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634章 龙神信仰的根源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634章 龙神信仰的根源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神话学者夏青教授说,华夏的祖先们按照自己的观念,将自然力加以拟人化。在《檀君神话》中风、雨、云彩、树木等自然现象,都以风神、雨神、云神、树神等拟人化的形象出现。朝国天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萨满教的发生发展,有其历史的关系。

张洪德教授说:“反映在朝国天降神话中的天神信仰,其根源,在于对超自然的精灵的崇拜上。萨满视天神为至高无上的最高神来崇仰,原始人的神话或思维,将‘上天’从自然中分离出来,赋予它社会的观念,把它奉为具有绝对权威的神祗。从而出现了上天这一代表社会诸力量的神祗,上天也就具有了社会属性。”

黄梅导游说:“我们导游,对龙生神话颇有兴趣。先谈龙生神话,朝鲜古代神话中,龙生神话为数不多。这类神话的主人公,出生于龙所产下来的卵,或出生于龙的胳肢窝,可以《拖解神话》《智神话》为例。我认为,龙生神话是一种东方特有的文化,对龙的崇拜也如此。如朝国民族,视龙为神圣的神祗来崇拜,龙主管着人世间的降雨。在水中世界里,它又是水中万物的统帅。这种信仰,到中世纪也相当普遍,各地都设有龙神龛,方便人们拜龙神。”

刘傻子教授说:“龙神信仰,在朝鲜来说,是一种对水神的崇拜。是将自然力拟人化了。在这方面,它同中国的龙神崇拜,有着一定联系。龙神可以与希腊神话中的波寒冬相比较。龙神信仰在其发生初期,与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自然和自然力的一种幻想的产物,也是对自然、自然力的神话幻想。”

杨扬导游说:“这种信仰,它主要发生在生活在海岸、河川、湖水边的原始人之中。而生活在穷山僻壤或平原上的,即远离大海和江河的内陆地方的原始人当中,是很难看到龙神信仰的。如秽族、貊族原始人中,没有发现龙神信仰。”

沈教授说:“要想知道龙神信仰的根源在哪里,首先,应从生活在沿海地方的三韩诸种族中寻找,这里具有产生这个信仰的自然地理环境。一种信仰或神话,是原始文化的一部分,或多或少地反映着当代社会历史现实。”黄梅说:“龙生神话,是在长期的历史时期中发生发展的。南方诸种族,在长期的海上活动和捕捞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原始艺术—龙神文化。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基础,人们主动地继承很多有关龙神的神话遗产,将龙神文化作为一种图腾形象。”

黄梅导游说:“我在刘傻子教授面前班门弄斧,我以为,在研究龙生神话与龙神文化时,应注意区分它们与熊、老虎或鸡、喜鹊等图腾之间的关系。龙神并不是图腾,龙不是具体的动物,而是幻想的动物,所以龙神信仰,是对超自然的精灵的信仰,即万物有灵论的表现。可以说水神信仰,即龙神信仰,是图腾存在以前就发生、发展的一种原始信仰。”

刘傻子说:“我不反对杨扬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朝鲜的神话遗产中,有两篇龙生神话,一篇是《拖解神话》,另一篇是《阏智神话》。这两篇神话,在丰富朝鲜的神话遗产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神话,在传承过程中,受到了卵生神话、天降神话,以及崇拜鸡图腾、佛教、儒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被补充润色。但它基本上保存着原先的独立性,且具有研究价值。”

黄梅副教授说:“我们可以探讨一下隧穴文化和神话,隧穴文化是与隧穴信仰有密切关系的。《三姓穴神话》的主人公良乙那、高乙那、夫乙那,就是从称为毛兴穴的隧穴中迸出来的。因此,可以假设,这个神话与隧穴信仰有关系。那么,朝鲜的民俗及其他方面,有没有存在着隧穴信仰的痕迹呢?”

刘傻子说:“我来讲《檀君神话》吧,古时候,有一只熊和一只老虎,同住在一个山洞里。它们每天祈祷上天,希望赐予它们人身,这是隧穴文化。”

《檀君神话》是流传至今的朝鲜族最古老的族源神话。相传,檀君是古朝鲜的开国者,他的父亲桓雄,是天帝桓因的庶子。桓雄率领三千部下到太白山顶的神檀树下,主管农事、治病、刑罚、善恶等人间大事。其间,有一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中,它们来到桓雄大工面前,请求大王用神术把它们变成人。桓雄便赐与神灵的艾草和蒜头,叮嘱它们,将它吞进腹中,再到洞穴避日百天,则可以实现各自的愿望。

“大熊遵嘱,结果避日二十一”天,提前变成了人类,作了熊女。老虎因性急,跑山了洞穴,未能变成人类。熊变的女人没有配偶,就去祈求桓雄大王。桓雄就与熊女结合,生了一子,称檀君,名王俭。这个檀君,就是古朝鲜的开国君王。故事一方面,它把檀君的父亲说成天帝的儿子,反映了古人的敬天思想。”

桓雄说:“另一方面,又把他的母亲说成是由大熊变过来的熊女,给动物赋予人的灵魂,表现出对熊的图腾崇拜。古朝鲜人还不能把自己同自然进行任何区别,以为周围的自然物,同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感情、有灵魂。故他们把动物视为自己的祖先,加以崇拜。

夏青教授说:“《三国志·高句丽传》所说的隧神,是与隧穴居住现象有关系的。《三国志·高句丽传》记载说:“其国东有大穴,名隧穴,十月国中大会,迎隧神还于国东上祭之、置水隧于神座。很明显,隧穴居住同隧穴信仰是密切相关的,上面所引用的内容,同样反映在《后汉书》《旧唐书》《通传》中。高句丽人的隧穴信仰,是相当虔诚的,祭隧神时,国王亲自祭神。《旧唐书·高句丽传》记载:‘国城东有大穴,名神隧,皆以十月王自祭之。’”

刘傻子说:“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是多么重视隧穴信仰的。从高句丽国王到下层庶民,都把祭隧神的仪式,当作是全国性的活动来举行。这种隧穴信仰,今天在济洲岛,可见一斑。居住在济洲岛汉拿山附近的居民,每年都要去毛兴穴祭隧神。”黄梅问:“岩出神话《金蛙神话》中,金蛙被偶然发现,出生于岩石下面。文氏始祖,也是出生于岩石之中的。在朝鲜民俗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现象。”

刘傻子说:“民俗中的这些岩石崇拜与信仰,寻其根源,也可能与巨石文化时期的原始信仰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岩石文化和神话,《金蛙神话》虽与天降神话有一定的联系,但它具有独特的特性。”沈聪明说:“朝鲜神活中的原始信仰,集中表现在神话主人公的诞生背景上。从这一点来考察《金蛙神话》,就可以看出,它所表现出来的信仰,区别于其他神话的信仰。《金蛙神话》中主人公,诞生在岩石下面,其形状象金蛙。朝鲜民俗中常见的信仰之一,是岩石崇拜。这种岩石崇拜思想,与金蛙诞生在岩石下面这一故事,有没有关系呢?”

刘傻子教授说:“如上所述,朝鲜有崇拜岩石的习俗,到了中世纪乃至近代,民间里还有到有名的岩石处或其形状雄伟,奇异的岩石处祭拜的现象。史料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如《三国志。韩传》辰韩条中说:‘初生子,便以石押其头使扁。’《后汉书》《晋书》《梁书》中也有同样的记录。

于张喜接过话头说,综合分析这些古文献的记录,可以看出,这是辰韩种族中普遍存在的习俗。《三国志。韩传》辰韩条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儿生便以石压其头,欲其褊,今辰韩人皆褊头。’由此可见,这不仅是当时的习俗,而且,是流传很久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反映了辰韩人的美学观念,但其根源不一定仅在于此。”

夏青教授说:“《三国志·高句丽传》记录着高句丽人埋葬死人的方式。史料中说‘石积为封’。从考古学发掘出来的文物中,也可以看出石坟中半屈身葬的痕迹,这是巨石文化时期的文物。当时死了人,也可以土葬,而他们为什么不搞土葬而搞巨石葬呢?这是否与岩石信仰有关呢?当然,有关这个问题,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也许有与之不同的观点。为了得出一个较客观的答案,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古埃及人的巨石文化时代。”

杨扬说:“古埃及人认为人有灵魂,灵魂与**为一体,一旦灵魂离开**人就会死去。他们想,**要是腐烂了,灵魂就无法再回到**中来。因此,他们寻找防止**腐烂的方法,用巨石建立起金字塔式的建筑物来安葬死人。后来,他们又发明了香油,把香油涂在尸体上,制成木乃伊,把木乃伊装入石棺,安放在金字塔中的石室里。古埃及的这种习俗,很多流传到今天。在埃及、苏丹等非洲北部国家,发展的巨石文化,与灵魂不灭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朝鲜的巨石文化,也不能不说与信仰毫无关系,这两者之间,必有一定的关系。灵魂不灭的信仰,在朝鲜古神话中有许多痕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