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阳神朋克 > 第一百二十章 赵孟之所贵

阳神朋克 第一百二十章 赵孟之所贵

簡繁轉換
作者:生煎包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1 22:31: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森林边,一堆堆原木被生产队挑选出来。

劳力们五人一小伍,十人一小队,相互配合,将大小长短相当的直接拼在一起,然后用草绳扎成木筏。立起来就是一面墙。

有的筏故意留下几个缺口,就能作为门窗使用。

旁边,已经整平的地面上,三根高大的原木架成了一个三脚架。木架的顶端上是从银河号上拆卸下来的起重机,正将一根削尖的原木打进地面。

“一二嘿!……一二嘿!……”

随着十名劳力拉拽着绳索,架顶上操作起重机的三名水手也配合得恰到好处。两丈长的巨大原木,好像竹钉一般被揷进了土中,震得地面轰轰作响。

起重机原本是放锚用的,顶端是一对定滑轮,吊钩上还有两对动滑轮。它能让十个水手拉拽数万斤大铁锚的起落,也是泯南和瑚州现在盖房筑桥的重要工具。

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探索中进行的。起重机原本是为了航海才慢慢改良完善,如今又重新用回了陆地作业。

轰……轰……

生产干部指挥着劳工们操作起重机,很快就将六根原木打成了柱子。之后还是用起重机把四面墙立起来,房顶上再糊上泥和草,一幢简单的木屋就盖好了。

这种木屋盖起来仓促,却也整齐美观,也结实牢靠。前后不过花了半天时间而已。

对洋务衙门来说,这样的小工程简直太容易。如今三艘大舰各有五个锚,其中两个腰锚一般作为备用。它们的起重机就都取了下来,暂时给开荒用。

诸如此类的生产器具,军舰上还带了很多。加之有了大量材料,要盖房修路根本不成问题。

生产队的干部们也把人分成了不同的工作组。壮劳力专门负责扎木筏,女人和孩子帮忙搓草绳,衙门里的水手盖房,分工明确。

明确的分工,能让劳动效率提升很多倍。

女人和孩子们把草绳搓好后,一捆捆的放在壮年男子们的旁边。男人们把挑出来的原木铺好,就能直接扎成筏,然后送到工地把房子盖出来。

六架起重机,一个上午就盖出了六间屋子。说来简陋,但这小木屋看起来却也别俱一番风情。

木屋之间,还有工作队在负责修建道路。即便是开荒,衙门也做出了大致规划,不是没头脑的乱搭乱建。

盖房子的位置,选的都是坡面较高,地势平坦的地面。离正在开发的农田也不远,也方便作息。

工作队组织起人手,在画好的路标上铲出一丈宽的路基,然后把筛好的砂石均匀的填铺进去,形成中间略高,两侧略低的拱形路面。

路面两边,还挖好了排水沟。这样平时出门便利,下雨也不用担心淹了房子。

一天下来,小木屋盖好了十余间,一条道路也从房舍中间穿了出来。

排水沟一直连到正在开发的田梗旁,如果只看这一处,当真有了点烟火气了。

另一边,农业组的干部也早早为粮食生产开始做准备。

一口口的麻袋被取出来,里面放的是准备好的早稻种子,正浸在掘好的畦洼里发芽。发芽后再有一个月的出秧期,到时田地也就该整好了。

一天的忙碌终于结束,乔银他们回到营地,照例又点起篝火。一起烤干粮吃饭,其乐融融。

晚上,海员们依然回到船上休息。百姓们则睡在营地的帐蓬里,其中有十余户人家更是有了自己的房子。

“起来,准备干活!”

“动作快点儿,别像个老娘们儿!……”

次日天刚亮,方皓就和鸡一起叫了起来。男女老少再次奔赴到工地,新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

随着森林逐渐的开垦,荒地上的房屋又多了几座,道路也延伸了许多。衣,食,住,行,慢慢从无到有,一点一滴的开始积累……

……

时近年底,大肃北方已能感受到真切的寒意。不过在泯南和瑚州,这里才刚刚结束了第二季收获。

晚稻的产量,比早稻还要整整高出一成。加之新政让农民分得了不少所得,有了点余钱,所以不少人都开始采购年货,为商品经济又增添了一丝繁荣。

经过半年的建设,瑚中县也真正进入了发展的顺畅期。大量涌入的劳工,让县城几乎扩大了一倍,林立的起重机和竹架成为了城中最常见的风景。

城外的农田开垦,也扩大了五成。因为这里没有地主,农庄经营成为了根本的生产模式,随着流民的增加,就能顺利的继续扩展下去。

瑚州港的船场也同样扩建了许多。除了派军驻防的镇远营之外,衙门里的不少骨干也被均分到了此处,开始负责维护修理一些小型舰船。

农,工,商的持续发展,让整个瑚州的人口几乎又翻了一倍,接近十万人。但每天依然有数不清的人往这边跑,有的顺利抵达了,有的葬身鱼腹。

和瑚州相比,源州则是人口中转地。大量的人从周边涌入省城,然后又从省城流往瑚州。

泯南不比瑚州,有一定的历史包袱。

不过有当地巡府,布政使,按察使,还有知府,知县等诸多官员的坚持,以及开明绅士,新农民的努力,上半年在整改完成的土地上证明了新政的价值。

官府衙门用压力和引导双管齐下,终于迫使那些还在观望的中立人群逐渐加入到了新政之中。当地官府也对这些姗姗来迟的人表示热烈欢迎。

按原本的套路,一件事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事实教育了你,你就应该满面羞惭,负荆请罪,从此低我一等。

史书上,负荆请罪的故事多不胜数,也为清流士大夫们津津乐道。

但源州府上下的衙门丝毫没有这种兴趣。

对于迟来归附新政的人群,衙门只说是宣传力度还不到位。不光没有折辱,还积极派遣干部过去帮忙整改土地,组织生产,补种补收。

因此随着中立人群加入到了新政行列,源州的土地整改顺利完成大半。二季收获的粮食比往年多出好几成,从农场到农庄,都是一片祥和。

但就是如此成效,依然少不了抵制的声音。

对于继续顽抗的土豪劣绅,衙门自然不会再听之任之。不惹事便罢,惹事必被抓。

十一月底。

一场大雪从北方袭来。一夜之间,银京城就变成了一片银白,成了真正的银京。

“皇上,臣有本启奏!”

朝堂之上,大学士司马匡正起身鞠礼,向皇帝陈辞。

“俱南方士绅所言:泯南巡府宁卫借新政之机,大肆征敛民财,湖阳知府江沱,江口知县丁真与其沆瀣一气,巧取豪夺,将千顷粮田尽皆霸占!至使源州一府哀鸿遍野,泯南一省人心惶惶;长此以往,恐民风糜烂,动摇国本,恳请皇上明察。”

“皇上,臣也有本启奏!”

司马匡刚一说完,坐在另一班的骆诚国也站了起来。

“新政伊始,有些风言碎语在所难免。当初朝庭推行摊丁入地,也遭遇过士绅抵制,可推行成功之后,国库每年的收入就增加了一半!羡耗归公,没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进项,但国库因此又多收入了两成;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虽然让有钱的富户多少受了点损失,可国家的财政因此又多入了四成!小民百姓也相应减轻了负担。先帝时,大肃的岁入不过三千余万两,如今已近六千万两,几乎可与北肃盛世年间持平!这都是真事,发生在眼前的真事,司马大人身为国之重臣,为何不谈及国强民富,而偏偏在意个别劣绅诋毁朝政?”

“钱钱钱,你又谈钱?一天到晚都是钱!”

司马匡终于又露出了怒色,“钱再多,失去民心又有何用?”

“民心?”

骆诚国冷冷一笑,“庶民之心,难道不是民心?”

司马匡也是冷冷一笑:“士农工商,士乃万民之首!得士民之心,方得民心,这是圣人说的话!”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又是谁的话?”

骆诚国也露出了怒色:“圣人所以言士,因士以身事国;士不以国本为先,乃自绝于圣贤,圣贤亦弃之也!”

“好了好了……”

见二人又在朝堂上吵了起来,皇帝连忙开口调和了一下,“源州推行新政,本意是治国安民。如今有士绅被官府治罪,爱卿应先陈述案情,就事论事嘛。”

“是……”

骆诚国和司马匡也停止争论,重新端正了仪态。

司马匡奏道:“源州有一举人,姓吴名英,乃当地士绅名流。但今年推行新政,吴英不过提了几点条陈,就被巡抚羁押!不光被革除功名,其名下田亩也被分给佃户流民,此等行为,和大戎圈地有何相异?”

皇帝听了,便望向了骆诚国:“可有此事?”

“皇上!”

骆诚国也奏道,“因吴英是士绅,此案乃泯南学政所辖。据臣所知,吴英在源州抵制朝庭新政,散播流言,蛊惑民心,谤及先帝!后经巡府审讯,吴英俱已认罪,但本朝不以文字罪人,因此学道衙门只罚银数千,并未入狱,更未牵连家小!至于圈地一事,不过是将吴家田亩按新政改成了农场,其田产仍属吴家。今年秋收,吴家的收成倒比往年更多了,官民皆无怨言。”

“哦。”

皇帝听了,也微微松了口气,“司马大人,事情并不严重。看来是坊间传闻,把事实夸大了。”

司马匡听了,终于也无话可说:“皇上圣明……”

两班大臣见了,也连忙都跟着唱颂起来:“皇上圣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