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烽火十国 > 第七十一章 北上驰援

烽火十国 第七十一章 北上驰援

簡繁轉換
作者:青璃居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3:1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自从做出北上驰援的决定后,李源便迅速判断起当下的局势。

如今寿州战况不明,城中两支兵马分别是李金全手中的两万卫圣军,以及刘崇俊的三万清淮军。但从溃兵口中得知一万五千光州军在决水遭遇伏击,和刘仁瞻火速救援寿州的举动来判断,寿州情势定然危急,且叛军的兵力已足以分兵出击。

故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那三万清淮军,到底是被叛军所败,还是跟随反叛了......

李源心中顿时颤栗起来,若是连清淮军都归属了李金全,不仅刘仁瞻部面临险境,自己手中这区区一千轻骑,恐怕去了也是白白送死。

于是思忖了片刻后,火速命人召集了鄂州城外的所有溃兵,稍稍清点了一番,刨去重轻伤者,大致还有四千多人,州兵战斗力可想而知,但至少他们手中还有兵刃,且大半还穿着或完整或残缺的盔甲。

李源即刻下令,将这些溃兵收拢列队,再命林嗣昌将迎亲此行所携钱粮取出大半分发下去。果不其然,这些人不管此时有没有斗志,狼吞虎咽了一番后又得了赏钱,纷纷高呼愿意追随李大帅。

正当此时,又听见鄂州城内传来一阵猛烈的躁动。那位心系主帅刘仁瞻安危的武昌兵马使周廷构,到底还是领着自己帐下的三千骑兵赶来支援。此人毕竟是刘仁瞻的连襟,算得上刘崇谏的长辈,一阵短暂的僵持之后,守城士兵打开了城门,终究还是不敢阻拦。

周廷构领兵前来,无疑使得李源的信心骤然倍增,大军迅速集结后即刻出发。而北上寿州,李源首先便是面临路径的选择。

要知道,如今走官道则必经光州庐州,不说这些地方有没有沦入叛军手中,光是时间,拼尽气力也得耗费至少七八日。取过随身舆图上细细察看了一番,李源心中焦虑的同时,无意中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地名,“大别山”以及“八公山”。

大别山,一个后世耳熟能详的地方,一个能产生奇迹的地方。而八公山,别的不说,就凭借淝水之战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的典故,已足够闻名于世。

因此,李源当即下令,沿举水北上八十里,接着避开官道,转而横插大别山中。而正如李源所料,这个年代的大别山便有如荒山野岭一般,山路狭窄难行,荆棘密布,更伴有阵阵野兽幽鸣,这自然环境比后世不知道恶劣了多少!由于山高路深,自黄昏起便得燃起火把方能前行。

而这些新编入的士兵们却大大出乎了李源的意料,他们几乎都是光州人氏,那里正是大别山西山口处,大多熟悉路径,因此在大别山中行军时,翻山越岭如同家常便饭一般,显得无比淡定自如。

得亏有了光州兵作为向导,李源与周廷构领着兵马硬生生在大别山中摸索了两日两夜,最后顺着山势余脉往东北方向疾行,眼前终于出现了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带,这也大大超出了先前的估计。

原来所谓的八百里路程,那是沿官道绕行才计算得出,实际上横穿山谷而过,顺利的话至少能缩短一半以上的日程。

抵达芍陂后,由于即将进入寿州地面,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战,李源决意让全军进行一次短暂的休整。

由于李源先前特意让林嗣昌在这些光州兵中,挑选出了数十名长得膀大腰圆的老兵,授与临时军职,犒以银钱,督促行军。

此举果然收到了巨大的成效,经过高强度的行军之后,这些光州兵在扎营休整时仍然保持着严明的纪律,丝毫不敢有散漫和懈怠,而李源下达的军令也执行的井井有条。

众军士快速地吃完口粮,又给战马饮水,便即刻坐下歇息,李源却无暇休息,在简易的军帐中召集了周廷构、林嗣昌以及各营指挥使商议起军务来。

李源命人将舆图径直铺开,沉声道:“诸位,再往北走咱们便进了寿州地面。我大军自出了大别山后,一路北上并没有遇到叛军阻拦,这便说明了叛军主力已经大部收缩在寿州境内。

而刘大帅所部先前在决水与光州溃兵遭遇。决水又在寿州以西,往北便是淮河无路可走,故而只能东进。据本帅推断,此时刘大帅定然已在寿州城下与敌对峙,而扎营之处只能是城西,要么是城南。”

七八名将领目光在地图上凝视了片刻后,纷纷点了点头。林嗣昌此时急切地说道:“大帅,既如此,咱们该从何处进军?”

李源淡淡地回道:“如今战况不明,此行咱们只有八千兵马,加上刘大帅从濠州带来的两万驻军,也只有三万人不到。而叛军的兵力却难以推断。”

此时众将也开始了各自的思忖,周廷构随后出言道:“李大帅,那李金全手中的卫圣军不过两万有余,且战事已有数日。末将料定三万兵马已然足够,何况寿州城中还有刘节使的清淮军......”

话语戛然而止,周廷构忽然想到了什么,片刻后脸色苍白发出惊呼:“难道清淮军——”

李源不置可否,只是长叹了一声说道:“若三万清淮军能尽起而攻之,李金全早已败亡!定是清淮军生了变故,寿州城有失,刘大帅才不得已率部前往,又命人前去鄂州求援!”

听罢,周廷构仍然是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口中不断地念叨着:“怎会如此?刘节使可是大帅的亲侄儿啊!刘家世代忠良,岂会行叛逆之事?难道刘节使遭遇了不测......”

李源轻轻拍了拍周廷构微微颤动的肩膀,沉声道:“周将军,不必多想了!不管实情如何,莫忘了我军此行的目的。寿州是我大唐江北门户,不容有失,而刘大帅是我大唐忠良,同样也不容有失!情势紧急,我等应尽快确定行军路径!”

周廷构回过神来,连忙仓促地点头应道:“请大帅示下!”

“诸位请看,此处便是淝水淮水交错之处,八公山。”李源摆手制止了众人的窃窃私语,两指并拢轻轻地叩在了地图上。

“八公山正对着寿州城东门,且山上林草茂密,地势平坦,又有水源途径,极适合掩藏大军。而从芍陂向东北方向行军,不消三个时辰便可达八公山!我大军只要抢占山头火速筑起营寨,就能与刘大帅相互策应。若是战事失利,我等还可留出退路,从八公山向东退往濠州。”

众将若有所失地点了点头,此时一名虬髯将领发出疑问道:“大帅,八公山既然如此险要,又是通往濠州的必经之地,若是叛军已占了山头,我等该如何?”

李源摇了摇头回道:“如今我大唐北伐之师尽数在周国征战未归,而刘大帅所部已从濠州前来,江北已无精兵可用。那李金全倒是狡猾,选择这个恰当的时机造反,想必不会拖延时日,若是消息传至金陵,陛下定会令北伐大军赶回,或者令两都禁军前来。

先前本帅推断刘大帅所部,定是于城南或城西扎营,他们已经吸引了叛军的目光,所以叛军此时只想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定然想不到寿州东面短期内会有大军出现。即使八公山上有叛军,兵力也定然不多!”

那虬髯将领恍然大悟,一脸尊敬地拱手回道:“大帅思虑周全!那咱们便打他个措手不及!”

于是李源一一给周廷构及众将下达命令,随即召集大军连夜起行。

此行李源将步骑分开,四千骑兵全部充当先锋,乘着夜色直奔八公山率先开道,并各司其职探明山上敌情,负责警戒。而如同先前所预料,骑兵迅速地搜索了一番后,发现山上并无叛军踪影。

接着由林嗣昌领着四千光州步兵紧随其后,抵达八公山后开始遵照李源的军令就地取材,借着山上草木茂盛足以遮掩微弱的火光,众军士开始在密林中隐秘地筑起宽寨,又特意多扎了数倍于己身兵力的营帐,在山上各显眼处竖立起不计其数的唐军旗帜。

翌日,太阳刚刚升起,李源即刻命令所有军士尽皆备战,又遣出几道轻骑,分别往寿州城南及城西方向打探刘仁瞻部动向。

阳光渐渐拨开薄雾,李源从八公山上向西眺望,寿州城那高耸坚实的城楼已隐隐可见,深深呼吸了一口早晨山间的清新后,心中不免忐忑起来,今日是生是死,就看这场“草木皆兵”的好戏演得如何了......

(.23xstxt./book/66085/66085061/36073958.html)

.23xstxt.m.23xstx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