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烽火十国 > 第二百七十六章 地霜

烽火十国 第二百七十六章 地霜

簡繁轉換
作者:青璃居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3:1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刘海蟾思索了片刻拱手道:“大都督说的是哪本书?莫非是‘药王’的《孙真人丹经》?老朽也曾读到过这一段,三百年前的‘药王’孙真人,那是我辈中的翘楚啊!只可惜那书已经失传了,如今流通的皆是伪作......

无妨,如今虽然没有炼制火药的方子,但老朽相信孙真人当初定也是无意得之,而非刻意地炼制火药。毕竟我等炼丹之士要炼制的是丹药,而非大都督所需之物,故而研制的方向有所偏差。

不过忙活了一整个月,老朽也算是有所开窍,似乎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你找到问题所在了?赶紧说来听听。”李源惊喜道。

刘海蟾肃容道:“老朽还不敢完全肯定,却也**不离十。这数百次失败总归让老朽看到了些问题的症结。老朽以为,之所以屡屡失败,应该是出在所用的原料上。”

“原料?”李源皱眉道:“此话怎讲?”

刘海蟾拱手道:“大都督之前曾经提及,炼制所需的伏火方应为主要的三种原料:硝石、硫磺或雄黄、木炭此三种。老朽深以为然。数十本前辈所著之丹经中,均记载有此三物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激烈效果的记载,如清虚子所撰《太上圣祖金丹秘诀》。

故而我等所循方向也是按照大都督所言为之。大都督,您方才看到的这两碗炼制的药物,虽效果不佳,但也都是以这三种原料为主的配方炼制而成。”

(注:公元808年,为了炼制“长生不老,平地飞升”等功效的丹药,唐朝的炼丹大师清虚子撰写了《太上圣祖金丹秘诀》,最终并没有炼制成功所谓“太上圣祖金丹”,却做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火药,也就是“伏火矾法”:将硫磺、硝石和炭化马兜铃等混合在一起用火烧,此法可产生一定量的爆炸力。所以非要给火药认个发明者,其实清虚子倒是最合适的,只是没有列入后世教科书)

李源道:“这一点无需多言,这三种原料混合辅以其他的原料炼制成伏火方,这是确定无疑的。本都督所关心的是,你说的原料的问题是何意?”

刘海蟾沉声道:“老朽正要跟大都督解释,有时这原料之物虽一模一样,但炼制出的丹药却截然不同,这一点也为众多炼丹方士所疑惑。就原料而言,炼丹原料常用硝石和硫磺两种,此二物在我方士口中,其实独有称谓。

如硝石,名为‘阴君’,而硫磺名为‘阳侯’。两物遇于炉鼎之中,乃是阴阳相济互为佐佑之势。至于有丹经中记载发生炸鼎之事,大多为加入其它原料所致,又或者是品质不纯所致。”

刘海蟾说得摇头晃脑,李源却听得一头雾水。

“刘真人的意思是,这硝石、硫磺还有品质之分?”李源道。

“正是!大都督请看,老朽为您做个比较。这罐中的硝石,一部分是从金陵运抵,一部分是向咱们楚地的硝民收购的,但这两种硝石却截然不同。”

刘海蟾用小匙舀了一小勺粉碎的硝石粉末,又命道童取了一根柴火来将药匙中的粉末洒在红彤彤的木炭上,片刻之后,但见硝石粉末剧烈燃烧起来,发出明亮的光焰来,火光稍纵即逝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之味。

“看到没有?”刘海蟾道。

“嗯?”李源纳闷不已,这能否看出什么?

一旁的胡贵倒是忍不住,直接问道:“刘真人,这是请大都督看什么?”

“看火。”刘海蟾皱眉道,神情中颇有些对牛弹琴的无奈。

“火的颜色不同啊,莫非你们没注意到火焰的颜色么?”

“没看清。”胡贵道。刘海蟾连忙看向李源,而李源也是摇摇头。

刘海蟾耐心道:“好罢,那老朽再试一次。”

说罢再用小勺舀了一小撮粉末,凑在冒着火星的木炭上方道:“看好了。”一边将药粉轻轻洒下。

那木炭再次发出明亮的火焰来,火光稍纵即逝,瞬间归于平息。

“看到了么?”刘海蟾问道。

“这火焰好像黄中带紫……的确有些不同。”李源诧异道。

“还是大都督眼力好,正是如此。这便说明,这硝石粉品质不纯,真正的硝石遇火燃烧火焰便是紫色,而这硝石粉末中火焰有紫有黄,老夫怀疑这硝石中杂有大量的芒硝之故。芒硝遇火发黄焰,燃后有白色粉末之物。瞧,这木炭上便有白色粉末覆盖,这定是芒硝作祟了。”刘海蟾道。

李源忽然间回忆起了脑海里某些早已被丢弃的知识,那是上中学时化学实验中的一些模糊的记忆,例如在焰色反应下,钾离子是紫色,而钠离子是黄色。硝石的成分则是硝酸钾,故而遇火呈紫色火焰,但芒硝是硝酸钠,遇火却呈黄色,所以通过焰色反应倒是很好判别钾离子与钠离子。

但如今可是五代十国,哪来的化学知识?亲眼见证一名老道士用这种类似“化学实验”的方式在自己的面前鉴别出了两种物质,李源心中暗自佩服,若非亲眼得见,当真匪夷所思。

“故而老朽以为,历来困扰我辈炼丹成效的难题便在于此。炼丹所用皆为硝石,一旦混入芒硝,则不能起相佐阴阳之效,这便是为何有的方士能练出金丹来,有的却练不出,想必是混淆了此二物之故。”刘海蟾侃侃而道。

“原来如此!”屋外忽而传来一声惊讶的叫喊声:“哎呀,可解了我心中之惑了,刘真人啊刘真人,果然有些门道。”

众人一愣,看向门口,但见一名长袍方巾的干瘦老者正走进门来,胡子眉毛纠结在一起,邋里邋遢得很。

“原来是杜真人。你怎么来了?”刘海蟾笑道。

那杜真人也是请来的炼丹术士之一,此时阔步而入拱手大声道:“听闻大都督亲自前来,老朽特来凑凑热闹。大都督,老朽杜玉麟有礼了。”

李源自然也认识这位方士,毕竟他的邋遢样子在那二十名术士当中,算是极为出挑,让人印象极为深刻。于是微笑拱手回道:“杜真人,有礼了。”

杜真人凑到刘海蟾旁边挑指赞道:“不愧是扶摇子的师弟,你着实有些真本事啊!我也正怀疑是硝石不纯之故。你刚才这番话点醒了我。还记得七日前午后的那一炉么?练出的药剂只有一小部分烧得猛烈,但大部分都毫无反应,当时我便怀疑是原料不纯之故。

现在你这么一说,我算是明白了。原来我们忙活了一个月,却是被这不纯的硝石白白耗费了精力。”

刘海蟾和蔼地笑道:“杜真人,也不能完全这么武断,老朽只是揣度而已。”

“有什么好揣度的?就是这硝石的缘故。从金陵运来的都是次品,许长史从本地收来的这几罐才是真正的硝石。咱们混在一起用,倒是适得其反了。本以为京城运来的都是好货,其实都是芒硝居多。”杜真人大声道。

李源皱眉道:“怎么回事?”

胡贵忙低声道:“这些真人们从江南来时,您的岳父周老大人曾采购了一批硝石硫磺等原料给他们一并带过来,当时担心咱们朗州没有这些玩意儿。”

李源点头道:“是啊,莫非是岳父买错了?”

“倒不是买错了,而是没人分辨出硝石的真假,拿在手里一模一样,谁能分得清楚?叫我也辨识不清。刚才听刘真人这么一说,我才如醍醐灌顶。难怪效果不错的几炉都是用的本地收购的硝石,前边用的京城的硝石都炼出来黑乎乎的一块大疙瘩,不知是什么玩意儿。”杜真人咂嘴道。

李源还是没听明白,胡贵进一步解释道:“是这样,大都督。硝石硫磺消耗甚快,于是卑职便托许长史在民间收购了一些。照这么看来,百姓们的硝石才是真正的硝石啊!”

李源点头道:“那还等什么?赶紧全部换成从百姓手中收购的硝石啊,最好再问一问他们从何开采而出,本都督即刻命人直接去开采此物。”

胡贵尴尬一笑道:“大都督,这恐怕不太容易......纵观天下,真正的硝石开采之地只有寥寥几处。譬如关中,又譬如安西,那些地方不说数千里之遥,此时又在他国境内,咱们如何能去开采?”

李源皱眉道:“你方才不是说,本地便能收购得到么?百姓们又从何得来?”

刘海蟾笑着插话道:“大都督有所不知,民间的硝石,乃是从蓄养牲畜的角房边上,例如猪圈马厩,又或是如厕的茅房周围采集,那些地方会生出硝土,哦,百姓们称之为‘地霜’,一般用来入药服用,味苦性寒、无毒,可治头痛腹疾......

至于为何在那些腌臜地方会生出地霜来,老朽也是不明白。百姓扫这些地霜之土,置于木桶中加水后滤出尘土,之后将水熬煮或者晒干,方得硝石之粉。太费工力,出量少得可怜,因此价格很高,若光是靠着这个办法,那是不成的。”

李源也算是长知识了,原来养猪的地方,甚至厕所边上居然可以得到硝石?!这可从来没听说过。不过听这意思,这种硝石应该是最纯净的硝石,正是所需原料,虽然数量不多,但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用这种看似笨拙的办法弄来先试验试验。

万一靠这些“地霜”炼制成功了,才能考虑第二步大规模炼制的问题,今后纯净硝石的出处也只能慢慢再想办法了。

李源沉声下令道:“胡贵,去跟许先生知会一声,继续大量收购地霜,并发动百姓扫地霜之土熬制硝石,就说是本都督的意思。我武平一镇,再加上武安一镇,应该能弄不少来。

另外为了节约原料,二十个炉子便不要一起烧了,以刘真人杜真人为首,各领几名术士各开一炉,一定要给本都督炼出伏火方来!

谁第一个炼制出来,本都督便为他在楚地造一座最大的丹炉,供其炼制丹药。所需花费我武平都包了,让他能够潜心炼丹,炼制你们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的金丹来。”

“好!”杜真人兴奋道:“不过那一定是我先成功了。刘真人,这事儿我便不让你了。”

刘海蟾淡淡道:“那可未必是你,此事老朽当仁不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