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察舉製,征辟製,加上國子監這三個制度來選拔官員。
比如現在在張記書局當帳房的鬱新,就是在幾年後以布衣身份被征入朝為官,沒幾年就乾到了戶部尚書。
明初時,文官自己制定的規矩,什麽科舉排名,年資,輩份,在朱元璋眼裡就是狗屁。
只要是合用的人才,有沒有功名,年齡多大,官場資歷,這些都不算什麽。
“再等等看,咱有空去見他一面,當面談談。”
朱元璋是想看看,張煊能說清寶鈔貶值的原由。
但此人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要是有,那就真的是值得重用的人才!
至於報紙底下的坊間花邊新聞,還有連載的射雕,老朱都不感興趣。
瞟一眼就丟開了。
對老朱這樣癡迷軍國大政的史上第一勤政的皇帝來說,根本不存在什麽休閑娛樂!
處理軍國政務,就是娛樂!
……
時間恍惚而過。
轉眼二月中旬。
進京參加今科會試的舉人有近四千人,到這個時候也是全部到齊了。
貢院負責的客棧全部爆滿,離的遠的也是都被舉人們包圓了。
除了客棧,還有各地的會所,城中的道觀,寺廟,都是住滿了人。
四千多舉人絕大多數都是帶著一兩個隨從前來,帶三四個,五六個伴當隨從的也不是沒有。
短短時間內,城中一下子多了近兩萬人,也就是南京這種外城牆都有一百多裡,人口也在百萬的大型城市能容納了。
張記書局附近的這一條街,也是舉人們匯集之處。
書局,紙鋪,筆店,還有各種文人所需的物品,都是在這附近可以購買。
其中又以張記書局外人流最多。
射雕已經是徹底爆火了。
報紙的發行量,也因為幾千舉人的到來而暴漲。
現在每天印量都在兩萬份以上了。
就這還是供不應求,每天都在加量。
這東西,雕版製出來,多涮幾百張上千張也就是多費些紙墨而已。
每張報紙三文錢,成本不到一文。
看著不起眼,每天都能給書局帶來五六萬文錢的純利潤。
張煊簡直是笑的合不攏嘴。
……
“草鞋巷口水井中驚見裸體女屍?”
“公公趴窗偷看兒媳被抓,卻滿嘴喊冤,究竟所為何事?”
一個身量低矮,面色黝黑的舉人面色冷峻,抖著手中的報紙怒聲道:“寫這樣的文章,發行於京師坊間,廣為流傳,簡直是斯文敗類!”
“對,太不象話了。”
“蹇義,暴昭,這就是你們推崇的奇才做出來的事?”
蹇義和暴昭也惟有苦笑。
他們進京十來天,趕上了射雕劇情大爆發。
兩人和很多舉人都成了張煊的小迷弟。
每天追更不停。
因為此前第五集先放在報紙上,這些舉人也是有一個算一個,全部訂閱了張記日報。
這幾天所有舉人都到齊了。
也是有人對新來的舉人推薦張記日報。
不料惹出了麻煩。
這位黑臉舉人黃子澄,剛從福建趕到南京,性格看樣子是古板的很。
偏生此人貌不驚人,但學問異常扎實。
短短幾天就折服了不少舉人。
此人對張記日報簡直恨之入骨,也是直接影響了不少舉人。
蹇義和暴昭覺得黃子澄有點小題大做。
但對方捉住報紙香豔內容的痛點,也叫他們不好說話。
不光是蹇義和暴昭,很多舉人有一樣的看法。
他們都覺得張煊不光是射雕這部小說寫的好。
編者按也是寫的極有見識和文采。
是個難得的高人。
但這些香豔內容確實不登大雅之堂,也叫人不好替張煊反駁。
“張記書局的人呢?出來!”
“將這書局封了!”
“搗毀這書局才好。”
人群洶湧,很快聚集了幾千人。
領頭的就是黃子澄等舉人。
會試在即,這些舉人可以說是未來的天子門生。
身份最硬的時候。
根本沒有人敢管他們。
洪武末期南北榜案暴發,北方舉人被南方舉人全面壓製。
然後過千北方舉人在南京聚眾鬧事,直接引發了南北榜大案。
鬧事的舉人,沒有一個受到懲罰。
……
就在此時,劉子興滿頭大汗的擠進人群之中。
天氣寒冷,劉子興是緊張的。
身後是魏國公徐達,還有國公的愛女徐妙錦。
這還罷了。
還有大明皇帝朱元璋,皇太子朱標都跟隨而來。
遠遠的,有數十名高手暗中護衛。
武定侯郭英也親自跟隨前來。
劉子興原本為張煊高興。
聲名居然被皇上所聞,和魏國公一起過來探訪張記書局。
沒想到剛到書局前, 就遇到這樣的場面。
看著眼前吵鬧的場面。
朱元璋負手而立。
飽經風霜的臉上沒有絲毫表情。
只是眼神閃爍著。
自從在魏國公府看過報紙後,皇宮裡也悄然定了幾十份。
不光老朱每天象批閱奏折一樣看報,皇太子朱標,還有諸多親王也是開始研究張記日報的編者按。
有關寶鈔的那期。
此後張煊多次在開礦,交通,鑄幣等各種新聞後寫編者按。
資料都是報紙上報道的新聞,論據翔實,論點新奇而結論有力。
往往給人出奇意料,但耳目一新之感。
所以大本堂裡,已經早就每天必讀張記日報。
皇太子,諸王都不抵觸,相反,朱標在內的所有成年皇子,都很喜歡讀報。
第一版除外,坊間逸聞版很有趣味。
小說連載,更是人人愛看。
民生版,也令諸王感覺增長見聞。
特別是民生版後的編者按,已經成了日報的王牌版塊,不光是老朱和諸皇子愛看,徐達等勳貴,還有大量文官重臣也是喜歡閱讀。
畢竟很多數據對他們來說也是相當實用。
封建時代,數據的收集統計不被重視,洪武年間已經夠重視統計了,比如黃冊,人口數量和土地數量一直在調查更新。
但涉及到物價,物流,運費,民生產品,這些數值就沒有人收集和在意。
所以老朱對張記日報的觀感相當好,在觀察一段時間後,決定微服來見張煊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