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431章 沉船文化寻奥秘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431章 沉船文化寻奥秘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刘傻子教授说,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谭海迪认为,“黑石号”最突出的意义,在于它证实了在中国与西亚之间确实存在一条古代海路。

海洋奥秘研究所王可博士说,新加坡学者柯宗元也在研究论文中指出,此前有关海路的材料极少,大多只是传说,要么是出自欧洲早期的文字和口头流传,要么是在印度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被提及,或者是东南亚发现的石碑上有些许记载。

海洋奥秘研究所高敏所长说,“黑石号”的发现,是海路最可靠的证据,并将这一海上航行线路的开通时间推到了唐朝时期。沉船文物被打捞出来后,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几家博物馆曾先后向印尼方面提出了购买意向,当时,印尼的开价高达4000万美元,而且,打捞方提出要买就必须整体购买,中国的博物馆最终不得不放弃购买。

刘傻子说,随后,新加坡圣淘沙公司于2005年筹资3200万美元购得了这批贵重文物。据新加坡媒体报道,新加坡酒店业已故富商邱德拔的后人,为此捐出巨款。购得的所有文物,目前均为新加坡政府拥有。

王可博士说,“黑石号”沉船文物的出水,引出了许多神秘问题:为什么“黑石号”会在远离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勿里洞岛附近沉没?按照通常航行路线,商船应当绕过新加坡,穿越马六甲海峡,但它却向东南方向行驶了600余千米。它是迷失了方向,还是被风浪吹得偏离了航线,或者是要去爪哇海的某个港口。

高敏所长说,船上发现的精致的金银器皿,在中国也十分罕见,有的甚至还成双成对,究竟是中国人送的礼品呢,还是要运到阿拉伯国家的市场上去出售?为何船上的钱币不多?船上的商人用什么方式在中国结算?

刘傻子感叹,这艘船在哪里装上的最后一批货物?商船将驶往何处?……船上的文物吸引了全球多个领域研究者的兴趣,也引发了人们对古代的中国在世界上扮演何种角色的丰富联想。

海洋奥秘探索行动组来到海洋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海洋奥秘研究所所长高敏十分感慨地说:“古代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造船和航海的先驱,16世纪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中国制造船舶使用船舶的历史十分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造船工场,能够制造战船。

刘傻子教授说,汉代,已能制造带舵的楼船;唐、宋时期,河船和海船都有突出的发展,发明了水密隔壁。在明代,中国的造船业到达了鼎盛时期。这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宝船,反映出中国古代船舶在尺度、性能和远航范围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王可博士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富有深刻含义的描述:“中国于2000多年前首次对世界展开贸易以来,它像蚌壳一样时开时合。在唐代,蚌壳大开,且维持了数个世纪之久。一连串的发明——火药、纸、印刷术、铸铁让中国步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跟西方世界的贸易稳定成长,中国船员的角色也越来越居主导地位。”

刘向《世本》记:“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意思是说,中国人是因为看见落叶掉在水面上,浮而不沉,而悟到了船的原理。这跟鲁班悟出锯子的原理有点类似,大概中国人自来亲于木,总是可以从它身上得到层出不穷的灵感。

舟形成之前,泛水之物一般是树、竹苇、葫芦之类的浮具、筏子。筏起于浮具,又多有改进。以桴济河,进而浮于海,这就有点“破天荒”的意思了。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大概,他老人家也有点自我欣赏的冒险性情在。

计算机姐姐说:“《艺文类聚》载,西周成王时,‘于越献舟’。越人,在古汉语里就是一个涉水的代名词,‘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如飘风,去则难从’。可见,以舟为贡品,献与成王,那时越人的船就已造得比较好了。还有,‘献舟一路,取道东海,渡黄海,泛渤海,入黄河,逆流而上进入渭水,终达周都镐京’,可见当时船的实用性能及航海技术都已不差。”

海洋爷爷说:“春秋战国时,大国争霸,造船业及航海业迅速发展。《越绝书》称,越迁都由会稽至琅琊,以水兵2800人‘伐松柏以为桴’,沿海北上,气势已然磅礴。至秦,徐福及童男女各3000人,乘楼船入海,寻找不老之药。”

计算机姐姐说:“那楼船之巨,也已不难想象。有了船,从西汉中期前后,海上航线开始从古合浦始发,可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海上国际贸易航线。三国时期,吴黄龙二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澶洲’,夷洲,今之台湾,澶洲,就是日本岛屿。”恩格斯说:“火和石斧通常已经使人能够制造独木舟。”

科学博士说,1973~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期遗址,遗存物中有六支用整块木板制成的木桨,和一具夹炭黑陶质的独木舟模型,经测定是7000年前的遗物,这证明,中国沿海先民当时已经掌握原始的造船技术。

计算机姐姐说:“《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的航海宝船,长150米,宽60米,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分4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200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以上。近代,中国造船业发展迟缓。1865~1866年,清政府相继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建造了“保民”“建威”“平海”等军舰和“江新”“江华”等长江客货船。”

科学博士说:“新中国成立后,船舶工业有了很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成一批沿海客货船、货船和油船。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造船能力提高得很快,陆续建成海洋运输船舶、长江运输船舶、海洋石油开发船舶、海洋调查船舶。除少数特殊船舶外,中国已能设计制造各种军用舰艇和民用船舶。”

小明、小波、小聪、小燕子、梦弟几个在一起争论中国是造船第一大国,还是造船第二大国。

海洋爷爷说:“近年来,中国造船在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迅速增加,2008~2009年,中国的造船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2008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37.7%和35.5%;与2007年同期相比,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提高了6.5%和2.5%;中国造船完工量、手持船舶订单量,连续6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三大造船指标,已经全面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

小燕子问:“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是世界造船第一大国?”海洋爷爷答道:“2009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分别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34.8%、61.6%和38.5%,比2008年底,分别提高了5.3%、23.9%和3%。从年新接船舶订单来说,2009年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从年底手持订单的份额来说,2009年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从年底造船完工量来说,中国2009年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三大造船指标中的两项,都超过了日本。至2016年,华夏已堪称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船舶制造要掌握什么技术?”小聪问。

计算机姐姐沈琳说:“首先要掌握船舶的浮力与总重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船体水线以下所排开水的重量,即为船舶的浮力,并应等于船舶总重量。船的自重等于空船排水量,船的自重加上装到船上的各种载荷的重量的总和(载重量)是变化的,即等于船的总重量。”

科学博士王可说:“其次,还要设计船舶的载重量。船舶载重量包括货物、燃油、润滑油、淡水、食物、人员、行李、备品及供应品等的重量。通常预定设计的载货量与按预定最大航程计算的油、水、食物等的重量之和,称为设计载重量。”

海洋爷爷说:“最后,还要设计船舶达到设计载重量时的排水量,称为‘设计排水量’或‘满载排水量’。船舶主尺度包括总长、设计水线长度、垂线间长、最大船宽、型宽、型深、满载吃水等。钢船主尺度的度量,指量到船壳板内表面的尺寸,称为型宽和型深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