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552章 昆仑山王母瑶池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552章 昆仑山王母瑶池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张洪德考古教授说:“昆仑神话至今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从其文化内涵、历史阶段、人文特色上看,昆仑神话这个文化大系是由若干个基本的神话体系组成。”

沈明贵说:“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作为世界创始的盘古神话;作为生命起源,人类形成的女娲、西王母神话;作为开拓创新为特征的伏羲神话。”

刘傻子教授说:“我认为,神话的主题很多,有作为统一而战和治理、发展社会为特征的炎黄神话;有作为向更高文明过渡为特征的颛顼帝喾神话;有作为以修行成佛为特征的佛教神话;有作为以修炼成仙为特征的道教神话。”

黄梅导游说:“有人说,昆仑山有西王母的瑶池,到处是结有珍珠和美玉的仙树。有的书籍还说,它是黄河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摇篮,因此昆仑山在古人的心目中一向被视为了不起的大山。”

刘傻子教授说:“起初人们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后来通过与西域交往,在新疆于田一带发现了玉石。皇帝根据古代的图书,错误地认为黄河发源于美玉产地昆仑山北麓,于是便把河源所出的山叫做昆仑山。”

杨扬导游说:“我以前来过昆仑山,我比较注意昆仑山的信息。玉珠峰、玉墟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

张洪德教授说:“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张洪德考古教授补充说:“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昆仑山中发现了面积达一万平方公里的岩溶地貌。这片岩溶东起莫诺马哈雪峰,西止阿奇格库勒湖,长350公里,宽20~30公里,岩溶地带山势峥嵘,形态多奇,有的石峰像祭天神坛,有的似群象、苍龙、卧虎,还有的溶沟形如甬道、走廊、长亭。其景色大可与云南石林、广西岩溶媲美。”

刘傻子教授说:“槐江山向西南四百里的地方是昆仑山,是黄帝在下界的都邑。昆仑山由神陆吾主管,他还管理着天上九域。有一种鹑鸟,它管理黄帝的各种器具和服饰。”

黄梅导游说:“山上有一种名叫沙棠的树,形状同棠树相似,黄色花朵,红色果实,果实的味道像李子,但没有核。”

杨扬导游说:“沙棠可以用来防御水灾,如果人们吃了它的果实就不会淹死。山中的薲草形状像葵,味道像葱味,吃了它可以解除疲劳。河水发源于此,向南流去,然后再向东流入无达。”

刘傻子教授说:“赤水也发源于此,向东南流去入汜天之水。洋水也发源于昆仑山,向西南流入于丑涂之水。黑水也从昆仑山中流出,向西南流入大杅。这里生长着很多奇异鸟兽。形体象虎一样的陆吾神,说就是《海内西经》中的开明兽。《海内西经》中说,昆仑开明西北皆有凤凰。”

张洪德教授早就仰慕昆仑山,没有想到,今天有机会到此一游。他说,天上仙界山外有山,五色云雾缭绕其间,一派巍峨神圣之景。仙界之中有八处最大宫殿,依次为“碧玉堂”、“琼华宫”、“悬圃宫”、“阆风巅”、“天墉城”、“紫翠丹房”、“玉英宫”和“昆仑宫”,众仙居于其中,各司其职。

刘傻子教授说,昆仑山脉位于天上仙界的正下方,自古有通仙之路,被人间奉为圣山。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祖龙”,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刘傻子教授接着说,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

黄梅导游说,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奇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

喜欢卖弄的沈明贵对昆仑山有所了解,所以,他不时插话,他说,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

考古教授沈早晨说:“一般的中国学者都主张古代的华夏文明不是从西方传入的,而是由华夏自己发展出来的。建国以后,华夏政府重视考古研究,进行了许多考古发掘工作,而且发现了古代华夏文明的自己发展过程。但是,大部分的考古发掘都是在发扬民族精神的旗帜下,进行的一种有计划的发掘。当然其结果是强调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沈明贵说,从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各个地区都在进行经济开发,因此基本建设热开始流行起来了。

张洪德教授说:“按照中国保护文物法,在施工当中,一旦发现古代文物及遗址,必须通知文物管理局。经过抢救性的发掘工作后,他们才能继续施工。我想说明的是这种发掘工作不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下进行的,而是随意发现的。换个说法,这种发掘能表现古代文明原来的姿态。”

刘傻子教授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开展,文物工作者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资料并取得了重大的收获。根据这些考古资料,我怀疑中国古代文明都是由自己发展过来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考古教授接着说:“世界上最初发明铜器或是马车甚至铁器的地方是近东及中亚地区,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学者也同意这个事实,但他们却认为古代中国的铜器、马车、铁器的特性跟它们不同。不过,最近在中国西部发现的考古资料,在时间上及特性上都拥有过渡性。”

刘傻子教授说:“我举一个例子:中国历史学家在证实铜器是在中国内地出现以前,应该首先证明红铜时期曾在中国内地出现过,可是在中原地区没有发现红铜时期,反而在甘肃及青海地区发现了红铜及砷铜等过渡期,而且在时期上也先于中原地区的早期铜器。当然,有关马车及铁器的例子也不少。”

张洪德教授说:“但是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考古资料还不能充分证实‘西方传入说’。但是,以上考古资料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西方文化传入说”的某种思路,我要转而从另外的角度来证实这个问题,我想通过分析古代神话的内容及其发生地区来说明古代中国人之对外界观念和西方文物引入的可能性。”

黄梅导游说:“首先,我要拿一个民族学资料来当作本论的出发点。1940年代,新西兰附近一个小岛上有一个土族拥有“货物信仰”。那个时候,这个小岛已被英军占领了。为了英军的生活,英国飞机经常空运重要物品。他们把这些货品进行空投的时候,有的货品投错了地方,投到土族避难的山上。那些土族人打开货物箱子,他们马上分辨出这些好东西是属于山下英军的。”

杨扬导游说:“我知道这个故事,虽然他们知道货物是敌人的,但是他们的心理不能接受这种事实。有趣的是,他们假装这些货物是天上的祖先送给他们的礼物,而敌人是在运送货物的途中把飞机劫持了,抢走了他们的东西。一旦有了这个假想,这个想法就便成为了他们的信仰。以后,为了获得更多的货物,他们向祖先祈祷送给他们另外的货物,而且不再让敌人劫走。”

刘傻子教授又说:“据人类学家的分析,这种“货物信仰”包含着有趣的原始崇拜的因素。他们的心理上“外物”跟“外人”有着明确的界限。他们根本上不能接受“外人”。“外人”的外貌跟他们相差甚远,甚至于污染了他们神圣无比的领土,所以他们把“外人”当作敌人。但是,“外物”对他们有利用价值。他们以前从没见过这么好的东西,并且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实际的用处。一旦习惯,他们就需要更多的东西。因此,便产生了矛盾。所以,他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就设定这些东西原本属于他们的祖先,而是让“外人”抢劫走了。”

张洪德教授说:“他们以为祖先住在天上,所以祖先送给他们的礼物当然也从天上掉来。这里也有个重要的转换。一旦拒绝承认货物是属于“外人”之后,他们便把货物的原产地直接归属于天上。众所周知,原始部族都有天神崇拜。他们相信天上有各种各样的宝贝。实际上,货物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宝贝之一。上述的‘货物崇拜’给了我们重要的线索来解决‘西方文化传入’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