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烽火十国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平军

烽火十国 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平军

簡繁轉換
作者:青璃居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3:1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经过三天紧张的准备,保大十年七月初八清晨,武平正副兵马使刘江生、罗二虎作为先锋,领一万轻骑先行沿夹山小道往西开进,马军指挥使柴克武率领一万兵马南下直奔辰州,武平节度使李源率着大军主力约两万兵马沿着官道押后西进。

有了上回西征的经验,李源自知双线交战的弊病,既然选择了先行征伐溪州解决后顾之忧,短时间内大军必定难以回师。若是南面潭州城破,汉军一旦得知武平大军已经倾巢西出,必然趁虚北上,而朗州城内只剩两万新募兵士,故而先前派出的林嗣昌与乌木特勤所部一万亲从军便显得格外重要。

原先这支精兵的作用,只是以骑兵之利袭扰潭州城外的汉军,延缓攻城动作,但此次又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亲从军已收到主帅李源下达的死命令,便是想方设法在武平大军回师前,死守益阳防线阻拦汉军北上。

朗州可是李源的大本营,绝不可有半分闪失,否则不仅得不偿失,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而除了密切关注南面汉军的动静之外,对即将到来的溪州之战的交战方式、周边地形以及行军的路线、兵员的配置,李源也做出了认真的考量与准备。

前车之鉴在先,昔日楚王马希范折戟于酉水,打了两年直到议和才终于瞧见溪州城的城头,李源可是绝不想重蹈覆辙。上回李源只是率军打到了临沅城,对于继续西进的境况,将士们几乎都处于茫然未知的状态。

这次幸亏有了彭师裕这位溪州少主作为向导,绘制地形图以及进军路线的选择算是占尽先手。

按照彭师裕所绘地形图,西进之后几乎都是深山密林,散布着各种猛虎野兽,稍有不慎还可能会撞见毒瘴水潭,更要防范占据地形之利的洞溪蛮兵,他们自然可以灵活穿梭其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隐秘指出,给予武平军致命一击。

李源心里清楚,自己麾下的将士并没有山林间随意穿梭的本事,故而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彭师裕选择的进军路线上,又为全军配备了医官随行,带上大量用于治疗水土不服、头晕脑热与毒虫叮咬等症状的药材,以尽量减少途中伤亡,早日抵达溪州城下,进入最为理想的交战状态——攻城。

若是田弘祐下令死守溪州城,李源也丝毫不惧怕。唐军本就擅长攻城战术,此行更是携带了一百五十台新型投石机,并且是基于上次寿州之战的模型图,又重新做了结构方面的改良与测试,威力不容小觑。

而洞溪蛮兵若敢出城接战,那便是更中了李源下怀,在武平军的兵员配置上,李源早已及时做出了调整,这些只有简陋皮甲覆身的蛮族首先得吃一套精骑冲阵,正好检验一番武平军整军之后的战力。

自从扩军以来,李源几乎每日都在思考如何提高武平军战力的问题,除了设立军器监研制新型军械装备外,更是在于兵种的合理分配。

以眼下武平军六万兵马为例,其中便有三万原刘言所部的朗州兵,固然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但依照原先楚国的练军传统,几乎都是按照步兵的方式来训练。

虽然这支精兵昔日在楚地叱咤一时,但却始终制约于楚国少马的天然弊病,虽然擅长攻坚守城,但一进入野战便十分容易被汹涌的骑兵冲阵击溃,完全不符合李源的构想。

相反看南唐的禁军,先前西征时李源麾下的卫圣军左厢,约两万余兵马,骑兵便有五千,其余都是步兵,二者比例大致为四比一,这便要合理得多。但作为骑兵,最为重要的便是战马,虽然南唐的战马保有量算是十国中最为富裕的,但却脱离不了时代的限制,便是喜爱采用所谓的“高头大马”。

自汉武帝驱逐匈奴,设置河西四郡后,祁连山脉就成为了历代中原王朝最重要的养马地,陇西战马个头高大,骨架浑实,有着极佳的耐力和负重能力,非常适合组建强有力的重骑。

渐渐地,世人的习惯认知就是马的个子越大越好,以马的“高”与“大”来为战马定价,每长高一寸,价格竟能多出几千钱。

因此陇西战马,以及后世马种更为高大的女真战马,价格往往极其昂贵。

相比之下,个头矮小的契丹战马、高丽战马自然便不是各国首选,价格差了五倍有余,而南方自产的那些孱弱的川马、滇马,更是无人问津。

南唐虽然只有江淮之地,但好在商贸发达,自烈祖李昪一朝起,每年不惜花重金大肆采购陇西战马,以补充到禁军各军中,一匹陇西战马平均每日又要消耗二十五斤以上的精饲料,养马的开支也颇为惊人。

故而李源当初在组建私军时,便已拿定了主意,采用契丹战马。

契丹战马属于典型的草原马种,世人只看到了其个头不高,但却忽略了它绝佳的适应性,这种连草原那种恶劣环境都能适应的战马,骨架结实皮毛隔热,又能抵御严寒,重心低、耐力高且速度又快,还善于保存体力,非常适合长途奔袭。

而契丹马,又是蒙古马的祖宗。

在成吉思汗这个狠人还未出现的时代,李源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抉择,而且最关键的是,契丹战马便宜啊!不仅价格低廉,对饲料也不挑剔,十分好养。

这些年来契丹商人不远万里乘船来江淮,几乎每次都是失望而归,李源自从请求岳父周宗代为大量采购之后,这些商人跟乐疯了似的,每回一出手便是几千匹,后来甚至主动要求压低价格,生怕失去了这么大一个顾客。

而周宗却对自己女婿乐于采购这些矮小的战马,始终抱着质疑的态度,虽然嘴上不说,但毕竟是自己掏的银钱,早已把李源看成了冤大头。

自从扬州的商船转道沿江西进后,每月朗州城都会纳入源源不断的契丹战马,因此如今的武平军,战马保有量急剧上升,早已不愁骑兵的组建。

李源也逐渐将马步兵种的配比改成了二比一,这些矮小的战马显然没法建成像西夏铁鹞子、金国铁浮屠一样的重骑兵,只能组建为轻骑兵或是骑射手,一人双马,以速度数量取胜。

至于蒙古骑兵闻名于世的“曼古歹”战术,李源在军营中试验几轮后彻底放弃了,压根儿学不来。

战术核心同样是冲阵猛扑敌人,但精髓在于随后影帝级的表演,马上骑射万箭齐发,接着突然掉头逃跑,假装惊恐败退,一边跑路一边回头射箭,挑逗对方像傻狗般向自己预先布置的陷阱猛冲,因此又被称为“狗斗”战术或是“口袋”战术。

但蒙古人的骑射,中原汉人都学不来,何况是南方人。除了乌木特勤的回纥部众勉强能够边骑边射,其余将士包括李源自己根本做不到,必须勒马停顿才能引弓射出,准星还没法保证,可想而知这“曼古歹”战术的难度有多高。

因此李源只能从实际出发取长补短,在骑兵的战术与武器配备上予以突破,借以做到长短合宜,攻守皆备。

以长槊冲锋,辅以斩马剑,长槊杀伤第一阵后便可适时舍弃,转而以刀剑杀敌,形成远近相辅的武器配置,从兵员至战马也皆覆盖上轻便坚硬的冷锻甲及具装,不惧敌军包围绞杀,一旦取胜,骑射手再补充追击收割。

此次李源虽然把军器监赶制的盔甲兵刃,优先配给林嗣昌和乌木特勤那一万亲从军,导致出征溪州的大军中,大量的骑兵仍无法及时配备上长槊及冷锻甲,但好在契丹战马能够适应恶劣的作战环境,对手又是装备简陋的洞溪蛮兵,因此李源仍是信心满满。

(.23xstxt./book/66085/66085061/36031742.html)

.23xstxt.m.23xstx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