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阳神朋克 > 第一百八十六章 厚德之人

阳神朋克 第一百八十六章 厚德之人

簡繁轉換
作者:生煎包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1 22:31: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年中。

随着伏浪营回到廉州府,洋务衙门本季的试航终于完满落下帷幕。

如今的大肃从试航到贸易,都进入了一个平稳期,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小摩擦不断。

而在会试之后,皇帝也连发三道圣旨,再行新政。

第一道旨,拟定洋务衙门管理的海军署,正式升为了海军部;祁云伟担任尚书,领大学士衔,这让他无论是从名义上还是在职权上,都能整合调动全国的海防资源。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上次与东瀛发生海战,就是其他海防力量想过来帮忙,也会遭到朝中御史的弹劾。毕竟跨藩调兵,在任何朝代都是大忌。

直到如今,事权才有了主。哪怕现在没有战事,廉州,胶州和珒门的驻防海营也都来到泯南,帮忙往瑚州运送迁徙的流民,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第二道旨,则是将瑚中升县为府,周近直接升任知府。另又外放了翰林院的两名亲信进士,分别担任瑚上和瑚下的知县,瑚州正式成为州级行政机构。

第三道旨,是工部整改。

自临城府和吕州府的讯线接通,这二府五县在上半年就把土地整改完毕。省内其他州县的讯线也相继辅设,整个泯南进入大规模的改革。

单是新整改的二府五县,半年以来的失地流民就超过六位数。以一艘大型海船每七天运送一百户的效率,终究还是太紧,必须要整合全国的资源才能运转。

至于铺设讯线,原本泯南也只是低调行事。

因此皇帝下旨,是要烧什么“万寿金丹”,重新整改了工部。讯线的铺设,交由新成立的公共工程署负责,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铺设讯线。

皇帝的意思,树立的讯线杆就是“香”。用讯线传递政务,就是向上天表达治国安民之思想,可以用来聚集香火;香火多了,就能炼出“金丹”。

不过皇帝还下了一道上谕,就是僧道不能参与政务。佛道只能“建庙立香”,但真正在衙门传达政令,与上天“沟通”的必须是正牌子官吏。

这一下,清流士大夫和御史们都不好弹劾什么了:说他是昏君吧,他压根儿就没找过什么和尚道士;说他是明君吧,他又打着炼丹的名头在办实事。

言而总之,泯南的讯线是名正言顺的把各道府县衙门都接通了;银京和珒门这一片,廉州一府二县,胶东一府三县,汉冲一府二县,也都开始立“香”,一副帮昏君炼万寿丹的架势。

到最后,势必还要真正建立长途讯线,把实行新政的几大港口完全联通起来。

……

轰隆……

年中,雷雨如期笼罩在了泯南。

源州府,太平庄。

磅礴的大雨之中,一个身影正在闪烁的雷光之下挥舞拳脚,感悟着天地意志。

经过这次督考,乔银终于晋升成为大船长,真正有了独挡一面的身份和实力。

不过他并没有自满。哪怕是在休假,依然孜孜不倦的磨练着自己的修为,丝毫没有懈怠。

乔银的武道,已经修炼到了大宗师巅峰。他如今施展佰数伪手,都不输于普通武圣了。

在他舒展的身形周围,还有四名或男或女,或老或少的身影,正是观想出来的四尊魔神。

这四尊魔神同样动摇四肢,挥舞拳脚,在雷霆之中磨砺着武道,直到逐渐淡去,重新回归了乔银的念头之中。

雷霆渐渐散去,乔银才从修炼的状态中回复过来,整个人又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意境。

用手一招。

不远处的金石台上,一口口或大或小的马蹄磁铁被摄取下来,堆放在了草棚之下。

如今的马蹄磁铁,是洋务衙门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几乎所有有条件的官吏都会帮忙铸造。

太平庄自然也不例外,这次雷雨之后又淬炼出了数百口磁铁,不过要携带起来并不容易。

好在乔银如今已经参悟出了不少新东西。

只见他取出一个封印卷轴,展开铺在地上,然后张开手,让五指中渗出鲜血。

随后,整整八十一枚弧光闪烁的幻灵佛珠从眉心遁出,盘旋在了他的头顶之上。

“口寄之术!”

乔银双手结印,拍在了封印卷轴之上。

卷轴周围,数百口大磁铁似乎被一阵扭曲的力量吸入,最后全部收缩在了卷轴之内。

在这次忍术的封印之下,那些幻灵佛珠也随之失去了力量,变成了普通的黑疙瘩。

嗞嗞……嗞嗞……

不过,乔银的眉心很快遁出一枚三劫念头,再次祭炼着这些幻灵佛珠!这些佛珠很快就重新被渡上电弧,恢复了神通。

然后,他再次取来剩下的磁铁,重新结印,封入!

又一次封印了剩下的马蹄磁铁,同样利用幻灵佛珠的力量,乔银自身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成了!我就知道,能够破解它的缺陷。”

研修成功,乔银不由得心花怒放!

原本用封印卷轴携带物品,并不能带很多。哪怕是武圣,鬼仙,最多封印一颗原木,自身的力量也会所剩无几。这也是封印之术的最大弊端。

但乔银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利用法则上的漏洞,让封印之书变得完美无缺。

“哈哈哈哈,有了这个,我就能无限的往海外运送物资了!造化葫芦装人,封印之书载物,既然儒家说能载物是厚德,那我岂不是厚德之人?”

将卷轴收起来,乔银当真是得意非凡。出海的两大难题,到今天终于解决了。

如此又过了一天,眼看休假结束,乔银再次向母亲和嫂子道别,朝着省城衙门返回……

……

太平庄通往码头的路,早已铺上了平展的碎石和洋灰。一路看着故乡的繁荣,乔银心中无比惬意。

和年节时相比,太平庄的人要少了很多。不过干道上的摊贩却比往年又多了不少,行人和车辆匆忙的往来,使乡间充满着人气。

其实不光是太平庄。源州府近年,周边的农村人口都在减少,逐渐向城市聚集。

这正是得益于农村完成了土地整改。

放眼望去,大片的田地正开始二季耕种。收获的早稻已经运到了州府,成为了商品粮。

乔银乘上小船,一路来到省城。

城中热闹非凡。最早的工地棚架已经拆除,建成的是一座座新式的塔楼。

这些塔楼贮立在长街两侧,有五层的,七层的,高大气派,坚固实用。

街道全是平整的碎石洋灰路,路边修缉整齐的排水沟,沟侧还种着树。一道道讯线被笔直的木杆架起,联络着各级衙门,彰显着新政的功绩。

长街上人来人往,拥挤着连绵的商铺和地摊,整座州府的人似乎比往年多了好几倍;各式的招牌,幌子,从街边的楼面上伸出来,连绵到远方,一眼都看不到头。

兴步穿过江口县正街,乔银逛到了一处纺纱场。这正是他家早年就开始经营的产业。

如今的纱场已经扩大了十几倍,高大的场房内排满了整齐的纺纱机。一个个工人在纺机边忙碌,组成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画卷。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新修的水渠和蓝银水车了。

“小姐,这新建的水车实在太厉害,功率比旧式水车何止大了百倍!”

掌柜向乔银介绍着水车的性能,难掩兴奋。因为这座新的水车实在不可思议。

场房外开凿的水渠内,修建出房子大小的水库,水库的拦水坝上开凿出了水道。螺旋叶般的水车就安放在水道内,随着水流飞速旋转。

丈余大小的水车,足有十多枚叶片,都是由名贵的蓝陀银木制成,流线般组合成一个整体;叶片上镌刻法阵,在水流的冲击下飞速旋转,提供着连绵不绝的动力。

一座水车,就能带动整个纱场一百多台纺车开动。

正因为如此,掌柜才会如此激动。这样的成本,能让纱场的利润提升许多倍。

“现在一个工人纺的纱,在以前要六十个工人才能做完,六十个!我们纱场的收入,当真是日进斗金!”

“这水车能够改良成功,多亏了小珍姐姐不懈的钻研!我想,她应该已经突破鬼仙屏障了吧?”

水车的改良,自然是丘小珍的杰作。不过法阵的祭炼,也少不了乔银的功劳。

而最关键的轴承,却是从东瀛人那里得到的。

小小一座水车,从取材到制作,从简陋到完善,融合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

自从江口出现机户,就出现过大面积的纱荒。乔氏改良了纺车,又造成了织机跟不上生产,进而诞生了水力纺织。彼此你追我赶,相互成就,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其实不光是纺织业。源州诸多产业,大到造船,军工,小到陈设,家具,也都在这样的市场机制下水涨船高,也只能在这样的市场机制下完成产业升级。

假如没有新政保护,纱荒初期只能造成棉纱价格暴涨,水力纺织也会沦为打压纱价的工具,永远无法形成正向循环。

泯南硬是挣脱了小农经济的束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呈现出完全不同于小富即安的面貌。君子并不固穷,追求富足绝非可耻的事。

看着在纺纱机边忙碌的工人们,乔银心中也是一片火热。如今的纺纱机,一次能纺出几十道纱线,而且紧密结实,质量极高,利润丰厚。

或许乔氏都不会想到,工场能把她的纺纱机改良到这个地步,真正的衣被苍生。

而他们的老主顾丘氏机户,每天出产的棉布更是达到成千上万匹。曾经价格昂贵的布,如今成了大路货,源州大多数百姓都穿得起新衣服了。

岂止是源州,就是周边的府县,省份,甚至国外,对这种品质好又便宜的棉布也是供不应求。

东海之上有大小数十个岛国。他们的棉布不能自给,一直依赖从大肃进口。

衣食住行,衣在首位。

广阔的海外市场,为产业提供了无限可能。

因此洋务衙门才会如此注重海权,并保证说:“无论生产多少棉布,我们都卖得出去!”

为了维护市场,乔银必然要让衙门更加壮大。

出了纱场,乔银信步前往衙门。新政的成就为他增添了无穷信心,让他更加坚定的要把事业进行下去,努力完成下一次出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