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大唐]安乐公主 > 分卷阅读166

[大唐]安乐公主 分卷阅读166

簡繁轉換
作者:星辉映川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28 23:06:31 来源:源1

外面传来脚步声,曾庆连忙回神正襟危坐,却是小厮抬火盆进来。屋内慢慢暖和起来,曾庆围着火盆烤火。

又等了半日,才有小厮提食盒过来,揭开一看,是一碗炖羊肉,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碗冬笋火腿汤,一碟菱粉糕,并一碗羊肉牢丸。

曾庆忍着馋,起身道谢:“多谢多谢。”

小厮忙避过,笑道:“天冷,郎君快用些。有什么事,你叫一声,我就过来。”说着,便走了。

曾庆自进来,见公主府的仆从皆言行有度,言语不曾骄横,心中赞叹不已。

他一边想,一边狼吞虎咽吃起来,又是满足,又是叹息。公主府的饭菜就是好吃。

曾庆这些天几乎是划粥而食,饿极之下,将饭菜都吃完了,只剩下一碟菱粉糕死活塞不进喉咙。

“小兄弟!”曾庆叫道,外面立刻有小厮捧着铜盆巾帕过来,笑说:“郎君有什么吩咐?”

曾庆受宠若惊地盥洗过,就拱手说:“公主热心款待,我想向公主辞谢。”

小厮笑说:“公主和驸马正在祭祖,一天也忙不完,回来我替你说吧。”

“多谢。”曾庆说着,目光频频扫向案上一口未吃的菱粉糕。

这盘糕若能带回去该多好?晚上吃两块,早上吃两块,能抵两顿饭。

这小厮最伶俐,见了,心下会意,笑说:“我们府里的糕点最是可口,连陛下都赞口不绝。郎君不妨也带些回去给朋友尝尝。”

曾庆忙说:“这如何使得?”

小厮执意要送,曾庆推辞不得。去了一盏茶的功夫,他提着两层高食盒回来。

曾庆朝北边正院的方向拱手再次道谢,才接过食盒出来。只是这食盒不知装了什么,沉甸甸的。

回到借住的寺庙,他迫不及待地揭开食盒一看,上面一层挤挤挨挨摆着各色糕点,香味扑鼻,有菱粉糕、山药糕、桂花糕,还有几样不认识的,皆色香味俱全。

下面一层则摆着十根墨条,一方砚台,一匣笔,并一枚宫制荷包,里面盛着两对笔锭如意的金银锞子。

曾庆吃了一惊,他在老家时就听说安乐公主怜贫惜弱,仗义疏财,最是仁厚,果然不差。他将糕点散了一些给朋友,又开始读书。

读了半日,曾庆忧心忡忡地放下书。他是易州人士,家中薄有资产,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也正因为这点,朝中没有根基,行卷连连失败,名声不显,科考碰壁,一事无成。

若是明年再考不中,他就决定回老家种地,不再考了。想毕,他又拿起书,继续攻读。

晚上,裹儿和武朵儿在灯下下棋。裹儿披着石青色大氅,手里抓着白色的棋子,道:“之前有来公主府行卷的吗?”

武朵儿说:“有,都照公主的意思打发走了。只是我不明白,公主为什么不接受行卷?”

裹儿回说:“你说陛下是信任我,还是信任太平公主?”

武朵儿脱口而出:“当然是公主,公主可是陛下的亲女儿。”

裹儿笑了:“这是其一,其二就是我没有结党,这也是朝臣容忍我的重要原因。上面的信任和下面的拥护,往往不能兼得。”

武朵儿说:“公主是要做纯臣孤臣?”

裹儿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说着,她笑了一下:“当然,我看不惯行卷。既然以文取人,那就不要掺杂其他的。”

武朵儿问:“公主现在参议得失,想做什么就去做。”

裹儿落下一子,叹道:“我又要做得罪人的事情了。”

武朵儿紧跟落下一子,笑说:“公主拉上别人,分摊火力。”

“你提醒的正是。”裹儿笑说。

于是,裹儿在冬至假日,写了一篇奏疏,请求科举考试施行糊名和誊录两法。糊名早已有之,只是时行时不行,不成定例。

誊录则是将考生的试卷由专人誊录下来,避免考官通过字迹认出考生。

上值后,裹儿先找到她的“老上司”姚崇,商议此事。姚崇看完,惊诧地看向裹儿,苦笑说:“李侍郎,这奏疏一上去,只怕相公们就要吵上一吵了。”

裹儿说:“朝廷科举是为国取士,若成了私人相授,那岂不是失了本意?”

姚崇沉吟半响,取了毛笔,蘸了墨,署上自己的名字。裹儿卷起,正要走,姚崇问:“你要去哪里?”

裹儿说:“科举之事归吏部管,当然要与吏部尚书商议一下。”

说着,便去了吏部。自从宋璟主持铨选后,朝中风气好上不少。因他未拜相,就在吏部值房。

宋璟与安乐公主素少来往,听到她叫自己,心中纳罕,便找了一处空屋,见了她。

裹儿将奏疏递给宋璟,笑说:“陛下使我参议得失,如今行卷成风,多不能秉持公正,我有个建议,宋公你看是否合适。”

宋璟接来展开一看,尾部姚崇的署名首先映入眼帘,便凝神细看去。

看罢,他说:“吏部的书判拔萃科一直采用糊名,再加个誊录未尝不可,只是有些鸡肋。”考察书法的科目当然不能誊录。

裹儿笑说:“宋公同意了?”

宋璟沉思半响,除了他对提意见的人有些意见,其他的倒说不出什么不好的来,就事论事,安乐公主这个提议倒是公正。

“朝廷取才,多途并举,书判拔萃科重在吏干,而非文学。我有意设一门考核文学的科目,叫博学宏词科。”宋璟道。

裹儿一向看重吏干而非文学,但是朝中诸多事情缺不了文学之士,且人各有其长,便道:“这是好事。”

宋璟笑说:“殿下的奏疏,我就不署名了。我自己另上一份,与公主的奏疏一起议了。”

裹儿点头道:“这样也好,今年议定,明年就能实行。”

宋璟道:“正是。”

次日,裹儿和宋璟一起上疏。李显早已得知,自然是极其赞同,立刻召来重臣商议。

早年韦巨源主持铨选,选出的人多是时任宰臣亲故,令李显十分不悦。若是大臣各个勾连相结,那他就要受这些大臣辖制了,这是李显不能忍受的事情。

由于李显的大力支持,反对的人又被安乐姚崇宋璟等人驳倒,又加上宋璟所建议的博学宏词科有利世家,两人的奏疏都过了,拟旨昭告天下,成为定式。

太平等人知道时,已经晚了。

不少文人墨客在太平公主的宴会名扬神都,高中皇榜,这其实就是行卷。现在裹儿的提议实行,行卷不废而废,太平公主失去了笼络新人的重要途径,这让她如何不生气?

“我也要当宰相!”太平公主开口坚定道。

先是括户,再是糊名誊录,太平公主的利益接连受损,但她却毫无还手之力,就是因为她发现时,很多事情都已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