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 第 58 章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 58 章

簡繁轉換
作者:鹿子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02 11:08:0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叶满枝的提议仓促,但时机把握得正好。

市里只在农村搞了几个自由市场试点,说明城里暂时还不具备开放自由市场的条件。

光明街处于城市的最边缘,虽然紧挨着乡镇,但还是城市街道。

若是换个时间申请开办自由市场,市里一定不会开这个口子。

可是,车夫们在市里闹了三天!

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反正饭碗已经没了,还怕什么领导!

所以,即使前一天被车队和街道的领导劝了回去,人家第二天仍能继续去人委门口扯横幅。

穆兰和张勤简因此频频往市里跑。

她原本没把叶满枝的提议放在心上,毕竟车夫们闹闹哄哄,劝返工作已经很让她头疼了,哪还有时间考虑什么自由市场!

何况自由市场被关闭了好几年,申请重开可能比劝返车夫还难办。

然而,当她冒着鹅毛大雪,第三次去市里领人的时候,她突然就对小叶的提议动心了!

市里不可能一口气拿出上万个工作岗位,肯定要一步一步,分批次解决。

而车夫们都要养家糊口,决不能一分收入也没有地干等着。

穆兰想通这一点后,亲自跑了一趟紧挨着光明街的工农乡。

劝说工农乡的乡长,跟她一起去市里申请重开自由市场。

自由市场办起来以后,不但能方便光明街的居民,也能为工农乡的农民创收。

这是双方都能得利的好事。

叶满枝不知穆主任是如何操作的,只听说他们区长和隔壁的县长都被请去了市里。

而后没过多久,市里就在工农乡开辟了一个“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试点。

市场位置在光明街和工农乡的交界处。

批文是周五下发的,叶满枝周六上午就组织全街的手工小组长开了大会。

“咱们街道已经与工农乡商量好了,这周日,也就是明天,正式重新开市!各小组手头还有什么存货,要好好理一理,做好记录,咱们明天把这些库存统一拿到自由市场上销售!”

“小叶干部,这也太快了,大家都没有准备时间呢,要不下周再去吧?”

叶满枝摆手说:“李大娘,您得这么想,早开市早赚钱。关了四五年的自由市场突然重开,到时候得是什么景象?大家肯定是见到什么都想买,咱们‘家庭手工服务社’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将以前的存货全都卖出去!”

“小叶干部说得在理,明天肯定最热闹。要是等到下周,大家该买的都买了,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哪怕咱准备再多东西也是白搭,我看就明天去吧!”

自由市场重新开市,有人欢喜有人愁。

二姐的婆婆刘春花是糊纸壳小组的组长,闻言就不满道:“妞妞她小姨,别的组都有能卖的东西,我们组总不能卖纸壳吧?像我们这样的小组怎么办?”

“大娘,甘蔗没有两头甜的。

你们那些纸壳是定向供应给工厂的,订单稳定,向来不缺销路。你要是觉得糊纸壳吃亏了,可以跟其他大娘换一换。”

“对啊,老刘,你跟我换吧,我们组现在做炕扫帚呢,一毛五一把,比糊纸壳赚钱。”

刘春花不吭声了。

糊纸壳虽然赚得少,却是长期稳定的活儿。

这自由市场也不知道能开到啥时候,万一没几天又被叫停了,那炕扫帚卖给谁去?

……

临近春节,自由市场重新开市,对居民们来说着实算是一件大事。

周日清晨,熟悉的军号声尚未吹响,窗外已经传出了噼里啪啦的炮仗声。

叶满枝翻个身,还想捂住耳朵继续睡,却被常月娥从被窝里挖了出来。

“妈,周末起那么早干嘛?”

“今天不是有大集吗?哪有赶大集还睡懒觉的?”常月娥把她拽起来,“你们那个手工什么社还要出摊,你是当干部的,不得去盯着点吗?”

叶满枝的床边是火墙,挨着火墙睡一晚,热得她脸蛋红扑扑的。

她一边抢被子,一边嘟嘟囔囔:“服务社的顾问魏大爷,以前可是当经纪人的,在市场上摆摊的事,听他的就行了,我们都不用瞎掺和。”

“那也不行!你赶紧起来,咱们今天去大集上吃早点!”

闻言,叶满枝终于不抢被子了,乖乖起床穿衣服,等着去大集上吃饭。

按照市里的要求,粮食、食油、棉花、煤炭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还是要统购统销的。

自由市场上只能卖日用百货和小土产。

而这个小土产的范围其实是比较难以界定的。

能否把自家剩余的粮食变成小土产,就要看劳动人民的智慧了。

叶满枝跟着常月娥出门时,天刚蒙蒙亮,市里给自由市场划拨的那片区域,已经有很多人在摆摊了。

她的目光四处寻摸,企图寻找点好吃的。

不过,由于天气太冷,几乎所有卖吃食的筐子都被盖了一层棉被保温,她实在摸不清那些筐子里装了什么东西。

只有一个摊位前竖着一块纸板,写着“朝鲜打糕”。

虽然每一个字都缺胳膊少腿,但不影响理解。

叶满枝赶紧拉着常月娥走过去,“同志,打糕怎么卖啊?”

“小叶干部,我也不知道这打糕怎么定价,你先吃两块吧,不收你的钱。”

叶满枝听到她的声音才发现,对面这位把头脸都捂得严严实实的女人,竟然是薛巧儿。

“巧儿,这打糕是你做的啊?”

“对,居委会的大娘说今天自由市场要开市,我就连夜做了些朝鲜打糕,想来碰碰运气。”

市场上不让倒卖粮食,但粮食制品,尤其是她做的这种特色小吃,似乎可以卖,刚才工商所的同志在她附近徘徊了半天,也没制止她卖打糕。

“姐姐,你尝尝我妈做的打糕,可好吃了!”

薛巧儿的大儿子将棉帘打开,笨拙地为顾客推销他家的打糕。

“那我尝一块,”叶满枝笑问,“国庆,这纸牌子上的字是你写的吧?看来你读书不错呀!刚念了一学期,就能写这么难的字了!你妈妈这学费花得值了!”

“朝鲜我不会写,让隔壁张爷爷帮着写的。”郑国庆见她吃了自家打糕,紧张地问,“好吃吗?”

“好吃,面皮又软又细,不比副食商店的差,我觉得你们可以卖四分钱一块。”

“四分钱是不是太贵了?”薛巧儿犹豫道,“一斤黏米才一毛五。”

一斤黏米至少能做出二十块打糕。

“豆沙不花钱啊?白糖不花钱啊?还有粮票糖票和你的人力成本呢!在副食商店买一斤打糕要七八毛呢,我觉得四分钱一块已经很实惠了。”

叶满枝把饭盒递给国庆,“你帮我装二十块打糕。”

“你能吃这么多?”郑国庆狐疑地问。

这打糕分量不小,他吃三四块就饱了。

“我家人多,回家分一分就没了。”叶满枝扭头问,“巧儿,我听说市里已经给你在纺织厂安排工作了,你怎么还出来摆摊?”

黄包车夫里面的女同志占比很少,且都有养家的重担,所以市里最先给女师傅们解决了工作问题。

几乎所有女师傅都被推荐去纺织厂当工人了。

纺织厂的女工多,时下好多女孩的梦想不是读书考大学,而是考进纺织厂当工人,捧上铁饭碗。

薛巧儿没什么文化,不用通过考试就能进纺织厂当女工,也算因祸得福了。

“我不想去纺织厂上班,”薛巧儿把棉帘盖好,低着头说,“我请市里帮我重新安排其他工作了。”

“纺织厂是国营工厂,正式工的待遇很好的,你放弃了多可惜啊!再说,其他车夫的工作还没落实,你放弃了这次机会以后,市里未必会帮你安排第二次工作,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你。”

见她低着头不说话,常月娥用手肘捅了捅闺女,然后对那小男孩说:“国庆是吧?你替奶奶去市场里看看有没有卖擀面杖的。我上了年纪,眼神不行了。”

等孩子答应着跑远后,她才问:“是不是纺织厂那边有人说你闲话了?”

薛巧儿沉默了一阵,然后很轻地点点头。

“啧,他们说他们的,你这么多年都顺顺当当熬过来了,还怕人说什么闲话!纺织厂那是多好的工作,那不比你拉车轻松嘛,放弃了多可惜啊!”

“她们嫌我出身不好,扔我东西……”

蹬三轮虽然辛苦,但大多数时候是薛巧儿一个人工作,她独来独往,听不到什么难听话。

但纺织厂里是集体作业,过集体生活,任何消息都传得特别快。

她刚去纺织厂上班两天,那些过往就被人扒了出来。

而且她跟瘫痪的郑东离了婚,光明街以外的人不知道事情始末,只以为是她抛弃了郑东。

有人

把她装衣服的包袱扔出了换衣间,还有人当着她的面指桑骂槐,说什么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常月娥皱眉问:“你才上班几天啊,以前的事这么快就被人挖出来了?他们说什么,你不承认就是了!”

“本来就是真的,我不承认也没用。”

常月娥四下瞅瞅,低声说:“你都从良多少年了!以前的事谁还记得清楚!你就说你在柳梢胡同里是负责烧水做饭的,其他什么也没干!”

叶满枝和薛巧儿:“::::::”

这谎撒得也太没水平了,谁信啊?

“你们年轻人真是死心眼儿!”常月娥直白道,“除了你以前那些客人和你男人,谁知道你到底咋回事?当年给你体检的大夫早就不记得你这号人了。你就说你是清白的,以前那些逛窑子的男人还能有脸跳出来反对啊?你前夫就更不可能戳穿你了!”

“::::::”

“有句话叫三人成虎,懂不懂?你以后就这样跟人解释,说的次数多了,假的也成真的了。你早就从了良,没危害社会,也别干伤害他人的事,以前是真窑姐儿还是假窑姐儿,有那么重要吗?当初柳梢胡同里有那么多女人,郑东能把你带回家,更能印证你的清白。以后要是还有人敢嘀咕你,你就硬气泼辣点,直说自己是清白人!”

叶满枝:“……”

她再一次对亲妈刮目相看了。

可以考虑把常月娥同志发展成街道积极分子。

薛巧儿自认不是什么死脑筋的人,但她还真的从没往这个方向考虑过。

主要是她以前那些事都是真的,人家说她,她就只能认了,没想到还能这么干。

她把眼里的泪水逼了回去,后悔道:“但我周五的时候甩了那人一巴掌,车间主任让我回家反省,昨天也没让我去上班。我们这批分配过去的女工还在试用期,主任评分不合格的话,会被退回原单位。他们本来就对我有偏见,我这次还打了人,可能真的留不下来了。”

常月娥叹气:“年轻人太冲动了。”

叶满枝想了想说:“你先回纺织厂上班,尽量跟主任说说好话,铁饭碗还是要争取的。如果实在不行,你也别气馁,咱们街道办偶尔也有工作指标,我帮你留意着。实在不行,你就去煤炉厂上班。天无绝人之路,日子总能越过越好的。”

话虽如此,但煤炉厂卖的是季节性产品,开春以后恐怕就用不了那么多工人了。

她还是希望薛巧儿能留在纺织厂的。

天亮以后,听到消息来赶大集的居民越来越多,附近几个摊位的生意都红火了起来。叶满枝将打糕钱塞给薛巧儿,让她继续做生意,在对方想要推让时,拉着常月娥跑了。

娘俩在大集上买了不少东西回家。

叶满枝用饭盒挑了几样吃的,打算去一趟吴峥嵘那里。

“你一个大姑娘家家的,总往人家那里跑什么?还没结婚呢,就从家里往那边划拉东西了。”常月娥嘟嘟囔囔,又言行不一地

倒了一缸子豆浆给她,叮嘱道,“说会儿话就赶紧回来,不许待太长时间。”

“知道啦!”

叶满枝用毛巾包住饭盒,一路小跑去了16号院。

吴峥嵘正在院子里锯木头,见她一阵风似的跑进来,特意抬头看了看日头,“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这位小叶同志,周末要睡到九点才肯起床。

他俩从没在周日的早上见过面。

“我今天早上去赶大集了,买了不少好东西。下周还有大集,到时候我带你去见见世面!”叶满枝拉着他进屋洗手,又问,“你在院子里弄什么呢?怎么那么多木头?”

“我准备重新打一张床,”吴峥嵘不打算多说,打开饭盒盖子问:“你吃了吗?”

“我一会儿回家吃去!”叶满枝背着手,严肃地说,“吴峥嵘同志,我这里有两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个?”

吴峥嵘同志往她嘴里塞了一块打糕,笑道:“你的消息还挺多的,先听一个好的吧。”

“嗯,可以。”

叶满枝想从棉袄下摆掏东西,结果掏到半路被里兜卡住了。

当着吴峥嵘的面脱衣服似乎有些奇怪,于是她背过身去,解开棉袄的扣子,将她揣了一路的相框拿了出来。

“这是我在工业劳动模范大会上发言时的照片,已经刊登在《滨江日报》上了。报社寄给我两张相片,送给你一张吧!”

照片的背景是大礼堂的讲台,上方还有模范大会的横幅,叶满枝梳着两根麻花辫,鸡心领的毛衣里面,白衬衫的纽扣系到最上面一颗。

一看就是心红苗壮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吴峥嵘捧着相框端量片刻,在相片的脸蛋上摸了摸,问:“脸怎么是红的?”

“人家报社的同志帮我上色了!我觉得上色的不如黑白照片好看!”叶满枝遗憾了一阵,又臭美道,“不过也还行吧,底子在这里呢!”

吴峥嵘将相册摆到书房的写字台上,笑着宽慰:“相片拍得挺漂亮,你要是不满意,回头咱们自己多拍几张。”

这年头普通人一年也拍不了一张相片,叶满枝以为他说的是拍结婚相片,便抿着嘴没说话。

从今年开始,结婚登记的流程有了点更改,不但要做婚前体检,还可以往结婚证上贴夫妻俩的相片了。

她转移话题问:“还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那就听个坏消息调剂一下吧。”

叶满枝乐道:“坏消息是,你果真料事如神,我妈说我以后回家的门禁改到6点了!”

吴峥嵘:“……”

看来不快点结婚是真的不行了。

眼瞧着他那张俊脸垮了下来,叶满枝失笑,踮起脚尖在他肩上拍了拍,自顾自道:“好消息是,我们国风音乐会要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最近每晚都要加紧时间排练。”

吴峥嵘脸上带出明显笑意,反应极快地表态:“那你就好

好练习吧,跟阿姨说,让她放心,我每晚负责接送你。”

“嗯,辛苦军代表同志。”叶满枝还记着常月娥的叮嘱,将饭盒空出来,就准备回家吃饭了。

吴峥嵘知道丈母娘正对他严防死守,便没再多留她。

送人出门时,又拉住她问:“你去模范大会发言的新闻发在哪个报纸上?”

“周一的日报和晚报都有,日报的照片比较大,晚报的基本看不出是我。你问这个干嘛?”

“把报纸送回老宅那边,给我爷爷看看。他还挺关心你的进步的。”

*

叶满枝在吴峥嵘面前表现平静,好似上报纸完全不值一提。

然而,她出席模范大会并登上报纸这件事,早就在单位和叶家引起轩然大波了。

主要是她在日报上的那张相片尺寸特别可观,仅次于刘副市长和矿务局的一个代表。

是完全能看清五官的那种相片,熟人一眼就能认出她来。

她今天特意把照片送给吴峥嵘,其实也有点想要显摆显摆的意思。

对方主动将报纸拿给他的爷爷奶奶,算是再次满足了她的虚荣心。

嘿嘿。

她偷偷高兴了一上午,下午又保持着这样的好心情,去党校进修班上课了。

基层干部进修班为期三个月,过完年就会进行结业考试。

叶满枝其实还挺舍不得这个进修班的。

一是她在课堂上学到了不少新东西,二是在进修班结识了好几位新朋友。

进修班的女同志们总是坐在最前排一起上课,时常交流工作上的经验和看法。

人家都是乡长、副镇长这种级别的,几乎与穆主任同级,在阅历和见识方面远超于她。

叶满枝这个新人能从这些老大姐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今天来党校上课,她刚坐进自己的位置,就被几个同学起哄了。

“哎呦,这不是咱们的二等模范代表吗!小叶,你挺厉害啊,年纪轻轻就登上省级日报的头版头条了!”

“哈哈,我们单位获得的是集体奖项,都是集体的功劳,我只是代表单位出席的。”

汪敏是红联乡的乡长,笑着说:“家庭手工业每个单位都组织过,大家都不温不火的,只有你们光明街道办做出了这么亮眼的成绩,还因此被授予了奖项。既然你们领导肯让你代表单位去发言,一定是你在这项工作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叶满枝谦虚道:“我是第一次负责家庭手工业的工作,其实也是误打误撞的。”

“成功没有偶然,手工业收入能有那么大的提升,一定是有原因的。小叶,”汪敏正色问,“你要不要考虑来我们红联乡工作?我现在就能拍板,给你一个工业办主任的位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