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三百四十一章 苏门六子!(4k哈)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三百四十一章 苏门六子!(4k哈)

簡繁轉換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03 22:34:1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41章苏门六子!(4k哈)

苏允下了马车,身着常服,腋下夹着一本,悠哉悠哉往太学里面而去。

他虽然神态悠闲,但身材昂藏,路过学子尽皆侧目,待认出是苏允,一个个都大声打招呼。

「先生!您这麽早就来了?」

「先生!我们马上就到。」

「苏学士,今日是讲孟子还是三国啊,或者是要讲大学?」

「先生,上次您讲的经济课可真是太精彩了,回去后我寻家中负责经营的管事聊了聊,您的那些理论可是让他敬若神明,非要让我带他来请教您,我自然是不愿意让他来,他不过一满身铜臭的商人,怎麽能有资格见您?」

「……」

有人跟苏允搭话,苏允便笑着与人说几句,短短几百米的路,苏允走了足足几刻钟,好在他也是知道这个情况的,每次来上课,都是掐前了时间来的。

来太学讲课一事,自从上一次替同僚来了一次后,太学的领导专门给苏允开课,在那之后,苏允便从不缺席这边的课程,苏允甚至还要求加课,本来太学这边请求翰林学士至少一旬一节课,一个月三节课,而一节课一般是半个时辰。

而苏允则是提出一旬两节课,一个月六节课,而一节课是一个时辰,这样一节课基本上可以讲完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一个月基本上可以讲完一个课题。

苏允从西北回归,然后重新回到官场,大约是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半的时间,他已经给太学的学生讲完了三国演义丶四书丶经济基础理论丶战争基本理论,哦,还有之前他所写的论历代政治得失也挑着不敏感的讲了讲。

因为他所讲的东西在这个时代都是极为新鲜的玩意,仿佛给太学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因此他的每一次讲课,都是太学五天一次的狂欢。

每一次到了讲课的这个下午,太学基本上就不安排课程了,因为就算是安排了也没有人去上,这个没有人既包括太学生,也包括太学的教授。

没错,太学的教授也喜欢听。

只要听过苏允讲过一次课,之后便再很难拒绝了。

苏允讲课之所以吸引人,一是他所讲的知识基本上都是这个时代的人闻所未闻的,有些当时听起来有些惊世骇俗,但回去揣摩之后,又觉得合情合理,尤其是精妙入微,令人难以自拔;

二是他才华横溢丶口才惊人,尤其还十分幽默,一些原本枯燥的知识经他解说演绎,通常会变得妙趣横生,然后知识会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烙印在众人的脑袋里面;

三是苏允的博学。太学生们里面有很多专心学习的学霸,他们在学习之中自然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

那些想法问其他教授的话可能会被斥责为不务正业胡思乱想,但在苏允这里从没有一个无谓的问题,不怕你胡说八道,就怕你的问题没有深度。

苏允面对太学生们稀奇古怪的问题向来不会拒绝,甚至能够借着他们的问题引进更多的知识,在给太学生解惑的同时,还教会他们真正探究问题的方式与路径。

一年半时间的授学,已经让苏允成为太学中最受欢迎的先生了,之前太学里还有程学的仰慕者丶新学(王安石)的爱好者丶以及其他小众学说等等,但是经过这一年多的时间,现在的太学唯一的显学就是苏学。

而苏学之中有六位太学生最为出名,被称为苏门六子。

这六人之所以出名,一是他们对苏允最忠实的支持者,他们在太学生之中筹款,专门创办了报刊,用来出版苏允每一次的讲课内容。

这一年半以来,已经出版了《苏学士品三国》丶《苏学士论经济》《苏学士点评历代政治得失》丶《苏子兵法》丶《江右苏郎诗词集》……等等十几本书籍。

这十几本书籍每一次发行,都会因此哄抢的热潮,不仅太学生爱看,外面的读书人也爱看,甚至有市井百姓也爱看。

当然,市井百姓爱看的是外面书商杜撰的类似《小苏学士闯汴京》《小苏经略相公西北行》《江右苏郎逸闻》等话本类的书,嘿嘿这些书里面黄色含量颇高。

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肯定绕不过去的,说是小苏学士当年一无所有的时候,为了维持生活,只能靠脸让青楼女子养活。

而养他的花魁有樊楼的柳香兰丶九江楼的李丽华以及张清荷,这还是知名的花魁,不知名的不知凡几。

哦,歪楼了,言归正传。

还是说回那苏门六子,这六人不仅对苏允极为支持,而且在苏学的造诣上极高,他们不仅吃透苏学,而且还对苏允各有阐发。

苏允阐述苏学,通常都是高屋建瓴,里面信息密度极高,一般人想要吃透是很难的,而这苏门六子则是负责进行传播,他们将苏学给吃透丶揉碎,然后用宋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重新的阐述,这样就有更多的人能够看懂苏学了!

因为苏允十分敬业,因此太学专门给苏允准备了一间教廨供他在这里备课休息等等。

苏允刚到教廨,便看到王抱朴在教廨门口等候了。

这王抱朴,便是苏门六子之一,个头不高,但眼神极亮,一看就是聪明绝顶之辈。

王抱朴见到苏允,脸上便情不自禁洋溢出来笑容,喜道:「先生,您来了。」

苏允笑道:「等了多久了,这门没有锁,你自己进去里面等便是,里面还有书可以看,不用在这里枯等。」

王抱朴笑道:「也不算枯等,学生脑子里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呢,我站着想也是一样的。」

苏允笑着推开门扉,道:「有什麽问题,说说看。」

王抱朴赶紧道:「您之前讲课时候提过的阶级压迫乃是大宋……」

苏允霍然回头,道:「我什麽时候说过这个?」

王抱朴赶紧道:「您只是提了一嘴,应该大多数人都没有发现,我是因为负责记录您所有话语的人,因此将其记了下来,但我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因此想跟先生您请教个明白,才好整理成册。」

苏允心里啧了一下,心道自己这张破嘴有时候说嗨了,是什麽话都敢说啊!

苏允指了一下门,道:「离上课还有多久?」

王抱朴赶紧回头关门,然后道:「还有两刻钟时间。」

苏允点头道:「跟我来。」

进了里面,苏允道:「关于这个,你自己可想出来什麽东西?」

王抱朴赶紧道:「联系先生你提出这个时候所讲的上下文,所谓阶级压迫,应该是体现在指在社会中,由于经济丶政治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而产生的压迫现象。

具体表现形式包括:

经济剥削:上层阶级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控制市场,剥夺下层阶级的财富和机会,在咱们大宋朝应该是通过土地和特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和控制。

政治控制:上层阶级通过掌握政治权力,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和法律,限制下层阶级的权益。

社会压迫:通过教育丶就业等方面的限制,保持社会阶层的不平等,防止下层阶级向上流动!」

王抱朴十分流利将这番说法给说了下来,连一个磕巴都没打,可见其思索的确是很深。

苏允点头道:「你觉得咱们大宋朝这种压迫严重吗?」

王抱朴神色顿时变得沉重起来,点头道:「学生不是什麽大家族子弟,出身低微,从小就在底层,因此对此看得亦是十分透彻。

咱们大宋的农户,不仅被绑在土地上不得脱身,身上还背着沉重的赋税,受官府丶地主丶土豪劣绅盘剥,很多农户早就已经破产了,只是勉强支撑着而已,一旦稍有天灾,便会造成海量的流民!

而虽说咱们大宋朝的底层可以通过科考流动至上层的渠道,但实际上是很难的,要中举,便要脱产学习,有多少农户能够供养一个学子呢?

想要一个子弟考上,便要举全家甚至全族之力,让其脱产学习,而这仅仅是一个基础。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而这对于许多的官宦家族来说就不是问题了,他们占有大量的资源,家族子弟全都在读书,他们自然便占据了大量的名额。

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通过阴荫去当官,只要家中有权,他们就可以取得实缺,反而是贫民子弟考上了,没有家族提携,一辈子都没有实缺的倒霉蛋也是有的。」

苏允点点头道:「该怎麽解决呢?」

王抱朴闻言苦笑了起来,道:「学生也有这般疑惑,正想问先生您呢。

按理来说,这种情况之下,须得进行变革,因为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没有了流通性,那麽一个王朝也没有了活力,最后这些阶级压迫会让王朝的根基朽坏,稍有外力入侵,那王朝便要轰然倒塌了。

可是,咱们大宋朝近几十年来,已经有庆历新政丶熙宁变法两次规模浩大的变法,可结果都很不好,甚至被百姓们都认为是苛政,这般情况下,又怎麽能够变好!」

苏允笑道:「你觉得变法为什麽会失败,是一定会失败吗,一定失败的原因是什麽?」

王抱朴被苏允这麽一问,顿时陷入了思索之中,一会之后,他眼神之中带着绝望,道:「先生说过,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都是一个道理,是要地主阶级去革自己的命,这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苏允诧异道:「这话我也说过?」

王抱朴赶紧道:「对,您说过。」

苏允深吸了一口气,道:「你跟郑朝宗丶韩幼安他们讨论过麽?」

王抱朴点点头道:「讨论过,不过我们只是觉得大宋阶级压迫很大,但比起汉唐时候还是好不少,也觉得只要朝廷重视起来,也是可以解决的,但现在看来,是我们想错了。」

苏允点点头道:「好了,要上课了,这事情以后再说吧。」

说着苏允便拿起了教案往外走,王抱朴赶紧跟在苏允的身后。

苏允今日讲得课亦是十分好,只是王抱朴有些心神不定,忽而肋部感觉有些痛,侧头一看,是阮川桥。

阮川桥不满道:「先生都讲了多少了,你怎麽才记这麽一点?」

王抱朴一看自己的笔记,只有前面记了了一些,后面却是全都是空的,顿时有些着急,道:「我一下子走神了,这可怎麽办?」

阮川桥摇了摇头道:「好在我也在记,不过还是有些遗漏,一会找平子澄丶毕太华凑一下,应该就能够凑齐了,你今日这是怎麽了啦?」

王抱朴叹了一口气,道:「课后再说吧,一会找上韩幼安丶毕太华一起,咱们六人一起讨论一下。」

阮川桥顿时眼睛一亮,道:「阶级压迫的问题先生有所解答?」

王抱朴点点头道:「有,不过答案令我很绝望。」

阮川桥顿时脸色也沉了下来,也没有心思听课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台上苏允说讲完了,然后离开,阮川桥赶紧跑去找了韩幼安几人,一会之后,六人聚集在他们平日用来整理资料的小院里。

这是毕太华赞助的,毕太华家里乃是苏杭丝绸商人,乃是巨富,这院子对他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王抱朴将事情一说,除了阮川桥之外,其馀人顿时面面相觑。

韩幼安名字有幼字,但实则身材高大,而且颇为英俊,有好事者称他是小苏允,他也为了这个外号而十分自豪。

韩幼安赶紧道:「先生的意见是依靠朝廷进行变法,是绝对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现状的,但是除了这个方法,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麽?」

毕太华道:「先生尝试过了,先生以工部造清明上河园,想要先治黄河,奠定河北农业,随后发展商业丶手工业等,以此富裕北方,让农户从农业之中脱身出来,但很遗憾,先生才刚起了个头,便连锅都让人给端走了!」

六子脸色都黑了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