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267章 我想了想,张知府说的对!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267章 我想了想,张知府说的对!

簡繁轉換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1 22:31:1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68章我想了想,张知府说的对!

整个万寿宫大殿内,都彻底的安静了下来。

当张居正喊出,要以何种方法,确定往后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恩科榜单定额取士之法后。

所有人都闭上了嘴。

只是。

人们的心思,却各不相同。

有鉴于众所周知的事情。

现在的朝堂之上,被降为顺天知府的张居正,就是旗帜鲜明的变法派。

这位顺天知府,还保留着东阁大学士的官职。

这就导致,朝中有一批官员是坚定而自发的追随在了以张居正为核心的变法派周围。

如果说张居正只是想借题发挥,用今年刚刚发生的春闱会试诬告案,来达成大明会试三榜更改为两京一十三省榜,那这并不是一件多么紧要的事情。

毕竟如何更换。

南方总是取士数量最多的地方。

可张居正给出的方法,却是以各道人丁户口数目来确定各榜定额取士的数量。

这可就不是奔着会试公允去的。

而是奔着清查各省人丁户口去的。

清查各省人丁户籍,可是和张居正之前提出的清丈天下田亩,是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的。

这就是张居正绕了一个大大的弯子,从春闱会试诬告案,转而又延伸到了他要继续推行变法革新的事情上。

严讷、潘恩等人,目光不禁投向了徐阶。

方才你徐阁老,可是说了支持张居正奏请的改三榜为两京一十三省榜。

那你徐阁老是不是也支持张居正要清查各道人丁户籍,乃至于是清丈天下田亩?

好啊!

上一次就该看出来。

你徐阶才是那个最大的变法派头子!

严讷当即拱手开口道:“陛下,该南北中三榜为两京一十三省榜,臣并无异议。”

这是需要表明的态度。

那就是他不是反对让春闱会试,朝廷抡才取仕的大事变得更加公允。

紧接着,严讷便开口道:“但若是依照顺天府所奏之法改制,则并非公允之道。”

“国朝上下,天下两京一十三省,人丁户籍朝中本就有存档。众所周知,天下湖广、南直隶、江西、浙江每多读书人。”

“而人丁户籍,则河南人丁最多。可河南人丁众多,但读书之辈却少于南直隶、湖广、江西等地。难道依着顺天府所奏,就要让人丁户籍最多的河南,成为朝廷取士最多的地方?而反观读书人最多的南直隶、湖广等地,却因为人丁户籍不如河南,所以春闱会试定额取士,就要少于河南?”

“臣以为,此法并不妥当,也有失公允,并不与顺天府所奏请的改三榜为两京一十三省榜,是为公允符合。”

严讷说完之后,刑部尚书潘恩便当即跟进附议。

毕竟严讷所说的都是朝廷现在就能查到的事情。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以河南、山东人丁户籍最多,可若是论起读书人,却又是南方的湖广、南直隶等地最多。

张居正所说的用各省人丁户籍来计算分榜定额取士的法子,才是最大的不公允。

对于严讷提出的质疑和问题,张居正显然早就考虑到了。

他当即微微一笑,不急不慌的开口道:“礼部言及南方多为读书人,而北方人丁户籍众多却少有读书人,可礼部执掌教化,又如何不知道为何会有这等情形呢?”

为何会造成北方学风弱于南方的情况?

张居正将这个问题摆了出来。

严绍庭当即淡淡一笑。

这件事若是当真要较起真来,那都能向前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要是钻牛角尖,都能直接追溯到汉末。

从汉末开始,天下每有动荡大乱,便都是长江以北地区最为混乱,各地之间军阀混战,人人都能拉起一支队伍割据一方。

南北朝时,更有五胡乱华,北地汉人几乎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

再有五代十国,那些野心家们蚕食着巨唐的骸骨,征战在北方的苍茫大地上。

旧事王谢堂前燕,也早就化为金陵城中几堆坟茔。

遥远的关陇士族,河东五姓七宗,也在那一场场浩劫之中轰然倒下。

而南地呢?

因为有秦岭淮河加之长江天险,历来都能偏安一隅。

一旦真的事不可为。

大不了便是领衔投诚罢了。

任凭北地如何血流成河,江南永远都是歌舞升平。

皇帝谁人都能坐。

可江南士族大户,却能传承千年。

一方年年征战,一方偏安一隅。

学风如何,自然可见分晓。

连命都保不住,还想着读书考取功名?

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北地更专心的是如何存活下去。

这个问题。

但凡是个人,都能看明白。

所以严讷没有开口解释。

张居正则是紧接着说道:“前宋错失百年燕云十六州,乃至本朝太祖高皇帝五次北伐,收复旧时山河。如今方才修养不到二百年,便已文人悍将无数。

“朝中,高阁老、郭尚书、高尚书等人也皆为北地出身,岂不说明北地学风正在兴旺?

“我朝万世长存,代代相传,二百年修养便已有无数北地之人为国效力。今日之人又如何知晓来日北地学风,便不如南方?

陛下圣明仁德,垂拱而治,承袭列祖列宗,抚育龙子龙孙,宗室祥和,我朝盛世可期,北地安宁长久,学风自当兴盛,待那时北地读书之辈又岂有不如南地读书人?”

严讷用当下大明南北两地读书人不一样,来反对张居正提出的依照各省人丁户籍定额取士。

张居正便用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来反对严讷所说的。

伱严讷总不能说,我大明朝不可能万世长存吧。

那你严讷就是犯了大逆之罪。

而如果大明能万世长存,代代而传,那么北地休养生息,没有战乱,学风自然是一年更比一年强,读书人也自当会一年更比一年多。

所以。

依照各省人丁户籍改革春闱会试定额取士人数,是功在千秋的事情,考虑的是大明朝江南千秋万代的事情。

张居正反驳完严讷之后,便当即拱手看向上方的皇帝。

他沉声开口道:“陛下,臣今日所奏请之事,非是仅为当下,而是为陛下将要开启的大明盛世,后世子孙着想。

陛下垂拱而治,圣明无双,承前继后,北地承平二百年,将来还要承平万年,今日所改之法,乃是功在千秋,利在大明子孙后人的大功业之举!”

严讷顿时眉头皱紧。

被张居正这么一弄。

这件事就成了直接和大明国祚、后世皇帝挂钩的事情。

自己还怎么反对?

反对就是在说大明要亡国,不可能永世长存。

可不反对?

难道就要让张居正明晃晃去清查天下两京一十三省的人丁户籍?

等他张居正查清楚了,到时候说不定悄无声息的就连带着将天下田亩给查明白了。

当真是用心险恶啊!

严讷目光看向了前面的人,他沉声开口道:“内阁几位阁老也这般认为吗?严阁老和徐阁老,对此事是何看法?”

明面上。

严讷是在问整个内阁的意见。

但实则上,其实就是奔着徐阶去的。

他张居正是你徐阶的学生。

你这个当先生的,还管不管这件事了。

徐阶也是被气的不行。

现在这都成什么事了。

他回头看向目光清明,脸色郑重的张居正。

这个学生。

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他原本以为,皇帝将这个学生降为顺天知府,能止住他想要变法革新的心思。

可他当真不怕吗?

当真不怕一贬再贬,贬到天涯海角去?

现在。

就连严讷都不顾规矩,直接逼问起了自己。

徐阶沉着脸,轻声开口道:“既然是为了春闱会试取士一事公允,何必如此大费周章,惹得朝野上下都要忙于清查各地人丁户籍?

既然朝中有账目,户部那边也管着天下税课,就按照朝廷过往的存档,直接划出一个道来,各省依照过去的存档,直接定下便是。”

事情被张居正和大明的江山社稷扯上关系。

三榜改为两京一十三省榜的事情,就不能直接阻止了。

但不去清查各地人丁户籍,直接采用朝廷已有的存档数据分配好就是了。

真让张居正去清查天下各道人丁户籍?

那地方上那些佃农,以及无奈投献进入大户人家为奴的百姓,是不是都要被清查出来,返还户籍?

那这日子还怎么过?

随着徐阶的开口,严讷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只要徐阶这个次辅不是和张居正一样的想法,能旗帜鲜明的反对清查人口户籍。

那局面就还算是可控的。

但是。

张居正却显然是准备充足。

到了和先生正面交锋的时候了吗?

张居正心中沉吟了片刻。

随后沉声开口道:“陛下,朝廷过往存档天下人丁户籍数目,又岂能与当下相比?”

“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下旨两次清查天下人丁户籍,皆在六千万人丁左右。成祖朝天下人丁户籍六千五百万左右,而到了成化二十二年,天下人丁在籍仍为六千五百万左右。”

“至今,朝廷各部司衙门所用天下在籍人丁,皆以成化年间为准,乃六千五百万左右。可成化朝至今,数十近百年的时间,天下人丁怎可能无有增长?”

“天下间岂有这样的道理,臣以为如今天下应在籍人丁,绝不止六千五百万之数,定然早已倍增之!”

“朝廷若要公允取士,则必然要查明天下应在籍人丁。况且,朝廷至今近百年未曾清查在籍人丁,户部各税课一直以过往存档征缴,可多出来的人丁却并未加征税课,朝廷岂不是横损一大笔数目不可知晓的税课税银?”

说完之后。

张居正默默的瞥了一眼严绍庭。

严绍庭会心一动。

看来老张也跟着自己学会了,说什么事都能和银子扯上一点关系。

他当即上前一步。

拱手颔首。

“陛下,臣这一阵好生的想了想,直到张知府刚刚所说的事情。”

“臣以为,张知府说的对!”……

月票推荐票

感谢不问来历、记~~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