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1907章污垢需清,负荆需请

诡三国 第1907章污垢需清,负荆需请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在刘备抵达将军府衙的时候,斐潜正有些头疼。

家国天下,都是军政大事么?

并不是,有些事情也很琐碎,很低微。

斐潜就像是大家长,然后又要当爹又要当妈,大事小事都要关注,虽然不一定要亲力亲为去处理,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放任自由,什么都不管。

这一次,斐潜不是因为一两个人而头疼,而是因为一大群人,说白了,就是长安城市现在的问题和未来规划。

长安的未来必定是会更加繁荣,自然也会更加拥挤的,一个没有眼光的市政长官,必然会导致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拥堵和瓶颈。

而现在最为繁琐的事情,也是最为简单的事物,就是水。

以及大量排放在水中的垃圾。

斐潜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穿越者,竟然要为了水和杂物垃圾而头痛,但是现在的长安,确实面临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毕竟现在长安的人口基数多了啊……

城市一旦扩大,就必须有配套相关设施,其中水利方面的配套,无疑就是重中之重,毕竟人和植物都不能离开水,没水就活不下去。

在汉代,关中地区的水利就已经是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而且不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效率上来说,都是占据了当时的首要位置,泾、渭、洛等水系都得到了开发,除了原有的郑国渠之外,并有龙首渠、白渠、六铺渠等大型水利渠道。

灌溉农田的水渠还简单一些,主要就是泥沙淤积和水渠维护的问题。

龙首渠便是最早的一条水渠,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龙首渠还是一条偏向于地下的渠道,也算是后来西北的『坎儿井』的先辈。因为龙首渠经过的地面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毁,所以汉代的劳动人民就从地下开凿出七里,打穿了商颜山,也算是世界上第一条的地下隧道水利体系。

龙首渠用了两三百年了,又是地下渠道,枣祗已经派人勘察过,一些地方需要重新修整……

而六铺渠和白渠的情况,算是好一些,不过也有问题。

六铺渠主要是用来灌溉农田,对于渭北区域的农田灌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不过因为长度较短,又和郑国渠有所连接,所以也不怎么被重视,甚至有人干脆就认为就是郑国渠了。

白渠,在汉武帝太始二年修建,位于郑国渠之南,和郑国渠一同构建出引泾灌区的南北两大干渠,形成了较为持续稳定的旱地农区的大型浇灌系统,使得长安区域的农田获得丰产,也代表着形成了关中最为重要的产粮地。

除了以上的水渠之外,还有成国渠,灵轵渠等,一同搭建出一个庞大的水利体系。这些水系渠道虽然说有助于生产运输,但是有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就是水中的泥沙沉降……

泾水便是最为严重。

常有泾水一石,其沙数斗的说法,但是因为谁都知道泾水泥沙很多,所以需要定时进行清理,反倒是不容易形成淤积。反倒是渭水等相对来说好一些的水系,容易被忽略了,导致渭水之上的昆明池,泥沙也是日益堆积严重。

昆明池,就是汉代长安的『水肺』。

而这个『水肺』,所面临的问题除了淤积之外,还有垃圾污染。

汉初的时候,长安主要的城市内部供水,依旧沿用秦朝遗留下来的设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镐池』,也就是周朝镐京之所。

后来因为汉代长安扩大,人口稠密,镐池的体量就有些不足了,便修建了昆明池。昆明池引渭河支流沣水和洨水而入,北与镐池相通,下接纳泬水,然后通过未央宫的仓池和漕渠,让整个的汉代长安城充满了灵气和活力。

浩淼烟波的昆明池是皇帝和贵人的游乐之所,西汉之时,常见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楼船泛绿、百舸弄波的情形,而昆明池附近的各类果园,也常常成为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所……

人类欣赏美丽,喜爱洁净,但是又是制造垃圾,排泄污浊。

而对于人类而言,怎样的处理垃圾方式最方便?

自然是『随手』一丢最方便。

又潇洒,又快捷,反正在屁股后面,自己看不见,便是谁都看不见。

这种习惯或许是在人类最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养出来的习惯,相当难以根除。那时候,人类还没有发展出定居的生活方式,主要以狩猎和采集维持生计,原始人类为了追猎猎物或采集农作物也经常会迁徙,离开他们之前生活的营地,所以这种顺手即丢的模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当人类进入定居生活方式后,该方法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斐潜最为头疼的,就是这个。毕竟昆明池的水,也是斐潜自己要喝的水源,泥沙的问题是大自然制造的,而垃圾就是人类自己给自己添堵的了……

其他的不说,长安当下已经突破了十万人,再过上十几二十年突破二十万人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有可能到三十万,而二三十万人每天即便是只是吃喝产生的垃圾,就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量。

现在长安周边处理垃圾怎么做呢?

填埋和堆积,再加上燃烧。

在城市的边缘地带规划出了露天垃圾场,然后汉人将垃圾转运到这些露天垃圾场中,由于垃圾场内蕴积了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物,在阳光照耀之下腐烂和分解,产生许多硫化物和可燃气体,导致时不时有自燃和轻微爆炸……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垃圾填埋堆积场所,有些竟然就在水边!

这尼玛……

运远一些不成么?

斐潜都有些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就像是家中养了二哈,稍微一个疏忽什么的,然后立刻给你换个新装修一样。

而且二哈远远不止一只,而是一群,一大群。

然后往水渠里面偷偷摸摸的尿尿,拉屎的……

纵然有巡骑巡逻,抓住了就罚钱,但是很多人依旧偷偷图一时方便,比如将马桶直接就在水渠当中洗涮什么的……

所以斐潜现在准备推行更为严格的『污秽令』。

『凡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倾泻于水渠者,同论,主司不禁者,与之同罪。』

不打不长记性啊!

但仅仅这样,并不够。

因为排污的不仅仅是普通民众,还有大量的士族子弟。

长安本城和周边五陵之中,官宦士族等宅院,截流水渠入宅,然后将污秽直接排出,流往下游的比比皆是。

长安城中也是有暗渠排污的,但是因为有些暗渠年久失修,拥堵之后很多人也懒得再清理,就直接排放到了明渠之中。

所以,直接惩罚那些普通的民众,并不能完全解决水源和水质污染的问题,还要同时处理改变那些士族子弟的习惯,而要全部依靠斐潜一个人,或是让斐潜承担这些清理的责任,然后这些士族子弟坐享其成,未免也就太便宜了这些家伙。

斐潜琢磨了一阵,想到了一个主意,便叫来了黄旭,吩咐了几句话,黄旭点头会意,便下去交待手下去办了。

等黄旭回来的时候,就带回来一个让斐潜有些惊讶的消息,刘备在府门之外,负荆请罪。

斐潜不免有些意外。

沉吟了片刻,斐潜点了点头,干脆站起身,向外走去。

斐潜一直认为,要睡服,呃,收服刘备,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因为利益。

没有永恒的敌人或是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之前斐潜和刘备的利益,一直以来都找不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契合点,又怎么可能让刘备当头就拜,立马就跪倒抱大腿?

徐晃,是源于白波之战,赵云是因为黑山之军,太史慈是从太史明那边一点点的转变而来,吕布和张辽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斐潜手下这些优秀的将领,都是要么和斐潜有比较长时间的积累,要么和斐潜的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而刘备就不同了。

刘备和斐潜没有多少交情。甚至可以说刘备和斐潜一开始是处于对立面上的,是属于矛盾冲突比较严重的,再加上刘备这个人的野心……

不过,斐潜认为,刘备的野心,也不是天生下来就有,而是在后天之中慢慢的培养起来,或者说风云际会之下的一种演变出来的。

毕竟刘备一开始,也就是喜欢走马斗狗美服的浪荡子,一副直脾气,咽不下任何委屈,直至后来遭受挫折了才有所改变,但是也没有说刘备在赤壁的时候,就要想要当汉中王亦或是什么王,也是后期一点点被手下架上去的。

毕竟在当时情况下,如果刘备不称王,那么就比魏王低一截,或许后世的人觉名头什么的不重要,但是对于汉代的人来说,却很关键。

因此现在的刘备,是肯定有野心,但是还没有达到一定要称王称霸的程度,所以还是可以调教的,只不过斐潜没有想到刘备会这么快的做出了决定。

府衙之外,已经不知不觉当中聚集了不少的人。

华夏么,这也算是优良传统了,就像是隔离带两侧的道路同时堵车,一条是因为车祸拥堵,而另外一条么,就是应为看热闹的而堵起来了……

骠骑府衙门前,就不亚于大型车祸现场了,看热闹的人不多时就将周边堵了一个严实,而且还很自觉的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就像是无形当中划出了一个舞台一样。

而『舞台』的正中央,就是负荆请罪的刘备。

还有缓缓而来的斐潜。

刘备很聪明,甚至比大多数聪明人都聪明。他明白斐潜需要什么,也知道如何才能做到最好,换句话说,刘备是一个天生情商非常高的人,只要他愿意去做,一定会做到让旁人很舒服。

就像是现在。

刘备和斐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是刘备自己清楚,刘备也知道斐潜同样明白,甚至其他的人也是同样的了解,所以不去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刘备是不可能得到斐潜真正的器重,也不会得到什么好的地位,更不用说未来的什么发展了。

而想要化解这些矛盾,仅仅靠口头上的承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太过于苍白无力了,所以刘备拿出了行动。

负荆请罪,无疑就是最好的行动方式。

荆条,也不是随便那个人都能背得起来的,请罪,也未必那个人的罪责都能一笑了之。关键依旧是两个字,利益。

否则还要法律干什么,出了差池躲不过去了就都『负荆请罪』一下不就好了?

廉颇和蔺相如,古之有传,说是将相之和,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严格来说,应该是『将将之和』。

读过《史记》的人可能会发现,司马迁喜欢把同类型的人放在一起写,比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又比如《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讲的是白起和王翦的事迹,此二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能打能杀,更是属于超强的统帅,独掌一军的那种。

而蔺相如的事迹收录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这里面除了记录廉颇和蔺相如的历史事迹以外,还记录得有赵奢和李牧的事迹。

既然把廉颇、赵奢、李牧和蔺相如放在一起写,说明他们三人与蔺相如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蔺相如还真的是一个文弱书生么?

显然不是,从渑池会盟上也可以看出来,蔺相如要求秦王也给赵王弹奏盆缶,秦王不愿,于是蔺相如就威胁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然后秦王不得已,敲了一下来凑数。

若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能让秦王感觉到了威胁么?毕竟秦王当时身边也有护卫,而蔺相如只是怒目而瞠,就吓退了秦王护卫……

所以廉颇是因为他的统兵权力受到了威胁,所以才和蔺相如闹别扭,等到蔺相如表示出老子不带兵了,兵卒都归廉颇带,但是廉颇需要听指挥的态度之后,廉颇自然心领神会,负荆请罪。

斐潜和刘备也是如此。

刘备和斐潜最大的分歧点,并非是成功立业的野心,因为这种野心,或是愿望,是每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都有的,所以这个不是关键的问题。

而是统属问题。

曹操邀请刘备同车,在车辆上拐弯抹角的询问刘备愿不愿意归入其下统属,刘备拒绝了,所以当董承找上门来的时候,刘备甚至无法完全判断出这事是不是曹操挖的坑,所以干脆跑路了……

刘表邀请刘备同席,在宴会中旁敲侧击的试探刘备愿意不愿意奉自己为主,刘备也推脱了,所以刘表最终把刘备扔到了角落里,去作为阻挡隔离曹操势力的预警器,要不是后来川蜀之变,刘备怕是现在依旧困于小城之中……

斐潜和刘备原先也有相互之间统属的问题,而现在,随着西京尚书台的设立,这样一个原本横在两个人之间的障碍,悄无声息的就变小了。

当今天子都承认了斐潜的『合法』权柄,刘备还能说什么?归于斐潜之下,在某种程度来说,也就等同于归于了汉天子,那么刘备还有什么可以坚持的?

很显然斐潜也是知道了这一点,所以才在成立了西京尚书台之后,才召见了刘备,而且还让刘备自己去多看一看,想一想。

刘备知道,如果这一次再拒绝,那么就会像是在刘表那边一样,会被扔在定笮难以翻身了。如果定笮真的能够大量产铁,那么刘备借着矿山,多少还有一点希望,然而刘备这样的一点期盼竟然也早就在斐潜的算计之中,当斐潜说他早就知道定笮的铁不好冶炼的时候,刘备就明白了……

定笮是个大坑,足以装下刘备和关羽张飞,还有其他的人。定笮周边穷山恶林,若是川蜀的生命线一掐,那就真是叫天不灵叫地不应!连跑都没地方跑!

幸好,刘备知道,他还有价值。

就是他身上的这一份名望,这一层被刘协亲口承认的皇亲国戚的身份!就像是当年曹操和刘表一样,斐潜,或是其他的任何人,都喜欢获得这样一个『千金马骨』的加持。

所以,思前想后,刘备背着荆条来了。

斐潜微笑着,在众人目光之中缓步向前,亲手抽出了这两根荆条,丢在了一旁,然后又从自己身上解开了外袍,亲手替刘备穿在了身上……

围观的吃瓜群众顿时爆发出欢呼声,声震云霄。

『古之贤者,尚有过错,何况今人乎?知之改之,便是大幸也……』

斐潜拉着刘备,一同面对着围观的群众,侃侃而谈。

周边的围观者也是时不时发出阵阵的感叹声,似乎在说春秋战国有蔺相如和廉颇的美事,如今又在关中斐潜和刘备身上重现了云云……

刘备脸上带着笑,依旧是那种温和的笑,但是目光,却缓缓的落在了一旁尘埃当中的两根荆条上,他知道,这两根的荆条上面,都有名字,一根写着『骄傲』,一根写着『执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