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 第 88 章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 88 章

簡繁轉換
作者:鹿子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02 11:08:0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叶满枝和吴峥嵘赶到人民医院时,三叔正在走廊里训斥儿子。

“三叔,爷爷的情况怎么样?”吴峥嵘蹙眉打断了父子俩的争执。

“下午就醒了,但还是胸闷气短,在病房里躺着呢。”

“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呵斥小峰也于事无补,先让他进去陪爷爷吧。”

吴屹峰摇头说:“我被爷爷撵出来了,我们之间存在很大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五哥你能懂我吧?”

他觉得全家最能懂他的人,肯定是五哥。

五哥当初也是被爷爷压迫的。

吴峥嵘轻嗤:“我不太懂你,既然你不想考大学,为什么不早点跟家里说清楚?拖到高考前临阵退缩,难免被误会成逃兵。”

吴屹峰瞪眼,“谁是逃兵啊?我已经跟爷爷说了,我想上军校就只能参军入伍。”

“哦,”吴峥嵘眸色冷淡地看着他,“那你为什么要上军校?”

“……”

“军校教的东西比普通大学更高深么?”

见他语塞,吴峥嵘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与三叔点点头就带着叶满枝前往病房了。

叶满枝低声问:“小峰怎么回事啊?他不是学习很好么,真的不考大学啦?”

“估计是临阵退缩,想走捷径了。”

除了刚解放时的军干校,时下的军校很少面向社会招生,生源大多来自部队。

吴屹峰找的这个理由挺好,想上军校就要先参军入伍。

但他上军校的初衷经不起推敲,十有**是年轻人顶不住高考压力,想进部队走个捷径。

不过,话又说回来,吴院长看好谁就会不断给对方施加压力,这种极限压力,目前只有两个人成功顶住了。

一个是他们早逝的大伯,另一个就是吴峥嵘。

除了为自己亲妹妹的学业操过心,吴峥嵘对家里这些兄弟姐妹的学业事业向来漠不关心,堂弟参军也好,读书也罢,都有长辈替他筹谋。

吴峥嵘了解过大致情况就不管了,推开病房门走了进去。

吴院长正坐在床上生闷气,跟女儿要求尽快出院回家。

“您不是胸闷气短么,现在回家干什么?”吴峥嵘仔细观察了他的脸色,见他状态似乎不错,还有力气骂人,便从床头柜的网兜里掰了两根香蕉,分给叶满枝一根。

叶满枝:“……”

他俩不但空手探病,还吃人家的香蕉。

即便她向来心宽,这会儿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要回家过年!你看谁是在医院里过年的?”吴院长瞅瞅他手里的香蕉,质问道,“我的照相机是不是又被你偷走了?什么时候能还回来?”

叶满枝:“……”

心虚地把香蕉放下了。

吴峥嵘没吃晚饭就跑来探病,两口干掉一个香蕉后,又找水果刀削苹果,随口道:“您孙媳妇刚当选了人民代表,我用照相机给

她拍了两张选举的相片,等相片洗出来,拿给你们看看。()”

“???恏卟???梈虎?????葶譎?⑤()⑤『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爷爷,就是前几天的事,我刚当选了区人民代表。”

叶满枝更心虚了,拍完选举大会的相片以后,她原本想让吴峥嵘将照相机还回去的。

但春节期间,市里要在人民公园举办庙会和元宵灯会,她跟吴峥嵘商量好了,大年初二逛庙会,正月十五看花灯,看花灯的时候还要拍两张相片。

所以他俩准备元宵之后再把照相机偷偷还给爷爷。

没想到这会儿就被人当面问起来了。

她转移话题关心道:“爷爷,您感觉怎么样啊?大夫让您什么时候出院?”

面对孙媳妇,吴院长的脾气有所收敛,缓了神色说:“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随时能出院!”

“您要是自觉没问题,那咱们一会儿就去问问大夫……”

叶满枝是搞基层工作的,把吴爷爷当成普通老头看待,聊起天来毫无压力。

她这边与老吴头一问一答,聊得挺好,吴峥嵘则起身去找大夫了解了吴院长的身体情况。

听说可以回家观察以后,当即就给老爷子办了出院手续。

将吴院长送回房间,吴峥嵘并没离开,而是坐到床边说:“我听说您去年没带研究生?”

“嗯。学校推荐的那两个学生水平都不怎么样,被我退回去了。”

“既然不带研究生了,我看您不如就趁着这次住院,跟学校申请退休吧。”吴峥嵘直言道,“像您这个年纪的教授,能退的都退了。您挂着院长的名头,但工学院的日常行政工作是卢院长负责的。与其这样,还不如趁早退了,退休以后还可以给工厂当顾问,工厂里一心搞生产,没有那么多大会小会,氛围比大学里好很多。”

又一次听到孙子提起退休的话题,吴院长这次并没有强烈反对。

主要是孙子的最后一句话让他有所触动。

最近半年学校里经常开会,不是讨论这个派就是批评那个倾。

他有一层军属烈属身份,倒是没人说他什么,可是频繁的会议已经严重干扰了他的研究进度。

要是工厂里的器材设备与大学实验室相当,他倒是宁愿去给工厂当顾问。

“656厂实验室的条件怎么样?”吴院长半靠在床头问。

“等您身体养好以后,让沈厂长给您发个邀请函,您亲自去看看就知道了。”

*

尽管吴院长卧床休养了,但春节还是要过的。

叶满枝是新媳妇,按理说,她要跟着长辈一起准备年夜饭。

但她在娘家都是捧碗等着吃饭那伙的,准备年夜饭这种事,向来由常月娥和两个嫂子操持,她顶多帮着择菜、摆碗筷,从来没掌过勺。

吴峥嵘也知道她没有那两下子,于是就跟吴奶奶直说了,他媳妇是家里的老幺,没做过年夜饭,做菜的事就别指望她了,可以

()把年前采购的工作安排给她。

叶满枝喜欢买东西,即使没有这个采购任务,她也是天天往反帝大集和百货商店溜达的。

这回有了采购年夜饭食材的理由,更是恨不得一天往大集上跑八趟。

这天下午,提着一只活鸡从外面回来,叶满枝摘下围脖就说:“我听说猪肉要限量供应了,咱们要不要储备一点猪肉啊?”

吴峥嵘正在扫房,戴着口罩和报纸做的帽子,闻言就声音嗡嗡地说:“猪肉不是早就凭票限量供应了么?”

“不是!我听肉摊陈师傅说,市里的猪已经不许外流了,他们肉联厂和好多公私合营肉制品加工厂,都在大量囤积猪肉呢!”

叶满枝将鸡笼子扔到角落,叮嘱梨花和葵花不许祸祸大公鸡,连忙跑去书房翻找最近几天的报纸。

为了支持服务站的订报业务,她现在已经是《滨江日报》的年订用户了。

自家的报纸不着急看,她一般先在单位看《人民日报》和省报,《滨江日报》要攒上两三天一起看。

叶满枝唰唰翻着报纸,没多久就在前天的报纸里,看到了一则简讯——《市人委关于控制生猪、奶牛外流并做好调剂供应的通知》。

她拿着那张报纸给吴峥嵘看。

“这上面说,除了被市人委批准向外地推广的种猪、种牛,一律禁止猪、牛外流!同时号召各工厂、企业、机关、大专学校、部队等伙食单位积极养猪!由市商业局和市服务局组织采购,调剂猪源。”

“你看,除了种猪种牛,任何猪和牛都不允许走出滨江了!”叶满枝紧张兮兮地说,“市人委能发出这样的通知,肯定是因为猪肉供应已经紧张到一定程度了!咱们多储备一些猪肉吧!”

吴峥嵘摘下手套,接过报纸仔细浏览了一遍。

“你担心的不无道理,但咱们顶多能储备这个冬天的猪肉,开春以后根本放不住。与其抢猪肉,还不如养两头猪。”

叶满枝忍不住瞪他一眼,“养猪可臭啦,咱们愿意养,但附近邻居能乐意吗?再说,咱俩谁会养猪啊?”

她觉得这是一个在吴峥嵘眼皮子底下囤猪肉的大好时机,于是不遗余力地撺掇道:“以后活猪就要由商业局和服务局统一组织采购了,咱们趁现在管得不严,下乡买一头大肥猪吧!到时候让我妈和大舅,帮咱们把猪肉做成腊肉和腊肠!腊肉腊肠能放好久呢!”

她大舅和姥爷都在灌肠厂工作,做点腊肉和腊肠不是什么难事。

见他还是无动于衷,叶满枝再接再厉,“你看现在猪肉供应多紧张啊,咱们储备一些猪肉,等我怀孩子的时候,好歹能补充点营养。”

目光落到她小腹上,吴峥嵘迟疑地问:“你有了?”

“没有没有!”叶满枝将他的脸掰正,不让他往自己的肚子上看,“我就是未雨绸缪!”

吴峥嵘摘下报纸帽子说:“眼瞅着就过年了,该杀的猪早就杀了,你看现在谁家猪圈里还有活猪?”

“是

哦,连五哥养的那两头猪都卖了。”叶满枝失望叹气,“那就再等等,等过年以后再说吧。”

吴峥嵘将报纸帽子扣到她脑袋上,扫帚也交给她。

“你在家大扫除吧,我出去看看。”

“看什么啊?”叶满枝自觉戴上套袖和手套。

“你不是要买猪肉么,我出去打听打听。”

吴峥嵘瞥她一眼,为了吃口肉,连没影的孩子都搬出来了。

“你放心,我肯定抓好大扫除工作,”叶满枝保证道,“等你回来的时候,咱家一定纤尘不染!”

……

吴峥嵘下午独自出门,一直到晚上都不见踪影。

叶满枝一边看书复习一边等人,等到她趴在写字台上睡着了,也没见吴峥嵘回来。

直到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叶满枝被葵花的叫声惊醒,这才发现她预留的院门被人推开了。

有个高大的人影从外面走了进来。

她赶忙跑过去开门,焦急地问:“你去哪了?怎么才回来呀?”

吴峥嵘将肩上的麻袋放下来,舒了口气说:“让大舅帮忙联系了一户养猪的社员,在那边连夜把猪杀了才回来的。”

叶满枝给他倒了一茶缸温水,帮他把外面的军大衣脱了,才问:“这里面是一整头猪啊?”

“不是,我带了两扇排骨、猪蹄和一个猪头回来,咱们过年的时候用。剩下那些直接给了大舅,你不是要做成腊肉腊肠么,让大舅拿回去帮咱们处理好再送过来。”吴峥嵘解释说,“猪血留给帮忙杀猪的社员了,猪下水和一条猪腿给了大舅。过年这段时间挺忙的,总不能让大舅白忙活。”

叶满枝打开麻袋,瞅了眼猪头,“哎呀”一声就连忙将脑袋偏向旁边。

“挺好挺好,我大舅做腊肠的手艺不亚于我姥爷,明天我往他厂里打个电话,让他再给咱做点欧式灌肠、卷肉和烤奶猪,我姥爷的配方是从苏联老板手里弄来的,当初那些外国领事馆都从他们厂订货,欧式灌肠做得特别正宗!”

叶满枝仔细描述了一番卷肉和烤奶猪的味道,把她自己和吴峥嵘都说馋了。

两口子大半夜不睡觉,又开了一罐午餐肉解馋。

吴峥嵘带回来的两扇排骨,一扇送回吴家老宅,另一扇送去了老丈人家。

除了排骨,他还送了一个收音机给丈母娘。

常月娥对着那收音机手足无措了一阵,“排骨我就收下了,可这话匣子也太贵重了!你们还是拿回去吧!”

叶满枝笑嘻嘻道:“这是他自己做的,本来还想再调整一下外观,但我俩这阵子学习工作都挺忙,没时间搞这个,只能先这样了!”

收音机已经做了挺长时间,早在他们去南方之前,吴峥嵘就动工了。

但是从北京出差回来以后,他要准备副博士的选拔,收音机就只是个半成品,最近赶了几天工,才将收音机做成成品。

见岳母还想推辞,吴峥嵘笑道:“来芽今年不在家里

过年,生怕家里没了她就没了过年的气氛,让话匣子替她在家里热闹热闹!”

常月娥有了一个话匣子,连闺女不能在家过年的那点伤感都淡了,赶紧让女婿教她这话匣子要如何使用。

从老叶家回来,叶满枝瞪他一眼问:“你之前是不是在讽刺我,暗讽我是话匣子?”

“没有。”

“你明明就是讽刺我!”叶满枝把冰凉的魔爪伸进毛衣里,在他腰上拧了一把,“我不能回娘家过年是谁害的!要不是因为跟你结婚,我每年都能跟我三哥四哥五哥一起出门放鞭炮看烟花!”

“你自己放鞭炮,还是看人家放?”

“看我哥他们放呗。”

“嗯,我今年也能陪你放鞭炮看烟花。”

吴峥嵘说到做到,大年三十那天,在老宅吃过年夜饭,就把她带回了自己位于二楼的房间。

“三婶和三嫂都在打麻将呢,你把我带上来干嘛啊?”

“你不是要放鞭炮看烟花么?”吴峥嵘往楼下指了指,“我三哥带着俩儿子在院子里忙活呢!”

为了让她更能身临其境,吴峥嵘还将一扇结霜的窗户打开了。

寒风不期然灌进来,叶满枝被吹得一哆嗦,熟练地钻进他的军大衣里,只露一个脑袋出来。

堂哥在楼下喊了一声什么,鞭炮很快就噼里啪啦炸响了,紧接着便是骤然四散开的璀璨烟花。

叶满枝仰头发出惊叹,眼眸被烟火映得愈发明亮,她小心地在军大衣里转个身,双手环住男人的腰,“这些是你买的还是三哥买的?”

“三哥兜里没钱,钱都在三嫂那里。”吴峥嵘笑。

叶满枝感受着他胸腔里的震颤,一边去找他的嘴唇,一边嘟哝:“我也应该向三嫂学习,管管你大手大脚的毛病。”

吴峥嵘垂眸在面前的唇瓣上轻吻一下,拍了拍她的屁股说:“今天没有准备,万一怀上了,会影响高考体检。”

再次将冰凉的手指伸进他的毛衣里取暖,叶满枝在震天响的爆竹声中喊道:“谁要跟你生孩子啊,我只是想亲亲你!”

最后两个字脱口时,爆竹声戛然而止。

叶满枝耳边清晰回荡着自己的声音,她惊恐地睁大双眼,张口结舌地问:“楼下应该听不到吧?”

“当然听不到,声音是向上传播的,咱们能听到楼下的声音,楼下的人却未必能听到你的。”吴峥嵘不动声色地安抚一番后,在她额头上亲了亲,“行了,跟三嫂他们打牌去吧!”

*

叶满枝总觉得自己在婆家丢人了,但又没有证据。

堂哥和他的两个儿子都表现如常,让她只能相信吴峥嵘的科学大道理。

吴家人没人提这件事,也没人提猪肉限量供应的事。

但是,当她初三回娘家的时候,大姐二姐和五哥却都提起了猪肉和牛肉的问题。

“人民代表,你说咱要是自己在家养两头猪,养大以后能自己杀了吃猪肉不?”大

姐拉着叶满枝问。

“可以啊。但你能吃得了一头猪么?猪肉是限量供应的商品,不允许私下倒卖,除非你能把整头猪都吃了,或者送给亲戚。与其那样,还不如由服务局统一收购呢!”

二姐说:“我婆婆想在家里养两头猪,但喂猪要用粮食和菜叶子,我们还在犹豫呢。”

“你们怎么都想养猪啊?”叶满枝惊讶地问,“不嫌麻烦啊?再说你们会养么?”

“我们那一片有两个老太太会养猪,我婆婆要跟人家学着养猪,以后吃自己家的猪肉。就是猪食不好弄,给猪喂粮食,还怪心疼的。”

叶满枝问:“街坊间想养猪的人家很多吗?”

“我们居民小组就有三家想养猪了,自从听了肉联厂那几个师傅的话,大家都想自己养猪,生怕以后没有猪肉吃。反正家里有院子,还有人手,养两头猪也没什么。”二姐再次感叹,“唯一的麻烦就是猪食问题。”

话题被讨论得多了,叶满枝也不由惦记起养猪的事情。

她不是想在自家院子里养猪,而是想组织街道居民养猪。

春节结束,正式上班的时候,叶满枝刚跟大家拜了年,就迫不及待与张勤简商量起养猪的事情。

张勤简还沉浸在过年的松弛状态中没回神,冷不丁听她提起养猪,愣了许久才问:“怎么就想起养猪了呢?再说咱街上有不少街坊养了家禽家畜,这事都是自愿的,不用动员吧?”

叶满枝便将那张《滨江日报》拿给他看。

“现在活猪活牛已经不允许走出滨江了,说明市里的猪肉牛肉供应非常紧张,现在市里在号召工厂、企业、机关、大专学校、部队等伙食单位养猪,但我觉得咱们街道居民也可以尝试着养猪啊。”

光明街地处郊区,很多平房都带一个大院子。

在院子里养两头猪,完全没问题。

“以后猪肉是要由商业局和服务局统一收购的,而且如果猪肉供应紧张,收购价应该不会低。今年春节的时候,猪肉的价格就涨了五分钱。咱们让居民自己养猪,一方面可以支援市里的猪肉供应,另一方面,能为普通家庭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

张勤简提醒:“大肥猪的食量很大,猪食的费用也不算小,要是细算这笔账,养猪未必能赚多少钱。”

而且养猪的味道大,讲究的人家不乐意在院子里养。

张勤简无奈摇头叹气道:“小叶主任,我知道你有干劲有想法,我也想让你做出成绩,但是那报纸上的通知我已经看了,市里主要是提倡大单位的食堂养猪,对于普通市民家庭,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没事找事,多此一举嘛!

叶满枝当然知道市里没要求普通市民养猪。

她觉得自己跟张勤简说这些用处不大,于是往区里跑了一趟,又将养猪的想法跟穆区长介绍了一遍。

“领导,我想让居民养猪,并不是完全给市里做贡献的,对于我们城市街道那些养了猪的人家,服务局和商业局在收购生猪的时候,除了现金,能不能在肉票或是粮票上做一些补偿?”

穆兰好笑道:“给钱还不够啊?肉票和粮票都是有定额的,哪是说增加就能增加的?”

“市里的猪肉供应很紧张了,我们号召居民养猪算是帮助市里缓解猪肉供应的压力。但养猪要耗费粮食、人力,还有难闻的气味,不多给点好处的话,居民凭啥在自己家里养猪啊?”

若是真的到了荒年,粮食供应紧张的时候,有钱根本没用,还必须有粮票才能行。

如果上级愿意给大家增加粮食定额,她就动员街道上所有有条件的居民一起养猪,备战备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