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 第 54 章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 54 章

簡繁轉換
作者:鹿子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02 11:08:0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叶满枝目前分管着三项工作,民政、教育、家庭手工业。

开介绍信和婚姻登记,是直接面向居民的业务,民政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

成人扫盲和小学教育,有穆主任的大力支持,如今也变成了街道办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比前两项工作,家庭手工业就像地里黄的小白菜,虽然每次开会都被领导提及,其实没人真正关心。

而叶满枝正搞得如火如荼的煤炉厂,是大工业,不是家庭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是啥样的呢?

顾名思义,那是在家里就能操作的手工业,不需要开工厂,也不需要工商登记。

像一姐婆婆徐大娘负责的糊纸壳小组,各居委会召集的手套小组、缝纫小组、木匠小组、制坯小组、铁匠小组等等,他们生产出来的商品,才能归类为家庭手工业。

对街道办来说,发展家庭手工业的好处微乎其微。

为什么呢?

因为街道每月要给这些手工小组联系订单、分配任务,费了老鼻子劲,却不能从中截留利润,要把大部分收入留给居民,小部分交税。

而且从业人员又多又分散,特别不便于管理。

对街道办来说,家庭手工业投入大、产出小,除了能吸纳家庭妇女参加工作、拉高街道居民的平均收入,再没有太明显的优势。

主任副主任都不算太重视,叶满枝这个分管的小干部,其实也没怎么上心。

要不是张勤简突然提及,她甚至不知道去年的月平均收入只有350元。

“小叶,你填数字的时候,是不是填错了?”穆兰也不太相信小小的家庭手工业能有一千多块的月收入。

叶满枝找出她的记账本和税务所的完税证明,一起交给了穆主任。

这事也怪她自己。

她这几天沉浸在喜提新房的喜悦中,一直在瞎捉摸开春清理院子和打扫卫生的事情,再加上单位里对家庭手工业不太重视,她报完税以后就没有第一时间汇报给领导。

关键是,她当时并不觉得平均每月一千块的收入,算是什么特别大的成绩。

要是早知一千块是以前的二倍,她早就跟领导邀功了!

穆兰仔细查验了她的账本和完税证明,上面的数字,确实能与她那份汇报材料的内容对得上。

那就不是填写错误了。

魏珍也将账本接过去翻看了一遍,在叶满枝接手之前,家庭手工业一直是由她分管的。

那工作有多难做,她最清楚不过。

每天拉拉杂杂一大堆事情不说,还看不到多少成绩。偶尔还要因为几个居委会之间抢生意,出面调解矛盾。

小叶就算再能干,也不可能刚一上手就让业绩直线飙升吧?

这个账本上详细记录了9月-12月的账目。

看得出来她9月刚接手时,家庭手工业的收入并没有明显起色,那个月的总收入是4

18.24元。()

?げ10???h???腺?鹘?虎衟???癑饙葶?禘??

?本作者鹿子草提醒您最全的《五十年代军工大院》尽在[],域名[()]?『来[]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不但有锅碗瓢盆、菜板、锅盖、扫帚、丝线等杂七杂八的小玩意,还有木床、风箱等大件,最神奇的是,居然还有9口棺材!

10月总计收入1351.43元。

“这,这……”魏珍指着“棺材”那一行问,“咱们手工小组里还承接制棺业务吗?”

“对啊,第二居委会那边有个曲师傅,以前是在棺材铺做活的,年纪大干不动了就教给他儿子。不过他儿子手艺不怎么样,棺材铺没让他子承父业。”叶满枝解释说,“656厂扩建不是要占用坟场嘛,好多人家要迁坟,来我这里登记的时候,我就把曲师傅的儿子介绍给他们了。”

殡葬也是民政工作的一部分,居民给先人迁坟之前,要来街道办做一下登记。

叶满枝因此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小曲师傅虽然手艺不如他爹,但胜在便宜,对于不想在迁坟这件事上破费太多的人家,算是首选。

所以她两个月就给小曲师傅联系了17单业务。

由于订单太多,他一个人忙不过来,连老曲师傅都重新出山了。

穆兰认真看了她的账本,把每个条目的单价,总价都合计了一遍后,指着“扫帚”那一栏问:“这个扫帚是哪种扫帚?单价怎么那么高?”

“就是最普通的扫地扫帚。”

穆兰讶然:“扫地扫帚的收购价能高达4毛钱一把?”

如果扫帚的收购价是4毛钱,那么放到市场和供销社里,零售价恐怕要达到六七毛了。

扫帚值这个价吗?

按照账本上的记录,10月份,光是扫帚这一项就卖出300把,收入120元。

叶满枝颔首说:“您去供销社逛逛就知道了,很多供销社的扫帚、拖把都缺货,凡是有货的,价格都不便宜。质量一般的4毛左右,质量好的能卖到7毛。咱们手工小组生产的就是质量好的那种。”

魏珍问出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小叶,我看你这账本上增加了许多新的手工项目,这些产品最后都销往哪里了?”

家庭手工业的订单由街道办负责联系。

为了能接到长期且稳定的订单,通常要为工厂生产配套产品。

比如给火柴厂生产火柴盒,给烟厂生产烟盒,给调料厂生产花椒面纸筒,帮制帽厂裁剪帽遮……

但工厂只有那些,全市范围内却有几万个居民生产小组。

若想拿到工厂订单,也是需要走走关系、找找门路的。

小叶是656厂子弟,也许有这方面的人脉。

然而,叶满枝却理所当然地说:“这些新产品就是卖给批发市场和供销社的呀!”

众人:“……”

有点扯了。

供销社的大门有多难进,大家都清楚。

人家总不会因为你长得漂亮,

()就把产品收下吧?

赵一贺好奇地问:“小叶,你怎么说服供销社收下这些产品的?”

“不用说服啊,市场上缺什么,我就让手工小组生产什么,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能直接送进供销社的柜台。”

“那你咋知道市场上缺什么?你总不能天天去市场上守着吧?”

叶满枝要负责婚姻登记,管着扫盲学校和煤炉厂,不可能再有时间去做市场调研了。

“商品信息是我四哥叶满桂,以及魏大爷提供给我的!”

“哪个魏大爷?”

“就是魏国进魏大爷,”见众人仍没反应,叶满枝只好说出对方那个诨名,“魏监进!”

“哦哦哦~”

原来是他呀!

提起“魏监进”,大家瞬间恍然了。

魏监进在解放前是个经纪人。

经纪人是干啥的呢?

就是帮买卖双方牵线搭桥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干股和回扣。

解放以后,这种吃回扣的经纪人被国家取缔了,大部分经纪人主动或被动转行。

有人去商店做了售货员,也有人被安排进工厂的供销部门。

魏大爷当时被分去“生猪交易服务所”当了业务员。

不过,他前年就退休了。

退休以后不忘初心,时不时就要帮人家牵线搭桥,赚点外快。

被工商和派出所抓住以后,死性不改,放出来之后继续干。

别人是一进宫,二进宫,魏大爷已经不知是第多少次进宫了,大家就给他起个外号叫“魏监进”。

像他这样的,主要以罚款和说服教育为主,所以,魏大爷也算是街道办的熟人。

一年总要被街道教育好几回。

穆兰一方面觉得小叶能把魏监进挖掘出来,算得上是知人善任,一方面又觉得这事不太靠谱。

“那魏国进没跟你要回扣吧?”

“没有,我让他担任‘家庭手工服务社’的顾问了,他经常去各大市场转悠,所以我每个月给他报销8毛钱的交通费,那账本上都记了。”

叶满枝能跟魏大爷搭上线,还多亏了她四哥。

四哥那些花鸟鱼虫,就是魏大爷帮他找门路销出去的。

这俩人经常一起逛市场,全市各大市场都被他俩玩儿遍了。

8毛钱的交通费里,其实还有四哥的4毛,但她要是说四哥的车费也被她报销了,似乎有假公济私的嫌疑。

张勤简狐疑地问:“咱们什么时候有这个‘家庭手工服务社’的?”

“我当时随口忽悠他的,”叶满枝赧然道,“没想到魏大爷还挺相信,干活特别起劲。”

众人:“……”

办公室里沉寂了很长时间,隔了不知多久,穆兰才打破沉默说:“我看还是可以开办一个‘家庭手工服务社’的,就让魏国进当顾问吧。”

他们是国家干部,不能骗老头干活。

这魏国进要是真能把家庭手工业的收入搞上去,由街道给他发点补贴也没什么。()

“?敧????偧饥歘靟????题?”?灑?厐?“???恏??????????牞?葶?鹛???M??????协葶偧饥彎膉??瑥?N??詢???w??靟葶?????”

∵想看鹿子草写的《五十年代军工大院》第54章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她心里有点为叶满枝惋惜。

虽说她让四个年轻人都写了先进个人的申报材料,但那主要是为了鼓舞激励年轻人的。

评奖委员会考察的是一整年的成绩,原则上,先进个人必须工作满一年。

光明街的五份申报材料中,只有魏珍符合要求。

她今年在街道组织开办了一家养老院,把很多无儿无女,鳏寡孤独的老人送进养老院集中照料,在福利工作这方面也算成绩斐然。

这个先进个人的奖项,很可能会评给魏珍。

不过,家庭手工业的进步,兴许能为先进集体的奖项增加一些砝码。

……

张勤简亲自往区里跑了一趟,向评奖委员会解释了家庭手工业数据造假的问题。

造假是不可能造假的,这就是我们街道的真实水平!

1956年第四季度,光明街的家庭手工业收入,位列正阳区第一,总金额是第一名前进街的两倍!

如果只是多个二五百块,区领导也许不会有什么想法。

但是一下子多了1500多块钱,那领导肯定要过问一下啦!

分管工业的副区长很快就组织了一个调研组,来光明街上调研。

收入翻倍的秘密,若是不被自己人点破,外人很难找出原因。

可是,魏监进是屡教不改的管制分子,在他当“顾问”的时候,又“进宫”了一次。

穆兰不可能把一个管制分子推出去,遂只能由着调研组自行摸索。

调研组看了叶满枝的账册,也去手工小组考察了情况,走访了家庭妇女。

除了发现他们的产品种类繁多,再没找到什么可以推广的经验。

*

调研组无功而返后,叶满枝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然而,过了没几天,穆兰突然回来宣布,光明街第四季度的家庭手工业成绩,在全市位居第一。

同比和环比增长都位列全市第一!

光明街因此取得了一个“走向社会主义工业化一等模范”的称号。

要不是时间太短,很可能会得到“一等模范”的称号。

这是叶满枝负责的工作,单位能因此得奖,她简直太光荣啦!

赶紧跟着大家一起啪啪鼓掌!

“元旦过后,市里要举办‘工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咱们街道这个一等模范要派人出席,同时也要向全市人民分享家庭手工业取得巨大进步的经验。”穆兰望向叶满枝说,“小叶,你准备一下,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去参会,这部分工作是由你负责的,你上台去给大家分享一

()下。()”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叶满枝喃喃道,“主任,情况你都清楚的呀,这有啥可分享的?”

她总不能把魏大爷分享出去吧?

穆兰知道这事不好办,但魏监进是叶满枝找来的,一事不烦一主,总结经验的事,也得由她负责!

这可把叶满枝愁坏了。

见到吴峥嵘时,她既忧愁又带点炫耀地说:“哎,只怪我当时没收收力,一不小心就把家庭手工业的成绩搞成全市第一了。这种经验怎么总结呀?”

她投入大量精力的扫盲班和小学校还没见到成绩,反倒是无心插柳的家庭手工业先给单位争取到了一个模范称号。

吴峥嵘奇怪地问:“你自己做的工作,真的一点头绪都找不到?”

“其实能找到一点点,不过只是我的猜测,”叶满枝低声说,“我最近又翻看了一下账本,发现魏大爷帮忙牵线的生意,大多是家用杂物,比如扫帚、拖把、擀面杖、晒衣服夹、菜板之类的。”

除了棺材,以及帮煤炉厂生产的风箱,大多数都是日常家用小件。

“市场缺货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居民抢购,一是厂家停产。这种家用小件一般不会出现抢购的情况,那就很可能是因为厂家停产了!我猜测,兴许与市里的政策有关,无论是工厂还是合作社,都在提倡‘服务大工业’,大家都去生产工业配套产品,这种日常家用小件自然就少有人生产了。”

吴峥嵘赞许道:“这不是分析得挺好么,到时候你就这样说。”

“这是我猜的,万一猜得不对,被人当场驳斥了,那我在台上多尴尬呀!”

吴峥嵘语气寻常道:“很多发现都是从结果反推过程的,你只要坚信自己的结论,再寻找一些真实数据做支撑,没人会驳斥你。毕竟话语权掌握在胜利者手里,你已经有过成功经验了。”

叶满枝犹犹豫豫地问:“要不我试试?”

“不试还能怎么办?把魏监进推出去?”

“嘿嘿,不许喊人家魏监进,”叶满枝纠正了他的称呼,又将自己的饭盒推给他说,“我吃不下了。”

“炸蘑菇都不吃了?冬天难得能吃到鲜蘑菇。”

吴峥嵘把她剩的几口米饭吃了,剩下的半盒炸蘑菇用盖子扣好,留给她明天吃。

“明天就不脆了,你都吃了吧。”叶满枝没什么胃口,撑着下巴盯着他吃饭,“听我爸说部队的工作组给咱们厂军代室的工作评了一个特优?你可真厉害!”

“还可以,主要是大家支持军代室的工作。”

叶满枝不满道:“我爸说全国所有军工厂只评了五个特优,咱们厂就是其中之一。这么大的成绩,你还谦虚什么呀!军代表同志,你有什么先进经验可以跟我这个‘一等模范’分享一下吗?”

吴峥嵘已经听她提过四五遍“一等模范”了,心说小叶干部还挺虚荣的。

他唇边抑制不住地带出笑意,隔了一会儿才说:“我的经验就是少管闲事。”

()叶满枝:“……()”

靻????貚??

“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没有,你应该听说了吧,军代室的监督范围是很大的,在有的工厂,产品的每道生产工序都需要军代室出面签字,不签字就不能继续生产。”

“嗯,咱们656不是这样吗?”

“以前是,现在不是了。”

吴峥嵘来了656以后,就将整套监督程序简化了。

他只在技术资料制定、原材料检验,以及成品验收的时候签字。

其他环节几乎都被他取消了。

过于繁琐的程序,会激化军方和厂方的矛盾,很多工厂的军代表都与厂领导不合。

究其原因就是军代室管得太宽了。

军代室验收产品的时间在月中,如果程序过于繁琐,很可能直到月底都验收不完。

到时候会直接影响车间工人的评优和奖金。

时间久了,自然会激化双方矛盾。

其他厂的军代表动不动就被厂领导告到中央,但吴峥嵘不爱管闲事,所以与厂领导相处和谐。

656厂军代室能拿到这个特优评价,其实全靠同行衬托。

叶满枝听了他的经验分享,佩服地说:“军代表同志,你这就是抓主要矛盾的典型啊!回头我要把你的经验写到日记里,以后好好琢磨琢磨。”

吴峥嵘有点受不了她什么事都要写进日记里的习惯。

而且他真不觉得这个“特优”的含金量有多高,可能与她那个“一等模范”不相上下吧。

他把剩下的几口饭快速吃完,收好饭盒说:“走吧,别提工作了,我元旦要去拜访老丈人和丈母娘,你给我讲讲家里的情况。”

叶满枝戴上帽子手套,小跑着紧随他走出食堂。

“我家的情况你不是清楚嘛,除了我爸妈,还有两个姐姐、两个姐夫,二个哥哥和两个嫂子,我姐应该不会带孩子过来,所以当天可能只有麦多一个孩子。”

叶满枝想了想,又连忙问:“你应该知道第一次相看姑爷的流程吧?”

“差不多吧。”

吴峥嵘暗道,第一次登门还能有什么流程?

无非是与叶家人见面,喝酒,吃饭。

除了她五哥,叶家男人他都认识。

叶满枝怕他不懂这些,再次提醒:“到时候家里来人可能会比较多,毕竟是未来新姑爷第一次上门,大家都想来瞧热闹。”

吴峥嵘不怕人看,既然要娶人家姑娘,总要尽快融入对方家庭的。

他按照叶满枝的建议,准备了元旦登门要带的礼物。

烟酒之类的,他还回省大老宅搜罗了一些。

元旦这天是礼拜一,全国的公休假期。

吴峥嵘穿戴整齐,焕然一新,上午就带着准备的礼物前往叶家所在的家属楼。

叶满枝在楼栋口等他,甫一见面就再次提醒:“今天家里人特别多,你先有个心理准备啊!”

“嗯。”

吴峥嵘早就准备好了,提着礼物与她来到二楼。

刚走到楼梯口,就听到了从叶家门内传出的欢笑声。

叶满枝将他领到自家门口,大门尚未完全打开,吴峥嵘便瞧见了里面的情景。

“……”

这屋子里少说得有二十人吧?

叶满枝见他神情滞涩,不由低声解释:“我大舅和二个姨也来了,你不是说知道相看流程吗?天上雷公,地上舅公。天大地大,舅舅最大。我带对象回家,我大舅是一定要出面的!他说话比我爸还管用呢。我爸的态度无所谓,你把我大舅陪好就行了!”

吴峥嵘:“……”!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