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 第 31 章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 31 章

簡繁轉換
作者:鹿子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02 11:08:0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叶满枝在大院儿里统计学历信息时,扯出了派出所的大旗。

这让居民小组长们十分尽心,纷纷组织小组居民,来居委会排队登记。

同一组的居民也是同一层楼的邻居,各自的学历被喊破时,最先听到的就是这些熟人。

“小叶干部,你小点声呗,喊那么大声干啥?”

叶满枝面露疑惑:“我嗓门大吗?”

围观群众立即喊:“不大不大,哈哈,我们都听不清。”

叶满枝清了清嗓子,稍稍收了一点音量问:“陈大山同志是吧?职业和学历报一下。”

“职业是食堂厨师。”陈大山语气挺骄傲。

“学历呢?”

“我也不清楚学历怎么算,我这灶上的手艺是家传的,以前一心练手艺,没念过书。”

“识不识字?”叶满枝问,“参加过扫盲班吗?”

“参加过厂里组织的识字班。”

叶满枝将一张报纸递给他,指着一则简讯说:“你把这段新闻念一下。”

“什么新华社什么,兰州正在兴什么一座大什么的什么电站。现在,这个什么电站的什么什么分什么什么……”

居委会刘主任打断道:“行了,一行字你有一大半不认识,给你登记成文盲!”

“那不是还有一小半认识嘛!”

叶满枝解释道:“陈大山同志,根据国家颁布的评定标准,城镇居民识500字以下的,算是文盲,识字500-1500的算是半文盲。‘兴建热电站’这几个字你都不认识,只能评定成文盲。”

“哎呀,我怎么成文盲了呢,顶多算是半文盲!”

“行了老陈,你就别犟了,你这样的就是文盲!哈哈哈哈!”

军工大院里有一群到处乱窜的无业游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叶满枝四哥的朋友。

见到叶满枝在这边支桌子,这群人就围在前排看热闹了。

尽管叶满枝降低了自己的音量,但架不住这些臭小子能起哄。

叶满枝刚报出“陈大山,厨师,文盲”,他们就像传声筒似的,挨个往后面传。

这一讨嫌举动帮叶满枝分担了当事人的大部分怒火。

陈大山是食堂大师傅,在食堂里也是说一不二的,当众被评定为文盲,脸上就挂相了。

再被这群年轻人取笑后,更是面皮涨紫。

见状,叶满枝起身在桌上拍了拍,示意现场安静。

“我跟大家解释一下啊,咱们派出所和街道办组织这次职业和学历信息调查,主要是为了配合市里的人口普查工作。之前很多居民的户口册上,‘文化程度’这栏都是空白的。这次调查完成以后,会对文化程度进行补充。”

“到时候大家的户口册上就会出现‘文盲’‘半文盲’‘初小’‘高小’这样的学历信息。现在填写的文化程度可能会伴随大家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所以,不想被认定为文盲

半文盲,觉得还可以改变一下的同志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

之前被登记成文盲的几个人问:“什么机会啊?”

“咱们街道即将开办一间扫盲学校,其中会有一个业余高小班!”叶满枝问,“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刘主任捧场地问:“什么呀?”

“这就意味着,所有没读过书的成年人,都有机会拿到初小或高小文凭!咱们都知道小学招生只招学龄儿童,成年人是不能进入小学读书的!所以,咱们街道的业余高小班,也许就是大家这辈子唯一改变‘文化程度’的机会!”

陈大山问:“这个高小班学费怎么算啊?”

连中小学生都要收学费,成年人就更不可能免费了。

叶满枝还没见到学校的影子,当然给不出学费金额,只能昂着头自信道:“学费顶多是小学的一半,而且咱们的学制比普通小学要短很多很多。”

如今的小学是“四、二”学制,初小四年、高小两年。

滨江市初小的学费一般是每学期两块五,四年读下来需要二十块,高小的学费翻倍,两年也是二十块。

若想拿到高小毕业证,至少要付出40块钱和六年时间!

但街道办的业余高小班,只开语文、算术、政治三门课,在学费和学时上可以大幅减少。

叶满枝言归正传道:“如果有同志对自己的文化程度不满意,不想把‘文盲’‘半文盲’写在户口册上,可以来街道办报名上学!凡是报名的居民,‘文化程度’一栏,可以暂时空白半年。等大家拿到更高的学历之后再补写。”

还可以往后拖半年?

闻言,刚刚被人嘲笑的文盲们几乎都去报了名。

叶满枝心知这些人是一时冲动,为了面子才报名的。

但是,甭管为了什么,先把这些人稳住再说。

“有些同志可能会有顾虑,万一我学习不好,中途学不下去了,那高小班的学费是不是白交啦?”

“对啊,到时候学费能不能退啊?”马上就有人问了。

“不能退呀,连看电影都不能中途退票,更别提交学费了。不过,”叶满枝笑着说,“咱们的扫盲学校,除了收费的高小班,还有免费的识字班。大家可以先去免费的识字班上课,达到看书看报的水平就能毕业了。”

她原本想说认识1500字即可毕业。

但1500这个数字,对文盲们来说太可怕了,四嫂就是屡屡被1500吓退,不敢再去扫盲班上课的。

“识字班结业后,大家基本就可以确定自己是否有天赋,是否有兴趣继续攻读初小和高小了。”

叶满枝以一种替居民们着想的口吻说:“大家工作赚钱都不容易,我不建议大家因为一时冲动,就去高小班报名交钱。有免费的,咱们就先读免费的!把免费的学好以后,再考虑是否交钱读高小班。”

“对对对!”她这话算是说到大家心坎里了,立即有人附和道

“咱们别浪费钱,先去读那个免费的!”

叶满枝站在文盲之间,语气振奋地作动员。

“识字的好处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读书看报啦,防止被骗啦,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咱们就不再强调了!我只强调一点,咱们光明街只开这一个业余高小班,下一次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毕竟办学是需要经费的。不想在户口册和居民证上被写‘文盲’的同志,想上免费识字班的同志,先来我这里报名!”

呼啦啦,在场的所有文盲都挤上去报名了。

居委会刘主任:“……”

她把嘴皮子都磨破了,也不见有人主动报名上扫盲班。

各单位的扫盲成绩,只算识字班的结业人数,而且识字班一直都是免费的。

那个业余高小班是给已经认识1500字以上,想要拿到更高学历的成年人准备的。

所以,这些文盲如果不去识字班认字,即使交钱也是进不去高小班的。

被叶家闺女这样一搅合,好家伙,一直免费的识字班突然成了香饽饽,顽固分子全来报名了!

叶满枝给报名的同志进行登记时,斜侧有个妇女挤进来问:“领导,我能给我闺女报个名不?”

“可以呀,叫什么名字,多大了?现在做什么职业?”

“才9岁能有啥职业。”

叶满枝愣了一下,抬头问:“9岁是学龄儿童,你怎么不让她去小学念书啊?扫盲班是帮助成年人识字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都不适合小朋友,你还是送她去小学读书吧。”

军工大院里的居民都是工人和家属,即使是学徒工也有十六七块的工资,按理说不至于掏不起每学期两块多的学费。

那妇女说:“我也想让她念小学,但我上周带她去子弟校报名,老师说学生已经招满了,让我们去其他学校试试。”

“那你们没去其他学校吗?”

叶满枝没问她为什么9岁了才给女儿报名上学。

她上学那会儿,有很多年龄相差不大的姐弟都是同班同学。

“咱街上哪还有其他学校?我带她去别的街道看了,但人家也没有入学名额。再远一点的学校,上学不方便,我不太想让她去。”

叶满枝将家长和女孩的信息记下来,想说帮他们去子弟校问问情况。

然而,她这边刚放下钢笔,前方就传来一阵铛铛铛敲锣的声音。

军工厂的家属院里,只有需要紧急集合的时候,才会用敲锣的方式召集居民走出家门。

大家被这阵突兀的锣声惊扰,茫然地望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紧接着,号称只在固定时间进行广播的军工厂大喇叭,也骤然响起广播员严肃的声音。

“请家属院的居民们立即前往大院东门广场集合!请家属院的居民们立即前往大院东门广场集合!再重复一遍请……”

叶满枝听着广播,扭头问:“刘主任,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厂里是很

少要求家属紧急集合的。

刘主任摇摇头,大胆猜测:“不会是防空警报吧?不然干嘛这么大动干戈?”

围在这边看热闹的群众,在听到紧急集合的召唤后一哄而散。

叶满枝的统计工作刚开个头,就被这突来的广播打断了。

但这种事情她也不敢耽搁,赶紧收了桌上的材料,跟着大家一起去大院东门集合。

她赶过去的时候,几个年轻军官正在布置主席台,吴峥嵘穿着全套的军装,面容严肃地站在主席台侧方与派出所的刘所交谈。

“吴团长,刘所,出什么事了吗?”

“不是大事,别紧张。”吴峥嵘的目光从她紧绷的脸蛋上划过,又落到她怀里那一摞材料上,姿态松弛地笑问,“小叶同志又加班了?”

“我在那边帮派出所做学历信息统计呢,动员院儿里的文盲去扫盲班上课。”

见他语气和神态都很轻松,似乎真不是什么大事,叶满枝紧绷的肩膀蓦地松懈下来。

她不想当着刘所的面跟他讲话,与两人招呼一声就钻进人群里,跟刚赶过来的叶家人汇合了。

听到广播通知的居民几乎全都聚集到了东门的广场上。

闹闹哄哄地相互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656厂的张副厂长率先走上主席台,在立式话筒上敲了敲,说:“将大家召集过来,主要是通报一个情况,今年是九一八事变25周年,市防空指挥部,将在近期拉响防空警报!”

“具体情况已经在今天的全厂职工大会上介绍过了,但是为保万无一失,咱们再向家属们介绍一下注意事项。下面请总军事代表吴峥嵘同志,代表市防空指挥部,发布防空警报期间的紧急处理办法……”

听说军代表要讲话了,好多家属都把脖子抻成了长颈鹿,准备一睹那位军代表的风采。

军代表的大名如雷贯耳,但真正见过他本人的家属没多少。

常月娥更是连脚尖都踮起来了,非要看看这军代表是不是真的比话剧团的许继生还好看。

主席台上的吴峥嵘向职工和家属们敬了军礼,用郑重而严肃的口吻说:“防空警报预计从明天上午九时开始,白天和夜间都会拉响警报。”

“在临空警报期间,除救护、消防、警备车以外,无特许通行证者不准通行。公共汽车、货车必须停运,行人迅速隐蔽,所以请需要乘车上班的家属们,提前规划好出行时间。”

“夜间进行防空警报时,我厂厂区及住宅区域,务必保持熄灭一切灯火!未熄灭灯,或遮光灭光不良,导致灯光外露的,巡逻队和居民委员应予以纠正,屡教不改者,派出所会予以拘留。”

“凡在空袭警报期间,乘机偷盗抢劫、纵火、发射信号、破坏重要物资的嫌疑人,将被立即逮捕。”

“另外,以防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请大家在警报期间暂时停止使用电台和收音机……”[1]

原本还抻着脖子欣赏军代表的居民们,在听

到这些严肃提醒后,又把脖子缩了回来。

此时距离全国解放还不足十年,过去那些心惊胆战的记忆突然被唤醒,瞬间袭上大家心头。

常月娥没有心情窥探军代表的美貌了,哎呀一声说:“白天还好,晚上有点麻烦,不知道几点钟警报,咱到时候得赶紧洗漱,明天的水房肯定人挤人。不行,咱家今天要提前打几桶水预备着,免得明天都挤到一起……”

与她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听了军代表的介绍后,居民们立即四散开,回家做准备去了。

大家都是从战争年月熬过来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对付这种空袭预警还是很有办法的。

翌日上午警报拉响时,叶满枝正在办公室里上班,尽管马路上看不到任何行人和车辆,但毕竟是白天,感受还不是很强烈。

当天晚上十点,随着警报的长鸣声持续拉响,整个军工大院的居民,相继熄灯关火。

刚刚还灯火通明的家属院,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内,迅速陷入死寂般的黑暗。

叶满枝跟家人凑在一起,明知警报只是演习,心里还是无端生出几分慌张。

她趴到窗台上向外望了一眼,整座城市都隐没进黑夜,只有那让人恐惧的临空警报声,不断往人耳朵里钻。

空袭警报的长鸣时间并不长,但是警报结束后,老叶家也没再开灯。

叶满枝回到自己的房间,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这场警报虽然只是一次防空演习,可是,拉响的警报对人们心理上的冲击实在太大了。

尖锐的长鸣声,让许多人生出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次日上班的时候,叶满枝刚走进办公室,就被穆主任喊了过去。

“小叶,扫盲工作进展怎么样了?”穆兰揉着太阳穴说,“昨天那警报闹得我半宿都没睡着,落后就要挨打,想想咱街道上那些文盲我就上火!”

叶满枝也生出了同样的想法,她把统计表拿出来说:“我这几天动员了150人参加识字班,这些人已经在报名表上签字按手印了,不出意外的话都能来上课。”

“不过,我认为动员大家上课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保证大家的学习效果,不要让学员中途退学,所以咱们的扫盲班不宜进行大班授课,最好能将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

穆兰颔首说:“我跟几个兄弟单位打听过,他们的扫盲班有50人的,也有20人的,比较下来,还是小班授课的退学率更低。但是这就牵扯到了经费问题,按照每班30人计算,咱们至少要开5个平行班。老张……”

她扭头看向隔壁的张勤简,“咱们街道的经费还有多少,够不够支撑教师和课本的费用?”

“五个平行班,至少要请两名老师,而且每期扫盲班至少要进行四个月,哪怕是街道积极分子也不可能做白工。教师工资这一块就要支出至少五十块,这事还是得向上伸手,让区里拨一笔扫盲经费的。”

街道每个月只有两块钱经费,哪怕他抠

抠搜搜省吃俭用,也攒不下五十块。()

???艙鱧??????敧???垈葶止?w屏彎??蹎?げ??虎?

≦本作者鹿子草提醒您最全的《五十年代军工大院》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各单位的扫盲经费都要自己想办法的。

但街道办是政府的派出机关,只能服务群众,没什么可以收费的名目。

叶满枝小声问:“可不可以先用婚姻登记手续费支应一下啊?”

“那笔钱已经被拿去修缮危房了,”穆主任无奈道,“经费的事我再去区里想想办法,小叶,扫盲工作不要停,你继续往下推进吧。”

叶满枝面上点头同意,心里却犯起愁来。

没钱寸步难行。

万一搞不到钱,请不到老师,领导不会让街道办这些人上阵教学吧?

光是想想白天上班,晚上上课的日子,她就眼前一黑。

她想翻一翻近期的报纸,有的新闻会介绍各地的扫盲成果,没准儿能从成功案例上汲取点经验,毕竟不是每个单位都那么财大气粗的。

不过,街道办的大部分旧报纸都被张勤简当废品卖掉变现了。

她只好跑了一趟邮政所,去跟三嫂黄黎借报纸。

黄黎没给她旧报纸,但是给了她几个很厚的剪报本。

“你想找什么新闻,就在这几个本子里找,这是今年上半年《人民日报》的主要剪报,那些没什么用的新闻都被我剪掉了。”

叶满枝简直如获至宝,与三嫂道过谢,就捧着一大摞剪报本回街道办学习去了。

刘金宝被新来的赵二贺烦得头疼,从座位上起身,蹭到叶满枝身边问:“你看这些报纸有啥用啊?报纸又不能给经费!”

“主要是想找找思路!”她指着一则新闻说,“你看这个,全国扫除文盲协会,我觉得咱们街道可以试着申请加入一下协会,当个会员啥的。”

“你可算了吧!加入这些协会根本没用,他们只会在工作上对你指指点点,让基层单位束手束脚!”

叶满枝指着报纸上的一行小字说:“你看这里,人家报纸上说了,‘本会的经费由国家预算支出’。这说明啥?说明加入扫盲协会,有钱拿呀!就是不知道这协会大门开在哪里,想入会的话需要怎么申请?”

叶满枝动了让街道办加入全国扫盲协会的心思,下午跑了好几个单位,打听如何联系和加入这个全国扫除文盲协会。

不过,几个兄弟单位都没听过这个协会的大名,感觉像什么群众组织。

叶满枝白折腾了大半天。

傍晚下班的时候,她把那些剪报本打包,准备带回家继续学习。

不过,刚走出办公室,她就看到了等在马路对面的吴峥嵘。

吴峥嵘顺手接过她手上那摞剪报本,面上露出几分讶然:“你今晚还要加班?”

“不算加班,你找我有事呀?”

“嗯,文化宫刚上映了一部《蜻蜓姑娘》,我来问问小叶同志有没有兴趣一起看电影。”

叶满枝已经好久没看电影了,她当然想看啦!

“这电影是哪里拍的?大概讲什么的?”

吴峥嵘直截了当地说:“苏联爱情片。”

“……”叶满枝好气道,“你就不能说是苏联故事片?”

“嗯,”吴峥嵘从善如流地改口,“苏联故事片。”

叶满枝有点不好意思跟他一起看爱情片,犹豫间,又听他说:“我看你们街道要扫盲的学员里,有不少军属和烈属。拥军优属也是我们军代室的重点工作之一。看完电影以后,咱们可以好好谈谈你正在负责的扫盲工作……”!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