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448章 权柄阴霾

诡三国 第1448章 权柄阴霾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坐在什么位置,说什么样的话。

当曹操发现他和刘协之间的冲突已经无法避免的时候,曹操自然而然的开始辨别自己的盟友和对手。就像是华夏许多单位新领导上任基本上都会请一顿饭一样,其实请的并不是那顿饭,而是饭桌上的表现和态度。

荀彧沉默了片刻,说道:“启禀主公,汉自桓灵,君失其柄,陵迟不振,乱殄海内,以弱致弊,时至今日,已然颓矣。然朝堂之更,虐不及民,刘氏之泽未尽,天下之望未改。故征伐者奉汉,拜爵赏者称帝,名器之重,未尝一日非汉,望主公三思。”

荀彧如此直接,也不由得旁人侧目。不过反过来想想也是,这种事情,堂堂正正的说,反倒是显得磊落坦荡,若是遮掩回避,多半会让人觉得鬼祟。

曹操默然良久,然后脸上慢慢的绽放出了些笑容,说道:“果真乃吾之子房也!”旋即对于这个事情按下不提,然后转而询问起其他的民生政务的事项起来,似乎方才压迫众人表态的事情完全不存在一样。

不得不说,曹操这个政治小集团处理政务,明显比起朝堂大会来的高效了许多,基本上大多数的事情都在很快的时间之内得到了解决,甚至还可以从旁人哪里得到一些额外的建议,因为各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对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时候一些触类旁通的建议其实也是非常的不错。

因此在处理完了事务之后,众人便纷纷散去,待出了曹操府衙之后,郭嘉从后面赶上了荀彧的车辆,然后打了一个招呼,便径直爬上了荀彧的车。

荀彧身边的仆从护卫显然似乎已经对于这个事情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因此对于郭嘉的行径唯一表现不满的也只有荀彧,然而荀彧表现不满的方式,也只有瞪上一眼,然后下意识的往一旁挪动了一点,给郭嘉腾出一些空间来。

“汝素来聪慧,为何不明主公之意?”郭嘉也不客气,上来就问道。

“……”荀彧沉默着,并没有立刻回答。

车辆摇摇晃晃,压过了青石板,没有任何缓冲的轱辘加上硬邦邦的车板,实在是毫无舒适度可言,车辆上插着的弯曲所谓华盖,其实也就是个垂着布条的大雨伞而已,根本没有什么“华”的感觉,而且因为整个华盖的重心并非在车辆的中轴上,导致车辆的御者是不是的要偏转一些,才有办法让车辆依旧保持着一个直线的行进,然而就选是如此这般简陋的车辆驶过,依旧有不少在街道两侧的行人投来或是羡慕,或是期盼的眼神……

因为这不是一辆车,而是代表了一个权柄。

权柄啊……

荀彧仰头望天,发现天空被车辆上插着的“华盖”遮蔽了半边的天空,阳光在云层后面透下来,给云层描绘出了一道金边,却无力撕扯开云层,将自己的身影显露出来。风吹动着华盖上的幡,也吹动了荀彧进贤冠上的冠带,却吹拂不开荀彧眉间那隐隐的忧虑。

“……”郭嘉看着荀彧,也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某打算向主公进言……陛下如今尚无子嗣,社稷不宁,可遴选清白之家为秀女,绵延汉家之胄也……”曹操长女,现在也差不多到了婚配的年龄。

“汝!”荀彧猛的转头看向了郭嘉。

“怎么了?”郭嘉无所谓的看了一眼荀彧,挑了挑眉毛说道,“如此一来,陛下和主公才可以稍微安心一些,不是么?”

荀彧深深的呼出一口气,低声说道:“只是暂且而已!”

“暂且也好啊……”郭嘉幽幽叹道,“这人若是受了伤,总是需要静养一二,得过且过,总好过撕扯的鲜血淋漓吧?”

荀彧脸颊抽动了两下,欲言又止,最终化成了一声叹息:“唉,如此一来,汝……恶名深重……”

郭嘉双肩抽动,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低声笑道:“恶名?哈哈,哈哈,天下之事,纷纷扰扰,孰为善乎?孰为恶也?”

似乎是阳光过于强烈,又或是什么其他的原因,荀彧缓缓的闭上了眼,半响之后才说道:“……终究还是有善恶之别……若无善恶,与禽兽何异……”

“切……”郭嘉不屑的说道,“茹毛饮血而来,俘夺土地而居,便为三皇,征伐四夷而定,凌弱欺邦而贡,便为周公……何有善恶?何为善恶?”

荀彧沉默着,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依旧摇了摇头。眉眼之间,依旧有一种固执在其中绽放出来,就像是华盖车上的歪着脖子的伞柄,虽然已经被人弯成了一个扭曲的姿态,但是依旧坚硬的表达着自己的质地和坚持。

……………………………………

刘协坐在桌案之后,身后的汗到了现在才渐渐停了下来,心跳才恢复了正常。在大朝会上面对曹操表现出来的强势一面,其实刘协到现在想起来依旧有些害怕。

万一曹操当场翻脸怎么办?

万一曹操根本不理会又怎么办?

万一……

有许许多多的假设,刘协根本没有预案,但是他依旧这样做了,因为他真的不想再变成之前在长安,在雒阳的那种状态,那种被人养在猪圈当中一般的状态。刘协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着大汉天下发出属于他的声音,而不是成天之是吃了睡,睡了吃!

刘协有很多想法,很多对于未来大汉的期盼,如果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又谈何改变,又怎样能中兴?

所幸,曹操似乎退让了。

刘协长长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至此来看,曹操还是和那些乱臣贼子有所不同的,当初选择曹操,终究还是对了的。

不过,接下来要怎么走?

“陛下……”小黄门在殿外禀报道,“荀侍中求见……”

“嗯?有请!”刘协坐正了,挺了挺腰背,扬声说道。

不一会儿,荀攸来了,到了近前,拜见了之后,荀攸递上了一份行文,说道:“此乃曹司空发冀州之行文,还请陛下御览。”

刘协楞了一下,旋即让一旁的宦官将行文取来,展开一观,不免有些失望,眉头皱了起来,缓缓的将行文放在了桌案之上,说道:“荀爱卿,此封行文,汝可曾观之?”

荀攸现在正在尚书令任事,尚书令又是朝堂中枢汇集之处,也负责起草很多相关的法令和文件,所以自然也是看过这一封行文,于是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此封行文,汝意如何?”刘协问道。

“尚可。”荀攸说道。

“尚可?”刘协皱着眉头重复着。这一封软绵绵的行文,虽然词章华美,但是重头到脚都是在讲什么天地伦常的大道理,然后又是什么乾坤法度等等飘渺言辞,就连刘协自己读起来都觉得简直就是一篇废话,然后荀攸竟然表示说尚可?

“陛下……”荀攸抬头看了刘协一眼,说道,“昔日老聃有言,道可道,非名道……此封行文便是如此……”

“……”刘协愣了一下。

这是几个意思?

“曹司空之意何如?”刘协问道。

荀攸说道:“禀陛下,曹司空已过目,并无他言。”

沉默了片刻之后,刘协将行文递给了一旁的宦官,让其转交给荀攸,说道:“既然曹司空首肯,便如此吧……”

荀攸将行文接过,却没有立刻告退,而是从袖子里又掏出了一本略微显得有些古朴的书卷,“陛下……臣偶得青牛道人所撰抄道经一本,特进献于陛下……”

“道经?”刘协有些疑惑的问道。

“正是……臣告退……”荀攸也没有任何解释,便再行了一礼,走了。

刘协翻看着有些古朴的书卷,看着上面的撰抄的文字,皱着眉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就是一本普普通通抄录了道德经的书卷,没有夹带,没有异常,当然,汉代的书就是这样的,从头到尾没有标点。

这究竟是几个意思?

荀攸想要借这一本道经要表达什么?

刘协看着,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但是似乎也没能完全的明白……

……………………………………

川蜀。

“呯!哗啦!叩咯咯……”刘璋将桌面上所有的物品全数扫落在地面上,或是摔碎,或是跌散,或是沿着地板,滚到了远处。

“呼……呼……”厅堂下面的仆从吓得个个都匍匐在地上,只听闻刘璋坐在大堂之内沉重的呼吸声音。

庞羲漠然的看着刘璋,就像是看着自家后辈,嗯,那眼神更像是看着自家养的那条阿拉撕家的二货一样的眼神……

“为何不能战!”刘璋愤怒的吼叫道,“说无兵甲,某便采购兵甲,减衣缩食以供之!说无粮饷,某便倾空仓廪,千方筹集以给之!如今便一句暂不可胜,便算是交待了么!”

庞羲皱了皱眉头,说道:“兵甲之事,牵涉极多,其中兵甲粮饷便为其重!如今……”

“某不听!”刘璋摇头说道,“某就问一句,能不能战,可不可胜?”

“……”庞羲盯着刘璋,沉默了半响才说道,“暂不可战……若是欲战,仍……”

刘璋竖起手掌说道:“某知矣!庞令君可且去!”

庞羲张了张嘴,但是看着已经扭过身去的刘璋,最终摇了摇头,拱手告退。

刘璋听庞羲的脚步渐渐的远去了,方扭过头来,眼中透出一种复杂无比的神色,似乎在琢磨着什么,但是终究是没有再说什么话。

庞羲是刘焉死前,特意给刘璋的辅助大臣,但是在刘璋和庞羲相处的这一段时间,在经过了一段蜜月期之后,不可避免的进入了疲惫期。

庞羲和赵韪不和,原本也是刘焉也是有意这样安排的。庞羲对于川蜀来说,算是外地人,而赵韪则是本地川蜀人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两个人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但问题是向来就是理想卖家秀,现实买家秀,庞羲和赵韪在刘焉死后不久就因为争夺权柄而相互反目。

刘璋起初就像是看着父母长辈在家中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小孩一般,是处于一种茫然且恐惧的状态的,也曾经企图在中间想着办法进行调和,尽可能的挽回庞羲和赵韪之间的关系,然而这一切的努力,最终都化为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像是家中父母吵架,起因或许是因为一杯水,一碗饭,或者是一些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实际上两个人做出激烈言辞或者行为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感觉对方不能理解,不够体贴,不能分担,而这些所有能够表现出来的一切其实都是表面上的,小孩无法理解,也无法劝慰,因为小孩永远都不懂,其实父母吵架,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承受了生活的重压之下,所表现出来的无可奈何的一种情绪发泄。

因此,刘璋也看不明白,明明最开始相处还算是融洽的两个人为什么变成了现在的水火不容?

要兵权,可以啊,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分一分,有必要搞成现在这样的局面么?

一三五,二四六,剩下一天一人一半就是了么!有什么可以争执不下的?

赵韪在朐忍,死活不肯回归,手中控制着兵权,俨然就是川蜀之地的二政府,既不听调也不听宣,甚至表示若川蜀无庞羲,方可有宁日的言论出来,然后说如果刘璋一日不除庞羲,他就一日不回。

在另外一旁的庞羲则是一面强调赵韪就是个瓜娃子,一面加紧收拢军队,光招门客,表现出礼节下士的姿态,紧紧的握住成都左近的兵权,和赵韪形成对峙的状态。

刘璋在几度发行文到了赵韪之处,劝说无果之后,也是恼怒,便让庞羲出兵平定赵韪的这种明显有些反叛嫌疑的举动,但是庞羲却一拖再拖,先是说没有兵甲,后说没有钱粮,再来就是什么一些杂七杂八的理由和理论,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还不到开战的时候……

为什么不到开战的时候?!

刘璋不满意的就是这一点,有什么条件不满足?说出来啊,解决它啊,这样一天天拖下去算是什么事情?

赵韪如此,庞羲也如此,让刘璋渐渐的怀疑起来,他父亲在临终之前留下的这些辅佐大臣究竟是有没有这个能力,是不是能够维护住他的权力和地位,或许,到了需要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