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過來的第一夜,楊弘徹夜未眠,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造反,造反,造他能娘大宋的反。
趙氏父子和它的一眾“階級兄弟”,憑什麽能享受柔軟的床榻,數不清的酥軟美人,以及草管人命的權利。
自己卻躺在草席之上,食窩頭、大餅充饑,飲井水解渴,每天還要受著鄉裡地主的壓迫。
這裡不得提一下,北宋的基層組織了。
它的基層組織是掌握在地主階級手裡的。
雖然有些地主心並不壞,極少數的甚至很善良,但大多數的地主可是壞的出奇。
單說放一個高利貸,就能輕松搞得借貸人家破人亡,這已經成為農莊的現狀了。
更別提其他什麽手段,他們想剝削農民,想壓迫農民,一句話就可以做的。
因為田稅很高,這個高利貸是不可能還上的,最後只能導致那些貧民走投無路,當上乞討的流民。
同是天涯若比鄰,楊弘知道,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這些數以百萬計的流民。
缺少了這一股最大的力量,他就絕不可能站穩腳跟,也絕不可能推翻北宋朝廷。
不,應該是推翻南宋和金國的朝廷,因為北宋很快就要滅亡了。
北宋的國力,楊弘有過清晰的認知,他前世便是一名歷史愛好者,對古代歷史很熟悉。
楊弘昨夜細思苦想,結合了毛選和宋代歷年的農民起義之例,前者用於理論基礎,後者用於分析實踐案例。
但兩者其實都有理論和實踐,將它們結合在一起,絕對是北宋末年的造反手冊。
毫不誇張的說,這是每一個北宋穿越者的金手指。
古代的農民起義有一個缺陷,那就是起義的首領很少建立根據地,就算有些是建立了,也不會經營它。
屋舍中,楊弘與柴衛牛飲酒交談,說話聲音都不大。
“如今時機未到,我們不能立即舉旗造反,需要再等等。”
楊弘需要一個契機,或是金軍鐵騎來臨之時,或是鄉紳地主漲租引起佃戶貧農憤恨之時。
兩者都可選擇,但絕不是現在,楊弘和柴衛牛目前只有兩個人,外加婦孺。
柴衛牛雖然不知道楊弘要等待何種契機,但他並沒有多問,只是想著接下來該如何做。
“大哥,你說怎麽辦咱就怎麽辦,我柴衛牛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謀略這種東西實在不懂行。”柴衛牛對自己認得很清。
楊弘將碗中酒水一口飲盡,緩緩開口道:“細數歷來造反起義者,必有一支隊伍,以此為基,帶領天下萬萬數的農戶,如方臘、宋江之先輩,隊伍的規模幾十到上千人不等。”
柴衛牛恍然點頭道:“依大哥之意,咱們是要先招募人手,然後再發動起義。”
楊弘思慮一下,講道:“是這個意思,我們先拉攏村中有意的同輩,我看鄒榮和呂貴田就是不錯的人選,他們二人和我們的情況大致,而且很熟悉,只要管飯,二人定會加入的。”
“軍中的宋展平、周偉二人對朝廷早有不滿,素有勇氣,也是合適的人選。”
柴衛牛拍了拍胸膛,應聲道:“大哥,這事交給我吧,都營中下還有幾個靠譜的兄弟,便給他們一並拉來。”
“也好,你去拉攏他們一下吧,只要來的都管飯,我去想辦法籌錢。”
北宋的軍事編制為廂,軍,營、都、什、伍。
五人一伍,十人一什,百人一都。
每營轄五都,500人,是基本作戰單位。
每軍轄五營,共2500人。每一廂轄十軍,共25000人。
各級指揮官分別為:廂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軍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頭、副都頭。
其下還有十將、將、虞侯等小軍官。
鄉兵的戰鬥力雖然弱小,兵員素質差,但勝在人多,找一找總能找到能拉攏的人。
楊弘和柴衛牛都當了好幾年的鄉兵,自然有一些私交不錯的好友,而且大多都是貧農、雇農,也就是佃戶。
楊弘沉默了一下,說道:“大牛,我準備家中的那一畝田地賣掉換成錢糧,如此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晚上我和嫂嫂商量一下,明日我就去進城找買家,你便負責招募人手,這樣如何?”
楊弘只要籌集了第一筆錢糧,拉起一隻訓練有素的隊伍,他就有足夠的辦法賺到更多。
到時候,再拿給嫂嫂十倍的錢。
“大哥,我這邊也有兩畝上好的田地,你也拿去一並拿去縣城賣了吧,就當做我們的起家錢。”
柴衛牛笑了笑, uukanshu 又說道:“你那一畝地能換幾個錢,我去回家拿地契,加起來就是三畝地,換來的錢,足夠養活十幾二十人了。”
楊弘搖了搖頭,嚴辭拒絕道:“不成,你那可是你家的祖產,祖孫三代才攢下的兩畝好田,絕對不能賣掉了,錢糧的事你不用操心,我自有辦法。”
柴衛牛猛然起身,激動的說道:“我家的是祖產,難道大哥家的就不是嗎?”
“若是來日跟著大哥當上了義軍頭領,殺遍那些貪官汙吏,便是九泉之下的家父家母,也會欣慰驕傲。”
說罷,他便直接推開門,向著自家的方向走去。
楊弘站在門口,並沒有去追他,因為他知道,再勸也是毫無作用的,大牛的脾氣和他的名字一樣,是牛脾氣,認準的事情,誰說了也改變不了。
楊弘不善說一些煽情的話,對於柴衛牛的這份情誼和信任,他只會默默記在心中,用行動來回報。
旁邊的一間屋子,趙氏方才和楊榮、楊虎吃完飯食,走出屋門,便剛好看到了這一幕。
“小三,你們這是鬥嘴生氣了?”
“嫂嫂,並非鬥嘴之因,晚上我再和你細說吧。”
楊弘看著趙氏溫婉的模樣,微微的笑了笑。
趙氏白了楊弘一眼,從他身邊經過,輕聲說了一句:“有什麽秘密,不能現在說。”
眨眼間,她便來到屋中收拾碗筷,楊弘也跟著一起幫忙,二人很快便收拾好了。
井口邊,趙氏哼著民謠,一邊刷著碗筷,一邊與楊弘聊家常,時間很快就這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