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556章 泰山石敢当奥秘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556章 泰山石敢当奥秘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唐王没事儿了,可石敢当却不行了。原来,王世充手下那随从发的是一支毒箭,石敢当中箭以后,又拼杀了半天,这会儿毒性发作,没救了。石敢当死后,李世民抱尸大哭,将他追封为将军,并发誓为他报仇。不久,唐朝军队终于打败了王世充。

天下安定以后,李世民没忘石敢当的功劳。为了纪念他,唐王特意颁旨,号令天下:凡大门面对桥梁、路口的人家,门首都要竖立石将军石像,以供瞻仰。为使这个号令广泛实行,唐王还让人编排了一个说法,说立石敢当像可以驱妖避邪。于是,天下很快便兴起了立石敢当石像的习俗。后来,有人嫌刻石像麻烦,便立一块小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代替。因为石敢当是泰山脚下的人,所以有人又在石像或石碑上加刻“泰山”二字。这个习俗,现在好些地方还有呢。

张洪德教授讲——

传说黄帝时代,蚩尤残暴,头角无人能敌,所触之物,玉石难存,黄帝屡遭惨败。有一次蚩尤登上泰山,在泰山上之称:天下谁敢当?持有的狂妄激怒了女娲,女娲遂投炼石以制其暴。上面携“泰山石,敢当”,蚩尤溃败。黄帝于是遍立“泰山石敢当”,蚩尤每见此石,便畏惧而逃,后再涿鹿被擒,囚于北极。从此,“泰山石敢当”便成了民间的辟邪神石。

程萍编辑讲——

姜子牙版石敢当。传说源于周朝,石敢当即使神医“石将军”。因姜子牙辅佐西岐文,武二王灭商纣有功,死后被封为“泰山——石敢当”,其神权主执守鬼门关道。因东岳泰山雄伟富有神气,被视为具有无边法力的神,能镇压任何厉鬼,此后便衍化为驱邪之神。

黄梅编辑讲——

据《姓源珠玑》载:五代刘志远的手下有一猛将,叫做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是一员福将。石敢当死后,后世人凡桥路冲要处,比刻石志书其姓名,以捍卫居民,因此后人有诗赞曰:“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捍卫道路三岔口,埋没泥土百战身。”

刘傻子教授说——

广东版石敢当

康熙年间,广东徐文县几任知县都到任不几日就先后死在公座上。某黄知县知道这件事,携一风水先生一同赴任。先生查明是本县一座宝塔的影子落在了县太爷的公座之上,诸官都应为不能经受宝塔的压力而死。知道原因后他就在县衙前立石碑,刻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意思是泰山之力可敌宝塔。从此一帆风顺。仅仅能搞来这么多了!

张洪德教授说:“《古道寻踪》反映,2005年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专家和中央电视台记者组成的科学考察队,曾对地处甘肃的祁连山山脉进行过考察。祁连山也是很多古书中所谓的昆仑山,它的很多地形地貌与《山海经》中描述的昆仑十分相像。‘昆仑’和‘祁连’的语义都是‘天象之大’,所以祁连山还有个名字叫‘天山’。”

刘傻子教授说:“唐代李白《关山月》诗中有‘明月出天山’句,‘天山’指的就是祁连山而非新疆那座天山。《淮南子??坠形训》中对古昆仑还有一段描写:‘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祁连就是登天之梯,祁连主峰名‘天梯山’。

张洪德教授一直在考虑,没有说话,他终于开口了,说:“有人说‘祁连’是‘昆仑’一词演化来的。直到秦汉之际,匈奴侵入河西后,‘祁连’这一词汇才开始出现。‘祁连’是‘昆仑’的匈奴语转音或意译。祁连山即古昆仑山。《山海经》叙述昆仑时曾提到羿,说‘羿求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

刘傻子教授说:“所谓‘弱水’,《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绕之’。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弱水’并不是孤单单的一条河,它与周围许多条河相连,或者说‘弱水河’是整个水系的主流。由此还可以看出,它在两千年以前应该是一条河水滔滔、奔腾澎湃的大河。郭璞注曰:‘其水不胜鸿毛。’《十洲记》云:‘鸿毛不浮,不可越也。’”

张洪德教授说:“《玄中记》也指其‘鸿毛不能载’。也就是说,这条河水流湍急,连大雁的羽毛落在水上都会沉下去。关于这方面的描写,很容易让人们想起《西游记》中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经过的流沙河,也许流沙河的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据早年记载,这条河里曾捕到过近三米长的大鱼,而这条河的终点——居延海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年产20万斤鱼’的记录。”

沈明贵编辑接着说,《古道寻踪》反映,古人对地域的里程概念并不像现在这样清楚,如果从中原的政治经济中心所在地算起,到祁连山脚下,至少有1600公里左右,如果按日行30-40公里的速度来算,也要走上50天左右。试想一个连续行走了50多天,人困马乏的队伍,当看到眼前高耸入云、雪峰绵延的祁连山时,会作何感想。他们发出:“呜呼哉,万仞山峰,舍昆仑其谁?”于是一个新的昆仑山概念就此产生了。

黄梅导游问:“如果说祁连山就是昆仑,那么,周穆王驾八骏去西方会王母娘娘,他的路程需要大打折扣了。周穆王真的是在祁连山脚下见到王母娘娘吗?同样是《山海经》,说王母娘娘在昆仑山宴请周穆王,周穆王离开时,西王母还送了好几车玉石,是不是祁连山下也有产玉的地方吗?”

杨扬导游说:“其实祁连山还真的出产玉石,最有名的就是用这种玉石做的“夜光杯”。难道说周穆王千里迢迢用八骏拉回京都的不是和田玉,而是祁连玉吗?”

龙小宏说:“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们记者去参加救援活动,当地的考古学家告诉我们,岷山就是《山海经》里记载的昆仑山。由此,都江堰的河水也就是《山海经》里所谓的弱水。根据专家考证,《山海经》一书就出自蜀地。”

刘傻子教授说:“《山海经??海内经》、《淮南子??坠形训》这些古文献讲到昆仑时都不约而同提到‘都广’和‘建木’两个词。《山海经》等所描述的“都广之野”据说是天地的中心,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

欧阳旭说:“是啊,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和天庭的。在广汉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神树上,有枝叶、花卉、果实、飞禽、走兽、悬龙、神铃等,专家认为,这种神树的原型,有可能就是建木。”

张洪德教授说:“我们注意到,在有关昆仑山的描述,首先都是当时国家所能控制的最偏远的疆界。在周朝的时候,周穆王西行至昆仑,如果按照当时周朝的疆界来看,西部最远之处恐怕也就是祁连山了,那里就是古人认为的地之涯,天之边。到了汉朝,疆域进一步扩大,新疆天山一带,可以视为昆仑;往西南去,蜀地岷山,也可以视为昆仑。清朝的疆域就更大了,这时的昆仑也就是我们现在新疆南部的喀喇昆仑直到青海。可是在明朝末年,国力明显衰弱,所能控制的疆域也在缩小,所谓昆仑山所在地也由新疆的南部收缩到了青海。”

刘傻子教授说:“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这里有座海拔最高的山峰叫玉虚峰。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据说这里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

张洪德考古教授说:“在古籍中,有关昆仑的记载中所涉及的河流,或者所谓的‘弱水’,是一条由南向北淌的大河。祁连山脉的黑河符合以上条件,岷山山脉中有一条岷江,其流向也有由南向北的趋势。当然现在地图上的昆仑山无论是白玉河还是青玉河,流向也都是由南向北的。”

程萍编辑说:“由于李冰治水成功,在民间就流传了许多关于李冰的故事传说。相传李冰上任之后,听说成都附近的江神年年要娶新妇,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打扮起来,准备送给江神,但是江神毫无动静。”

刘媛媛编辑说:“李冰大怒,奋力拼杀,终于杀死由江神变成的苍牛。后来,李冰塑造了三个大石人放在江心,并与江神约定:水枯的时候不能低于石人的脚背,水张的时候不能超过石人的肩头。另外,李冰还刻了五条石牛作为自己的化身,沿江放置石牛,来镇守江面,不让江中的妖怪作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