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153章布告

诡三国 第2153章布告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9:5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渭河滔滔,灌溉两岸,使得长安三辅田地得以丰盈。渭水从天水而出,经陈仓、渭滨、金台、岐山、眉县、扶风,又经咸阳、武功、渭城,再至户县、长安、未央、灞桥、高陵,然后走华阴,至潼关处汇入大河。

可以说没有渭河,关中三辅的良田至少要少一半,也是关中和陇右之间的重要水路。

渭水不仅在民生政事上有重要地位,在平日闲暇之中,也是一个好去处,在渭水之侧,总有些庄园亭榭,每逢秋高之时,便有人会在其中或设宴,或赏玩,或赏菊,或会友,络绎不绝。

长安经过斐潜的修复和扩建,到了现在,虽然有的人不愿意承认,但是长安之处也确实是重现了一些西汉之时的雄伟繁盛,除了那些皇家宫殿因为种种原因只是在维护而没有扩建之外,其余地区基本上来说,都不逊当年盛况,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眼看就要进冬,秋日景象已然无多,渭河周边的游宴就加倍的密集起来,或许是为了挽留住这最后的秋景,也或许是为了什么其他的事情。

在这些众多的庄园亭榭之中,自然大多数都是属于这些士族子弟的别业。当年董卓动乱三辅的时候,这些别业也难逃毒手,很多都被败坏了,但是随着斐潜到了长安之后,便渐渐的又有人重新收拾了起来,毕竟手头上有了闲钱,不用来置业,又能干些什么?

这其中自然有关中韦氏的庄园。

之前么,韦氏的风向似乎不怎么样,韦端上下便是缩着脑袋窝在家中不露头,但是这段时日,随着韦端上任参律院之后,这韦氏的名头似乎突然又好了起来一般,也常常大大方方的开始宴请宾客了,今日便在这渭河别业之中,设立了赏菊之宴,邀请的当然都是一些清贵的人物。

消息传出之后,来的人结果比原本邀请的人还要更多,其中自然有不少人是厚着脸皮来蹭宴会的,韦端也一概笑迎,请之入座,言语温和,也不见有什么厌烦之态,多少便又是得了漫天的赞叹,在别业之中更添几分热闹的氛围。

既然是赏秋之宴,以『赏』为主,当然也就没那么礼数严谨,酒宴的席位相对散乱,因着地形和楼榭回廊而定,来宾可自据一案,也可以相互共桌,不限走动,各寻便利。于是乎在院子台榭之间,宾客往来,或共饮,或闲谈,或投壶,或赏景,或低语,或大笑,衣衫轻便,忽略仪态,多有放浪形骸高歌之人……

士族子弟喝酒,然后喝到醉醺醺,袒胸露乳,然亦名为风雅傥荡,但是普通百姓喝酒喝到脱了衣裳,那就叫做有伤风化。盖因士族子弟露出来的肉大都是白皙的,然后劳苦百姓的肤色都是铜黑的……

韦端作为主人,自然也是穿梭席间,笑呵呵的和这个人说两句,然后又和那人聊一会,神态丰俊,长袖飘飘,自有一番名士之态。

谁都知道这参律院的『参律』二字可大可小,若是得了骠骑中枢,掌得律法之事,便是平添不少权柄,更是可以借着参律,名正言顺的进入斐潜政治中心参议重大事务……

只不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究竟参律院是长禄还是惨绿,只有韦端自己心中清楚。只不过人生在世,尤其是人到中年,即便是脸肿了,还是要充个胖子,毕竟上有老下有小,虽说当下参律院未必能像是其他人想象当中的那么『参律』,但是也要装出一个样子来,就像是干着业务员的活计,也要挂个总监名头一般。

韦端其实和大多数的士族子弟一样,一开始看不起斐潜。

鄙视链么,很正常。

山东士族看不起山西的,然后关中的看不起陇右并北的,主家的看不起旁支的,旁支看不起寒门,寒门看不起白丁……

所以韦端也一度认为斐潜也不过就是如此,即便是一时间得了气运,统御关中,但是终究还是会像董卓一般惹出麻烦来,毕竟治国理政,还是要依靠韦端这样的人才可以。

一介武夫,能有什么气候?

可是韦端没想到,这斐潜竟然一路绝尘,即便是没有韦端等人协助,也是扶摇直上,令人惊骇无比,从民生到军事,似乎无所不通!

士农工商,就没有斐潜玩不溜的,于是乎韦端所能凭借的长处,在斐潜面前几乎就是没有了什么太大的舞台,不上不下的尴尬无比……

但是斐潜也并非没有任何隐患,毕竟当下斐潜已经是位极人臣,地位已经算是高无可高,上无可上,不管是官职还是遣事,就几乎是割裂了大汉东西一般,这会没有遭山东之人忌惮,天子没有疑虑?

斐潜越是表示尊天子,道义上自然是越稳固,但是隐患也就是越深。虽说当下关中之中从者如云,相干不相干的都来凑个热闹,但是说有一天斐潜不在位了,那么斐氏上下还能在朝堂中,关中三辅保持那么高的威望么?

正如秋菊一般,如今百花开尽,方有其艳,但是秋菊又能开多久?

如今众人对于斐潜的忌惮,无非就是因为斐潜在军中上下有非常深厚的影响力。斐潜本身在并北而起,又是南征北战,功勋赫赫,其麾下大将大都是斐潜一手从行伍之间提拔起来的,这忠诚度自然毋庸置疑。

可问题是将来呢?

只不过现在斐潜正直春秋鼎盛之时,故而这些隐患也都并不明显,也不足以致命,真要成为问题,恐怕也要一二十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也正是因为如此,韦端等人也才静静的雌伏于地,任斐潜拨弄。

来日方长。

大汉立国以来,便是没有百年的王侯,却有千年的世家!

韦端如同蝴蝶一般,翩翩在宾客之间盘旋,不管是应邀而来的,还是不请自来的,都是一视同仁,即便是一些旁支小辈,韦端也亲切交谈,谁都能说上两句。

转过了花厅,韦端便到了赵疾的席前,笑吟吟的攀谈了几句,然后又邀请赵疾一同移步赏菊……

嗯,当然不是臀部的那个菊,是正儿八经的菊花。

大汉制度,郡县年终需要上计。远一些的可派遣上计吏,近一些的也可自己来。赵疾原本按照惯例,是可以派遣一个文吏代替自己至长安上计的,可是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赵疾这两年都是亲自前来,然后在长安待上几天,等上计结束之后再返回陇右,反正临泾距离长安也算不得太远。

韦端笑道:『听闻赵令长此次上计,又是优上,可谓民稳政平,治理有方啊……不知可否有何妙法?』

赵疾微微一笑:『院正过奖。赋税之重,乃国之大事也,岂能视之等闲?临泾虽说偏远,良田泛泛,然为骠骑大计,唯有不辞辛劳,尽心尽责尔……』

韦端点头称赞,『赵令长果然是一片赤胆忠心……』

『不敢不敢,韦院正亦是忠心社稷……』赵疾拱手回答道,两人相视大笑。

赵疾其实就是冲着参律院来的,他实在是有些静极思动。赵疾沾着他老子的光,也就最多做到一地县令便是到头了,无法再行寸进,但是如果说有机会在长安之中历练一番,那么将来找个机会就可以再向前一步,成为一郡太守也不是梦。

人总是要有些梦想的么,要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咸鱼自然比较便宜,梦想么就要舍得花钱了。

现如今斐潜执政,看重的便是赋税上计,所以赵疾也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即便是有些账目不好看,宁可自家掏腰包也要抹得鲜亮无比,求的就是说不住可以比他老爹还要更上一步,摸一摸三槐枝叶。

而对于韦端来说,也想着更近一步。外人看热闹,总是以为参律院便是如何风光,实际上么……

算了。

韦端不愿再回想这些事情。

参律院看起来位高权重,但是实际上权柄全数落在庞统的手中,尚书台诏令完全不需要所谓的『参律』,而需要『参律』的基本上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再加上韦端迫于形势之下,有时候不得不按照斐潜的意思行事,在长安之中多少也搞了一些事情,虽然说好像是风生水起,但是实际上暗地里却得罪了不少人。

比如前一段时间的田禾收获之事,那些阳奉阴违,没有按照骠骑劝告的庄园,导致了庄禾的欠收……

斐潜要韦端搞出一个章程来处理,那么韦端就需要殚心竭虑的在故纸堆当中构建出一个律令来,表示『稼已生后而雨,亦辄言雨少多,所利顷数。旱暴风雨、水潦火螽、它物伤稼者,亦辄言其顷数,违者罚其主。』然后表示这些庄园主没有尽到紧急上报的责任,进行了一定的处罚。

骠骑方面算是应对过去了,但是韦端在关中士族的心中就渐渐的有些隔阂。

在韦端看来,骠骑至少在这几年时间内,地位是比较稳固的了,只要不出什么太大的问题,谁都不能撼动骠骑斐潜在关中的权威,因此韦端自然也就没得选。总不能说为了所谓其他关中士族的好处,将自家家族性命弃之不顾罢?

到时候自家倒台了,那些得到了好处的其他关中士族又有几个会感恩,照拂韦端老小一番?能不落井下石就已经是品德不错的了,更不用说那些口蜜腹剑之辈,说不定还前来撕咬吞噬!

因此韦端也是清楚,现在在这个位置上,将来少不了会有些龌龊之事,而他和关中士族的关系,也有很大的可能会恶了一些交情,然后明处暗处要斗上一斗。

为了自家家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大汉这么些年,难道还少了党争不成?昔日好友变成了死仇的,也不再少数。

既然要为最为恶劣的情况做准备,韦端自然就需要在情况还不算恶劣的时候,寻求更多的力量和援手,那么像是赵疾这样原本不能入韦端法眼的人物,也就忽然可以好好着意交往一番了。

陇右之前在西羌叛乱之下,荒废的荒废,败落的败落,而这几年补充了大量的流民,耕作复垦之下,再加上羌人大数平定,不再作乱,故而农业和畜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恢复,经济自然就好起来了。

同时,因为贾诩在陇右担任刺史,举荐不少人才加入了斐潜麾下,隐隐也有些陇右集团的气势,虽然说和关中上党太原之地不能比,但是如果说能多争取一些人站到自己这一边,总是好过让这些人站到其他人那边,成为自己的对手。

基于以上原因,当下韦端在宴会之中,对于赵疾互动示好,相互吹捧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二人皆有所需,自然是一拍即合,所谓观菊赏花,实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图,也就没有继续交浅言深下去,像这样的事情,总是要有几个来回,才能相互了解长短和深浅,在没有确定利益完全捆绑在一处的时候,向来也不会说得太多。

韦端则是领了赵疾,又去见了其他几个人,隐隐之中就是表示让赵疾进入了这个圈子之中,至于后续的一些合作具体事情么,当然就慢慢商议就是。

几人坐在一处饮酒闲聊,自然就多少说道了当今粮价之事。

粮价持续高涨,也就牵扯到了许多货物,使得市面上的价格一时间都是节节升高,再这样的局面之下,有的人心思活泛着也想要分一杯羹,但是也有人觉得势头不对,想要在韦端这里探一探风向。

士族之间的富贵风流,自然是需要钱财货物来支持的,即便是韦端一再表示说招待不周,浅薄宴席,但是不管是独坐还是众饮,侍从婢女总是伺候得很是顺意,但有什么菜肴吃完了,不用招呼便有人又快又好的奉上,酒水随饮随添。至于器具之精细,菜肴之精贵,还有席间的杂耍和鼓乐,虽然算不算是这个年代最高档的,但是也差不到哪里去,就光这些,一场宴会开销下来,便是足够百户普通人家吃上一年!

所以,除非真的是儿败爹田的不肖子弟,否则那个士族不爱钱财?可是要享用钱财,也需要有性命在才可以。否则眼一闭,岂不是都便宜了他人?

那么这一次的粮价眼看着就要压不住,翻滚着无数金银之色,是可以顺水摸鱼大捞一笔,还是火中取栗让他人得利?

半醉半醒之间,便是有人装作无意提及一般,想要试探口风,但是韦端原本就是老奸巨猾之辈,又怎么可能轻易被捏住其核心要害,摸摸边角倒也欲拒还迎,但是想要捏到实处却是千难万难……

正在双方来来去去,互相摸底的时候,忽然有侍从疾步而进,然后韦端打了一个哈哈便借口更衣走了。

『这是……』

『怕是又有什么变化……』

『来人,且去打探一番……』

参加宴会的人也不全都是傻子,吃喝是小,交换情报才是第一位的,见韦端如此,便是心中多少也有了些计较,纷纷派人到左近打探。

其实发生的事情很简单,并没有什么遮掩和避讳,就在韦端等人在渭水别业之中举办宴会的时候,在长安三辅之地,几乎同时间张贴出来一份告示。

长安十字街头。

布告栏之处,便有一群人围拢着,纷纷伸着头往里看,而在最里面,有一人摇头晃脑的在读着布告上的内容……

『夫五帝者,礼乐不同。数计变化,是故为用。春秋德政,战国荼空。酷怨秦时,清明汉统……』

在人群之中,有的听得摇头晃脑,似乎沉浸其中,多有感悟,也有的听着抓耳挠腮,只是拿着眼乱瞄,却不知道到底在说一些什么。

在庞统的布置之下,布告并不是像是之前习惯,从长安向外缓缓扩散,而是早就发到了各地,然后在约定的同一时间内张贴出来。当然,这么做就会使得长安之中的消息反而是落到了后面,而远一些的地方则是更早的拿到了布告……

布告公示之处,旋即有更多的人不仅是听,还抄了布告,然后匆匆带回。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屈名委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有人开始皱眉。

『……白鹿于野,青牛德梓,昔神农徙植,炎黄固本,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盈东海之社,得西域之稷,养北漠之兵,济南疆之民。乃天地之眷顾,百姓之心血……』

有人开始撮牙。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坐享膏粱之辈,不知生民艰难,暴殄天物所不恤,败坏米谷所不惜。其一日养牲之费,当饥民一家之食,违上天之德,背圣贤之意,一粟一谷,不可轻弃。故今广布郡县,如有毁弃米谷者,无论官民,一体重责不赦……』

有人开始沉思。

然后很快就有一些人不约而同的汇集起来,唧唧咋咋的商议着,解读着。

『骠骑此令……嗯,应是庞令君所签发……诸位,诸位!此令,究竟是何用意?』

『提倡节俭?勿行浪费?』

『这事不是年年都提么?也没见那年动真格的啊?』

『这事情本来就难以界定,什么是浪费,多费了一粒粟,多吃了一粒谷,算不算得浪费?依某看啊,就是个官样文章!』

『有道理……只不过,小弟还是觉得多少有些不安……』

『不安,有何不安?』

『这……小弟也说不上来……』

『这不就是了么?休做杞人忧天之态!说不得,这边是庞令君有意为此,搅乱你我之心,缓市坊粮价之策!』

无数的议论之声,纷纷而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