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順流直下,何其快也?
劉備率部很快便過了安陸從漢水轉至江水交匯處的夏口。
碼頭上。
這時身席素衣,手執羽扇,飄逸絕倫的諸葛亮與一身材魁梧,長相敦厚的中年長者並肩立於甲板上緊緊目視著前方漸行漸近的船隻。
“亮拜見主公,主公此番沿綠林山南下可遇危險乎?”
待劉備親領文武眾人下船後,諸葛亮迅速上前拱手拜道。
話音剛落,劉備笑道:“幸有雲長與阿弋率部北上接應,又賴諸將拚死護佑,雖與曹軍隨縣大戰一場,但危而不險。”
一語吐落,從旁面相敦厚之人目光掃視四周下船的劉軍各部皆軍容齊整,絲毫未有潰敗之勢,暗暗心驚道:
“聽聞此番曹操舉北軍大眾南下,如今大戰一番麾下步卒卻依舊戰意昂然,這戰力何其強也?”
心下嘀咕一番,他語氣嚴肅,拱手相問道:“劉皇叔既與曹操激戰一番,不知可知此番曹軍兵力如何?”
“孔明,這是何人?”
劉備注意到這人,神色略為狐疑,側首相問著。
“啟稟主公,此人便是江左孫討逆麾下賓客魯肅字子敬,此番特是奉命前來江夏拜呈我軍共商抗曹大計。”
諸葛亮聞訊,亦迅速笑著介紹道。
“哦,是子敬啊,備剛至江夏實不知也,萬望見諒!”
聽聞是江東來使,劉備不敢怠慢,連忙拱手行禮道。
“皇叔折煞肅了。”
魯肅連忙還禮道。
二人相互見禮後,劉備先命關羽安頓麾下將士,遂才與諸葛亮,魯肅二人邊往大營走邊談。
“此番曹氏南下北軍約莫有十余萬眾,又得蔡瑁裹挾劉琮令荊州不戰而降得荊襄二十余萬眾。”
“若曹軍順江東下,怕是將近三十余萬眾。”
劉備稍作盤算,面目頓時嚴肅起來,沉聲道。
“嘶~”
話落,雖然魯肅早有準備,驟然聽聞兵力數量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那不知皇叔接下來有何打算乎?”
聞言,劉備稍作停步,思忖道,“荊襄十余萬士民隨備南下,曹軍勢大,備勢單力薄,欲奔走蒼梧郡暫避鋒芒。”
“蒼梧太守吳巨與備有舊,料想能夠收留於備。”
一席話音落下,他緩緩說出了自身的打算。
魯肅靜靜聽罷,似是看不出劉表面上演戲的神情,還以為他果真有南逃交州避難的心思,頓時心下一急道:
“孫討逆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鹹歸附之,又據江東六郡,兵精糧足,足以立事。”
“今為君計,莫若遣心腹使自結於東,崇連和之好,共濟世業,而雲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豈足讬乎?”
一語落的,魯肅為劉備陳述了一番利害關系,率先提出了兩家聯盟抗曹的主張。
話音剛落,他眼神浮現期待之色,緊緊盯凝著劉備,靜待其抉擇。
似是思吟良久,劉備神色嚴肅起來,說道:“若孫氏願聯合抗曹,則備不勢單力薄,便不懼曹賊也!”
“既如此,還請皇叔及早派人隨肅東下見我家將軍。”
魯肅拱手催促道。
說罷,他又側首望著一旁的諸葛亮建議道,“近日來肅與孔明多有交流,若皇叔令其出使,必能使孫劉聯盟促成。”
“孔明之兄子瑜也在孫討逆麾下,與我頗為交好。”
眾人還營坐定一番商議,面對著魯肅的提議,劉備笑著回應道,“好~既是子敬如此有誠意,你先下去歇息一番。”
“待備與孔明稍作商議,便讓其隨同東下見孫討逆。”
“好~肅靜候皇叔佳音。”
魯肅了然,拱手告退。
待主帳中唯剩下麾下劉琦,諸葛亮,張飛等人後,劉備方才看向左右道,“孔明以為魯肅所言如何?”
“亮以為可行!”
諸葛亮面色淡然,揮著羽扇道,“若能與孫氏互為應援,使其南北相峙,我等便可從中取利。”
“嗯~”
“孔明所言極是!”
劉備,劉琦二人一聽,都頗為認同的點點頭道。
“亮便為主公順江走這一遭,為兩家聯盟促成這事。”
諸葛亮緩緩說來,遂又揮扇道,“不過此番曹氏傾舉北方大眾南征,又逢荊州不戰而降,怕是江東之地降曹之聲不少。”
“亮此番東下,須得一聰明機敏之人隨行為我奔走。”
“如此甚好,備派遣子龍隨同左右,護佑孔明安危,日夜聽候差遣。”
劉備聞訊, uukanshu 迅速回應道。
一旁的張飛聽罷,思索半響,不由回應著,“子龍賢弟人太過剛正,諸多事或許不願處理。”
“俺以為,大兄不如派遣霍弋隨同軍師東下。”
“嗯?阿弋?”
聞言,劉備面帶狐疑道。
“對~阿弋這小子年紀雖幼,卻機敏幹練,也知變通。”
“此番綠林山一戰,勇武亦不俗,俺以為必能協助軍師促成聯盟。”
瞧著張飛對霍弋頗為讚賞,劉備隨即將目光看過去,“孔明以為阿弋如何?”
“阿弋文武之才,或是不錯人選。”
諸葛亮輕揮羽扇道,面露附和之色,亦是同意了下來。
“好~叔至,你速去召阿弋前來。”
瞧著無異議,劉備也不遲疑,迅速吩咐道。
“遵命,”
陳到領命而去,很快便將霍弋帶到了主帳之中。
“弋拜見主公,長公子,諸葛軍師,三將軍。”
剛入帳,瞧見眾人齊聚,霍弋也面露正色,拱手相繼拜道。
“阿弋免禮~”
劉備迅速起身將其扶起,然後才緊握雙手道:“阿弋,此番孔明欲出使江東促成聯盟抗曹需要聰慧之人協助。”
“不知你可願隨軍師東下乎?”
一語吐落,聽聞竟是要自己跟隨諸葛亮去搞外交,霍弋神色一頓,拱手高聲道:“弋願跟隨軍師前往江東。”
“好~那阿弋近兩日便收拾好行裝,到時候一路上多聽軍師安排。”
此事定下,劉備面色嚴肅的叮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