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风华首辅 > 第一百二十一章

红楼:风华首辅 第一百二十一章

簡繁轉換
作者:烟柳画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05 10:35:5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大明地域广阔,纵使隆庆帝雄才伟略,可对於大明南部的控制也是极其有限的。

很多消息若是想从南边传到京中,再递到隆庆帝的手里,然後再经过大臣商议讨论最後做出决定,那就太迟了。

况且南部的宗族势力极强,皇权不下乡乃是常识,莫说下乡了,政令下达布政使司后,能不能出城都是个问题。

因此,倭寇一事一出,不少官员纷纷上表,建议隆庆帝调江南丶江西丶湖广等地府兵前往镇压。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沿海一地多有行商往来,乃我大明与番邦互市之所在,不容有失,请陛下派兵镇压!”

“吴大人所言甚是,东南沿海一地海线广阔,又一片坦途,无关隘地势可守。

若是被对方站稳脚跟,恐怕东南各州府衙门,也有危险!”

但户部尚书单守才却持不一样的态度,劝谏道:“胡说!兵戈岂有擅动之理!

如今情况不明,贼兵人数几何,分布何处丶有何目的,我们一概不知。难不成稀里糊涂的调动各州府之兵去剿灭吗?”

王子腾站出来反驳道:“尚书大人此言差矣,所谓兵贵神速,军情既为火情,刻不容缓!

不趁着火势尚弱之际动手扑灭,难道要等火势滔天再去後悔吗?”

单守才闻言瞪了王子腾一眼,冷笑道:“王大人少在这里偷换概念,巧言令色!

起兵平叛?你知道这会造成什麽後果吗?

正如此前吴大人所言,东南沿海无险可守,这也是自古以来鲜有以南伐北成功的原因。

若是贼兵少,则不足为患,不必动用大军兴师动众,耗费国库。

若是贼兵势大,更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调查清楚来源丶人数,否则贸然进攻恐损失惨重!”

此言一出,王子腾瞬间哑口无言,可紧接着北静王又站了出来,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尚书大人的顾虑固然不假,只是你我身处京师,有着重重保护,可沿海的大明子民们,面对着倭寇可就只能束手就戮!

单大人若是顾虑太多,恐致使沿海生灵涂炭呐!小王若是没有记错,单大人您也是出身沿海吧?”

单守才没有理会北静王,而是端着笏板面向隆庆帝道:“臣却如北静王所言,出身沿海潮州府。臣家自高祖父以来,便居於潮州。

臣虽在京任职,可臣之叔伯子侄皆在故土未离。东南沿海有倭寇为患,臣自是心急如焚,忧家中安危。

陛下乃圣明天子,视万民为儿女,故料想陛下之心,更甚臣此时之情。

只是如臣方才所言,东南沿海一来,承担着与番邦互市重任,若不查明原因,便大举兴兵,恐生误会,影响互市一事。

如今我大明以银为钱,却又不产银两,若因此而导致海贸受阻,恐生祸患。此其一也。

其二,东南沿海一地宗族团结,民风淳朴之馀尚有尚武之风,若是散兵游勇之辈,诚不足为惧。

其三,相较於沿海等地,淮扬亦是重中之重,若是贸然抽调兵马,以至腹地空虚,恐又生乱。

其四,大明赖上皇丶陛下勤政之功,四海升平,承平日久,各地府兵恐疏於训练,贸然出动,必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五,国库虽有盈馀,然朝廷用银之处颇多,若不能精打细算,贸然兴兵,国库空虚,非是善事。

故臣请陛下派钦差往东南沿海一查,并下令沿海地区各府州严加戒备,尤其要紧守渡口。

待消息查明,再做决定不迟。

陛下身负千万黎民安危,还请陛下三思。”

隆庆帝的态度也是倾向於单守才的,因为这个消息来的属实太过於蹊跷了。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

倭寇若是肆虐为患,恐怕最先坐不住的就是隔壁的臣属国朝鲜了。

这个战五渣遇到事第一反应就是叫爸爸帮自己摆平。

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未来恐怕还是那副德行。

倘若真是倭寇为患,且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那不可能朝鲜那边一点动静没有。

朝鲜是穷了点,狗都不愿意去。

可抢劫的哪管这些?蚊子再小也是肉,更何况朝鲜比大明好欺负多了,一千个流寇就能打的朝鲜哭爹喊娘,抢他那简直就是顺手的事。

隆庆帝的双眼扫视下方群臣,将所有人的姿态以及表现尽收眼底,沉默片刻後下令道:“既然如此,传旨。

令沿海各地,把守渡口,整军戒备,同时密切调查倭寇动向。

此外派遣钦差官员分别往:广东承宣布政使司丶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坐镇。

若有情况,立刻回报京师,如遇特殊情况,有权调动当地兵马,必要时三司同听号令。陆正。”

“锦衣卫指挥使陆正听命!”

“你即刻调动锦衣卫往沿海仔细调查,务必以最快的速度,给朕一个说法。”

“臣遵旨!”

……

林府内,薛虹同林如海一左一右坐在椅子上,黛玉在一旁给二人各自添了一杯茶,然後就带着雪雁丶紫鹃退下了。

“老师,您在扬州时有没有察觉到有什麽异样?”

薛虹这麽一问,林如海还真就想起来了什麽,摸了摸胡须回忆道:“我在扬州任上时,精力大多在与盐商周旋上。

所说一些异样嘛……确实有。

有人自东南沿海而来,以极高的价格聘请番邦船队以及拉拢各商户的人员。

我虽察觉到有些异样,但因精力有限,又无证据,所以便没有去管。怎麽,虹儿你的意思是……”

“怕不是有人想行那假道伐虢之事,名为清剿倭寇,实则以大举兴兵,搅乱沿海,破坏互市,以夸大事实,逼迫朝廷行海禁。

这些倭寇到底是真是假,还不好说呢。”

自从两年前林如海下定决心整治盐政后,能喝到的盐血可就越来越少了。

开支不变,收入却不断减少,总要再寻个来钱的地方。

有人往北寻来钱的路子,自然也有人向南寻!

更何况相较於大权已经渐渐彻底落入隆庆帝手中的北方,南方宗族势力复杂,皇权难以彻底镇压明显是更好的选择。

本朝开海已久,虽未全面开放,但其利润也是相当的可观。

若是能藉机垄断沿海商贸,那其中的好处,简直难以估量。

当然,也不排除倭国真的出现了问题,致使大量武士流民流落中土,以致成了祸患。

具体要如何,还是要等南边的消息传过来才知道。

“伯安兄在南任职,也不知道如今怎麽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