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567章 佛教名山普陀山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567章 佛教名山普陀山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小聪说:“我看过《山海经》,我知道,有个北齐国,这里的人姓姜,能驯化驱使老虎、豹子、熊和罴。”

小明说:“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先槛大逢山,是黄河水和济水流入的地方,海水从北面灌注到这里。它的西边也有座山,名叫禹所积石山。”

小波说:“有座阳山。又有座顺山,顺水从这座山发源。有个始州国,国中有座丹山。”小燕子说:“有一大泽方圆千里,是各种禽鸟脱去旧羽毛,再生新羽毛的地方。”

梦弟说:“有个毛民国,这里的人姓依,吃黄米,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沈琳特警说:“《山海经》有介绍,大禹生了均国,均国生了役采,役采生了修鞈,修鞈杀了绰人。大禹哀念绰人被杀,暗地里帮绰人的子孙后代建成国家,就是这个毛民国。”

杨扬说:“有个儋耳国,这里的人姓任,是神人禺号的子孙后代,吃谷米。在北海的岛屿上,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鸟的身子,耳朵上穿挂着两条青色蛇,脚底下踩踏着两条红色蛇,名叫禺强。”

机器人王小钢说:“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北极天柜山,海水从北面灌注到这里。有一个神人,长着九个脑袋和人的面孔鸟的身子,名叫九凤。又有一个神人,嘴里衔着蛇手中握着蛇,他的形貌是老虎的脑袋人的身子,有四只蹄子和长长的臂肘,这名叫强良。”

机器人潘小虹说:“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成都载天山。有一个人的耳上穿挂着两条黄色蛇,手上握着两条黄色蛇,名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而夸父不衡量自己的体力,想要追赶太阳的光影,直追到禺谷。夸父想喝了黄河水解渴,却不够喝,准备跑到北方去喝大泽的水,还未到,便渴死在这里了。”

小聪说:“应龙在杀了蚩尤以后,又杀了夸父,因他的神力耗尽上不了天就去南方居住,所以南方的雨水很多。”

小波说:“又有个无肠国,这里的人姓任。他们是无继国人的子孙后代,吃鱼类。”小明说:“共工有一位臣子名叫相繇,长了九个头而是蛇的身子,盘旋自绕成一团,贪婪地霸占九座神山而索取食物。”

刘傻子教授说:“相繇就是相柳,他的故事我想以后再讲。”王丽君说:“有座岳山,一种高大的竹子生长在这座山上。”

小聪说:“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不句山,海水从北面灌注到这里。”杨扬导游说:“有座山叫系昆山,上面有共工台,射箭的人因敬畏共工的威灵而不敢朝北方拉弓射箭。有一个人穿着青色衣服,名叫黄帝女妭。蚩尤制造了多种兵器用来攻击黄帝,黄帝便派应龙到冀州的原野去攻打蚩尤。”

刘傻子教授说:“黄帝战胜蚩尤的故事,我们再前面讲过。”他们发现,有一群人正在吃鱼,名叫深目民国,这里的人姓朌,吃鱼类。他们路过钟山。见到一个穿青色衣服的女子,名叫赤水女子魃。

张洪德教授说:“我们下一步路过融父山,顺水流入这座山。有一种人名叫犬戎。黄帝生了苗龙,苗龙生了融吾,融吾生了弄明,弄明生了白犬,这白犬有一公一母而自相配偶,便生成犬戎族人,吃肉类食物。有一种红颜色的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却没有脑袋,名叫戎宣王尸。”

他们路过齐州山、君山、鲜野山、鱼山。他们看见一种人长着一只眼睛,这只眼睛正长在脸面的中间。一种说法认为他们姓威,是少昊的子孙后代,吃黄米。

他们看见一种人称作无继民,姓任,是无骨民的子孙后代,吃的是空气和鱼类。他们看见西北方的海外,流沙的东面,有个国家,这里的人是颛顼的子孙后代,吃黄米。

他们来到一个名叫赖丘的国家。还有个犬戎国。有一种人,长着人的面孔兽的身子,名叫犬戎。他们来到西北方的海外,黑水的北岸,看见一种长着翅膀的人,名叫苗民。颛顼生了驩头,驩头生了苗民,苗民人姓厘,吃的是肉类食物。还有一座山名叫章山。

他们来到大荒当中,途经衡石山、九阴山、灰野山,看见,山上名叫若木的树木,红颜色,青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

他们知道,有个牛黎国。这里的人身上没有骨头,是儋耳国人的子孙后代。他们知道,在西北方的海外,赤水的北岸,有座章尾山。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子而全身是红色,身子长达1000里,竖立生长的眼睛正中合成一条缝,他闭上眼睛就是黑夜、睁开眼睛就是白昼,不吃饭不睡觉不呼吸,只以风雨为食物。他能照耀阴暗的地方,所以称作烛龙。

《山海经藏宝图》还是不见一点踪迹。

刘傻子教授、张洪德教授、许小玲、杨扬、黄梅、龙小宏、田幻想、方艳红、王丽君、机器人王小钢、潘小虹等来到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道场,是以兴建了218座供奉观音的庵堂寺院佛教建筑群为标志,和此处方圆近25里的岛上景观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佛教文化环境。

张洪德教授说:“在普陀山有两个有关观音的佛教传说,可以确认为此山宣扬佛教文化的口承版本。一个是说,唐代大中年间有一名印度僧人来到这个岛山,为了苦修烧掉了自己的十个手指;随后他说他亲眼看到了观音菩萨现身说法,还赐给他七色宝石等法物。这座岛山便成了观音显灵的说法道场。”

刘傻子教授说:“另一个版本是说,五代时后梁贞明二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音像归国,途经普陀海域时,船遇大风触礁,被认为是观音显灵不肯去日本,于是日本僧人只好在岛山留住,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供奉那尊不肯离去的观音菩萨像。”

黄梅导游说:“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中国的佛教名山,这里气候宜人,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东西的莲花洋中,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岛,长约8600米,宽约500米,面积12.5平方公里。山上石洞奇古,寺庙众多,素有“海天佛国”、“蓬莱仙境”之称,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杨扬导游说:“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方艳红问:“我发现,四大佛教名山中的普陀山,实际上是一个不大的岛屿。”

黄梅导游说:“普陀山虽然不大,也有独到之处,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刘傻子教授说:“普陀山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

黄梅导游说:“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考古教授张洪德说:“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可谓佛教历史悠久,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始。”

刘傻子教授说:“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宋干德五年(公元967),赵匡遗内侍(太监)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公元1080),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当时,日韩等国来华经商、朝贡者,也开始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

杨扬导游说:“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还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普陀鹅耳枥。”

黄梅导游说:“我是一个美术工作者,我喜欢普陀岛,你看,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