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 第十一章 搜寻物资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第十一章 搜寻物资

簡繁轉換
作者:陈词懒调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26 22:54:3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温家兄弟两人来到村里,直至现在,已有三个多月,近四个月了。

当初来的时候草还没这么高,现在,长势猛的已经没过房屋。

好在它们已经进入衰败期。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

看着很是凄凉,但对如今来说,秋风带来的更多是安全感。

那些邪物的行动速度与春夏时节不同,往后天气越冷,对比就会越明显。

前方队伍已经清理出一条路,众人沿着这条路进入镇子。

烧荒当然不能一下子把镇也烧了。

只烧到附近,所以能看到镇上房屋的前后院的众多草木。

蒙着脸只露出一双眼睛的刘猎户走过来。他背着大弓,手上还拿着一把加长手柄的柴刀。

刀上沾着褐色血迹。

虽然血迹颜色不是鲜红,这些都是新鲜的,从邪物身上沾的。

青一道长说过,火焰可以去邪毒,先进镇的这队人挑了地方燃好火堆,把沾了血污的刀棍都用火焰灼烧过。

此前在镇外烧荒,用烟气去熏赶过一遍,但镇上的邪物肯定没有全都赶走,或许在暗处躲着。刘猎户提醒大家进镇要保持警惕,别单独行动。

“我们清理了一个院子,大家先把带着的东西放这边。”

装卸货物的木板车,备用的农具武器,不便随身携带的物资都先放到小院。

院子里面有药草燃烧的烟气,这么多活人聚在一起血气浓郁,需要用药草或者烟气遮掩气味。

院内燃了两个火堆,一个用来煮食物,另一个用来“祛邪”消毒。

道长的告诫,以及温故写的话本,都有提过以火祛邪,也就是高温消毒。

有猎杀经验的村民,进镇之后斗志昂扬。

村长说了,杀一个邪物能赚不少工分,多杀几个就能养活一家老小了,比搬东西赚得多。

三四个人为一组,赚到的怎么分,他们内部会先商议好。

用烟气熏赶躲藏着的邪物,等它跳出来。

早有防备的村民用长柄的大木叉给叉住,虽然这并不能产生实际伤害,但有了短暂的阻挡,另一个人趁此机会,挥动柴刀利索斩首。

配合默契。

斩杀掉的邪物,会有专门负责清理的村民,借助工具将它们拖到一处,到时候烧掉。

温故观察那些邪物的伤口。

“中邪”,也就是人被邪蛊寄生之后,身体会异化,肌肉和脂肪看似萎缩严重,其实变得更加强韧,它们拥有比寻常人更高的防御力。

血液减少,更粘稠,颜色偏褐。

刺穿伤能对它们产生伤害,但有限,能影响到它的整体行动,却不会毙命。

村民们摸索出来结论,还是得斩首。

温故分析。这么说,蛊虫寄生人体之后,最可能是在留头部。

若是如此,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蛊虫,那能不能在蛊虫进入头部之前,把它截留?

可惜没有条件,不然温故真想解剖一下。

再看其他村民。

性子胆小的,憨厚的人,如今也都变了样子,多了一股狠劲。

如今这世道,大家也就为了三件事——

生存!生存!还是特么的生存!

稍作歇息,后续到来的人员便开始干活了。

“我瞅着,那石板可以撬回去铺路!”

“撬起来先搁那边,把土清了,烧一烧再搬到车上。”

村子里面的土路一下雨就变得泥泞,容易滋生虫蛊,虽然现在铺着一些木板碎石,但谁不喜欢更平整的呢?

路平整了,运东西都更快。

今年冬天村里要搞建设,就该把村里路也整一整!

“这些衣服,布料多好啊!”

“村长说了,甩外面的不要,染了邪气。屋里衣箱装着的可以。”

昂贵的衣物,村民们曾经只能远远看着。连摸一下都是奢望的布料,如今就在眼前。

可惜很多都不能要,带回去就得费劲儿“祛邪”,反正有的选,他们不如去选那些干净的衣服和布匹。镇上的东西,只要能带回去,就都是他们的。

对着那些衣服惋惜的人,也就嘴上说说。

他们可都听过话本的,知道那些衣物“不干净”。

“那边那屋,横梁可以拆下来。”

“我找到一辆牛车!牛没了,车还在,挺干净的,能用!”

“那边几个铺子,门板好拆,先拆了带回去。”

拆下来的先放到指定的地点晒一晒,有潮气的都给晾干。

越是干燥的器物,邪蛊越难以存活。

各种谈论声中,一位面容严肃的村民守在院里,拿着几张纸,他识得几个字,对照着上面写的东西提醒其他人。那是温故和主事人们商议后写下来的指导手册。

“大石板就算了,青砖贴地的不要!地面上的东西够我们用了,不要贪图危险物!”

有人负责拆卸,有人负责装车,装满就拉回去。尽快往返。

道长说了,他们最多只有三日时间,看到外面再有邪物出现的时候,就必须要撤退了,说明烧荒火燎已经失去威慑效果,活人的血气会把它们再吸引过来。

用于燃烧的药草也有限,总不能一直在这儿消耗。

有人想要把镇上的这些屋子都拆回去,刘猎户阻止。

“一次拆不完。挑几栋边上完整的屋子,离开前封上,等冬天落雪的时候,咱们会再来一次,也有个落脚的地儿。”

有位年纪大些的村民,向往地看着镇上一栋大屋,“真不能搬到镇上住?多留些屋子,逃难来的人也能住下。”

不等刘猎户解释,他儿子在旁边嚷上了,“哎哟我的亲爹!你别只往好处想,你就想想,如果来镇上的是贼人,他们要是在这里安身,对咱们就是威胁!”

“咱们村就不同了,按话本里说的,那叫易守难攻!真逼急了,咱就逃山里去!”

山里也有中邪风险,但如今这世道,躲哪儿都不安全,真到了逃命的时候,还能顾虑那些?

相比之下,还是村里更好,不像镇上,四通八达还没有围墙,不安全。

刘猎户也不再说这些,他让人去镇上再仔细找找有没有能用的武器。

有些兵器以往禁止百姓私造私练。

他身上背着的强弓,以前就是他不能用的。

身上穿的衣服、护甲,以他的身份,都是不能使用的。

“章服,居所,轿舆,以别贵贱。”

往日刘猎户去县里贵人家做事时,听那里的夫子说的。

哪个阶层,什么身份,就用什么东西。

现在不分了。

至少,在这里,谁找到就是谁的。

村民们找到就能带回去用,多囤点备用,生存第一。

温故也要去搜一搜,看有没有赶路能用上的。

刘猎户让儿子跟在温故身边,他们本地人更熟悉镇上格局,可以帮衬着点儿。

小刘猎户也很乐意,立马凑过去:“温二哥你想去哪里看看?放心,我的箭术不比我爹差!”

他很好奇温故游学时的见闻,问了几件事。

温故也耐心跟他说说。

青一道长本来没打算跟过去,一听“游学”,又动了脚步。

我倒想看看你这狗书生还能胡扯出什么来。

虽然每次温故提起游学时的见闻,都让他心情不好,但事后回想起来,嗯,可以借鉴借鉴。

再说了……

道长的视线,在老刘猎户和小刘猎户两人身上扫过。

刘家父子有盘算啊。

镇上现在各种气味汇集,时不时传来一阵烟气,青一道长给自己塞了颗丹药清神。

温故带着小刘和堂兄走在镇上,后面还跟着个道士。

不过他们也没有多聊,还得防备周围。

温故在确定附近没有危险,四周都有村人活动,才分了注意力放在镇上事物。

镇上的房屋密度比村里大,多是木材建造,能用上青砖大瓦的只是少数。

他还看到了公用的水井。

不管是一些小院里的私井,还是外面的公用井,井水已经污染。用道长的话说,那些井水都已经染了邪气。村民们进镇喝的都是自带的,烧过的水。

沿路能看到茶摊酒肆,如今已变得残破。

邪疫蔓延,给了这个王朝沉重且惨烈的打击,幽暗时代开启。

幸存下来的人,依然陷在对未知的恐惧中。

谁也不知道这个幽暗时代会持续多久,又或者,终将走向末路?

“那边就是镇上最大的商铺。”小刘猎户指着前面一个铺子。

那里有村民进出,显然都知道,最大的商铺里面东西也最多,有人扛着一大卷布出来。

温故略微抬头看向外面的匾额。

世道沧桑,时移势迁,整个镇子已经成为一片死地。承载着地方印记的匾额依然停留在这里,日渐暗淡,蒙上一层阴霾。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它们能重新焕发光彩。

跟在后面的道长摆着一副“我只是来闲逛”的姿态,对那些商铺物品都没兴趣。

上一次,也就是半年前他刚来村里的时候,带村民来镇上大略搜过一遍,主要目标是粮食和药材。

把镇上的医馆药铺几乎掏空。

这次他没特别感兴趣的,他想要的东西这小地方没有。

镇上剩下的多是日常物件,村民们这次也许会挑能用的带回去。

衣袍鞋靴,锅碗瓢盆,褥子床帐,箱笼容器,各家各户能搜出来的这些,村民们都能带走。

若是还有时间,那些床榻桌凳都会搬走。能用的可以继续用,用不了的就劈了当柴火。反正留镇上也是无人使用,渐渐坏掉。

屋子是需要“人气”来养护的,没有人住,当然就破败得快了。

这时候,有村民激动地抱着一个筐出来,大声道:

“快来!看我找到了什么!”

原本忙着搬东西的其他人瞧了眼,同样惊喜激动得围了过去。

大筐里的,是桃符和一卷卷的门神画。

可能是铺子当年没卖出去,剩余的。

温故走近去看。

大筐里的门神画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财门钝驴,回头鹿马。

驮着柴的胖驴,寓意富有,发大财。

回头鹿马,寓意福禄眷顾,当官发达。

升官发财,这种以前应该是较为时尚的,商家备货还挺多。

若是以往的太平时候,大家也会喜欢

但如今……

围过去的村民先抢另一种,驱邪抓鬼的!

抢不到再去抢武将门神,实在没有了,那就……再找找!说不定别家还有呢?

当初镇上肯定也有人家买过,或许能翻找出来。

温故看着他们。

升官发财不屑一顾,驱邪捉鬼众人哄抢。

雕刻着图纹的桃符也抢,抢不到?

再去找!

找不到?

去别家撬!

饶有兴致看着这一幕的道士,瞥了眼温故:村民们性子愚鲁粗犷,不知这位书生作何感想?

温故的眼神奇怪——诧然,理解,若有所思。

道士:???

狗书生又在想什么?

温故只是对本土习俗好奇,并想着,若是以后在北地安顿下来,如果没有别的谋生手段,或许可以试试画年画、制桃符?

没再多看,温故也去搜寻自己能用上的东西。他在一户人家的屋中找到想要的。

不显眼的衣箱里,找到了十多个大檐帽,有点像他印象中的范阳笠。

小刘猎户看了看,“这户人应当是接了做大帽的活儿。”

找到的这十几个笠帽,温故自己留一半,另一半给村里。

这是如今村里的规矩。

温故自己留两顶,给堂兄两顶,道长有特制的斗笠不需要。嗯,再给小刘两顶。

够用,多出来的还能跟村里换点别的。

接下来更让温故惊喜的是,他在另一户翻到个小铜炉。

有点像温故印象中的染炉,只是比那个更小巧精致,方便外出带着,路途可以煮东西吃。

这户人家瞧着小有家底,屋门关得严实,里面也没见到明显血污,或许混乱之初就已经离开。

随后,温故推开那家的书房,看到书桌上的笔架,悬挂着的毛笔,还有质感不错的书画纸以及砚台。

目光顿时一亮,眼神向往。

“空弓难责养由射,快剑始堪孟贲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墨就是文人的刀啊,岂可不精择!”

道长把嘴里的丹药残渣,“呸”的吐出来。

前几天是哪个狗东西在我面前说“能书不择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