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435章 海洋神话的奥秘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435章 海洋神话的奥秘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小聪说:“我知道,随着华夏陶瓷由海上运送到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崇尚华夏瓷器之风的盛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崇尚华夏瓷器的观念也融合到了宗教文化之中。”

小明说:“华夏茶叶运送到世界各地,茶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从生活方式到思维理念对许多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元9世纪日本刮起一股“弘仁茶风”,贵族间出现了模仿华夏人品茶的风潮。”

小燕子说:“公元12世纪,日本僧人到华夏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此后经过长期的本土化,最终形成独特的日本茶道。17世纪初,荷兰率先通过华夏海路将茶叶输入欧洲,开始推行饮茶之风。18、19世纪,茶叶在英国开始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饮茶也成为英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刘傻子教授说:“同学们回答问题流畅,看来,你们对华夏海路的意义不陌生。历史证明,由华夏海路带动的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海洋奥秘探索行动组进行了海洋文化探寻,下一步,我们将进行海洋生态保护考察。”

海洋爷爷与小燕子、小明、小聪、小波与梦弟一起探讨华夏海洋神话,小燕子颇有感慨地说:“华夏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海洋文化像一条龙,它从远古游来,驻足今天,又向未来奔去。在华夏古代海洋神话中,有关海神、海仙、海怪的记载众多,不可胜数;奇诡斑斓,不可尽述。”

“这些记载构成了洋洋大观的华夏海洋神话。茫茫南海,颗颗明珠。”王大可博士说。

小明问:“那么,华夏古代海洋神话中最古老的海神是谁?”“最古老的华夏海神是‘倏’与‘忽’,庄子在他的《应帝王》中说到,执掌南海的海神叫‘倏’,执掌北海的海神叫‘忽’。”计算机姐姐沈琳说。

小燕子说:“在汉语中,‘倏忽’有‘突然、匆匆’之意。《吕氏春秋·决胜》中有‘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班固《通幽赋》中有‘唐倏忽其不再’;杜甫《前出塞》中有‘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这里的‘倏忽’,都有骤然来去或飘忽不定的意思。”

“庄子故事中的海神之名为‘倏’‘忽’,正体现了海洋来无征去无兆、突然而不可捉摸的特点。越是原始的神话,其自身常超越‘不合理’,这和创造神话的人们朴野的文明是相关联的。由此我们推断,这看似‘不合理’的神话,这两位不知其所来、不知其所终的海神—倏、忽,也许正是华夏最原始最古老的海神。”文史作家于张喜进行判断说。

海洋奥秘探索行动组在岛屿上休息,小燕子说:“我刚才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我们在认识海洋科学的同时,还想多了解一些海洋文化的内容,包括神话故事。”小燕子说完,小聪、小明、小波与梦弟一个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中国古代海洋神话中最为重要的海神之一,是禺疆。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疆’。他独居北方荒凉的海天之间,人面狰狞,鸟身怪异,耳朵上两条青蛇盘曲,脚下两条赤蛇蜿蜒,多么可惊可怪!”于张喜先生对同学们谈到海洋神话人物。

“有的记载和图上,禺疆又是乘两条龙、雷公模样的怪神。还有的记载说他‘黑身手足’,实为‘鱼身手足’之衍,意思是说他生着鱼样的身体,却古怪地长出人的手脚。他掌管着杀伐生灵的‘不周之风’,每当不周之风自北海吹来,万物凋零,生机顿消。所以,他是一位恐怖的黑色死神。古人之所以将这种神性赋予禺疆,其实就是在人类征服自然时,对海洋自然力产生出的敬畏与恐惧。”刘傻子读了一些海洋神话方面的书,他说出了自己的认识。

“这位禺疆可是个神通广大的神。《列子·汤问》中记载了一段故事,渤海的东方有一片茫茫大海,名叫归虚。归虚中有五座仙岛分别叫岱舆、员峤、方壶、灜洲、蓬莱。这些海岛,方圆三万里,高三万里,山顶的平阜,也有九千里之大,山和山之间相距七万里,互为邻居。岛上住着的都是神仙,他们常在海岛间飞来飞去。”小燕子看过一些神话方面的书,说的话有根有据。

海洋奥秘研究所高敏所长听了大家的议论说:“但海岛常随波浪沉浮漂流。天帝怕海岛漂流到西方极远的地方,众仙就没有住的地方了,就让海神禺疆去想办法。于是禺疆派来十五只巨鳖,托举顶负着海岛不使它们再漂流。”

刘傻子说:“巨鳖们还分成三拨,每六万年一换班,真是顶天立地,神奇之极。这是否可以看作人们在认识到海洋的破坏力的同时,也认识到它的创造力呢?”刘傻子教授的话,可启发同学们进行思考。

计算机姐姐沈琳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精卫填海’的故事吗?”小聪说:“我知道,《山海经·北山经》中,‘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东海’。又《述异记》中,‘昔炎帝之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精卫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这是《山海经》此神话之余闻。”

于张喜说:“同学们,我们的语文课文里有《精卫填海》,这是华夏最早见于史书中的与海有直接关系的故事,可见我们的祖先对大海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山海经》也是记述与海有关的人、物、天地、书、事等神话故事最多的史书。”

海洋奥秘探索行动组在岛屿上休息的时候,小燕子与小明、小波、小聪、梦弟谈起海洋神话,刘媛媛编辑走了过去。“刘媛媛编辑,你印象最深的海洋神话是什么?”小燕子问。“我对‘八仙过海’的印象很深,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其中一个。”刘媛媛编辑谈起“八仙过海”的故事。

“八仙过海”这个神话故事,在华夏流传甚广,在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传言铁拐(姓李名玄)得道,度钟离汉成仙,钟离汉度吕洞宾成仙,二人又共度韩湘、曹友、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分别成仙,名为“八仙”。一日俱赴蟠桃大会,归途各履宝物渡海,龙太子喜欢上了蓝采和的玉板,摄而夺之,引起一场大战。最终,八仙“火烧东泽”,龙王被打败了,只好请天兵来助,观音前来和解,双方言和。

又据《东游记传》,八仙过海时,吕洞宾倡议谓不得乘云而过,须各以物投水,乘所投物而过。于是,铁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韩湘子以箫管投水中而渡;蓝采和以拍板投水而渡。张果老、曹国舅、汉钟离、何仙姑等,各以纸驴、玉板、鼓、竹罩投水中而渡。终俱得渡海,可谓“八海过海,各显神通”。

于张喜分析说:“‘八仙过海’的传说之所以在民间流传很广,而且南北的版本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和它的故事性强,很接近人类活动有关。人们采用了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八仙过海’的故事,实际上是人们在塑造的八仙身上,寄托了人类征服海洋的愿望,可以说,‘八仙过海’是人们理想的寄托。”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庄子,在他的哲学著作《秋水》中给我们讲了另一位著名的海神—北海若的故事。”程萍讲述故事的时候,刘傻子教授打开穿越号机器人手机的梦幻功能,梦弟打开了梦幻帽的梦幻功能,他梦见自己,与傻子教授乘坐机器人手机变化的飞艇来到了那个时候。

梦弟只见到处是水茫茫一片,树上的黄叶随风飘逝。“这是古代的秋天,山洪应时而发。”傻子教授告诉他说。“这是河水,为什么无边无际?”梦弟问。“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变得宽阔起来,以至两岸和水中的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了。”骄子答。

这时来了一位老者,骄傲得胡子都翘起来了。“这位老人是谁呢?很得意的样子。”梦弟问。老人耳朵很灵敏,听见了梦弟的话,说:“小家伙,你问我是谁吗?我是大名鼎鼎的河神。”

看见河神沾沾自喜的样子,刘傻子说:“河神,你同我去一个地方,一定让你大开眼界。”

河神说:“笑话,我去就去,我看有什么能让我大开眼界的。”骄子带着梦弟往前走,河神说:“你们一起上船吧,你们只用指明方向。”船载着河神、梦弟与骄子来到东海的入海口,河神说:“怎么水面变窄了?”傻子梦石一笑:“我们继续乘船向东。”

当船入海后,河神面朝东一望,大海根本望不到尽头。他这才对北海之神海若仰首感叹自己的渺小与无知。梦弟醒过来了,他听见博学多才的王可提到了庄子讲述的有哲学意味的神话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