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阳神朋克 > 第二百八十六章 从吾所好

阳神朋克 第二百八十六章 从吾所好

簡繁轉換
作者:生煎包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1 22:31: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晚上,陪皇贵妃用过晚膳,乔银回到望海小筑。

默默调息了自己的状态,乔银也像宜亲王那样,用手捂住嘴轻轻一震:四颗大牙就被震落下来。

他现在的牙齿是武圣之体,虽不及宜亲王那般绚丽,也算是修道界上品宝物了。

然后,乔银又剪下自己手脚的指甲,最后取出一方锦帕;打开后,里面依然有了少许存货。

将这些牙齿,指甲一同放入锦帕包好。

最后,乔银取出一个小瓷瓶,伸出手指,气血催动之下,鲜血便从指甲毛孔渗透出来,一滴滴流入瓶中。

直到流出三四指的血量,他便停下来,将小瓶封口收好。

自从知道血液循环再生的理论,传统的顾虑也终于被打破了。乔银,宜亲王,还有祁云伟等诸多开明的人,都会按时积累这些“身体发肤”,以为国力。

就是不少普通人,也会给医疗合作社献血,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现在的乔银,每隔半个月清理一次身体,就和普通人出一场大汗差不多,并无任何损害。

再次调息了一下身体。乔银品着参汤,然后坐到桌前,拨亮岩油灯,打开一本圣贤书,开始慢慢的吟诵。

皇贵妃炼化了五行丹煞,需要巩固修为。皇帝突破先天境界,也要修炼,还有很多朝政大事处理,乔银自然不会打扰他们。

只到夜色渐深,他才熄灯歇息。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考封,乔银自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于是就在宫中住了下来,每日读书练武,孜孜不倦。

偶尔皇帝,皇贵妃得空,便在一起聊聊天,吃顿饭。宜亲王有时也能进宫聚上一聚。

而这段日子,也是会试武科开考,同时也是洋务衙门新一年度的试航开始。

这些年,洋务衙门可谓是人材倍出,需要试考的生员几乎多到排不过来。好在能够出海的海船也在增加,而且大半都装上了铁甲,面貌焕然一新。

铁甲舰配上蓝银风车,开始取代了传统的纯木制帆船。唯一还有保留的,就是东瀛的钢铁战舰,还有大肃的电磁炮。

双方都想得到对方的镇国之宝,却也都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底牌,所以还在慢慢的磨。

而当那些需要参加会试的海员们到达珒门港口时,壮观的铁甲舰当真震撼了不少首都人。

洋务衙门每届会试,考取进士的人也越来越多。从一开始只有乔银他们几个,到后来的十多个,到今年已经有了数十个,简直骇人听闻。

如今,会试已经有了“武科三甲,半数出自泯南”的说法。因为武试不同于文试,文试可以有一万种方法评判,武试是你行就上,不行就滚。

直到会试武科结束,接下来终于等到宗室考封了。

……

考封制度起源于大戎,算是科举的又一分支,只不过参与的人大多为宗室子弟。

早在北肃年间,宗室还是世袭传承:王爷的儿子就是王爷,国公的儿子也是国公。如此直到北肃末年,整个大肃的宗室子弟已逾百万。

北肃灭亡,可以说一半是被这些王爷吃垮的。

所以大戎入关后,为了吸取北肃灭亡的教训,将世袭制改为了递降制:亲王的儿子只能袭郡王,国公的儿子只能袭候爵;而且爵位只能由世子一人继承,余子没有爵位。

于是,这个体制先保留了爵位的下限。像亲王,递降到国公就不再递降了。

国公,也成为了亲王余子们考封爵位的上限。考封爵位不能封公,只能封侯。

就是说除世子之外,其余没有爵位的宗室子弟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爵位;而且根据递降的限制,爵位必然不会很高。

这种体制,将大戎宗室爵位控制在了极小的范围内,大大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

因此南肃立国后,从迎娶了大戎第一位公主开始,也将这套制度带回了大肃。

毕竟大肃不希望再见到宗室泛滥。迎娶的大戎公主们也有子孙,他们不能继承皇位,又需要生活上的保障。因此考封制在大肃推行得非常顺利。

甚至大戎的爵位,都一并被大肃继承了过来。

因为大肃的爵位,郡王之下即为国公,第降起来未免太快。而大戎的爵位,郡王之下还有贝勒,贝勒之下还有贝子,反倒是藩妃的子孙更占便宜。

如此撕来扯去,很多汉妃子孙也宁愿继承藩爵,起码能多享两代福贵。用先帝的话说:“脸都不要了。”

当然,脸和饭碗比起来哪个更重要,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起码有爵位的嫡长子们,王爷也好,贝勒也好,不用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来考试。

武科刚结束,京中已陆续来了又一批考生。同样是老少皆有,也同样是贫富悬殊。

有的青年,少年鲜衣怒马,一看就是王孙公子,奴仆成群,派头十足。有的却已经垂垂老矣,身边也没什么随从,住不起客栈,只能在路边搭伙睡个觉。

好在现在已经是初夏,天气早已转暖,倒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不过影响市容是免不了的。

因此有差役拿着水火棍在街上赶人,那个乞丐一样的老者怒道:“你敢打我?我的祖上可是果郡王!”

千万不要诧异,他说的可能真不是假的。

……

早上起床,又是一个晴天。

乔银洗漱之后,用过早膳,稍事锻炼,将状态调整到最佳。出得望海小筑,便由身边的小太监引路,一路来到了皇宫的南书房。

南书房,是皇室子弟读书的地方,平时并不开放。不过今天这里却挤满了乌泱泱的人,因为宗室考封肯定不是在贡院,南书房已然被改为了临时考场。

南书房很大,光是院子就有方圆千步,房间足有几十座,装下这么多考生倒是足够。

而且宗室考试,入场同样严格,只是不用像举人那样脱光了检察而已。乔银得到特许不用搜身,因此也有不少考生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

因为即便是考封,也从来没有过女人参加。乔银在哪个考场都是另类。

入场之后,这里的环境果然比科举要好很多。虽然同样是一人一桌,但都是用屏风隔开,清新典雅,比蹲号房要舒服多了。

乔银对考试是熟得不能再熟,坐下之后稍事调整,就开始滴水研磨,平复心绪。

考题也很快出下来,同样比科举要简单:一篇辩论农事,一篇辩论时政,一篇是辩论武备。

作为久经考场的人物,一路考到进士,乔银当然知道什么场合该写些什么内容。朝庭大考首先要以伦常为先,切勿抒发自己真正的思想,除非你能保证自己和考官是一类人。

至于辩论,本质上并不存在,只要把现在发生的时政往圣贤说过的“名言”上套就行了。

一件事办成了,那是因为照圣贤的话做了,所以就成功了。一件事办不好,那是没有按照圣贤的教导去做,这就是所谓的辩论。

而圣贤说的话,一半模棱两可,另外一半的一半和另一半完全相反。所以科举要背书,就是要把所有的“论据”记下来,随时诡辩。

比如圣人说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就是儒家士大夫最常拿来攻击底层人的出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然而圣人也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钱给得够,圣人可以给人牵马坠蹬!这可是原文。

但圣人真正要表达的观点从来都不是钱,更不是当马夫,而是“从吾所好”。

有人追求富贵,有人喜欢养马,这在圣人眼中并无区别,都是个人爱好。但落后的社会制度,造成了人与人的不平等。

所以一个人从事自己的爱好,那就是快乐的。如果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职业,国家就强大了。

可惜没人关注这个思想,只把前面的废话拿来做文章。

因此科举考试,就是把圣人的废话背下来,断章取义,扭曲道德,抠出合用的拿来套。只要套得平仄对仗,逻辑自洽,最后把自己都套进去了,文章也就成了。

这是周近,确切来说是乔银他爹孟禄寒,总结出来的“诡辩法”,无往不利。

于是在其他宗室考生还在咬笔杆子的时候,乔银的文章就已经做成了。不过他本着狮子搏兔尚尽全力的原则,依然慢慢的检查温习。

直到余下的时间不足以再誊抄一份卷子,检查成了垃圾时间,这才和其他考生一同交了卷。

事实也不出乔银所料。

当他的誊抄卷子再次送到宗室掌院时,司马匡看着这份试卷又是不住的叫好。

“好,好!宗室里还是有才子的!这篇文章算是读通了几分圣贤之教诲,当真难得啊?看来这考封的确是不错,不光缩减了朝庭的度支,也让宗室子弟有了读书的动力,能封爵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好!”

如此诡辩之才,明褒士大夫之美德,暗贬劳动人民之卑劣,却又文辞优美,诗情画意,简直是戳中了司马匡的心巴子。

最后,他朱笔一挥,在卷子上圈了个“上上”。

其他考官阅卷后,也分别画出“上下”,“上中”不等的成绩,总之都不错。

直到这张成绩“上中”的卷子定分,竟然是本次考封中的第一名,算是宗室状元了。

司马匡不禁问道:“文试已毕,这份考卷的原卷在哪儿?是哪位王爷的后人所作?”

一名太监回道:“回大人话,是皇贵妃娘娘所收义子,名叫乔银的考生!”

“乔……噗!”

司马匡听了,不由得胸闷气短,眼前发黑;嗓子一甜,便隐约听见旁边的人都喊了起来。

“大人?……大人!……”

“快,传太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