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419章 不光是选择题

诡三国 第1419章 不光是选择题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袁军的中军大帐,颜良沉默的坐在案后,纵然已经换过一身的衣装,但是惊魂未定,目光游动,显然头脑当中在急速的思索着什么。

这一个山寨,便是高干之前设下埋伏计,坑了征西军校的那一个。

颜良前线营寨失利,又因为抽调了后续的两三个营寨的粮草,只有在这个营寨当中,因为道路较远,并没有来得及转运,所以也侥幸存留些粮草辎重,成为了相比较来说还算是理想的落脚点。

在贾衢的追赶之下,颜良不得不舍弃了前两个山寨,被迫退到了这里才算是彻底站稳脚跟,也因为如此,不仅是损兵折将,还被烧毁了一大批的粮草辎重,同时导致这一段时间的袁军推进基本上便无效了,还拱手将两个建好的山寨让给了征西兵卒,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颜良根本想不到贾衢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这么狠辣,要不是自己机灵一些,还有一身的武勇,说不准就已经折在了这个太行山道之中!

山寨被攻破烧毁,再加上被贾衢一路追赶,三千袁军最终只到这里一千多人,连颜良自己都受了伤,虽然不是很严重,手臂上拉出了一道口子,看起来吓人,但是包扎一下基本上也问题不大,但对于整体士气的打击还是很大,可以想象,若是颜良身死,整个军队说不准就瞬间崩溃。

现在摆放在颜良面前的,就是两条路。

一条是立刻撤军,现在颜良手中的兵卒和粮草,是足够支撑其回到出发地的,而且因为山道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如果贾衢带着征西兵卒狂追不舍,一方面是战线拉长之后也就意味着补给的问题,另一方面同样也会可会遭遇埋伏,因此一旦撤军,颜良这里整体安全的问题不大,但是也就意味着颜良他就是彻底的惨败而归,所有的荣光都属于之前的高干,而他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笑话,面对的将是无数人或惋惜,或鄙视的目光。

另一条路,坚持在这里,等到后续的援军,寻机继续猛攻,夺回原本的山塞,甚至斩杀一些征西的兵卒将校,以此来洗刷自身的耻辱印记,甚至还可以提升兵卒的士气。当然,这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援军和钱粮的补充,这个办法风险比较大,但是一旦成功,回报也是相当的丰厚。

战,还是撤,这是盘旋在颜良脑海当中的两个字,聒噪得他心神不宁。

………………………………

濮阳城。

戒备森严。

城头上的旌旗在风中烈烈有声,兵卒刀枪闪耀着寒芒,每一个曹军兵卒似乎都是神情凝重,面容严肃,似乎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这里的将士一大部分都刚从前线撤回来的,在和袁术的战斗过程当中,很多曹军的新兵就见了血,成为了老兵,这些老兵组建出了架构,然后填塞进去新的兵卒,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队伍出来。一方面可以去芜存菁,一方面以战养战,身处于四战之地的曹平东,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开始壮大起来。

这些退下来的老兵,对于战阵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见到了当下濮阳城的种种变化,也就渐渐的意识到或许将面临新的一场战斗,自然就渐渐的紧张了起来。

邺城的消息终于是传了过来。

奇袭邺城的征西麾下骑兵,获得了巨大的战果,不仅是烧毁了大量辎重,而且还杀伤了不少袁军兵卒,使得冀州震动,士族惶恐。

邺城都能被袭击,这冀州地面上还有什么安全的地方么?

如今袁绍的兵卒大都集中在前线,如今邺城一战,也就等于是暴露出袁绍的后路空虚,任征西骑兵来去自如,如同无人之境一般,这对于冀州的人来说,无疑就是在原本和公孙瓒的战争胜利之后,迎头浇下来的一盆冰水,从上倒下开始发寒,原本有些热昏了头的也开始渐渐的冷静下来……

当下局势,真的能够一举荡平天下?

若是不可以,是不是就要考虑考虑长期的作战了?

而长期的战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相当令人沮丧的事情,因为这不仅是意味着要长期处于折损的过程当中,更重要的是收益也会大量减少,这对于冀州的士族豪右来说,无疑就是一个巨大的噩耗。

甚至在濮阳之处的夏侯惇等人都要重新思索和考量一番。

夏侯惇站在城门楼上,看着远方,说道:“若是按照脚程,现在征西骑兵也差不多该回返了,可是到现在还未见到征西骑兵的踪迹……文若果真认定,征西会从这里回去?”

荀彧正凝眉沉思,听了夏侯惇的话语,不由得摇头一笑:“夏侯将军,征西兵卒不熟冀州地理,加上其携带粮草必然有限,尽速折返乃是上策……从冀州返并州,不外乎走河内亦或是走弘农,两相比较之下,自然是渡河过濮阳走河洛这一条路的可能性最大……毕竟吾等结善在前……不过征西统帅胆敢孤军深入,必然是胆大包天之辈,彧也不敢确保一定会走这里……”

夏侯惇并没有因为荀彧的不确定就表示有什么其他的不满,微微点点头说道:“文若所言甚是,只不过……邺城一战,天下震动啊……未曾想征西如今武力强横如斯!据此卡住征西退路,截杀此等疲惫之师,或也不难,不过恐是会恶了征西,这将来……”

荀彧将两只手拢在袖子之中,说道:“若是将征西兵卒放过,难道将来就永远不交恶了么?若征西实力拔群,可与大将军相抗衡,就必然不用如此骑兵突进,奇袭邺城之策!故而……若能剿灭此支征西骑兵,对于吾等而言,利大于弊。”

夏侯惇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

其实夏侯惇心中也是大体上认同荀彧的做法的,要不然也不会下令全军戒备了,在战场之上,哪有什么彻头彻尾的朋友和敌人可言,现在这一刻是朋友,下一刻可能就会变成敌人,盟友之间还有反目成仇相互吞并,先放征西兵卒过去,然后等着回来的坑一把,也不算是什么太离奇的操作。

毕竟将袁绍和征西强行凑成一对,让袁绍深陷在并州泥潭当中不能自拔,才是更加符合荀彧的整体作战的战略布局,若是袁绍和斐潜之间的战役持续的时间太短,不管战果如何,袁绍必然就会将注意力转向了南边……

能给曹操的发展多争取一些空间和时间,荀彧也是费尽了心机。

“妙才已经就位……就等着征西兵卒了……”夏侯惇长长的吸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某也想要会一会这个奇袭邺城的征西大将!”

………………………………

太史慈如今领兵已经到了震泽一带,隐藏在泽地之中。

在汉代,气候还是很湿润的,各地都有不少大泽,也就是湿地。就像是陈胜吴广的大泽,还有官渡之战的乌巢泽……

这种地方水草密布,也有不少野菜和鸟兽,可以作为大军的一个临时的粮草补充来源,但问题是太史慈知道这一点,同样其他人也知道,所以若是待的时间长了,迟早还是被人会找到这个地方来的。

奇袭邺城,虽然战功彪炳,但是也不是全无损失。

出发的时候三千骑兵,到现在也就剩下两千三四了,折损了大概二成左右,这些骑兵有的是在战斗当中牺牲的,有的则是半途当中意外掉队或是损伤的。

若不是征西将军斐潜这一次采用了马蹄铁,这些大家伙在长途奔袭之后,蹄子都会磨损大半,甚至要折损一半以上都是有可能的。

邺城之战,现在想来,多少还是有些运气的成分。

或许邺城之中,不是袁尚主事的话,结果肯定有所不同。

很奇怪么?

一点也不奇怪。

毕竟袁尚只是一个没有多少战阵经验的新手,就像是后世键盘侠,在屏幕之后键盘之上,便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喷得他人七窍生烟生活不能自理也是常有的事,但是真的要在现实当中碰见什么事,恐怕也就剩下一发呆二缩脖三事后阿Q一声了事……

袁尚甚至还比不上马谡,至少马谡在街亭之前,在兵法理论上的造诣简直就是喷遍蜀中无敌手,要不然诸葛也不会冒险擢升马谡作为统帅。马谡至少还有理论,而袁尚连理论都是欠奉。

在震泽这里,只能是减缓粮草的消耗,并不能彻底解决粮草的问题,毕竟大牲口不可能天天靠着啃青解决肚皮问题,虽然并州马吃苦耐劳,但是短时间可以,长时间下去肯定会影响战马的体力。

而现在,如果要撤回去,摆在太史慈面前的,正常来说,也就是两条路。

一条路经过荡阴,然后前往朝歌,然后走温县,一路向西,过河内至河东;另外一条路就是走黎阳,过延津,或是白马津,经过濮阳,雒阳,回函谷关。

哪一条路都不好走。

朝歌温县一带,驻扎有重兵,不仅有袁军,还有河东郡兵,这些兵卒虽然没有配备多少骑兵,却可以足够防守城池,使得太史慈在沿途之中处于丝毫得不到补充,时刻都有可能被偷袭的境地,要是一不小心落到埋伏圈里……

而太史慈也不认为曹平东会那么好说话,从东郡到河洛的路程更长,所面临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走河内的少。

孤军深入,没有后勤补给的千里奔袭,就会面临稍有不慎,便会全军尽墨的危险。太史慈合现在身临其境,自然是深有感触。

不过,引颈就戮不是太史慈的风格,冒险因子充满了太史慈的血液当中,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太史慈的这些看起来疯狂无比的举动,实际上都经过了一再的思索和衡量,都将风险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

就像是现在。

太史慈伸手招过了一名之前去侦查的斥候哨探,询问了一下周边的情况,然后便低着头,用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草图,琢磨着什么。

战争,不外乎就是战术和战略两个大方面,而太史慈无疑就是在战术方面的佼佼者。他看一会儿,又闭目沉思片刻,然后又看一会儿。不时的摇摇头,似乎在叹息,有时又微微一笑,似乎发现了什么。

寻思许久之后,太史慈将地面上的勾勾画画的全数用脚抹去,然后站了起来,他叫来斥候哨探,吩咐了几句,斥候躬身领命,时间不长,几十匹骑兵冲出了震泽,分成了好几组,分散而去。

太史慈望着斥候远去的身影,眯起了眼睛,然后又抬头望向远处的渐渐昏暗的天空,眼神渐渐的变得凌厉起来。

………………………………

“报!”一名袁军斥候满脸的尘土和汗水,冲到了位于温县左近的淳于琼的营地之内,顾不得嗓子干涸,沙哑着大声禀报道,“启禀将军,延津出现征西骑兵踪迹!”

“延津?”淳于琼还没有说些什么,在一旁的另外一名军候却忍不住说道,“那么在荡阴的又是那边的人?”

“莫非是征西分兵了?”

“怎么可能?原本就孤军深入,再次分兵不是寻死么?”

淳于琼在整个河内区域布置下了一个口袋,而淳于琼就位于口袋的底部,就等着征西将军的这一支偏军自投罗网,可是未曾想到,布置在外警戒的哨探接连而来,都声称自己发现了征西兵卒的踪迹……

谎报军情?

基本不太可能,不至于有人愚蠢到这种地步,所以必然是征西的这一只偏军有了异动。

然而荡阴在北,延津在南,究竟这一支征西偏军要选择哪一条路?

淳于琼看着狼狈不堪的斥候,忽然心中忽然一跳,急急的询问这一名来自延津的斥候道:“延津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征西兵卒踪迹的?征西兵卒没有阻拦你们么?”

斥候回答道:“是三天前……原先征西也有封锁道路,陈军候接连派了三批,都被半路截杀了……我们是后来趁着征西兵卒回转不备,才冲了出来的……”

淳于琼又挥手,叫人去问之前荡阴来的斥候,不久护卫回转,禀报道:“荡阴之人说是在两天前,但是征西兵卒并未阻拦荡阴的报信斥候……”

延津斥候忽然觉得有些委屈,为什么荡阴的家伙就能平平安安的报信,而他们就要舍生忘死才能冲出来?

淳于琼却考虑的是另外的问题,这样一来根据先后次序,应该是征西兵卒先到了北面的荡阴,转道南下,因此没有拦截荡阴的传令兵,然后到了延津附近,却阻拦截杀了延津的斥候,是想要做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