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红楼]贾璋传 > 第 213 章 接风宴会恩威并施,推广良

[红楼]贾璋传 第 213 章 接风宴会恩威并施,推广良

簡繁轉換
作者:惊鸦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02 23:08:1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13章接风宴会恩威并施,推广良种种植金米

在正式接手津海政务、防务,派人探听好津海地方官情报后,贾璋才与姚云起一起,参加了这些地方官员举办的接风宴。

而这场接风宴的举办地点,是一处名唤金谷园的酒楼。

这座酒楼的名字,取自石崇金谷雅集的典故。

酒楼内部,装潢古拙典雅,颇有几分魏晋风流气度。

津海地方官员特意包了场,专门拿金谷园来宴请宾客。

不但如此,他们还专门加钱,要求金谷园老板派人把酒楼洗刷、装点干净。

最好能张灯结彩,布置得越隆重越好。

金谷园老板对这件事情非常积极,甚至愿意自掏腰包,拿出好些精致贵重摆件来装点包厢。

贾经略不仅只是这些地方官员的上司,还是他们这些普通商人未来几年的头上青天。

想要讨好他的人,绝对不会只有津海的官员。

金谷园老板也想靠上贾璋这棵大树,就算不成,能给贾璋留下一个好印象也是好的。

这些事情,贾璋暂且还不知道。

不过,凭借他前世今生的经历,就算他不知道这些事情,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来。

但在出门参加宴会时,他依旧打扮得很朴素。

对贾璋来说,官服与飞鱼服、麒麟服等赐服太端肃了。

贾璋不喜欢在私人场合穿这样的衣服。

所以他只穿了一件淡青色直裰,戴了一顶四方平定巾就出门赴宴了。

这种简单而服帖的常服,会让贾璋感到十分舒适。

与姚云起汇合后,两家的车队并成了一家,逶迤前往金谷园大门。

而在车队前进时,津海地方官员正按照官位大小、地位高低,在金谷园大门口站成两列,静静地等待着贾璋和姚云起的到来。

就在这些人等得百无聊赖时,贾璋和姚云起联袂而来,甚至还是从同一辆马车上下来的。

看起来,他们两个亲密无间,关系好得让人难以置信。

津海地方官员再次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们头上这两位大人的关系不错。

他们这些底下的人,不用担心经略和总兵在上头斗,最后斗着斗着,却把刀砍他们头上的悲剧了。

压下心中想法后,这些地方官员迎上前去,热情地把贾璋和姚云起迎进金谷园雅间。

步入装饰典雅、摆设精心的雅间后,这些津海行省的地方官员一个接一个地介绍了自己的官职与身份。

在得到贾璋和姚云起点头后,众人中打头的天津府知府张松叫来了金谷园老板,吩咐厨房快些上菜,再把酒楼准备好的、专门唱曲儿的清倌人请过来。

张松就是战船抵达海河港口,贾璋拒绝津海地方官员的邀请后,津海地方官员中第一个主动向贾璋和姚云起请罪的人。

贾璋和姚云起对这个头脑灵

陛下派本官来做津海经略的目的。()”

“?獼澂?????榗??譎????????繶??婐絙虎????齒??婐?絙???膉N瞍?????()?『来[]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我这个人向来赏罚分明,有功劳,绝不会漏掉自己手底下的人。”

“当初跟我一起纂修《大盛会典》的纂修官们,如今全都升迁了。我希望你们好好做事,日后也能与他们一起步步高升。”

“我还要告诉大家一声,陛下他老人家给了我先斩后奏之权!若有谁耽误了金米种植与海运漕改的事,给我脸上抹黑,就不要怪我与姚兄的宝剑过于锋锐了!”

姚云起附和道:“临行前陛下就召见我,让我按照贾兄吩咐办事。所以贾兄说的话,就等于我的意思。”

“而且,这本身就是我想和大家说的话。”

“好好当差做事,才能有远大前程;若是不听话,也勿谓我们言之不预!”

听到贾璋与姚云起恩威并施、甚至带着一丝煞气的警告后,在座官员全都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会努力当差做事的。

瞧起来,他们竟像是要披肝沥胆,好跟他们两个表忠心的模样。

可惜,他们这么做,纯粹是把媚眼抛给了瞎子看。

贾璋和姚云起两人,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他们两个根本不信津海地方官员赌咒发誓的话。

他们眼睛里,只有当差的能力、做事的水平与最后的结果。

无论是当文官的贾璋,还是做武将的姚云起,他们的判断标准都是如此,并且永远都不会改变……

说完这件正事后,雅间内的气氛再次松弛下来。

碧玉斗中,又一次注满了琥珀色的兰香酒。

而在屏风后面,咿咿呀呀的《梳妆台》又被唱起来,而雅间内的主宾们,同样再次推杯换盏起来。

绍治帝任命贾璋为经略,就是要贾璋在津海试行大规模种植金米。

其主要目的在于,绍治帝想看看茜香的金米,能否适应大盛的气候。

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绍治帝会产生这样的犹疑,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津海是新建的行省,地方没有豪族大户。

贾璋他手里既有官兵这根大棒,又有税收优惠这颗甜枣,在津海推行新作物种植并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在津海试行金米种植的好处,还在于朝廷赈灾容易。

与其他行省相比,津海距京城近,丁口更是少了不少。

万一种植金米时,出了什么差错,朝廷能省下不少赈灾粮,还能节约转运粮食的时间……

在接风宴结束后,贾璋就带着津海地方官员紧锣密鼓地筹备起了春耕事宜。

张贴告示是最基本的工作,让官员、衙役走到田间地头,向他们讲述种植金米的好处以及种植金米的税收优惠,才是最要紧的事。

在贾璋的强制要求下,以往高高在上的大人们全都走到乡野里,

()县学、府学的生员们同样被贾璋调派,参与到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当中。

至于贾璋本人,更是身先士卒,走上了宣传金米、讲解种植金米的税收优惠与金米种植方法的第一线。

“你们听说了吗?刘秀才说金米亩产六石,是稻麦的好几倍!”

“村正识字,他说县里告示上写了,种金米的地不用交税呢!”

“卫所里的百户大人说,金米不但产量高,秆还能当柴火烧,绿叶能喂牲口,老婆子,要不咱们今年去朝廷领一些金米种子,试一试吧?”

“听我的,咱们村种金米!经略使大人可是连中三元的文曲星,听他的准没错!”

“咱们村富裕,就算金米不高产,亏损得也有限。要是金米高产,那咱们就赚大了!县令大人都说了,今年种金米的土地,三年之内都不用交粮税。”

“我遇到经略使大人了,他可和那些眼高于顶的官老爷不一样。人家都是伯爷了,还不嫌弃咱,握着咱的手叫咱老人家,又送了咱一匣子紫金活络丹!说什么咱也得种两亩金米,支持一下经略使大人呀!”

在贾璋他们的努力与朝廷的背书下,大多数津海百姓都选择种上两亩金米尝试一下。

贾璋也不急着让他们全都种金米,推广新粮种这种事情,讲究一个事缓则圆。

若是强制黎庶小农全都种植金米,搞那种一刀切的把戏,很容易让老百姓对金米良种心生疑窦。

甚至可能引发骚乱。

贾璋可不想把好事办成坏事,所以,他当然不会那样做。

更何况,京中想让他成事的人有很多,想让他坏事的也有不少。

正是因为如此,贾璋才时刻提醒自己,一定不要忘了谨慎二字。

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想钻空子、想唆使津海百姓给他搞破坏呢?

因此,在贾璋换了深色布衣,深入到田间垄头时,他豢养的眼线也像涓流汇入大海一般融入人群。

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人群中,有没有妄图煽动民意、编造谣言,给推广金米良种一事搞破坏的奸细。

老子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贾璋深以为然。

第214章夫妻契阔罚抄笑林,再次有喜惜春婚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