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左良玉的人馬剛開始攻山的時候,崇禎就令楊嗣昌帶著年僅兩歲的皇太子朱慈烺同周皇后從山後的小路突圍。
畢竟自己的目標太大,不找到自己這些賊兵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崇禎希望自己可以為妻兒贏得一線生機。
為此他命令曹變蛟親自領軍替楊嗣昌等人開路。
故而溫體仁這些大臣也跟著楊嗣昌一起突圍了。
倒不是說他們覺得突圍能有多大勝算,而是這個時候要是留在崇禎身邊,你就得為陛下殉節!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投降,但這時候投降定然會背上一個“背主弑君”的罵名,遺臭萬年!
史書上一定會罵的比逼死崇禎的左良玉更加厲害,溫體仁也擔不起這樣的罵名。
所以最後崇禎身邊僅僅只剩下了一個王承恩!
雖然楊嗣昌等人利用混亂成功的跑到了八公山下的一個山谷之中,但是周圍的道路已經被左良玉的羽林營給封鎖了。
曹變蛟帶人衝了幾次都殺不出去。
就連他自己身上也多處負傷!
此時他們身邊也就剩下幾十人了。
溫體仁悄悄將楊嗣昌拉到了一邊,輕聲說道:“楊本兵,依照陛下的性子是絕對不會甘心做俘虜被賊兵押回京師的,此刻多半已經龍禦歸天了。”
“接下來賊兵一定會搜山,抓捕周皇后同皇太子的,我們是逃不掉的!”
楊嗣昌歎息了一聲,朝著崇禎所在的方向跪下磕了一個頭,說道:“微臣無能,未能保護陛下突出重圍!”
此時溫體仁用鄙視的目光,看了一眼楊嗣昌。
心想都這個時候了,你還在我面前演啥戲!
伱要真是忠臣,此刻就應該像王承恩一樣,守在陛下身邊赴死!
楊嗣昌不接話無非是想讓自己說出來。
這時候他們兩人是同一個繩上的螞蚱,你楊嗣昌還能獨善其身不成?溫體仁調整了一下氣息說道:“若是我們被賊兵搜出來,縱然不死也仕途盡毀,後人也會受到牽連。倘若我們獻出周皇后同皇太子,雖然得不到重用,但終究還能保住一份仕途。”
“至少你我的後人還能參加科舉,不會永無出頭之日!”
楊嗣昌說道:“就怕曹變蛟不同意啊,他叔父死於左良玉之手,豈肯束手就擒?”
溫體仁笑著說道:“只需派遣心腹之人找到賊軍表示你我願意獻出皇太子,然後再將他們引到這裡即可!”
不過當溫體仁的人將左良玉部下引來之時,發現所有人都在,只有楊嗣昌同兩歲的皇太子朱慈烺消失不見了。
左良玉的人搜了好幾天卻一直找不到楊嗣昌的蹤跡,隻好就此作罷。
對於崇禎自縊八公山這個結果,李獻忠還是滿意的,雖說跑了一個楊嗣昌同朱慈烺,但是不影響大局。
作為替自己背鍋的左良玉,他還是要重賞的。
李獻忠說道:“左總兵這次不僅是截住了崇禎,又果斷拒絕了侯恂等人爵位賞銀的誘惑,陛下若是得知一定倍感欣慰!”
“陛下向來是賞罰分明的,本王已經將左總兵的功績如實上報給陛下,並為將軍請封爵位,相信不日便會有好消息傳來!”
一聽說封爵,左良玉可是激動壞了。
看來自己這一次是賭對了!
趕緊說道:“末將多謝王爺栽培,一定鞠躬盡瘁為朝廷出力!”
左良玉走後,張之極說道:“本次入關我遼東將士立有大功者不在少數,至今無人封爵。”
“若本次給左良玉賜爵,會不會引起諸將的不滿!”
李獻忠明白張之極的意思,不過他笑著說道:“本王早與遼東的文武有言在先,鼎定天下之後,自當論功行賞!”
“左良玉得的不過是一個弘光朝的爵位,遼東文武不會在意的!”
不在乎弘光朝的爵位,那自然是要新朝的爵位了。
李獻忠對自己毫不避諱,顯然是已經將自己當成了心腹,張之極自然是喜出望外!
他趕緊表態道:“末將有幸跟隨王爺身邊受益匪淺,自當竭盡全力助王爺鼎定天下!”
左良玉逼死了崇禎,肯定是要承擔罵名的,自己讓朱由崧下旨晉封其為定南伯,自然是為了將這件事同朱由崧聯系起來。
李獻忠令人打造了一副上好的棺木,將崇禎的靈柩暫時停放在了中都鳳陽。
至於投降的溫體仁以及崇禎的周皇后,則是被李獻忠送往了京師,這些麻煩事情讓朱由崧自己去處理吧。
從溫體仁口中得知,自己在崇禎手裡的人質因為真實身份已經暴露,故而被留在了開封。
他們作為人質滯留京師,這些年可謂是吃盡了苦頭,李獻忠已經給情報司下令,務必將他們給營救出來。
蘇泰原本就是自己名義上的小妾,那兩個孩子雖然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不過畢竟頂著自己兒子的名頭過了這麽多年,他準備將兩人認作義子。
李獻忠在八公山下的廉頗墓旁,為曹文詔修建了一座新墓,並親自前去祭奠。
曹變蛟最終答應為李獻忠效命,李獻忠任命其為征討總兵,歸左都督張之極調遣。
由於淮安、鳳陽、壽州等地相繼失守,明軍的淮河防線實際上已經被全面突破了!
隨著“崇禎自縊八公山”的消息不脛而走,江淮地區更是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張之極的大軍南下時,鳳陽南面的廬州、和州、滁州、安慶等地都是不戰而降。
而毛文龍率領的3萬大軍則是從淮安府南下一路佔領了寶應、高郵、興化、泰州等地!
短短十多天的時間,江北各府幾乎是望風而降,只剩下了揚州一座孤城!
原本揚州城中還有漕運總督朱大典的一萬余殘兵,朱大典得知崇禎自縊後,直接棄官歸鄉了。
這些士卒也都四處逃散,當史可法帶著三千殘兵回到揚州的時候,揚州城幾乎已經是一座空城了。
史可法知道想要守住揚州必需得到那些鹽商們的支持!
於是他很快就來到了鹽業總商汪士明的府邸!
明初大明采取的是“開中法”,鹽商用糧食換取鹽引,大量商人奔赴邊疆屯田。
晉商則是利用自己靠近“九邊”的地理優勢佔得了先機。
不過弘治年間,戶部尚書葉淇改革稅制,鹽商們無須再去邊疆繳納糧食,而是允許他們直接繳納銀兩換取鹽引。
實行“開中折色法”,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這使得靠近兩淮的徽商在同晉商的爭奪中逐漸佔據了上風。
汪家在通過了幾代人的努力後,終於在徽商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如今揚州城危在旦夕,作為徽商領袖汪士明居然還親自堅守在這裡。
其實不止是汪家,同為徽商四大家族的汪氏、奚氏、李氏、葉氏同樣都有家族中的主事人留在揚州。
這讓史可法感到很興奮,至少說明徽商們並沒有如同其他人一樣已經放棄揚州了。
但事實證明是他想多了,汪士明根本就不願意見他。
最終只是讓管家拿出了兩千石糧食將他打發走了。
史可法走後,徽商葉天鵬說道:“汪總商,我們派去鳳陽的人還沒有回來,萬一同遼東郡王談崩了,總得給自己留條後路吧?”
汪士明看了一眼葉天鵬,然後緩緩說道:“根據最新消息,遼東軍的水師已經佔領了崇明,不日便會開赴南京同揚州的江面上,葉掌櫃覺得我們的後路在哪裡?”
葉天鵬無奈地歎息了一聲,這種改朝換代的大事,豈是他們這些商人可以左右的?
而此時汪士明的胞弟汪士友已經到了鳳陽。
他首先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徽商全力支持“弘光新政”,不搞土地兼並。
其實徽州多是山區,本身田地就極少,徽州的田畝雖然價格高,但是徽州人卻不靠種地吃飯。
因為種地根本就不可能養活自己,成年的徽州男子幾乎十之七八都在從事商業活動,所以李獻忠的“士紳一體納糧”對他們根本就沒有多少影響。
他們擔心的無法是兩點,一是兩淮的鹽稅會不會變動?
二是,據說那些晉商背後的靠山正是這位遼東郡王李獻忠,他會不會支持晉商打壓徽商。
徽商同江南的那些士紳集團有一個本質的區別,盡管他們也在其他地方添置了不少的田地,但土地並不是他們的核心利益。
相對來說徽商同李獻忠的矛盾並不大。
所以李獻忠對他們也是區別對待,他決定先取得徽商的支持,這樣他才能夠集中精力對付更加難纏的江南士紳。
至於兩淮的鹽稅,李獻忠則承諾三年內不做大的變動,還是采取現有的政策,將兩淮的鹽業包給徽商。
不過李獻忠有一個要求,他要設定各地食鹽的最高限價。
兩淮地區的食鹽通常每百斤8錢到1兩白銀,李獻忠要求今後市場上的的最高售價不得超過8錢。
一旦發現有人超過這個價格販鹽,一律斬首。
這樣一來相對於限制了這些鹽商的利潤,即便是區域內他們實現了壟斷,也無法胡亂漲價。
至於最低價,李獻忠才懶得去管。
當然還有一條,必須保證市面上的食鹽充足,如果兩淮的市面上食鹽短缺,官府會直接低於這個價格進行售賣。
目前崇禎朝的兩淮鹽稅帳面上每年有將近150萬兩,但實際收上來的還不到100萬兩。
這李獻忠這裡沒有拖欠一說,沒有銀子他就直接抄家。
當然了除了威脅,還要畫餅。
李獻忠表示在大明統一後,他會徹底開放海禁。
只要依法納稅,他鼓勵所有商人投入到外貿中去,賺洋鬼子的錢。
這也算是給他們徽商提個醒,讓他們早做準備。
至於他們擔心的安全問題,商人們可以組成聯合商船隊雇傭東琉球公司的武裝護航船。
另外他還向汪士友介紹了遼東銀行的服務,以後遼東銀行的會開到揚州、南京同徽州等地。
這樣一來他們商人行商的安全性和效率就會提高很多,並歡迎徽商派人去遼東考察。
兩淮的這點鹽稅在崇禎朝是朝廷的命脈,在李獻忠這裡還真不算啥。
朝廷的高額鹽稅其實也是通過這些鹽商盤剝百姓搞來的,這個銀子他還真不怎麽看中。
只不過他改革田稅已經得罪了一大批人,此刻也不宜在鹽稅上繼續大動乾戈。
在李獻忠拿出了很大的誠意之後,這些徽商自然也不會小氣。
汪家牽頭,揚州的徽商們拿出了白銀400萬兩,糧食100萬石以表示對弘光朝廷的支持。
此時還在幻想堅守揚州的恐怕就只剩下了可憐的史可法了。
原本李獻忠是準備讓毛文龍直接強攻揚州的。
不過汪家表示這點小事不需要勞煩毛總兵。
上到揚州知府,下到城門小吏,揚州城的官吏任免從來就不是大明朝廷說了算的。
而是揚州城的徽商們決定的。
其實同山西祁縣等地的情況差不多,那些大商人對當地的影響極大。
很快在徽商的策動下,揚州城的守軍便打開城門將遼東軍放進了揚州。
幸虧史可法平時的人緣不錯,才得以狼狽的逃出了揚州城。
徽商的投誠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揚州地區的商業完整。
也熄滅了江北士紳的反抗動力。
他們出了大把的銀子,李獻忠自然也得好好安撫一下。
於是他親自來到了揚州城,接見了徽商四大家族在內的諸多商人。
李獻忠還給他們介紹了海外貿易的情況,使得這些徽商很感興趣。
汪士明是表態會在遼東銀行的揚州分行存入100萬兩銀子。
之後各路大小徽商葉表示了支持。
李獻忠幾乎是把這次接見變成了一次招商大會。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汪士明說道:“王爺可知揚州最大的特產是什麽,揚州瘦馬乃是人間一絕?”
原本李獻忠是想拒絕的,畢竟他現在的身份可不能再外面隨便找女人。
他剛想婉拒,就聽汪士明說道:“影憐姑娘可是來自松江的著名歌姬,不但文采出眾,而且色藝雙絕,王爺一定會喜歡的!”
李獻忠立馬來了興趣,問道:“汪總商說的影憐姑娘,可叫楊影憐?”
汪士明很是詫異,這個楊影憐今年不過才13歲,是自己上個月剛從松江找來的,李獻忠怎麽可能知道她的芳名?
不過他還是說道:“正是楊影憐姑娘!”
楊影憐雖然不出名,但她還有一個名字在後世卻是人人皆知,就是“秦淮八豔”之首的柳如是。
秦淮八豔除了馬湘蘭已經故去,其他幾人如今應該都還只是小女孩,原本李獻忠也沒有在意。
沒想到居然在揚州碰到了柳如是,他自然是要見一見的!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