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973章 宝玉与黛玉因果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973章 宝玉与黛玉因果

簡繁轉換
作者:刘荆洪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10:24:34 来源:源1

沈聪明编辑问:“刘梦石,刘傻子,刘傻瓜,你讲述的宝玉与黛玉的故事不完整,记得我读《红楼梦》的时候,黛玉与宝玉见过面的,你讲掉了。”

红学家范想林说,我来讲述吧??

紫鹃取了绢子来,却不见黛玉。正在那里看时,只见黛玉颜色雪白,身子恍恍荡荡的,眼睛也直直的,在那里东转西转。又见一个丫头往前头走了,离的远,也看不出是那一个来。心中惊疑不定,只得赶过来轻轻的问道:“姑娘怎么又回去?是要往那里去?”

黛玉也只模糊听见,随口应道:“我问问宝玉去!”紫鹃听了,摸不着头脑,只得搀着他到贾母这边来。黛玉走到贾母门口,心里微觉明晰,回头看见紫鹃搀着自己,便站住了问道:“你干什么来的?”

紫鹃陪笑道:“我找了绢子来了。头里见姑娘在桥那边呢,我赶着过来问姑娘,姑娘没理会。”黛玉笑道:“我打量你来瞧宝二爷来了呢,不然怎么往这里走呢。”紫鹃见黛玉心里迷惑,便知黛玉必是听见那丫头什么话了,惟有点头微笑而已。

紫鹃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是心里害怕黛玉去见宝玉,宝玉已经是疯疯傻傻,黛玉又这样恍恍惚惚,一时说出些不大体统的话来,如何是好?心里虽如此想,却也不敢违拗,只得搀黛玉进去。那黛玉却又奇怪了,这时不似先前那样软了,也不用紫鹃打帘子,自己掀起帘子进来,却是寂然无声。

因贾母在屋里歇中觉,丫头们也有脱滑顽去的,也有打盹儿的,也有在那里伺候老太太的。倒是袭人听见帘子响,从屋里出来一看,见是黛玉,便让道:“姑娘屋里坐罢。”

黛玉笑着道:“宝二爷在家么?”袭人不知说什么才好,只见紫鹃在黛玉身后向她眨眼睛,努嘴儿,指着黛玉,又摇摇手。袭人不解何意,更不敢言语。黛玉却也不理会,自己走进房来。看见宝玉在那里坐着,也不起来让坐,只瞅着黛玉嘻嘻的傻笑。

黛玉自己坐下,却也瞅着宝玉笑。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袭人看见这番光景,心里大不得主意,只是没法儿。忽然听着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

袭人紫鹃两个吓得惊慌失措,准备用言语打断。谁知道,贾宝玉与林黛玉不再说话,依旧傻笑起来。贾宝玉思念林黛玉,加上丢了随身的玉石,疯疯癫癫的。林黛玉呢,思念贾宝玉,加上听了疯丫头的话,心病加重,郁闷成疾。

袭人见了这样,知道黛玉此时心中迷惑不减于宝玉,因悄和紫鹃说道:“姑娘才好了,我叫秋纹妹妹同着你搀回姑娘歇歇去罢。”

因回头向秋纹道:“你和紫鹃姐姐送林姑娘去罢,你可别混说话。”秋纹笑着,也不言语,便来同着紫鹃搀起黛玉。那黛玉也就起来,瞅着宝玉只管笑,只管点头儿。紫鹃又催道:“姑娘回家去歇歇罢。”黛玉道:“可不是,我这就是回去的时候儿了。”

说着,便回身笑着出来了,仍旧不用丫头们搀扶,自己却走得比往常飞快。紫鹃秋纹后面赶忙跟着走。黛玉出了贾母院门,只管一直走去。紫鹃连忙搀住叫道:“姑娘往这么来。”黛玉仍是笑着随了往潇湘馆来。离门口不远,紫鹃道:“阿弥陀佛,可到了家了!”只这一句话没说完,只见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

刘梦石说,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红楼梦》的影响最大。清朝多次把其作为“**”查禁,说是书中写了男女之情,有伤风化。但《红楼梦》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几百年来,对《红楼梦》的评议、研究多如牛毛,以至形成研究的专门机构“红学会”,养活一大批专家学者称“红学家”。

范想林说,对《红楼梦》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主题?我认为,《红楼梦》之主题在书中第一回就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那作者所说的“梦”、“幻”指什么?这个问题探讨清楚了,书所表达的主题自然就浮出水面了。

文史作家于张喜说,我们先看看曹雪芹的身世。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清康熙帝时期曾出任江宁织造及两淮巡盐御使,这在当时是肥缺。曹家在当年也曾富贵荣华,康熙帝南下江南曾多次住在曹家。曹雪芹童年过的是公子哥儿、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雍正帝即位后,曹家被抄家,家境一落千丈。到曹雪芹长大时,已是破败不堪,以至穷困潦倒。

范想林说,家庭盛衰的巨变,对曹雪芹深深震撼,加之他在佛学道法上的造诣,使他参透了红尘世间,了悟了人生真谛。他在《红楼梦》中用神来之笔,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的荣辱兴衰,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主的众多人物的际遇,向读者展示他的真知灼见:世间无常,原本是一场“梦幻”,修道归真,方能脱离尘世苦海。这就是他要隐去的“真事”,也即《红楼梦》的主题。下面简单探讨说明。

沈聪明问:“刘梦石,你的出身与怪石有关,你可以讲讲通灵宝玉的来历。”刘梦石说,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剩下一颗未用,弃置于大荒山无嵇崖的青埂峰下,已通灵性,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请求僧道携带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

僧道警示他:“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怎奈那石头凡心已起,再三要求下,那僧施展法术把那个大石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以后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这就是神瑛侍者下红尘历劫投生,贾宝玉含在口中的那块“通灵宝玉”。一块石头动了凡心,想到人世间享受荣华富贵。觉者一再劝诫、点悟:红尘中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可石头不悟,也只好到尘世中历经劫难了。

范想林评说贾宝玉、林黛玉的因果,说,《红楼梦》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曹雪芹浓墨重彩描绘的是贾宝玉、林黛玉。林黛玉在天上原本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经常受贾宝玉在天上的原型赤霞宫神瑛侍者以雨露灌溉,加之受天地的精华,后修成人形女体。

因未酬报灌溉之德,心中郁结一股缠绵不尽之意。恰遇神瑛侍者偶起凡心,要下凡造历幻缘。警幻仙子要他们了结这灌溉之情,绛珠仙子回答:“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于是一大批风流冤家都一起转生人世。入世后,真如绛珠仙子在天上发的愿一样,林黛玉把眼泪都还给了贾宝玉。母亲去世得早,只好投奔舅舅家,这样就与宝玉因缘相聚。从小孤苦,体弱多病,楚楚可伶,眼泪自然就多,但这也是故意这样安排的。

但她眼泪多半都是因宝玉而流,因为她要还泪嘛。他们二人两情相悦,可有缘无命。直到黛玉为宝玉眼泪流干,宝玉最终还是与宝钗结婚。就在宝玉、宝钗新婚之时,黛玉一命方休,一缕香魂回归天上故土,了结了这一段因果。曹雪芹通过宝玉、黛玉的故事揭示:人世轮回,因果报应,非人力所能主宰,真是梦幻一场。

刘媛媛编辑说,甄士隐修道归真。那一僧一道,也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绛珠草、神瑛侍者及一批风流孽鬼投胎红尘之后,也决定下世间度脱几个,以积功德。他们度脱的第一个人就是甄士隐。为此还很费一番心机安排。觉者度人是“师父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找师父”。

甄士隐根基好。按《红楼梦》的说法是: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家境也是殷实之家。年过半百只有一女英莲,视为掌上明珠。为使他修道归真,觉者多次点悟他。

先是在梦中听到二仙讲绛珠草与神瑛侍者的因果奇事,引起他的好奇。当他请教“因果”之理时,告诫他:“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当他从梦中惊醒,抱着女儿到街上去玩耍时,恰恰就看到一僧一道走来。

那僧人看到他抱着的女儿,大哭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甄士隐以为他在说疯话,没理睬。当他抱着女儿要?屋时,那僧指着他大笑,并念了四句话:“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其实那僧人预见到了英莲将在元宵节丢失,因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家园被焚毁。后士隐投靠岳丈家,经常受责怨,最后贫病交加,眼看不久于人世。一日拄着拐杖到街上散散心,看见一跛足道人,口内念几句话: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