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烽火十国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叛

烽火十国 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叛

簡繁轉換
作者:青璃居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3:1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接管北苑大营的禁军六军,远比想象中的容易。

得到齐王李景达、燕王李弘冀二位皇室亲贵许可后,李源在北苑大营帅帐中以天子剑之名伪以犒赏之名,召集六军营指挥使以上将领入帐领赏,接着在王府亲卫的协助下不费吹灰之力将所有将领悉数控制,而此事未免太过轻易,也不禁引起了李源的猜测,或许郑王压根儿就没想过造反,要不然为何白白放着三十万精锐不用?

不过,六军将领还是不乏一些「老鼠屎」的,当然「老鼠屎」的定义来自于燕王李弘冀,李弘冀果断地将所有与枢密使魏岑及郑王一党有瓜葛的将领,统统挑拣了出来,下场如何自然不用明说。

李源倒是默许了燕王趁机排除异己的私心,因为这些私下里与郑王一党蝇营狗苟的将领人数倒不多,故而影响不大,实际上大部分江淮将士还是效忠于皇帝的。

在顺利接管禁军六军过后,李源并没有放松心思,而是密切注意着金陵与和州城两处的消息。金陵城中,徐铉的下场李源已然预见,他的倒台是必然的,因为他可是郑王李从嘉的头号心腹,这天大的黑锅甩都甩不掉,何况又让孙晟盯上了,这老家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徐铉岂能逃得掉?

后来又听到孙晟密奏什么徐铉在郑王府中的言论的消息,李源不由得心里暗暗发笑。这手段也算是下三滥之极了,抓住敏感的话题进行污蔑造谣,郑王这回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和州城外的情形亦牵动着李源的内心,因为自己已渐渐看出了端倪,要知道金陵如今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而十万镇南军若真有意谋逆,为何还不赶紧攻下和州城迅速进击?

而李征古这厮也是蠢到家了,都准备造反了竟还如此「先礼后兵」,如此有胆量向皇帝上了那么一封言辞露骨的奏疏,别的不说,这不是故意坑害城里头的郑王一党么?

其实皇帝李璟此时已经心急如焚,但他着急的并非是和州城外的情形,因为三十万禁军已经顺利接管在手,他已高枕无忧,此时令李璟心中急躁难安的是,他开始隐隐发觉此次所谓「叛乱」,或许是一场瞒天过海的惊天阴谋。

因为事情发展得实在是太过蹊跷,当然,并不是因为李璟突然慧眼如炬,发觉了那封李征古呈上的奏疏是他人伪作,而是因为和州刺史胡则刚刚遣了快马禀报,城南二十里驻扎的十万镇南军没有丝毫异动,连一个斥候都未曾派出。

若真是有意造反,有意夺取和州城进军金陵,镇南军总该遣出几骑探马不是?为何十万将士皆在营盘风雪中隐忍发抖?

尽管李璟心里头觉得不对劲,但这回毕竟是自己亲自下的旨意,已经言之凿凿认定了郑王一党伙同镇南军谋反,而孙晟与韩熙载在都城中已经展开大清洗,并且闹得沸沸扬扬,那徐铉更是被拷打得不成人形,郑王李从嘉亦突然进宫在皇后面前闹出了自杀明志的闹剧,里里外外枝节横生,令李璟头疼不已,事已至此,这回或许是骑虎难下了。

但李璟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令自己心安的缘由,不管三七二十一,既然事态发展至此,总不能打自己的脸,何不趁势收拾镇南军,毕竟宋齐丘父子成为他的心病已经十五年了。

一月二十五日,皇帝李璟正式下旨去往北苑大营,任命朗州大都督、武平军节度使李源为平叛兵马大元帅,燕王李弘冀为副元帅,着领神武军、雄武军、龙卫军、神卫军共二十万人马前往和州讨伐犯上作乱的镇南军。

而同时刘少监又在李源出征前带来皇帝的密旨,告知李源此役不必赶尽杀绝,十万镇南军毕竟都是江淮子弟,若能擒得李征古与宋摩诘便是大功告成,一旦得胜则趁势南下洪州府,将镇南一镇州县重新收归朝廷直接管辖,这便算是李璟提前给李源打的招呼。

李源一眼便看穿了李璟的心思,忽然对这位陛下的举动甚是无语,先前不是还言之凿凿必要让叛乱者统统身死族灭么?此时来这么一出,要么李璟真的是一位仁君,要么只有一种可能,李璟已经看出来这次「叛乱」的实情,但他碍于面子只能将错就错,并且尽力将这次错误最大利益化。

看着眼前浩浩荡荡的二十万禁军,李源心里亦有些遗憾,因为他想起了自己远在楚地的那支武平军,若是武平军被授命参与这一次的平叛战争,对自己而言那是极为有利的,那意味着自己可以光明正大地向朝廷要物资兵器盔甲战马,大发战争之财。

说不定还可以趁机再度提出增加兵额的要求,总之李源是绝对要利用这个机会打捞一笔的,只可惜这次带领的是朝廷的禁军。不过说到底,若真是让武平军出征平叛,自己倒也不太愿意,毕竟这回打下的地盘又必然没法归属自己,如此想想李源也就释然了......

一月二十七日巳时,李源与燕王李弘冀统领着二十万禁军正式誓师出征,浩浩荡荡组成一个极其庞大的队伍出了北苑大营,直奔西南赶往和州。大队兵马于次日清晨抵达丹阳山,山脚下便矗立着烈祖朝耗时两年多建造的和州城。

江南之地满目平原,鲜少有蜿蜒起伏的崇山峻岭,但唯独这不出名的丹阳山一脉,山峰连绵不断,东西纵横,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挡住南北。这里的山亦很有特点,不高但险,而且连绵不断不知尽头。

丹阳山谷纵横,面积庞大,树木灌丛密不透风,在冬季的冷风呼啸下显得摇摇欲坠,看上去似乎很好穿行,但是一旦进入其中才知寸步难行,和州城便成了唯一贯穿南北交通的陆上要道。

自升元三年起,唐烈祖李昪便在这道天然的防线上戮力经营,和州是南面拱卫国都金陵的最前线,亦是连接江西大后方的通道。

当时南唐初立,中原王朝以及吴越国皆虎视眈眈,为了既能快速支援国都金陵军事物资,又能在一旦金陵失守时有一道坚不可破的雄关抵挡南下之敌,昔日便是卫国公宋齐丘提出来在丹阳山口修筑和州城,囤积物资兵马,进可支援国都金陵,退可力保南下关口不失,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烈祖李昪当然对这个计划很是赞同,国都的安宁从来都是帝王最关心的事情,何况第一谋臣宋齐丘拍了胸脯保证,只要和州城建成之后,金陵将高枕无忧。李昪当时十分信任宋齐丘,于是批准了由他主持建立此城。

建一座城池所费人力物力可想而知,那是一笔极为庞大的开支,但李昪有求必应,几乎批准宋齐丘的所有要求,大笔物资源源不断运往丹阳山口,用来支持建城所需。

宋齐丘当然也不敢马虎,因为这座和州城在宋齐丘的心里可不单单是一座为国都金陵安全的城池,野心家宋齐丘建造它当然是有另外的目的的,只是没想到李璟登基之后却不似先皇李昪那么信任他。

总而言之,当年和州城历经两年终于完工时,宋齐丘也等于发了一笔横财,两年精心筹谋,他已将向朝廷索要的大批战马兵器粮草物资,统统都塞进自己的镇南节镇中囤积,眼下洪州府便是一座除了国都金陵之外的全国最大的粮草物资战马的囤积仓库,而且还在朝廷可查的范围之外......

中午时分,二十万禁军终于悉数抵达和州城北,李源策马站在队伍最前,率领大军徐徐走向那座在丹阳山口之下的巍峨的雄城。

燕王李弘冀在马上指着眼前高大的和州城,颇为自豪地介绍道:「李源,这便是和州城了,皇祖父呕心沥血历经两年时间才建立此城,其间遭遇艰辛之难,常人难以想象。

此雄城建立之后,国都自此固若金汤。须知和州城藏兵一万,足可御敌十万,想必叛军亦是想到此一节

因此不敢贸然进攻。」

你是入戏太深了?李源当然没有说出这句心里话,只是微笑点头附和道:「嗯,确实好一座雄城,可以看出当初先帝的手笔之大,在这丹阳山口下竟建了一座如此雄浑之城,当真不可思议。花的人力物力怕是不少罢。」

wa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