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 第670章 袁容的詫異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第670章 袁容的詫異

簡繁轉換
作者:鍵盤戰鬥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4:10:03 来源:搜书1

朱高熾回到了文華殿,全國的兵馬陸續調動,朱棣也準備離開京城,國家的政權,監國權交給了太子,朝廷的文武並沒有感到觸動。

人們已經習慣了,惟獨永樂朝才有的現象。

皇帝常年不在京中,國家的政務由太子治理,這是很特殊的現象,便觀史書,也只有永樂朝達到了巔峰,促進了大明政權的極度穩定。

也是朱高熾這些年來,堅定不移推動社會資源分配模式的底氣。

至少朱棣活著的時候,給了朱高熾敢做許多的事情的勇氣,並不會擔心自己的安危,以及會否帶來大明地方的不穩定。

“自古以來,商人是不穩定的群體,常年受到歷朝歷代的打壓,以當時的社會經濟生產水平,和歷史的局限性,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偏廳會議室,六部大臣,內閣,各部臣工,數十人坐在羅踏椅上。

這是文華殿的新改動方案。

太子殿下不光提倡前宋的與士大夫治理天下,還提出了與天下人共治,軍戶的片井區推出的片長,市井的片坊區推出的坊長,施行多年來,讓最基層的環境穩定了下來。

不過地方上的鄉間,仍然是宗族為主,但是因為巡檢衙門的擴充,法律在鄉間已經有了更多的支撐,不再是任由宗族自理。

四方桌,四方形。

內四方,外圓。

朱高熾坐在內四方北邊的桌子後,內閣大臣與六部尚書坐在其余的三面,剩下的文武們則坐在外圓桌後,以及角落的幾名文書。

中間的空地上,擺了五顏六色的盆景,盆景下鋪設地毯,上方是吊燈,周邊是玻璃窗以及紅色落地窗簾,還有一排排的煤油燈。

紙本、硬筆,茶杯。

“沙沙.”

書寫的聲音充斥寂靜的大廳內。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沒有農業,社會就不穩定;沒有工業,國家就不富足;沒有商業,百姓的經濟生活就不活躍。”

“大明工局以及各組織和上下遊體系,雖然有力保障了社會資源分配,穩定了老百姓們的生活水平,可是社會資源流通太複雜,所以支持民間商行的發展,不光是對大明工局體系的補充,更是社會資源靈活的運轉,兩者缺一不可,必須要兩條腿走路。”

朱高熾念著稿子。

稿子不是朱高熾寫的,而是文書房聽取他的要求後,編寫出來的稿子。

工業化發展到今日,還有學校教育體系的完善發展,培育出了許多的人才,已經能寫出讓朱高熾滿意的稿子,不再像以前,需要他自己動筆。

文武官員們有年長的,也有中年的,有朱高熾聽過的歷史上的人名,例如蹇義、宋禮、呂震,以及去世的鄭賜、鬱新等。

還有許多沒有在歷史中出現過的名字,特別是如今,因為大明全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影響,許多人脫離了歷史的軌跡,有了新的人生道路。

就連金忠也已經在去年逝世,還有當年的北平系將領,許多的功勳也已去世,所以朱高熾有些擔憂朱棣,朱棣五十八歲。

歷史上的朱棣病逝在了出征的路上,難道仍然要如此嗎。

朱高熾有些於心不忍。

更讓朱高熾有些擔憂的是自己的身體,雖然目前還好,可是原主的壽命很短,朱棣去世後一年也跟著走了,為了避免意外,朱高熾只能趁著自己活著的時候,為大明打下根基。

任何的制度以及想法,並不是朱高熾可以做到萬世不變的。

這是歷史已經證明的,猶如大學的校門,本來是打開的,也應該打開,可關了後很難再打開,所以還是需要看老百姓自己。

猶如明朝朱元璋給了老百姓那麽多的東西,甚至他們能把違法的官員,以及官官相護的官員抓起來,如果地方上仍然包庇,還可以去金陵,可這些很快煙消雲散。

西方的現代社會風俗,就是老百姓們自己爭取抗爭來的。

朱高熾上一世看過許多西方的書籍,有些很認可,有些不太認可,有句話非常喜歡,關於英國專利權,貴族與工匠們的爭奪史。

西方學者給予的評價是,那些不願意為自己權益抗爭的工匠,放棄了自己的權利,並不值得同情。

這與東方的社會輿論是截然不同的,因為東方的輿論環境,基本上是對貴族的批判,給予工匠同情,這可能的確助長了一些方向。

當然。

朱高熾同時也認為,清朝是扭轉這類現象,讓人們失去抗爭的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如馬可波羅的評價,那些亡國之人很可憐與敏感,痛恨可汗的士兵,那麽清朝的人難道就沒有這樣的心理嗎,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半相信,一半忐忑。

朱高熾並不知道他為大明留下的寶貴遺產,能不能被大明的百姓們繼承,並發揚下去,因為社會從來不是固定又或者一往無前。

如歷史的長河,不進則退才是正常的現象。

朱高熾只能夯實基礎。

現在就是他新提出來的,對於大明律的改革,更加的細致化的法律制定。

“但是商人們的破壞力,相信在座的諸位,通過高麗的社會現象,有了清楚的判斷,壓製商業的發展不利於社會,不壓製更對老百姓們會帶來破壞,屬於農業上的土地兼並一樣的性質。”

“那麽不能引導商業為社會與老百姓帶來正確的效果,這會是亡國,甚至亡天下的根源。”

“天下很大,大明至今沒有探索到盡頭,商業不能被禁止,因為禁止了商業,別的地區也會有商業,不進則退,帶來的就是落後。”

“並且大明商人們在海外,的確促進了國內的生產力,帶來了國內需要的資源,以及為大明擴張了勢力范圍,起到了諸多的功效,是不可否認的。”

人們聽著太子殿下的講話,紛紛記了下來。

這些年來人們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太子殿下的語錄,有時候無法讓人理解,可未來的事實,又證明了太子殿下的先見之明。

“古代權貴,地方上所有都是他的財產,包括人口,所以唐以前,出名的是酷吏,而貪官在史料記載的較少,唯宋以來,貪官的比例增加,是權利的普及下放導致的,從另外的角度而言,也是一種文明的進步。”

朱高熾平靜的說道。

“嘶。”

有人忍不住驚訝了,太子殿下的話語,常常能讓人深思。

朱高熾的確是這麽認為的。

什麽叫世家閥門。

他們不用貪,因為土地上本來都是他們的。

猶如馬。

給他一個大官做,哪怕能讓他的資產增加百分之一,他甚至可以不要錢,並且拿出部分的資金倒貼衙門。

但是宋以後,官員們不行了,他們只能把社會資料運轉中轉移部分財富給自己,回到家鄉鋪橋修路資學,就能讓鄉紳們得意一輩子。

那麽在唐以前,土地上的人口和財富,本身就是世家閥門的,兩者的生產關系有本質的區別。

“因此宋朝時期,制定的法律,在財產保護上有了普及和明確的規定,是天下有史以來,第一個正式出台保護私人財產的朝代。”

“前元破壞了宋朝發展的文明,以至於全方面的倒退,大明律繼承宋製,可在許多的方面,因為當時沒有達到宋朝的經濟水平與社會風俗,是有很多不足的。”

“現在的大明律,要學習宋朝時期的財產保護制度,具備鮮明的時代特點。”

“各類法律條文規定繼續完善,更具有開明性,例如宋朝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結合當時社會的需求,立法者從各個方面保障相關權利主體的利益。”

“如今隨著大明社會的經濟發展,百姓們的財富增長,此類的需求越發的旺盛,大明朝廷要追上社會的腳步,滿足百姓們的需求。”

“從法定繼承、代位繼承、戶絕財產繼承,保護契約制度等,借鑒宋朝財產保護法律構架,打造符合大明工業化社會需求,百姓們認可,公德秩序認可的完善律法。”

關於財產保護的律法商議,引發了社會上的震動。

元朝時期,奴隸製社會,人們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財富,明代朱元璋雖然下旨,取消了奴隸,又保留了部分勳貴使用奴隸的口子,雖然是進步的,可在律法上並不如宋朝對私人財產保護的完善。

等隨著明代土地兼並,地方經濟破產,百姓們的需求又降到了追求溫飽,所以終明一朝,並沒有達到宋朝的文明高度。

宋朝是中國古代中華文明的巔峰,並不是史學家隨便說的。

一百多年來,人們已經習慣了,可是突然出現的律法,的確滿足了社會發展帶來的新需求,人們都在興奮的討論,並且極力的支持。

特別是商人們,他們迫切的需要朝廷出台這樣的法律。

“這其實是太子殿下在拉攏我們。”

合記商行的張薄,在商人聚會上當眾解讀。

與許多的商行不一樣,合記商行並沒有大肆擴張高麗,反而追隨大明工局的腳步,在渤尼都司等地區提前布局,所以張薄此人雖然經常大言不慚,可卻一直活的好好的。

因為大明需要這樣的張薄。

符合大明總體利益的張薄,讓大明能忍受他的怪異性格,他喜歡吹噓就吹噓好了。

聽到張薄的說法,許多的商人們恍然大悟。

“多年來,太子殿下出台了一部又一部的規定,對我們商人打壓的很厲害啊。”張薄笑著說道,聽得周圍的商人面色複雜。

不是沒人想學張薄,說起來也怪,只有張薄如此放肆卻還活的好好的,其余人但凡敢這樣的,多數都受到了處罰,所以沒有人還敢小瞧張薄。

“不過只要這部法律出台,我相信大家平日裡有再多的怨言,今日也能去之七八,不用再擔心自己的財富了。”

商人們露出了微笑。

但是有些人想到了大宗遺產稅,如果能取消遺產稅就好了。

許多的大商人去世,每個大商行的東家去世,都會引發稅課司的大動作,發生了不少的衝突,甚至有些大商行因此而消失。

可無論規模如何巨大,都無法讓稅課司讓步。

因為每筆巨大的遺產稅,讓朝廷不願意放手,於是與民爭利的口號,成為了商人們對朝廷的印象,也經常以此攻訐朝廷,不少百姓聽到了商人們的說法,覺得商人們說的有道理。

每年的遺產稅,通過朝廷支付給大明工局、學校、各組織,通過社會的流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社會資源分配模式思想指導中,為工民聯合部保障每個工民的工作待遇提供了部分的支持。

又杜絕了一個商人,通過世襲繼承積累,佔據絕對大份額的社會資源。除非是賣掉商行,才會一次性征收遺產稅,又讓商行保持了競爭力。

處處是約束,處處又是商機。

矛盾的社會。

袁容乘坐在火車上,火車在長江鐵道橋上行駛,可以看到橋下的江面。

江面千帆。

貨船、客船、漁船、糧船、沙船.水道巡檢船。

四十余歲的袁容,哪怕見慣了這樣的景象,仍然覺得很神奇,他還記得二十歲的時候,與十八歲的朱玉英成婚,那時候的京城可不是這樣。

包括北平也是如此,自己十幾歲就去了北平。

時間過得真快啊。

袁容忍不住感歎,社會變化的太快了。

五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仿佛隔世一般,猶還記得少年時,朱高熾在北平舉辦的子弟出遊,少年少女們第一次乘坐鐵道馬車出遊。

來到了上海縣,與隨行的人員們搭上去往高麗的輪船,先抵達了漢城。

漢城國王接待了袁容。

大明的駙馬爺。

“朝廷並不支持國王收回高麗南部。”袁容拒絕了高麗國王的請求,認真的解釋道:“高麗南部地區,地方上的矛盾很深。”

李芳果皺起了眉頭。

能活就是本事。

弟弟再也能力,可是他死了,他死了就失敗了。

李芳果想要收回高麗南部。

國內都在痛罵李芳遠,認為是李芳遠導致了今天高麗的地步,失敗者肯定承擔責任,李芳果不希望這樣,作為高麗國王,至少自己死前能收回高麗南部。

否則當自己死後,高麗很難再收回高麗南部了。

袁容笑道:“高麗南部的亂民們雖然得到了懲罰,並且被驅逐出高麗,可是流民不代表不會繼續作亂,如果矛盾繼續加深,新的亂民還是誕生,並且規模可能更大。”

“李芳遠此人能力還是不錯的,他都壓不住,現在他不在了,當高麗地區再一次爆發亂民,我相信高麗內部並無人可平。”

李芳果安靜的聽著袁容。

說來說去,無非是上國不願意高麗統一而已,李芳果知道多說無用,也就不願意得罪袁容,看上國準備如何安排高麗南部。

袁容知道李芳果的個性,是一個懂進退的人。

懂進退好啊。

大明怕的不是講道理,怕的是那些不講道理的蠻人。

只要能講道理,大明就能以最小的成本拿到最大的利益,而那些無法溝通的野蠻人,卻只能靠拳頭說話,反而成本很高。

當年的李芳果能講道理,所以大明這些年來,不光收復了安平都司和鹹鏡都司,還與高麗共管了黃海道,又通過在高麗北部的布局,把大量的流民引去了高麗南部。

最後通過矛盾,引爆了高麗南部地區,讓“不講道理”的高麗南王徹底失敗,最後回到了與大明講道理的局勢,讓大明佔盡了利益。

至於高麗百姓們的困苦和流離失所,並不是大明朝廷追求的,而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

難道高麗自己不能發展起來,高麗的小朝廷讓自己的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卻要把責任推到大明身上嗎?天下哪裡有這樣的道理。

所以袁容理直氣壯的說道:“為了保持高麗南部地區的穩定和安寧,大明作為宗主國,有責任也有義務為高麗的百姓們著想。”

“因此制定了幾條的規則,首先是財產受到保護,任何人在高麗的資產與財富,不可受到打壓和控制,這是不文明的。”

“其次是商貿,商貿能為百姓們增加經濟發展,所以高麗不能禁止商貿,反而還要鼓勵商貿,大明允許高麗商人們去大明貿易,高麗也要支持大明商人們到高麗做生意,互惠互利,共同開放。”

“最後,無論是大明還是高麗,都要保護百姓們的生命權,考慮高麗的不穩定,所以高麗應該認可大明商人們在高麗成立的護廠隊,不能禁止和打壓。”

聽完袁容的要求,李芳果就不願意再談了。

高麗的商人們,有能力去大明做生意嗎?高麗還有自己的商人嗎?高麗的小作坊基本上破產了,高麗的工廠都是大明人開辦的。

他們從高麗賺取了海量的財富,又把海量的財富運回大明,不給高麗剩下一絲,隻留下了滿目狼藉的社會環境與民不聊生。

護廠隊合起來的實力,比地方上的實力都要大,他們還約定共同進退,讓官府需要看護廠隊的眼色,到底是誰的天下。

李芳果無能為力。

軍隊被大明控制了,經濟也被大明控制了,勳貴們也投靠了大明,甚至流民們為了一口飯吃,也被大明的商人們引導。

李芳果只是個國王,什麽都沒有的國王。

懂進退的李芳果隻想著保護自己家族的財富和生命安全,以及榮華富貴。

不懂進退的李芳遠已經死了。

保持著傳統農業社會,抗拒大明商人們的腳步的高麗南部,也因為前年的高麗民亂,徹底被打開了大門,堅持了十幾年的李芳遠,不光自己死了,他的多年來的成果也徹底消散。

袁容離開了漢城後,一路南下。

猶如彈簧,當年抗拒的多麽堅決,如今垮的就有多快。

高麗南部地區土地兼並速度誇張的令人怎舌。

流民破壞了許多,加上新的政令,離開了土地的勳貴,那些土地屬於無主的,大明商人們從亂軍手中獲得,屬於戰利品。

這些戰利品報答給了大明的商行。

加上經濟的崩潰,物資的短缺,大明商人們用最小的代價,購買到了巨大規模的土地,控制了高麗南部三成以上的田畝。

例如黃麻種植區,高麗南部比北部更合適。

大明有上億的人口。

商品物資運輸的發達,對麻繩麻袋的需求仿佛沒有止境,生產多少都會欠缺,工廠每年的產量都在提高,可是社會的需求也在不停增長。

於是黃麻從高麗北部種植到了高麗南部。

高麗的農業田畝漸少,糧食產量越發的降低,百姓們更難買到糧食,他們也沒錢買糧食。

農業的兼並,人們無地可種,只有加入工業的道路,可是高麗沒有工民聯合部,沒有社會資源分配模式,人力的過剩,以及資本的壓榨,他們在工廠裡乾活只能獲得極少的口糧。

十九世紀,倫敦的工人平均壽命是二十二歲。利物浦、普雷斯頓和曼徹斯特其他城鎮的工人們,如果能活到十九歲就算很幸運。

英國的各個工廠,煤礦,不光有老人婦人,還有幾歲的孩子們,只要能乾活的,都會成為廉價的勞動力。

與之對比的是紳士們。

英國的鄉紳們過著極度奢華的生活,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大多數紳士的住宅都有盥洗室,有些盥洗室還有冷熱自來水。

在迅速發展的工業城市,例如倫敦的聖吉爾斯教區,那裡貧民窟的排屋,院子裡充滿了從廁所溢出來的糞便,深達近六英寸,人們在院子放置了磚塊,uukanshu 以使住戶可以不濕鞋子從院子穿過。

這才是資本社會。

為什麽十九世紀以來,西方的百姓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運動,因為他們過得太悲慘了,所以最後又誕生了先進理論。

袁容一路觀察高麗南部地區。

成片成片衣不蔽體的流民們,蜷縮在城牆根下,城門口的門丁不允許他們進入城裡乞討。沒有健壯的勞動力,更沒有年輕漂亮的女性,這類人早就被挑走了。

與之相反。

當袁容進入全羅道羅州城時,城裡的主乾道上,大明商人們的居住區,不光修建了筆直的道路,模仿國內用石磚鋪設,道路兩旁全部是嶄新的小樓房。

每棟樓房的大門前,豎立了一根煤油路燈。

栽種的樹木,和修建的花園,把這片居住區點綴的猶如世外桃源。

門前花園裡,男仆正在搬運家具,女仆在清掃院子,打掃的一塵不染,靴子底不沾灰。

與國內一樣,大明商人們成立了片坊,推出了管理片坊的片坊長,維持居住區的治理,甚至成立了巡檢司,保障居住區的治安,不讓外面的人進來。

這裡生活的人,除了大明商行的東家掌櫃們,還有國內來的中高管理層。

他們的孩子在花園裡嬉戲。

花園旁有廣場,廣場中央有孔子雕像和噴泉,不遠處是學校,還有一座佛堂和道觀,有片區居民一起出錢,請的清道夫們維持整潔。

剛剛從城外進城的袁容,在人們的簇擁下,有些不太適應,差距太大了。

這個差距,猶如天和地的差別。(本章完)

最新網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