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诡三国 > 第2672章名利情仇皆为由

诡三国 第2672章名利情仇皆为由

簡繁轉換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0 15:36:50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诡三国 !

川蜀之中。

修建道路发生的各种诡异事件快马上报到了川中。

出了问题,当然就要解决。

去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徐庶作为后援支持的重要决策者,他自然要替在前线的徐晃去解决问题,就算是徐庶之前从未碰到过的新问题。

徐庶传来了马恒。

川蜀有闻司的分司,负责人是马恒。

马恒这几年也算是四处奔波,最早的时候是在汉中,后来又到了陇右,再往后回到了长安述职之后,就被派遣到了川蜀之中来搭建川中有闻司的分部。

因为有闻司是明暗双线,明面上好说,一些文职工作而已,传递行文,收拢档桉,所以也很好招揽安置,徐庶给马恒调配了一些文吏,再加上马恒自己找了一些人,也就搭建起来了。

但是暗线的人员,一般来说不怎么好找了。

马恒这一段时间来,也都是在忙这个事情。

『拜见使君……』马恒向徐庶拱手见礼,『恒来迟,还望使君恕罪。』

徐庶笑着说道,伸手相邀,『不必多礼,还请就坐。』

徐庶看了一眼马恒脸上身上的尘土,『仲常辛苦了。广汉郡内,可有所获?』

马恒在来见徐庶之前,是在广汉郡搭建有闻司的框架,一方面走访乡野,一方面寻找暗线的人才,接到了徐庶命令之后,才从广汉郡而来。

『属下于郪县之内,寻得王雒阳后人……』马恒笑了笑,『可谓贤良,恒以授其职,可观其后效……』

『王雒阳之后?「贤哉贤哉,我县王君」?』徐庶问道。

马恒笑道,『正是。』然后又说道,『王雒阳清廉,不取民财,不纳供奉,以至家中贫寒,又无田产,几至饥渴也,虽如此,家中依旧读书不辍,勤勉而作,实属难得……』

徐庶也点了点头说道:『曾闻王雒阳任三年,民政为之一清,无吏索市,无官贪财,奈何中道而亡,实乃憾事也。王雒阳亡故,有百姓祭奠于途,叹天之不公,收此贤人,又喟雒阳三年未有吏豪夺于市,贤人之亡,恶当又生……』

马恒也是叹息了一声。

徐庶摆摆手,『既然是贤人之后,若可用之,当善待也。好了,今日唤仲常前来,确有要事相商……』

『使君请讲。』马恒拱手说道。

『仲常可知南中劳役之事?』徐庶问道。

马恒微微皱眉,『使君可是说……劳役疫症之事?』

徐庶缓缓的点了点头。

『使君之意是……』马恒低声问道。

徐庶捋了捋胡须,『徐将军得讯之后,迅勐而击,以弥祸乱。不过某总是觉得此事略有蹊跷,还望仲常多方查探,清查一二……』

马恒低头领命,『此乃属下份内之事。』

……(ò?ó?)……

刺探消息的最佳位置是那些?

或许后世的人会说,司机,保镖,秘书……

但是在汉代,能接触到紧要消息,并且职位不险要的,就只有一个。

书左。

书左是主办文书的左吏。又称为门下书左,位掾、史之下。

不仅是中央朝堂尚书台内有书左,一般的州郡县内,都有书左,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有时候会分内外书左,内书左是州郡长官亲近的属吏,称门下书左,处理一般的文书的外书左则是少两个字,就叫书左。

张公就是这样的一个书左。

他在川蜀已经很长时间了,早在刘章之时,就已经是担任了广汉郡的小吏,后来又被调到了绵阳,最近才到了成都,担任成都书左。

张公穿着一身文士长袍,原本应该是玄青色的,只不过漂洗多次之后略微有些褪色发白了。他在腰间挂着一个布包,里面大约装了一些东西,慢慢的离开了住所,往集市而去。

『张书左,忙啊?』坊丁见到了张公,打了个招呼。

张公点了点头,笑了笑,没说什么,更没有解释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以及要去做一些什么……

张公是傻子么?显然不是。所以除非他需要这个坊丁配合做一些什么,亦或是想要让这个坊丁透露什么消息出去,否则正常人是不会和一个点头之交去详细说明自己下一步要去做一些什么事的。

张公很小心。

小心才能活得长久。

成都如今很是繁华,大街上人来人往。

百姓喜欢这种繁华,也享受这种繁华,张公同样也喜欢,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好好的享受繁华,需要不少钱财。

有钱才有繁华可享,否则这些繁华都是旁人的,和张公没关系,不是么?

张公绕过了街口,然后到了集市上。

集市之中,往来的人更多了,也有更多有意思的货物,比如醇香的酒水,上好的羊肉,如果还有更多的钱,甚至有西凉的大马,西域的胡女,都是可以的……

什么?书?

不,张公对书不感兴趣。

书对于张公来说,只是他用来爬升的工具,所以他对于这个工具没有进一步专研的兴趣。

只不过他现在还是个书左,而且是刚刚调到成都来的书左,他一切都必须小心,所以他走进了书坊,然后翻来找去,找到了一本最为便宜的文集,付了钱,拿在手中走了出来。

再一拐弯,张公走进了一个小食肆,要了一些食物和茶水,然后又要了一小壶上好的酒水,一小碟的羊腿肉,一边翻看文集,一边慢慢吃喝起来。

随着社会物资的渐渐丰富,一日两餐的规矩也渐渐失去了原本的约束力量。

其实在上古时期,部落年代,因为生产力不发达,人们也不会什么观念制度所束缚,也没有什么世间观念,所以基本上就是有东西就吃,饿了就吃饭,不饿就不吃,没有定时定点吃饭这种说法。是一直到了商周时期,随着礼法制度的诞生与完善,才开始定时定点吃饭,慢慢的开始形成了一日两餐的制度

由于古代没有电灯,蜡烛等又太过昂贵,所以除了上元节等特殊的日子晚上可以出来玩,一般的古代人都是没有夜生活的,吃完飧食后消消食,做下家务等,基本上一天也就过去了,这也是为何古代人一天只吃两顿饭的原因,毕竟没那么多活动的时间。

但这也只是针对普通情况,实际上在汉代的时候,那些比较富裕的士族,尤其是帝王就已经开始了『一日四餐制』的模式,这四餐为『旦食』、『昼食』、『夕食』、『暮食』,分别为早饭、中饭、晚饭、夜宵。

比如成都当下的食肆,基本上来说因为客商的需求,有时候有人早点吃,有时候有人有事晚点吃,最后就变成了一整天大多数时间都点着灶火,随到随煮随吃。便宜的有熬煮的大锅粥汤,好一点的有小菜,更好一些的就像是张公吃的酒水卤肉什么的……

再好的,那就要去大酒楼了。

张公从来不去大酒楼,他只来这种比较不显眼的小食肆。

『兄台这本书不错啊……』不知道何事,在张公身边有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似乎在没话找话的说道。

张公听闻,放下了文集,『确实不错……嗯,你要看看么?』

商人模样的中年人笑道:『固所愿尔,不敢请尔。』

张公将文集递了过去,然后就是低着头,继续吃喝。吃一小口麦饭,夹一点菜,然后饮一口酒,吃一小块肉。吃得很慢,很是专心。

中年人翻看了一会儿,笑道:『确实不错,原书奉还,多谢多谢……呃,问一句,这书,可是在书坊里买的?书坊里面还有么?』

张公抬起头,笑着接过了文集,点了点头,『自然是书坊之处买的,就在不远处的那个,我去买的时候,还有几本……』

两个人像是对于文集当中的内容很感兴趣一样,开始讨论起来。

张公似乎为了验证文集当中的句子段落,还特意略微翻了翻,然后脸上不由得浮现了更多的笑容出来……

过了片刻之后,中年商人先走了。

张公将文集收了起来,然后继续吃饭。

他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过了一会儿,他也吃完了,叫来掌柜的会了帐,便是不紧不慢的往家中走。

到了家中,他掩上了院门,然后进了屋内,又关上了屋门,然后张公才喘了一口气,有些迫不及待的从怀里取出了那本文集,双手捧着,然后在文集里面拿出了夹着的一张飞钱,就顺手将文集一扔,然后将脸凑到了飞钱上面,陶醉的吸了一口气,痴痴的笑了起来,脸色有些潮红,就像是饮了一坛最香醇的酒水。

过了片刻之后,张公才长长的喘了一口气,然后走到了屋内角落之处,一个人将一个柜子稍微挪开了一点,然后将原来柜子下方的青砖搬开,从青砖下面拿出了一个用油纸包起来的漆盒。

漆盒之内,依旧有油纸包裹着,还有一些防虫防腐的石灰粉末。

在盒子中央,是一个布袋。

张公小心翼翼的取出了布袋,从布袋里面又拿出了一叠飞钱,随后喜滋滋的清点起来。虽然说张公心中知晓了飞钱数目,并且清点了不知道多少遍,可是他依旧很仔细的再清点了一遍,再将新拿到的飞钱放在了其上,心满意足的将布袋重新放回漆盒里面,然后将方才做的事情反过来再做了一遍……

张公站起身,然后拍了拍柜子,就像是拍了拍守护钱财的卫士一样,这才重新将文集捡起来,然后翻开,取出了另外一张夹着的纸条,看了两眼之后便是眉头一皱,『怎么是这个?』

……⊙﹏⊙|||……

马恒有些烦恼。

他负责川蜀的有闻司,并非是他在反奸细上面有什么擅长之处,只不过是因为马恒他一方面是资格比较老,另外一方面忠诚度也够。

至于做事沉稳什么的,其实都是相对次要的条件,毕竟做事沉稳的人其实很多,若是以这个为首要条件的话,那么岂不是董和最为合适?

董和做事就是稳得不行。又清廉,又沉稳,是不是最为合适?实际上不合适,因为董和就算是再沉稳,都是刘焉刘章手下过来的,所以董和可以担任太守,甚至可以担任刺史什么的,但是并不能出任有闻司。

因为有闻司掌握的力量,远远比明面上看到的要更大,更为可怕,若是被有异心的人所掌控,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如果马恒早一些到川蜀来,那么在面对当下的局面的时候,可能就会好一些,至少人员调配上就不会这么的捉襟见肘。

需要布控的点太多,人手太少,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是十二个时辰,用在关注这个方面上,就不可能同时还要再另外一个地方盯着另外一个人。

而如果将事情委托给一般的兵卒,亦或是巡检坊丁什么的,一不小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打草惊蛇,以至于被奸细察觉……

徐庶觉得,川蜀之中有一些奸细,毕竟长安之中都有了,没道理说川蜀就会是一个纯净的土壤。所以这一次在徐晃到了川中之后,劳役营内发生疫症,或许不是人为的,或许就是有人暗中破坏。

马恒当下要做的,就是在组建川蜀有闻司的同时,不仅是要筛查一遍川蜀的官吏,做一次完善的摸底,建立完整的档桉,同时还要配合徐庶徐晃对于当下突发的事件进行侦查,如此一来,有闻司机构搭建时日较短,人手不足的问题就比较明显了。

同时,马恒将来还不仅仅是要在川蜀布局,还需要将触角延伸出去,所以其实别看马恒应答得很爽快,但是其实烦恼也是不小。

即便是烦恼,也是依旧要吃饭的。

夕阳渐渐落下的时候,马恒回到了家中。

因为荆州一带的持续政局不稳定,以及曹操对于荆州的抽血策略,所以马氏一族和庞氏黄氏一样,开始向关中以及其他相对安稳的区域转移。

马氏家族的人,一部分去了长安,一部分到了川蜀,当然也还有一部分继续留在荆州。

士族之家大多如此,从来就不会说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马恒作为川蜀有闻司的构建者,基本上若是没有什么意外情况的话,他就要在川蜀之中待一段较长的时间了,所以也就将他自己的家安在了成都。同时在家中的,除了马恒自己的家卷之外,还有他四弟。

马恒的大哥留在荆州,三弟则是去了长安,四弟则是来了川蜀。

算是士族世家的常规配置。

老大在家乡继承家业,其余子女四散出去,就像是种子一样,或许是枯萎,或许是成长成为比原来还要更高大雄伟的树木,到时候代表家族的,也就不仅仅是家乡那一支了……

成都有学宫,马恒的四弟也就在学宫之中上学,比马恒回来的要更早一些。

吃饭的时候,马恒四弟似乎察觉了马恒神色略有些不对,但是也没有直接说什么,而是等到了餐后,才询问马恒发生了什么事情。

马恒摆手,『四弟你安心学习就是,这些事务无须担忧。对了,其实我一直想要问你,为什么不去长安?长安的学宫肯定比成都的要更好一些。』

马恒一方面是处于保密,另外一方面也是不想要让马良在学习上分心。

马良则是笑了笑,『但是长安人多啊……而且会越来越多……』

『什么意思?』马恒皱眉说道,『学宫人多不好么?相互请益,共同促进。』

马良点了点头,『不,很快就不会有什么相互请益了……都要考试啊,可不是以前的举孝廉了,名声什么的已经不好用了,所以……呵呵,听闻说长安考取的学子,基本上都要去陇右了……所以我即便是去了长安,也待不住,还不如干脆来川蜀。』

『这样啊……』马恒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这么说来,你准备在川蜀出仕了?为什么?陇右其实也还可以啊……』

『不,』马良摇了摇头说到,『陇右迟早还要出问题……还是川蜀好一些,而且观骠骑之布局,川蜀乃要冲之地,东可进荆州,南可接交州,可商,可牧,可耕,可守,可战,不管我将来做什么,都有机会……比在长安更大的机会……』

马恒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然后问道:『你说陇右迟早出问题,什么意思?陇右如今北宫已经授首,还能有什么问题?』

『北宫死了,还有南宫,西宫什么的……』马良笑了笑说道,『西羌毕竟和东羌不同,生的麦饭要做成熟的,总是要烹煮一段时间的……肯定还会有羌人不喜欢,或是不习惯汉家规矩,所以……就像是南匈奴……好了,二哥你既然不肯说是什么烦忧,想必也是隐秘之事,小弟也就不多问了,不过么,小弟倒是有些建议,二哥可愿闻否?』

『说说看……』马恒点了点头。

『政务之要,无非人事二字。而人事之中,人行某事,必有所图。』马良缓缓的说道,『名利情仇,无非如此。事未得定时,以因求其果,往往求之不得,若是事情已定,以果推其因,却是容易了。二哥以为然否?』

马恒听了,皱眉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然后笑道:『今受教了!哈哈……名利情仇,确实如此,确实如此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