附图6幅,这些图,较前人的地图更为详备、精确。陈氏《海国闻见录》中的《天下沿海形势录》,更对中国东北、东南沿海的海洋地貌、水文航运,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这些,都具有重要海上指南价值。

科学博士王可还给同学们介绍,在航海应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后人继承前人的传统方式,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指南针的应用,普遍使用三针法,对航海天象观察、航海地形水势都有系统的掌握。并且,开始以沙漏计时。清前期沙漏的运用,说明了当时在吸收外国航海技术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提高航海工具的技术性能与技术水平。比起传统的焚烧更香,以及日月位置估算,时间更为精确。

刘傻子教授说,相形之下,清朝时期的航海技术,已开始落后于西方。地球上的水域面积,占了三分之一,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航海事业密不可分。世界上不少海洋国家,都有自己的航海节或海洋日。华夏是世界第一航运强国,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将海洋视为国家繁荣与安全的根本,航运都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为弘扬华夏民族的航海文化与爱国精神,每年的航海节,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