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烽火十国 > 第五十六章 将星升起

烽火十国 第五十六章 将星升起

簡繁轉換
作者:青璃居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3:1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金陵南门,几道轻骑如风驰电挚一般,过了镇淮桥便一路狂奔而来。

此为国都,到底是天子脚下,平日里这等肆意纵马驰骋的大逆之举,金陵尹岂能放过?简直是不可想象!随着尘土扬起,街边的小贩们手忙脚乱地将摊子挪开,而周围的百姓们也纷纷驻足观看。

领头的一名骑兵身披红甲,背后插着“令”字标旗,口中不断暴喝着:“大捷!大捷!西征军攻克朗州!卫圣军都虞侯李源擒杀敌首刘言!......大捷!大捷!西征军攻克朗州!卫圣军都虞侯李源擒杀敌首刘言!......大捷!大捷!西征军攻克朗州!卫圣军都虞侯李源擒杀敌首刘言!......”

所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番阵仗很快便轰动了整个金陵城。国都间接代表着一个王朝的意志,这里的百姓们更是每日熏陶在南唐皇帝的圣谕之下,如今闻听这等捷报,为之振奋的同时,大街小巷人人奔走相告。

不久之后的秦淮河畔,酒肆茶馆中已流传出了,关于“李郎月下袭朗州,孤军勇斗擒刘言”的奇闻轶事出来,惹得一时间满城老少津津乐道,甚至连清溪坊中的姑娘们都春心萌动,当然此为后话了......

大殿上,皇帝李璟正与众臣议事。

近日以来,他已是苦在面上,急在心里。先是徐州败兵来报,五千精兵尽数折损于沭阳,连主将燕敬权都被周国俘虏,而自从陈觉递上第一封奏报,言及大军围攻朗州之后,接连十余日却又迟迟未见西征战报。

李璟的心中已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一向自负的他,从来不曾认为,自己连年东征西战的国策有何失误。

朕乃大唐天子,若不以一统天下、还都两京为己任,将来有何颜面去见先帝以及列祖列宗?可若真是战事连连失利,那必定不是朕的过错,朕乃上天之子,又并未失德,岂能怨天?只能是臣下无能了......

端坐在宝座上,李璟紧皱着眉头,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不断进行一连串的自我拷问,而对于底下大臣们所言,分明是无暇理会。

“陛下!”右仆射孙晟方才正说得口干舌燥,见皇帝心不在焉的模样,连忙提高了声调:“陛下,臣先前劝谏过陛下,烈祖曾言,为人君当修举政事,与民休息,至于大兴刀兵,疲敝万民耳!陛下连年用兵,百姓赋税沉重,已是民怨沸腾!开年以来又接连北伐西征,此举实有违天道啊!那败将燕敬权......”

这番极具刺激性的话显然已经将皇帝从神游中拉了回来,继而李璟勃然大怒道:“孙晟!你这是在教朕如何做皇帝么?!北国正困于兖州战事,本无暇南顾,是他燕敬权骄兵慢军,横行恣肆,辜负了朕的期望,焉有不败之理?”

孙晟前额微微发汗,见皇帝发怒赶忙躬身道:“陛下!忠言逆耳啊!臣一心只愿我大唐昌盛,实在是看不得陛下遭人蒙蔽自误啊!”

接着忽而又转移了攻击的目标:“冯延巳!你与陈觉既受陛下厚恩,又主朝堂大事,为何一再蒙蔽圣听,怂恿陛下劳师远征?失民心,伤国本,你该当何罪?!”

中书侍郎韩熙载以及数名大臣,立即也站了出来,拱手附和道:“陛下!孙相忠君为国,请陛下惩治冯延巳陈觉二人,以警众臣万民!”

一旁的冯延巳正优哉游哉地出神,突然听见孙晟发动了党羽,开始咬牙切齿地针对起自己来,内心一阵咒骂,但还是不以为然地说道:“你们构陷本相也就罢了!怎么,这阵仗,你们是要逼宫么?”

孙晟气得老须乱颤:“冯延巳!朝堂之上,岂容你如此颠倒黑白?!我等一片忠心,如何叫逼宫?”

“好了!”每回上朝基本都是这般相争的场面,李璟只觉一阵头疼,赶忙扬手制止,无奈道:“尔等都是朕之肱骨,国之良臣,勿要争执!”

“陛下!”此时刘少监呼喊着,匆匆地赶至殿门,一进来便看到如此景象。这老宦官素来有眼色,对于两党相争早已司空见惯,于是径直穿过群臣,谁也不理会,径直小跑到李璟身旁耳语了一番。

片刻之后,群臣诧异地发现李璟的脸色渐而大变,口中直呼“好!好!”,接着兴奋地不断拍案,又接过身旁宫人递过的茶汤大饮了一口,似乎情绪极为激动。

刘少监见李璟朝自己点了点头,于是走到御前的玉石台阶上,高声说道:“西征大捷!枢密使陈觉奏曰,卫圣军都虞侯李源,剿灭来援蛮兵万余在前,后又率轻骑夜袭朗州,擒杀刘言,我大军已攻克朗州,楚地北境尽数平定,此战俘敌三万余,缴获一应钱粮器械无数!今日塘报并刘言首级,已送返金陵。”

在场众臣无不群情振奋,更有老臣热泪盈眶,山呼万岁!放眼观之,冯延巳一党向来力主征伐,此时自是得意洋洋,案首挺胸地互相恭贺起来,而孙晟一党作为对立的止战派,此时除了应有的喜悦之外,更多的却是埋藏在心中的惊慌。

冯延巳喜笑颜开,大声说道:“陛下!西征大军将士用命,得此大胜,足以说明陛下天威之盛,以致万民臣服!国有雄主在内,外有精兵良将,克复中原,指日可待啊!臣为陛下贺!”

“冯卿所言甚是!所言甚是!”李璟欢喜不已,此时内心疯狂地翻涌着,登基十年来,屡次对外征战,哪一次不是憋屈不已?雄心勃勃四处打仗,而闽国打不过,吴越打不过,南汉打不过,周国打不过......屡次败绩已经让李璟尴尬不已,几乎心灰意冷了!

但唯独对楚国征战,算是喜讯连连!

李璟内心不禁调侃道,难道是这楚地是朕的福地么?接着又无奈地否定掉,虽说楚地北境已然平定,但此时南境的边镐和张峦两部,可正在和南汉国苦苦周旋着......忽而又莫名地想到,今日奏报的头号功臣李源,上回在潭州府说降楚王的是他,这回为朗州之战立下头功的,也是他!

难道此人才是朕的福将?朕的皇后啊,你还真猜中了,此人并非顽石,兴许正是璞玉……

想起头回召见李源时,那张青涩却显得沉稳的面孔,李璟乐出了声:“哈哈!诸位爱卿,陈觉已在奏报与朕言明,卫圣军李源应是头功!你们说说,朕该如何封赏他?”

李源这个名字,自从出现在朝野之中后,大多数人都明白,这是枢密使陈觉一手拔擢的心腹。既已选择站队冯陈一党,孙晟一党自是对李源有着天然的反感。

而之后听闻金陵大街小巷传言,李源又攀上了陈觉的死对头,东都的中立派老臣周宗,甚至与周家女儿订下了婚约。而李源与陈觉的关系似乎并无变化,仍是得到重用,并率军从征,一时又令人迷惑不已。

此时皇帝开口之后,令孙晟一党更加捉摸不透的事情又来了,在他们臆测之中本该为李源请功的冯延巳此时却阴沉下了脸色,连同身后的同党都缄默不言。

韩熙载悄悄地在孙晟背后低声了几句,接着忽而朝前推了一把。

孙晟不由得踉跄了几步,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站了出来。

此时见皇帝与群臣都看着自己,只能咽了咽口水,按着韩熙载的话语,无奈说道:“陛下,李虞候智勇无双,昔日说降楚王、轻取潭州可见其智谋,而此次西征夜袭破城、擒杀敌首可见其骁勇!陛下,如此年纪,便有如此大才,又如此的忠君报国,实为我大唐复兴之兆!

李源天降将星,陛下之卫、霍也!陛下当不吝封赏,施与厚恩,方显天子圣明,百姓必定为之欢腾!”

向来苛刻的孙晟,今日竟难得对一个人这么不吝褒奖?李璟愣了一会儿,接着兴奋地拍掌笑道:“好啊!竟连孙相都如此夸赞?!嗯,这李源,若当真是朕之卫、霍,朕又岂能寒了他的心?此次既居头功,朕要重重地赏赐他!”

接着李璟偏头笑道:“刘德,把陈觉为李源讨的封赏,与诸位爱卿说说!”

刘少监连忙躬身道:“老奴遵命!”

“陈使相称,此次西征,李源当为头功。然朗州之西仍有洞溪蛮虎视眈眈,需留大将镇守,方可保朗州无虞。依李源之功,可以建节。”

皇帝李璟似是默许了一般,微笑地点头说道:“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建节,作为武将无上的荣耀,又是文臣最为忌惮之事。刘少监话音刚落,群臣立即互相争论起来。

片刻之后,久久未发话的冯延巳,却忽而站了出来,生冷地说道:“陛下,李虞候虽有大将之才,但毕竟年纪尚浅,且无治政抚民的经验。我大唐立国以来,何时有过二十一岁便在外建节的先例?臣为大唐计,为百姓计,还请陛下三思!”

向来最为风雅的韩熙载,此时抖了抖袍袖,不紧不慢地接过话说道:“冯相此言差矣!陛下欲拔擢有用之才,当以其才能功勋论之,岂能以年纪衡量?陛下方才已言,李源有卫、霍之才,想那卫、霍昔年拜将封侯时,年方几何?冯相莫不是存心误导陛下,若是委屈了功臣,陛下将何以自处?!”

“你!”冯延巳顿时被噎得满面红光,只能含糊应道:“臣只是为陛下着想,韩侍郎怎能胡乱曲解?”

刘少监淡淡地插话道:“陈使相这封奏报,冯留守亦是署了名的......”

这句话来得极为巧妙,猝不及防地扎在了冯延巳的心窝上,本就愤恨的他内心叫苦不迭,冯延鲁啊冯延鲁,亏你是本相的弟弟,怎会如此糊涂?难道你不知这李源与我冯家的过节?接着脑海里似乎接二连三地浮现出几张怨恨的面孔,自己的儿子、张侍郎、以及贵妃娘娘......

见冯延巳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身后党羽也不再与人争论,大出风头的孙晟韩熙载等人继而侃侃而谈起来。渐渐地,由李源出任武平节度使一事,似乎成了舆论的主流。

直到孙晟疑惑地问了句:“陛下,武平节度使一职先前不是许给了边镐么?若是——”

“这有何妨?”李璟不屑地笑了笑,摇头说道:“朕原本令边镐建节武平,是命他伺机率军攻克朗州,而数月以来,身无寸功!如今又在桂州接连失利,他这武平节度使,依朕看,不做也罢!”

想到此处,李璟似是拿定了主意,朝刘少监微笑道:“刘德,即刻拟旨,卫圣军都虞侯李源,擢拜右千牛卫大将军,升卫圣统军,充武平节度使加授检校太尉,节制朗州诸军事,专事镇抚洞溪诸蛮。”(注:充,意为实际充任;检校职务,为地方节度使惯有加官,非实职)

这一连串封号下来,群臣已大抵心中有数,李源此后毋庸置疑,便是大唐冉冉升起的将星了!

接着李璟又开始拿起另一封奏疏,谈起北伐徐州的事宜来。

皇帝正处在大胜的兴头上,折腾了整整半日之后,群臣才忍着饥饿、有气无力地从金殿出来。

夕阳渐沉,一辆由四面丝绸装裹的华盖马车缓缓行至御坊大街上,镶金的窗沿泼洒着晚霞,熠熠生辉,格外引人瞩目。路人无需猜测,车内所乘定是身份贵重。

马车上,孙晟终是忍不住,抱着一肚子的疑问说道:“韩兄,为何偏偏要保举那李源?还有周留守,大唐才俊辈出,怎地就看上他了?满朝文武皆知,他可是陈觉一手提拔的!这是养虎为患啊!”

韩熙载淡淡一笑,掀起绉帘张望了片刻,接着才回头说道:“先前令我等不解之事,均已大白。你可知周留守为何将爱女许配与李源?又请我等暗中扶持?”

孙晟摇头道:“难道是为了我等不成?”

韩熙载一脸神秘地低声道:“为了燕王。”

(.23xstxt./book/66085/66085061/36075415.html)

.23xstxt.m.23xstx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