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鄭重的前來,告誡了自己一番,朱高熾夜深人靜的時候,坐在案幾後,翻看各部的報表。
正如任何事物有利有弊,經濟的大發展,帶來的是平衡的破壞,貧富差距比農業社會更大。
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是近代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模樣。
人們活得痛苦不堪。
猶如清朝。
前者是被資本家最大程度的剝削,後者是被奴隸主最大程度的剝削。
朱高熾看著社會理論研究室,工農人口分配項目組,社會人口分配預估數字模型推算小組的模型。
其中的數字令他感到了壓力。
明朝的百姓,在十六世紀的西方記載中,例如《大中華帝國史》、《大中國志》等書中。
“這個國家的財富值得稱羨,除盛產各種谷物以及一切生活所需東西以外,他們還把所有東方最貴的商品售賣給外國人。”
“所有的省都不乏長壽和愉快的人,可以看見許多精力旺盛和健壯的老人。”
“中國人爽快的讚頌鄰國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國家的人,除了自己國家的東西以外,不喜歡別的東西。”
“中國人看見來自歐洲的產品,即使並不精巧,仍然發出一聲讚歎,這種謙遜態度真值得稱羨,特別表現在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對於那些有眼無珠、故意貶低所見東西的人物,這是一個羞辱。”
“他們第一是極其清潔,不僅在他們的屋內,也在街上。”
“他們通常在街上設有三四處必需的或公共的休歇處,布置很好,因此忙於公務的人不會把街道弄髒,並且從那裡得到供給,類似的法子通行全國所有的道路,有些城市的街道可通航,如同意大利的威尼斯。”
“在這個大國,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尤其是,他們努力工作勞動,是大商人和買賣人,所有這些人,連同上述國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當地被稱做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這是無數來華返國後,西方人留下的記載。
古人的精神財富,有時候比後世都要看上去健康。
自信、強大、文明,正是中華禮儀之邦,才是世界萬國模仿學習,內心尊崇的上朝天國。
那麽到了清朝,包括所謂的康乾盛世。
英國政治家、外交家馬戛爾尼,乾隆時期訪問清朝,回國後留下的筆記。
“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衫襤褸甚至裸體,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
“任何進步在那裡都無法實現”。
“人們生活在最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懼之中。”
十九世紀英國軍官f·a·lindley記載。
“經過汕頭、廈門、福州、上海等地,每到一地,我總是盡量跟本地人相處在一起,我發現他們都深深痛惡當前的統治者。”
“一般人都把殘酷、凶狠、口是心非歸之於中國人的天性,其實這多半是由於邪惡的滿清政府所造成的。”
“這些人從嬰兒時代起,就習慣於流血和酷刑的慘象,正像他們的祖先,在最近兩世紀中被韃靼征服者所屠殺的慘象一樣。”
“統治者的無窮迫害使他們麻木不仁,墮落退化。剃發的奴隸標記使他們帶著不自然的烙印。”
“橫恣暴虐的專製制度摧毀了並貶抑了他們的精神,他們的生命財產完全操在最卑鄙最無人心的官吏手裡,操在只有賄賂可以動心的審判官手裡。”
“凡是反叛異族皇帝的非正義統治的人,按律是千刀萬剮、凌遲處死,稍涉嫌疑就被砍頭,牽連在反叛案件裡的人一律格殺勿論。”
“因此中國人沾染了,通常是被壓迫的弱小者所憑借的狡猾和欺詐,又有什麽奇怪呢?”
這個英國軍官,很好的形容了辮子精神的來歷。
為什麽中國人會染上辮子精神。
歷史的真相可能會被隱瞞一時,但只要世界還是流通的,總有真相大白的那天。
銘記歷史,才能避開苦難,不讓後世子孫重蹈覆轍,是每位族人的責任和義務。
朱高熾看著手中的數據,為北平已經爆發,並且向外蔓延的人口大增長,以及要不了幾年帶來的全國人口大爆發。
這就是農業技術先進,社會穩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儒家思想,加上工業化發展帶來的巨大威力。
人口大爆炸,生產力沒有跟上,帶來的就是進入“人口陷阱理論”的社會。
比例越大,人均越貧困。
經濟基礎決定一切。
這也是為何法國人口為西方三分之一,並且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卻在近代工業化浪潮中墊底的原因。
近代時期,西方各國的人口增長速度,都在超過法國,以為他們工業化發展更加順利。
而法國因為進入“人口陷阱理論”社會,導致發展無力,最後靠著沒有閉關鎖國,引進了新的技術,最終避免了破產。
後世中國也是,掉入了“人口陷阱理論”社會,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痛苦才脫離了陷阱中。
工業化發展的速度,能不能超過人口暴增的速度,成為了當下大明的關鍵。
如果超過,那麽一切向上。
大片井制度,以人為本制度等等,得到有力的保證。
而如果差距越來越大,那麽一切政策都會破產。
社會的發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第一階段的勝利後,就萬事大吉。
後世西方不少現代化國家破產,他們有支援和資助,大明可沒有,只有周圍遍地的豺狼,會在大明的屍體上吃空一切。
第二日。
十幾名學者,包括內閣來到了文華殿。
“你們看看北平的出生人口吧。”
朱高熾笑著問道。
眾人點了點頭。
朱高熾收斂了笑容,露出了真實的心情,滿臉的嚴肅。
西方工人後世的寬松環境,是他們的祖宗,通過幾百年的奮爭贏來的。
中國工人沒有,偉人看出來了,因此一直強調主人翁精神,希望他們懂,自己的福祉需要自己去抗爭。
可惜人力有所窮,拔苗助長起來的東西,注定了他們少了一些工人精神。
那麽大明同樣如此。
工業化發展不是社會意識達到的高度而自然發生,是朱高熾一手推動起來的。
所以同樣的道理。
朱高熾不信任當下的人們,能解決工業化發展過程,在大明即將發生的大問題。
朱元璋不行,朱棣也不行。
他們能延緩這個過程,但是解決不了核心問題,終歸會爆發,爆發的越晚,積蓄的能量越大,造成的破壞越大。
例如大明。
大明晚期早該亡了。
結果拖到最後,亡得太不是時機,造成的破壞太過巨大,給了外族征服的機會。
大明不但可以亡,還能提前亡。
但是大明可以亡,而天下不能亡。
古人很早就提出的族國觀念。
可惜大明亡的太晚,導致天下也亡了,造成了中華文明巨大的悲痛和損失。
新內閣閣員,歷史上的三楊之一,北平當初轟動的三楊問道,楊溥主動說道。
“金州使用了許多閹工,建設的過程中,造成了傷病不是少數,促進了金州醫學的發展。”
“金州醫學經過大量的研究,醫學上有了蓬勃的發展。”
“工業化發展,促進了農機行業的發展,還有化肥、農藥行業的興盛。”
“人們的食物更加富有,根據金州大夫們的說法,人們身上的能量大大增加,不光壽命增加,風寒之類的病狀,也不再易的奪走人的性命。”
“助產鉗,接生技術的提升和統一標準,可見生產力的發展,帶來的是方方面面的變化。”
“因此北平的人口出生率,達到了驚人的成就。”
不就是十幾萬新生兒嗎。
楊溥不懂皇太孫殿下為何憂慮,他認為這是好事。
朱高熾笑了笑。
工業化發展的第九個年頭,的確湧現了一批工業化發展道路上的人才。
不過他們仍然具備局限性。
因為他們不如自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如果北平人口的增長,只是當下的高度,朱高熾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他深知,可怕的是巔峰。
從北平到金州先後發力,然後是大寧,開平,今年開始,陝西,山西兩地也開始大增長。
在中國原本先進的農業技術上,又有了更大的物資基礎,帶來的變化讓人震驚。
北平行省工業化程度深,統計的效率更快。
今年北平行省的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自然增長人口超過了十六萬。
要不了兩年,陝西和山西,以及河南,山東都會趕上這個數據。
等發展到南方。
每年自然增加人口三百萬以上,隨著基礎的增加,越往後數字越恐怖。
如果是這樣,朱高熾還能想辦法。
但最怕的是巔峰。
後世第二個十年,戰爭和自然災害,與某動中,人口仍然不可思議的增加了一點九個億。
英國更恐怖。
那個時期的英國,工人階級活得非常艱苦,可巔峰最高達到了百分之十六的人口增長率。
無論是中國還是英國,都有這個巔峰,都在第二個十年。
同樣。
這個巔峰隻維持不到十年。
百分之十六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是什麽概念?
七千萬人口的大明,一年增長一千一百二十萬的人口,就算只有五年的巔峰期,那也是五千六百萬的增長人口。
多了五千六百萬張嘴。
後世人們常把那些年的貧困歸入政策,其實主要還是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
不然某計也不會被定為國策。
朱高熾穿越前的祖父,一對夫妻生了九個孩子,農村裡同代老人,多是如此。
十一個人的吃穿住行,指望著一家不到十畝的田地,在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是多恐怖的概念。
英國有龐大的殖民地供應,而且人口基數畢竟少,增加的人口,終歸只是幾百萬而已,能被輕易被抹平。
中國不一樣。
同樣的發展,印度比中國外部環境更寬松,為何印度不如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因為他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那麽大明的人口,等於整個西方人口,沒有任何地區供應的起大明的需求。
殖民地模式,撐不起大明。
只有一個方式。
每戶一百畝以上的土地,堅持到這些孩子的長大,二十年內,需要增加五倍以上的耕地。
而傳統的農作業模式,有無法支持起大片井模式。
機械化農業是唯一的道路。
保證以人為本的制度。
後世中國南方的農民,為什麽要成為農民工,因為田地無法供應,他們的幸福感自然就降低了。
總之。
朱高熾要達到的以人為本的社會,人均資源分派,讓同時代外國人羨慕的中華文明精神面貌存續下去,即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他看見了。
和偉人一樣的看見了。
不同的是,偉人是真正的眼界,而朱高熾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見的。
“我大明有十五個不征之國,同為大明的藩國,其中倭國不尊上朝,當施行懲戒,封禁此國,任何國家都不可與倭國貿易。”
朱高熾緩緩說道。
“朝鮮王國,大琉球王國、小琉球王國、安南王國、真臘王國、暹羅王國、佔城王國、蘇門答剌王國、西洋王國、爪窪王國、湓亨王國、白花王國、三弗齊王國、渤泥王國,十四國應該開放土地,接受上國派遣百姓移民,並由上國派遣官員治理上國百姓,共同發展,自由貿易,接受文明之光。”
大琉球王國和小琉球王國指的是琉球群島。
琉球群島在明朝時期,並不是一個勢力,而是有三家,分為山南王,中山王,山北王,分別控制琉球群島。
因為獲得大明的冊封,琉球大島的南方先島諸島、北方奄美群島等當地的酋長分別向中山王進貢。
中山王勢力最大,是大琉球王國,其余是小琉球王國。
到了永樂後期,中山王國統一了琉球,成為了一個國家,於是永樂朝以後,只有琉球王國,不存在大小琉球王國。
眾臣驚訝了起來。
皇太孫的胃口真大。
古人不是傻子,包括朱元璋定下不征之國,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和生產力的限制,而不是對擴張沒有野心。
從朱棣擴土數千裡,大臣們就做好了外擴的準備。
只是沒想到皇太孫殿下的步子會這麽大。
“恐怕許多國王會反對,是不是慢慢來?”楊溥小心的提醒道。
朱高熾搖了搖頭。
楊溥這個人歷史上出了名的謹慎,有時就連上朝時也總是低頭循牆而行。
“十四個王國成為我天朝的藩國,是他們的福氣,多年來獲得了無數的好處。”
“猶如那中山王國,借助我大明的名頭,威逼利誘的手段,先後收服了宮古島酋長、八重山酋長等。”
“沒有隻佔便宜不付出的道理,中華不當冤大頭,合作共贏,他們願意的,那麽自當是我大明藩國,如不願意的,就不要擔個藩國的名頭。”
朱高熾強硬的說道。
大明三大船廠的整合,北、中、南三地區,每年下水的船隻不可計數,已經和明初有了截然不同的形勢。
北方的大漠已經收復,而帖木兒國又在西亞的戰爭之中。
大明北部、西北部地區軍事壓力減弱,有了更多的力量可以投入東南亞。
除了安南,所有的國家的人都可以清除掉。
只有真正心向中華文明的人,才是可以吸收的,成為真正的大明人,而不是虛情假意,等待時機。
至於海貿,大明本身就是最大的內需國,東南亞的貿易量,並不在朱高熾的眼裡。
以大明人的生產力,才可以真正的煥發東南亞的經濟,形成東亞東南亞貿易經濟循環圈。
“內閣要與禮部官員制定個章程,提起開始規劃,最遲明年就要啟動。”
朱高熾吩咐道。
此時。
從廣西送回來的情報,遞交到了朱高熾處。
“什麽?”
看著廣西的消息,朱高熾有些傻眼。
與自己知道的情況完全相反。
二弟病情好轉了,這是件好事,讓人松了口氣,可安南是個什麽情況,朱高熾猶豫不決。
安南與別的國家不同。
安南的華族是同族。
無論怎麽說,在中華最危機的時候,海外同族出人出力出錢,消滅清朝的功勞,海外同族功不可沒。
而中華文明存亡時刻,大量的漢人湧入安南,成為中華文明的避風港,這就是血脈相連的原因。
誠然。
歷史的長河,會讓一切發生變化。
爭吵總是有的,反目成仇也是有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別人的眼中,大家只有同一個身份。
更無法否認。
那是因為中華文明衰敗,不光是國內,國外的華族也在遭受迫害與清洗。
可能某段時間,內外勢力強大的原因,讓人們遺忘了,甚至發生衝突。
可只要遇到正確的時期,把歷史翻出來,大家就能醒悟過來,立刻有團結的底子。
後世的安南之痛,正是因為大量華族遭到殖民者清洗的原因。
在朱高熾心裡,安南不會當做外國對待,將會一視同仁的,以人為本制度。
因為這是十五世紀。
安南活躍的華族,來自秦朝遺民……唐朝遺民,宋朝遺民,雙方使用同樣的文字,讀寫同樣的書,采取同樣的制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