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二四三章 问心无愧

诡三国 第二四三章 问心无愧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斐潜和蔡邕一一将在李儒府上所发生的事情讲了,特别是说明了斐潜自己在洛阳迁徙百姓方面给李儒的建议和李儒对于自己的反馈,也就是让斐潜担任左署侍郎的事情。

蔡邕听完了之后,缓缓的捋着自己的胡子,并没有第一时间说什么。

良久之后,蔡邕才缓缓的说道:“子渊,如今非善时也……”

按照道理来说,自己的弟子能够学有所用,本来是要高兴的,倒是蔡邕的确高兴不太起来,毕竟现在整个局面混乱无比,而斐潜在这个时间却进入了政界……

斐潜心中感慨,蔡邕蔡老头子还是这么的善良,其他的没有先说什么,首先考虑的竟然还是斐潜这个弟子的安危。

蔡邕说道:“如今董相国欲迁都,急需官吏以行事,故而汝任侍郎一事,必凿然而定尔,然汝之策为善,恐恶于关东也……”

关东士族和董卓方面就是在对抗,斐潜现在给董卓方面献策,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减少百姓的无谓的伤亡,但是关东士族却不一定这么看。

关东士族尤其是弘农杨氏现在的策略就是拖,如果能够将董卓的迁都计划拖到不了了之,那等于是不战而胜了,而现在斐潜的计策却能加快董卓军迁都的进度,若是被弘农杨氏等关东士族知道了,不将斐潜恨之入骨才怪!

斐潜无奈的笑了笑,说道:“坐看无辜而死,潜实不忍为之,略尽绵薄之力,只求问心无愧……”

其实当初斐潜要回到洛阳,第一个目标就是挽救蔡邕父女的悲惨命运;第二个目标是要抢救出蔡府等的珍贵书籍;第三个就是尽可能的去挽救洛阳城这些无辜百姓的死亡……

斐潜自认自己不是什么圣母级别的人物,但是如果真的有机会,有这个能力的时候,面对即将而来的大规模的惨剧,却不去做一些什么事情,就算是从后世而来的穿越者,对于这个汉代的认同度并不十分的高,将来回想起来,必定会后悔终身。

洛阳城毁了,只要洛阳城的这些百姓能够活下来,或许只需要五年,或者更久一些,八年,洛阳城会重新建立起来,但是如果连城带人全部毁灭了,那就需要人口的休养生息,那就不仅仅是一代人的问题了。

刚刚到汉代的时候,斐潜是迷茫的。

在后世,似乎像陀螺一样,不停的被人抽着走,小学赶着上中学,中学赶着上大学,大学赶着找工作,找了工作又赶着结婚,每天固定两点一线的生活,就这样忽然到了汉代,斐潜真的没有办法做到毫不考虑的立刻就能揭竿而起,或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投奔刘曹孙并且能立马获取其的重用,又或是马上就能立下振救天下苍生的宏愿然后就能感动天地让什么神仙异人跳出来……

斐潜知道自己那个时候只是一个普通人……

但是人是会变的。

到了汉代,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一点一点的改变着斐潜。

从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福叔,到素不相识却能关爱有加的蔡邕和刘洪两位师傅,再到与世无争却睿智的庞德公,还有那熬夜为自己缝制甲袍的黄月英……

不是到了汉代,斐潜真的无法想象师徒甚至可以比亲人还要更亲,至少斐潜觉得几位师傅对自己比自己家族的那些人都好了不止百倍……

嗯,还有那个丫头片子黄月英,一个在后世应该是属于要么刁蛮要么精灵的小公主的年龄,却将一份情一颗心,就这么缝在衣甲之中……

斐潜就是这样,在汉代一点一点的体会到了原本在后世,除了亲人之外就没有能够体会到的那些情感……

这些不断累积的情感,影响着斐潜,让斐潜真正的融入了汉代,到现在,斐潜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其实就是汉代的人,焉知后世是否是汉代的斐潜的一场大梦?

况且人是会学的。

斐潜从一开始学吃饭,学穿衣,学说话等等最基础的东西,到学文字,学读书,学做诗等等文人的技能,到最后学枪法,学左传,学六韬等等普通人所无法接触的东西……

越是学习,越是觉得自己的浅薄,越懂得多,越是觉得自己知道得少。

在后世,斐潜闲着没事或许就找三两个狐朋狗友撸串喝酒吹牛皮,或许是玩游戏上论坛抓住点鸡毛蒜皮就喷一屏幕口水,但是在汉代,斐潜已经不记得自己多少天睁开眼就是看书,闭上眼之前还是在看书……

有时候,斐潜自己都会想,若是在后世自己也能下这样的刻苦功夫,说不定早就出类拔萃了……

还有一点,人是能适应的。

斐潜原本手上没东西的时候就掏手机,现在却适应了没事就拿书简;原本喝酒就只知道摇骰子划酒拳,现在却适应了做个诗来行酒筹;原本讲话可以不经过大脑,现在却适应了听一句话都要在大脑里过三遍……

更重要是的,斐潜适应了他如今的身份,他不再为见到三国名人而欣喜,也不会因为与谋士交锋而害怕,如今的斐潜,才真正意义上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参与者。

斐潜参与的第一步,就从挽救蔡氏父女,挽救书籍传承,挽救洛阳百姓开始,虽然斐潜现在没有实力跟李儒又或是其他人,能够直接来叫板,但是斐潜真的很用心的去思考过,并在为之而努力。

因此斐潜才在蔡邕说可能会遭受关东士族的记恨的时候,苦笑着说只求问心无愧。这或许也是一种适应,在后世问心无愧往往都沦为掩饰自身心虚的遮羞布,但是如今斐潜真的觉得这四个字沉甸甸的份量。

蔡邕微微的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幽然而叹,缓缓的说道:“子渊,可知卢子干昔日囚于广宗,免北中郎而陷于狱中,也曾言‘问心无愧’尔,然世道之艰……”

蔡邕当时为卢植所感怀,现如今见到自己弟子竟然也说出了这四个字,略有一些卢植的风范,不由得有一些骄傲,也有一些的担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