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烽火十国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各怀鬼胎

烽火十国 第二百四十四章 各怀鬼胎

簡繁轉換
作者:青璃居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3:1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魏岑骑着大黑马往南接连驰骋十里,很快便在一处长亭与等候已久的几名官员以及各自的亲卫回合,随即一拨人马昼行夜息连赶两日,直奔三百多里路,直抵宣州境内。

随行前往九华山的几名官员自然皆是冯延巳一党的核心成员,其中品级最高者,便是兵部尚书李征古。

此人可谓是“寒门学子”的典范,正儿八经进士出身,于烈祖一朝及第,算是南唐第一代的臣子,彼时正值开国,百废俱兴正是一展才学的好时候,可惜其空有一身才学,品性拙劣又贪财擅权,可好不容易开创基业的唐烈祖李昪眼睛里怎揉得进沙子?

高调狂妄的李征古很快便在烈祖朝开展的一次澄清吏治的行动中落了网,被贬回老家万载高城(今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做了个小官,直到当今皇帝李璟即位后,李征古看到了复出的希望,不惜掷重金通过昔日的同僚寻找门路,最终不知怎地攀上了权相冯延巳,由此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春。

保大九年中,许是连年以来博取冯延巳的欢心,李征古终于获得了一个翻身的好机会,被朝廷起复,担任袁州刺史。

袁州此地位处南唐与楚国边境,而两国交界之地除去有重兵把守外,更是商贾来往要道,自然亦不乏流寇匪患,这也令朝廷颇为头疼,但采取的手段却仍然是传统方式——以暴制暴。

袁州连续更换过刺史二十九人,皆是武夫,可好吃懒做、操练懈怠的地方军很难发挥作用,有些时候甚至还成为了流寇奸商的帮凶,这令袁州百姓苦不堪言,到后来朝廷差点连税收都收不上来。

在这个崇尚武力的乱世,连武夫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名只懂诗书礼乐的文人又如何能改变现状?当时朝野上下大多数人都等着看李征古的笑话,连冯延巳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思,把一块棘手的地方故意扔给了他,实际上没有多看重他。

但李征古可不这么想,好不容易抓住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怎能轻易放弃?常言道,彼之砒霜,我之蜜糖。这回李征古倒还真用心去治理地方,且很快便发现了问题根源,仍然还是那些见怪不怪的官商勾结以及人心不古。

史书记载,李征古到任以后,“尊儒术饰吏治,立孔庙、备祭器、弦歌不衰”,采取极其温和的怀柔手段先收拾人心,让袁州百姓重新拾起中断了数十年的儒家传统,处理公事亦秉持着一副大公无私的态度......当然,很快便把该得罪的不该得罪的统统得罪一通。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后果可想而知,不说袁州是否治理得当,李征古的性命能否保住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危急时刻,上天终于眷顾了李征古一次。楚国因兄弟阋墙终于到了崩溃的边缘,皇帝李璟命边镐率军灭楚,并且由袁州进军,军纪严明战力上乘的中央禁军一到,李征古彻底翻了身......

借着边镐大军的兵威,李征古收拾完袁州的混乱局面后,立刻上疏朝廷,自表功绩,又破天荒地给朝廷缴纳了袁州数年的税赋,这令皇帝李璟以及满朝文武尽皆叹服,而这些税赋的来源,自然毋庸置疑,只有小部分是从流寇处所缴获,大部分还是从手无寸铁的百姓那里搜刮而来。

李璟龙心大悦,不仅下令褒奖李征古,破格拔擢其为兵部尚书,更是施以重恩,将李征古的老家万载“高侯乡”改为“怀旧乡”,“高城里”改为“孕秀里”,尊古俊秀的李尚书自此横空出世,身价上涨之后,也算终于能入得了冯延巳的法眼,不到半年时间便成了冯延巳口中常挂念的“知己”。

眼下冯延巳身陷囹圄,其党羽骤然陷入群龙无首的彷徨局面,虽然枢密副使魏岑作为党羽之中品轶最高之人,暂时成为了冯延巳一党的主心骨,但总有一些野心勃勃之人已借机蠢蠢欲动,其中便有执掌兵部的李征古。

李征古与魏岑自相识以来便素来不对付,二人所在的枢密院与兵部亦是极其尴尬的关系。

作为老资格的朝廷军事管理机构,可以追溯到三国曹魏时期的“五兵制”的兵部,却只能对厢军、民兵这些战斗力不足的地方军队进行一些管理,加上一些后勤保障、测绘地图之类的事务,对于指挥作战、调兵遣将是根本没法染指的,可以说是存在感极低。

而南唐的枢密院不仅执掌军机要务,还有人事权、招募权、调兵权等等,可谓是相当实权的部门,这便和兵部的虚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好不容易做到兵部尚书的李征古,自是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己与魏岑同为冯延巳座上宾,又是烈祖一朝的“前辈”进士,岂能不向往位高权重的枢密院?

如今枢密使仍是权倾朝野的陈觉担任,尽管北伐过后陈觉的权势大不如前,但其在朝野叱咤多年的影响力岂是可轻易撼动的?李征古自然是想都不敢想,不过对于魏岑的枢密副使之位,却是一直有些隐秘的想法。

当魏岑提议前往九华山搬救兵时,李征古立即眼前一亮,很快便想到隐居于九华山的那位,与冯延巳、陈觉皆渊源颇深的那位幕后巨擘,或许便是自己梅开三度的绝佳时机......

此时刚抵达宣州境内,几名官员以及各自的随行亲卫,队伍尽皆混杂在一起。

由于心念冯延巳,一路上众人已是心急如焚,李征古却仍有心思,总有一搭没一搭地跟魏岑聊几句。话语之中也大抵是一些暗藏锋芒的嘲讽暗示,但魏岑始终一脸冷漠,不给于正面回应,偶尔只用些赶路要紧之类的话敷衍了事,这倒显得李征古有些自讨没趣。

于是乎,李振古再也不和魏岑说一句话,很快李征古的人马也自然而然地与大部队拉开了距离,之后又有一两名官员的队伍陆续掉队。

原本此行的几名官员中,除了兵部的李征古,还有户部、工部、刑部以及御史台的重臣,各家护卫加起来亦是不下百人之众,而刚进宣州境内不到两个时辰,跟在魏岑身边的队伍便莫名其妙只剩下十余名自家的亲卫了。

其中有一名户部侍郎名唤刘子敬,原本是与魏岑算是私交甚密,可如今不知怎地,像是与其他官员商量好像是要孤立魏岑一样,也在前进路上忽而放缓了速度,最后连人影都不见。

魏岑倒也无所谓,在朝堂浸淫这么些年,注定与这帮各怀鬼胎的大臣没法结下所谓真正的友谊,大抵不过利益罢了,若不是为了恩相冯延巳,怎会与他们同行?眼下互不干扰,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最好。到了九华山,在那位高人面前,自己这个手握重权的枢密副使的话语权又岂是他们可比?

(.23xstxt./book/66085/66085061/35963163.html)

.23xstxt.m.23xstx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