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烽火十国 > 第二百五十六章 炼丹术士

烽火十国 第二百五十六章 炼丹术士

簡繁轉換
作者:青璃居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3:1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保大十年九月二十五,武平军兵马使刘江生在金陵城盘桓数日之后终于回到了朗州,而随同刘江生到朗州的,还有中书侍郎韩熙载,而天使韩熙载除了携带随身护卫之外,并无禁军随行。

既无军可监,自然此行他的使命便不是先前的所谓“监军使”,而是作为钦差前来朗州宣旨以及迎接郑王回京,而圣旨的内容便是朝廷中枢对李源先前所请的朱批回复,正式任命彭师裕为溪州刺史,并许溪州、锦州、辰州此三州自此归属武平一镇治下,此外还带来了一份枢密院准许武平军增加四万兵额的行文。

回到朗州的队伍中,还有一队极为特殊的人马,那是李源秘密委托刘江生转交岳父周宗的书信中,特意提及的“人才”——从江南江北精心寻访的二十名炼丹术士,这实际上也是刘江生回京最重要的任务。

从盛唐到五代十国,是道教炼丹术最为兴盛的历史时期。由于李唐皇室尊崇道教,很多帝王迷信所谓的服饵仙术,支持道士们的炼丹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炼丹术的繁荣,有唐一代,从涌现的着名炼丹术士之众,保存下来的炼丹经诀典籍之多,到炼丹术具体内容之丰富,产生的社会影响之大,都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

从李唐皇室到王公大臣乃至社会名流,纷纷热衷于飞丹合药,服饵养生,幻想着羽化登仙,长生不死,但与此同时,由于炼丹常用的铅、汞等物质,本身就是剧毒,往往会导致“欲求长生,反致速死”的惨痛后果。

先说李唐皇室,唐代帝王不论功绩如何,有一项却是历朝历代无可比拟,那便是因服食金丹中毒而死的皇帝数量,可谓是历代之冠。

被视为“千古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据史料记载,就是因为服食了天竺方士耶罗迩婆娑的所谓“长生药”,罹暴疾而毙命;

唐高宗李治笃信长生之术,有说法认为也是因服食丹药,急性中毒而死;

中唐时期的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皆热衷于金丹服饵,其中唐宪宗因丹毒发作,暴怒失常,宦官陈弘志等人害怕无罪被杀,竟把皇帝直接干掉了;

晚唐以唐武宗、唐宣宗最好炼丹服药,两人皆因服食丹药中毒身亡。

皇帝好这一口,王公大臣、达官显贵自然群起彷效,趋之若鹜,而这种畸形的爱好一发不可收拾地渐渐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风尚,就连唐代的文人学士都陷入了炼丹服药的怪圈。像“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卢照邻,“诗仙”李白,大诗人白居易等,都曾经或一生热衷此道......

时间来到了五代十国,身处乱世之中,由道教衍生而出的炼丹术原本已渐渐随着唐朝的消亡隐入民间或深山,岂不料江淮地区忽然出现一个自称李唐余胤的南唐,许多炼丹术士似乎寻到了翻身的机会,开始于唐烈祖升元三年(939年)起大规模南下,但因烈祖李昪对于炼丹并不热衷,加上江南地区对佛教更为尊崇,这些炼丹术士最终只能无奈地再度沉寂,散布于江淮一带的道观当中。

周宗接到李源的书信时,一度有些震惊,作为一名本身就对于道教所谓长生不老的光怪陆离的修行炼丹持质疑态度,对于大唐列位先帝被丹药荼毒的惨痛桉例更是熟记于心,以为女婿李源也陷入了对炼丹修仙的怪圈,不由得大感焦虑。

但还好李源事先便想到了这一点,已于信中末尾反复强调寻找这些术士不是为了炼丹,而是另有要事云云,周宗犹豫过后才硬着头皮满足了李源的要求。

不过最后在将这些术士移交给刘江生时,这位忧心忡忡的老人家还是附上了一封书信,里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思旧》一诗:“闲日一思旧,旧游如目前。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希望李源观之能引以为戒,莫要做出伤身之事。

李源收到信后,自然一眼便明白周宗的良苦用心,但还是很快便将顾虑抛到了九霄云外,因为面对二十名仙风道骨的术士时,自己已经笑得合不拢嘴,心中万分期待这二十名术士会完成心中的一些想法。

炼丹术就算荼害再多,却有一个关键的用处,因为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就是在唐代金丹家的“伏火”实验中孕育出来的。实际上唐代末年起,火药已经开始在战争中使用,但初期的火药武器,爆炸性能不佳,主要是用来纵火而已。

李源寻访这些炼丹术士,便是为了研究出可以用来实战的火药配方,这才是真正可以立足于这个时代的真正本钱,以求成为这个铁血冷兵器时代的强者。

至于天使韩熙载的到来,那份关于安置洞溪事务的圣旨倒在李源意料之中,唯有枢密院的这份公文让人惊喜,李源起初是极为高兴的,能名正言顺地扩张自己的人马,当然是赚得盆满钵满。

且不说此后攻伐汉国的战事,这样一来,原本所辖兵马数量在南唐节镇之中居于中游的武平军,在增加了四万兵额之后瞬间上升至第二,第一则是治所在洪州府的镇南军,水陆兵马共计十五万。

自此李源的武平军所辖正规兵额便是十万,这当然并非意味着整个武平一镇只有这十万兵马,事实上武平治下的州县都有一些驻防兵马,但大多是另外一种武装力量,他们都是州兵,便是团练兵马。

就好比一个正规军一个是地方警察,团练兵马大多为了满足本地州府的治安需求,而非用来作战。团练兵马往往是地方刺史所辖,从装备待遇上和实际作战能力上,和正规军队不知差了多少,但州兵好歹亦是活生生的壮丁,在一些特殊时候,譬如战事吃紧严重减员时,这些人马还是能顶些用处。

无论如何,此次武平军一下子增加了四万的兵额,虽然这些兵马还是李源自己出钱出装备供养的。但从地方实力上而言,已经是陡然拔高了一大截。

所以,看到枢密院这份行文之后,李源喜笑颜开。以后麾下便是十万大军啊,再加上自己还有节制整个楚地军事的名头,还可以征发另外两镇的兵马,尽管武安一镇只剩一两万人,桂管更是陷入敌手,兵马只剩个零头,但自己这个大都督总算是够看。

然而,在听了韩熙载关于此事详细的描述之后,李源脸上的笑容却戛然而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