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烽火十国 > 第七十九章 回回炮

烽火十国 第七十九章 回回炮

簡繁轉換
作者:青璃居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3:1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唐军从晌午收兵后,便在叛军望不见的东面山坡上,大规模地砍伐树木。林嗣昌带着八千士兵不断将一颗颗高大粗壮的树木放倒,接着周廷构领着大队的骑兵,用马匹将这些原木一股脑儿拖回大营。

而营中的工匠们则满头大汗地将这些参天大树一批批锯成圆木,很快便搭建起大量的栅栏和箭塔。

但砍伐如此多的树木,绝不仅仅是用于筑造工事。

如今南唐情势危急,寿州城的战事必须速战速决,而连日以来,唐军几乎已经用尽了各种攻城手段,投石机和车弩尽皆用上,效果却不尽人意。

这寿州城的坚固显然超出了李源的想象,投石机虽然威力巨大,但砸在寿州加厚的城墙上,却出乎意料地只是坍塌了几处垛口,而车弩的命中精度实在太差,近日唯一的战果便是差点轰断了东门吊桥的绳索,运气还是差了那么一丝。

寿州城既然如此坚固,光通过蚁附之类徒耗人力的做法,显然无济于事。于是从第一日攻城起,李源便不断苦思冥想,直到将目光投向了营中的那五台投石机。

说起投石机,这种大杀器实际上自战国时期起便开始运用于战场,尤其是汉朝之后运用得可谓是淋漓尽致。当时的投石机是将底部埋于地下,不能移动而且十分笨重。

到了东汉末年,一代雄主曹操不知从何搞来的办法,在官渡之战中首次使用了一种可以移动、操作便利的小型投石机,而最后战争的结果,便是袁绍的军队数倍于曹操最后却被曹军击败,这不是说曹军的胜利全靠的投石机,但是它的作用也很明显,后世将其称为“霹雳车”。

而如今唐军大营中,从濠州调来的这五台投石机,外观上虽然不同于霹雳车,但同样是以牺牲威力来换取机动性。

这些投石机是杨吴时期刘仁瞻之父刘金命人打造,已有了些年头,但其外观与南唐如今的制式投石机并无区别,只需两匹马轻轻一拉,底盘的圆木小轮便缓缓移动,随军征战十分便利。

但与之对应的是,体型和承载量缩小了许多,如若攻伐一些小城,或者野战或许足够,但投掷四五十斤重的石弹,对寿州这种夸张的坚城来说,几乎不痛不痒。

在营中观察了几日,李源也看出了其中的门道所在,如若能设法制作出能投射更大重量石弹的投石机来,哪怕稍微牺牲一些机动性,只要能拉上战场,未必砸不穿那寿州城墙。

请教了一番营内的工匠们后,李源的设想便有了雏形,灵感与南宋时期的“回回炮”大同小异。

这种由蒙古传入中国的“回回炮”,实际上还是依靠杠杆定理制作的巨型投石机,一端装有重物,另一端装有待发射的石弹,发射前将放置弹药的一端用绞盘、滑轮或直接用人力拉下,放好石弹后砍断绳索或者直接砸开固定的木轴,石弹便会顺势抛出。

于是李源按着些许记忆绘制了几张图纸,与工匠们探讨了两三日,最终碍于这位李大帅的命令,一头雾水的工匠们只得按着这几张歪歪扭扭的图纸,连同营中百余名士兵,合力制作了几台造型怪异的庞然大物。

但试验结果却不尽人意,往往还未开始,要么抛臂直接断裂,要么底座承受不住,直接坍塌。

在李源几欲放弃时,一名老工匠倒是提了个建议,成功的关键或许在于抛臂的选材。

在发射过程中,抛臂必须要承受巨大的形变,但抛臂的重量又不能太大,否则抛臂弹起的速度会很慢,投掷的弹丸也就达不到需要的速度,影响射程和威力。

简单来说,选材必须坚硬且富有弹性,例如梨木、蜡木。

显然,如今八公山上的原木,显然达不到这等材料要求,短时间又不可能去寻找其他种类的木材,于是这名老工匠提议,不如试试以木头、兽筋和兽皮复合制作抛臂,以补充其弹性与弯曲程度,而周围山林里倒不缺野牛野狼之类的动物......

李源虽然有些不解,但如今既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倒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决意将之采纳,今日最后再试验一番。

原材料一批批运入大营中,经过工匠们半日的努力,夕阳下一台高两丈有余,抛臂长达五丈的巨型投石机,赫然伫立在八公山下的试验空地上。

这次不仅增加了底座的重量,从木架到抛臂一律使用复合的办法制作,抛臂顶端的两根绳索一端连接底座的木轴,一端带着粗大的铁钩。五丈长的抛臂牢牢地安装在了转轴上,较短的一头捆着一块特意从八公山上挖掘下来的,足有**百斤重的巨石,作为配重,而较长的一头,一个巨大的抛篮正虚位以待。

待林嗣昌与周廷构领着士兵们归营后,试验人员已经到位,李源便领着刘仁瞻及一众将领迫不及待地前来观看。

只听得林嗣昌一声令下,几十名士兵们奋力拉动着绞索将抛臂较长的一端拉下来,而另一端那块**百斤重的巨石也缓缓被吊上半空,在李源以为抛臂会同先前几次试验一般骤然断裂时,却只听见“吱呀吱呀”几声响动后,抛臂虽然弯成了弧形,竟承受住了压力!

惊喜之际,士兵们不容迟疑,立即迅速地将百余斤的石弹装填入抛篮中,随即将铁钩牢牢地扣好。

接着周廷构上场,此时袒露着两条粗壮的臂膀,提留着一根黑不溜秋的巨锤缓缓走来。

见李源扬手示意后,周廷构沉下心神,稍稍扭动着手臂的肌肉,双手牢牢地攥住锤柄,“哼”地一声高高抡起巨锤,对准底座的木轴猛地砸了过去。

只听见“咻”一声,木轴弹出,铁钩松脱,配重的巨石轰然砸在地面上,直接塌陷在土坑中。而抛臂宛如挣脱了束缚的大鹏巨翅,急速地朝天抬起,抛篮迅速上升。

呼呼作响之际,众人只瞧见重百斤的石弹猛地飞上天空,随着高度在视线中消失为一颗黑点,再完美地沿着抛物线,径直朝远处的地面砸去。“轰”地一声巨响,溅起漫天尘土飞沙!

瞬间,大营中的将士以及工匠们纷纷傻了眼,继而疯狂地欢呼起来!

“天!这岂是人力所为!”

“大帅!成了!”

“大帅威武!”

......

瞧着身旁的刘仁瞻张大着嘴一副惊呆了的模样,李源内心也如同潮水般翻涌起来,原本以为这单靠自己记忆去模仿制作的“回回炮”,加上取材的限制,必定难以成功,而当时那名老工匠对于复合抛臂的提议,自己并不怎么抱希望,毕竟与史书上记载有所出入,却没想过竟能一举成功!

果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禀大帅,石弹距此三百九十步!”一名士兵飞奔至李源跟前来报。

李源点了点头,三百九十步的距离,已经算是颇为理想了。但方才投射时,自己仔细打量了一番,抛臂倒并未损伤,底座却似乎微微有些崩断的声响,接着投石机也随之晃动了几下,于是投射方向稍稍偏了几许。

这个问题稍后还需与工匠们再做探讨改进,若想用于实战,必须多试验几轮,寻找出改良方法,再加以调校,尽可能提升命中的精准性,以求攻城时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瞧着将士们围绕着这台“回回炮”一片欢腾,李源深吸了一口凉气,兴奋而又紧张,明日的寿州城不知会是什么光景......

(.23xstxt./book/66085/66085061/36057851.html)

.23xstxt.m.23xstx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